華文網

浙江日報|江山“愚公”荒山育林三十三載

眼下正是樹木最需要養護的時候。在江山市塘源口鄉前墩村一個名為天堂口的大山深處,

天還未亮,55歲的柴元有便冒雨走進蔥蘢的杉林。33年來,他穿破200多雙解放鞋,用壞100多把柴刀和鋤頭,當年的毛頭小夥成了大山裡的“愚公”,500畝荒山變成綠色海洋,流向錢塘江的溪水也越來越清。

柴元有的“愚”在大山裡是出了名的。1984年,柴元有從農技學校畢業,原本可以選擇到鄉政府捧起“鐵飯碗”的他承包下前墩村500多畝荒山。柴元有記得,當時木材需求量大,

山上樹木被砍伐殆盡,水土流失嚴重。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實地查看以後,認為這兒簡直就是廢山。村裡人也說,這個地方連兔子都不拉屎,還能種樹?

剛從學校畢業,就要去承包荒山,當年對於柴元有的這個決定,親友也強烈反對。大伯當著他的面說:“你讀了十幾年書,把一支筆插在石頭縫上,你這不是白讀書嗎?”面對巨大的壓力,柴元有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每天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最終獲得了親人們的支援。“當時省裡提出要保護自然環境,消滅荒山,我也喜歡幹這個,沒覺得這是蠢事。”柴元有回想起當年的選擇,沒有一絲後悔。

他當時暗下決心,一定要幹出點名堂。當年冬天,山上的積雪還沒完全融化,柴元有就挑著50公斤大米,徒步13公里上山了。因沒錢雇人,所有工作全靠柴元有自己做,渴了,掬一把山泉當茶水;餓了,架起鍋灶自己燒飯……為了方便種樹,

柴元有在山上搭了間簡易房。房頂上除了一塊毛氈,甚至連瓦片都沒有,山上不時下雨,甚至還下冰雹,毛氈沒多長時間就破爛了。有一次山裡刮大風,整個房頂都被掀翻,柴元有半夜裡蜷縮在角落凍得瑟瑟發抖。在山裡種完樹後用一台老舊的收音機聽聽新聞,偶爾一個人坐在石墩上點著煤油燈翻幾頁農技書,這種孤獨感,至今讓柴元有記憶猶新。

艱苦的條件和內心的孤獨,絲毫沒有影響柴元有種樹的腳步,第二年他就在山上種了3萬多株杉樹苗。也許是與這片荒山有緣,種下的苗木成活率特別高,看著大片荒山有了新綠,他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而柴元有複綠荒山的執著,也贏得了衢江姑娘朱月仙的愛慕。1987年,二人喜結連理,從此一起守護著山場,風雨無阻。雞是自家養的,魚是溪裡捕的,菜是自己種的,大山成了他們的愛巢。

一年後兒子柴鵬賓來到世上,這個和溪流青山一起成長的家庭充滿了更多的歡聲笑語。但是,由於杉木在成材之前無法帶來經濟收入,柴元有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据,以至於兒子出生後的“奶粉錢”都是向親戚借的。這些年來,不斷有人勸柴元有放棄這份艱苦的工作,下山找一份安逸的工作,可他始終割捨不下山林,更放不下堅持多年的夢想。

時間到了2012年,柴鵬賓大學畢業後回到江山工作,柴元有夫妻倆曾商量著將杉木林轉包出去,換錢給兒子娶妻買房。但是當有人出價160萬元想買斷山場承包權時,夫妻倆連續好幾宿睡不著覺,最終沒同意。“榆木腦袋!”柴元有的姐夫朱開元氣得直跺腳。柴元有低著頭解釋:“捨不得啊,這些樹像我親手養大的孩子。”

如今,500畝山場的木材蓄積量已達數千立方米,柴元有矢志不渝地在荒山創業的精神,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他先後被授予“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職校畢業生”“省綠化祖國青年突擊手”“省勞動模範”等稱號。而他自己早就決定,要在大山裡繼續他的綠化事業。

柴元有夫妻倆曾商量著將杉木林轉包出去,換錢給兒子娶妻買房。但是當有人出價160萬元想買斷山場承包權時,夫妻倆連續好幾宿睡不著覺,最終沒同意。“榆木腦袋!”柴元有的姐夫朱開元氣得直跺腳。柴元有低著頭解釋:“捨不得啊,這些樹像我親手養大的孩子。”

如今,500畝山場的木材蓄積量已達數千立方米,柴元有矢志不渝地在荒山創業的精神,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他先後被授予“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職校畢業生”“省綠化祖國青年突擊手”“省勞動模範”等稱號。而他自己早就決定,要在大山裡繼續他的綠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