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舞長江經濟帶】貴州貴陽:行政與法制創新相結合守護“三口水缸” 讓百姓喝上放心水

圖為虎山彝寨生活污水生態淨化系統

四川新聞網貴陽7月6日訊 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是貴陽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

素有“三口水缸”之稱,供應著貴陽市上百萬市民的飲用水,占貴陽市城市供水量的70%左右。如今,“三口水缸”環境優美、水質清澈。7月5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路主題活動媒體記者來到“三口水缸”的管理機構——貴陽兩湖一庫管理局以及清鎮市人民法院生態保護法庭,探訪“三口水缸”的治理和轉變之路。

圖為虎山彝寨生活污水生態淨化前後的生活污水

成立兩湖一庫管理局管治 “三口水缸”水質改善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貴陽市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水資源環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工業廢水、農村生活污水、城鎮生活垃圾等直接排入兩湖一庫,致使水資源環境遭到嚴重污染,水質急劇惡化,藍藻頻頻爆發。2007年,兩湖一庫水質曾下降到Ⅴ類和劣Ⅴ類,局部區域水質甚至達到劣Ⅴ類以下,嚴重威脅數百萬貴陽人的飲水安全。

為守護“三口水缸”,讓貴陽人民放心飲水。2007年11月8日,貴陽市組建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賦予其行政職能,成為“兩湖一庫”行政管理和執法的主體,

統一協調和監管水源保護,探索水源地管治長效機制。同年11月30日,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和貴州省貴陽市兩湖一庫環境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依法履行涉及兩湖一庫水資源環境保護的管理、監督、執法等行政職能,並充分利用兩湖一庫環境保護基金會平臺,廣泛開展宣傳,募集社會資金,有效促進兩湖一庫保護治理工作的開展。

2009年,貴陽市被列入國家環保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作為貴陽市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飲用水源,由於其在貴陽市水資源中的特殊地位,兩湖一庫成為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支撐地、樣板地、標誌地。

經過持續努力,目前,貴陽市兩湖一庫水質整體評價為Ⅲ類,其中紅楓湖局部水域達到Ⅱ類,生態環境整體持續好轉。

圖為清鎮市生態法庭

生態保護法庭 法治創新守護“三口水缸”

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執法是重要抓手。2007年11月20日,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審判庭和清鎮市人民法院環境保護法庭掛牌成立,負責統一審理及執行涉及“兩湖一庫”環境保護的民事、行政案件和相關案件,解決“兩湖一庫”污染與行政區劃隸屬關係不同而難以治理及以往對環保違法案件處罰不力的問題,把治理和保護“兩湖一庫”納入法制化軌道。

清鎮市人民法院生態保護法庭坐落在靜謐的紅楓湖畔。這個只有3名法官的基層法庭,在開展環境公益訴訟、探索跨區域集中管轄、推行環保案件“三訴合一”等方面,創下多個全國第一。

10年來,法庭始終堅持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司法理念,用一個一個案例,探索著生態保護司法專門化的新路徑,總結出了具有審判特色、符合審判規律的一系列制度,為法律完善提供實踐參考。

2011年1月20日,該法庭審結了中華環保聯合會、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訴貴陽市烏當區定扒造紙廠水污染責任案。這是我國第一起進入審判程式,並且環保組織訴求得到法院支援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17年3月,該法庭辦結了一起由省級人民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案件。此類型案件是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後,全國法院辦結的首例案件。

為確保“綠色判決”不落空,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創新性地引入了協力廠商監督機制,由協力廠商監督機制衍生而來的“清鎮市‘非對抗’環境社會治理模式”入圍貴州省2016年度30個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截至2017年4月,該庭已受理各類環境保護類別案件1224件,其中刑事案件584件、民事案件148件、行政案件88件、行政非訴審查案件277件、執行案件127件,已審結1173件,結案率為95.8%。其中涉及“兩湖一庫”水資源保護的80余件,其餘為涉及山林保護、水土保護和空氣污染的環境案件。

生態法庭還勇於創新,先行先試,將損害生態環境的罰款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清鎮市大沖村虎山彝寨開展異地生態修復試點。

位於清鎮市紅楓湖南湖和北湖交匯處的虎山彝寨共有村民400余人,部分村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農戶污水散排,部分原有污水收集管網出現老化、堵塞,導致生活污水無法進入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直接排入紅楓湖,威脅飲用水源地飲水安全。

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把虎山彝寨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樣板試點,利用企業污染賠償款61.48萬元建設虎山彝寨生活污水生態淨化項目。專案處理能力為每日35噸,採用人工濕地和配套汙水處理管網方式收集處理村民生活污水。污水經過管網被收集到不同功能的人工濕地,進行逐級沉澱淨化、植物、微生物淨化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顯著消減水體中氮、磷含量。

“生態環保工作,應當是政府主導、公眾參與、法律做保障。”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庭長羅光黔說,作為專門負責環保案件的“特殊”法庭,他們將一如既往,以創新的精神為生態文明建設保好駕、護好航。

圖為生物多樣性基地內生長的植物

建立生物多樣性基地 保護研究珍稀瀕危和特有水生植物

“三口水缸”的水清澈了,水質變好了,貴陽並沒有停下腳步,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污水治理與生態景觀的有機結合上貴陽也在作出努力和探索。

在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旁,有一座占地約6600平方米小院子。院裡,流水潺潺,各種花朵爭奇鬥豔。這正是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建設的生物多樣性基地。

據瞭解,2012年,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貴州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對“兩湖一庫”流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2013年,為了對“兩湖一庫”分佈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水生植物進行遷地保護和實驗研究,兩湖一庫管理局開始建設生物多樣性基地。基地內設有水生植物生境模擬區、植物自然生境展示區、標本展示廳等。其中,生境模擬區模擬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雲貴水韭等四種生境群落,占地約3900平方米,其用水全部採用辦公區污水淨化後迴圈形成溪流、疊水、池塘,每日處理污水量可達100噸,並且通過污水回用灌溉植物實現了零排放,實現了污水治理與生態景觀的有機結合。

“基地集汙水處理、中水回用、植物生境模擬、標本展示、自然景觀、科普教育於一體,對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保護飲用水源和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增強全社會環保意識具有重要意義。”貴陽兩湖一庫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把治理和保護“兩湖一庫”納入法制化軌道。

清鎮市人民法院生態保護法庭坐落在靜謐的紅楓湖畔。這個只有3名法官的基層法庭,在開展環境公益訴訟、探索跨區域集中管轄、推行環保案件“三訴合一”等方面,創下多個全國第一。

10年來,法庭始終堅持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司法理念,用一個一個案例,探索著生態保護司法專門化的新路徑,總結出了具有審判特色、符合審判規律的一系列制度,為法律完善提供實踐參考。

2011年1月20日,該法庭審結了中華環保聯合會、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訴貴陽市烏當區定扒造紙廠水污染責任案。這是我國第一起進入審判程式,並且環保組織訴求得到法院支援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17年3月,該法庭辦結了一起由省級人民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案件。此類型案件是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後,全國法院辦結的首例案件。

為確保“綠色判決”不落空,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創新性地引入了協力廠商監督機制,由協力廠商監督機制衍生而來的“清鎮市‘非對抗’環境社會治理模式”入圍貴州省2016年度30個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截至2017年4月,該庭已受理各類環境保護類別案件1224件,其中刑事案件584件、民事案件148件、行政案件88件、行政非訴審查案件277件、執行案件127件,已審結1173件,結案率為95.8%。其中涉及“兩湖一庫”水資源保護的80余件,其餘為涉及山林保護、水土保護和空氣污染的環境案件。

生態法庭還勇於創新,先行先試,將損害生態環境的罰款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清鎮市大沖村虎山彝寨開展異地生態修復試點。

位於清鎮市紅楓湖南湖和北湖交匯處的虎山彝寨共有村民400余人,部分村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農戶污水散排,部分原有污水收集管網出現老化、堵塞,導致生活污水無法進入污水收集處理系統,直接排入紅楓湖,威脅飲用水源地飲水安全。

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把虎山彝寨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樣板試點,利用企業污染賠償款61.48萬元建設虎山彝寨生活污水生態淨化項目。專案處理能力為每日35噸,採用人工濕地和配套汙水處理管網方式收集處理村民生活污水。污水經過管網被收集到不同功能的人工濕地,進行逐級沉澱淨化、植物、微生物淨化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顯著消減水體中氮、磷含量。

“生態環保工作,應當是政府主導、公眾參與、法律做保障。”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庭長羅光黔說,作為專門負責環保案件的“特殊”法庭,他們將一如既往,以創新的精神為生態文明建設保好駕、護好航。

圖為生物多樣性基地內生長的植物

建立生物多樣性基地 保護研究珍稀瀕危和特有水生植物

“三口水缸”的水清澈了,水質變好了,貴陽並沒有停下腳步,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污水治理與生態景觀的有機結合上貴陽也在作出努力和探索。

在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旁,有一座占地約6600平方米小院子。院裡,流水潺潺,各種花朵爭奇鬥豔。這正是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建設的生物多樣性基地。

據瞭解,2012年,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貴州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對“兩湖一庫”流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2013年,為了對“兩湖一庫”分佈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水生植物進行遷地保護和實驗研究,兩湖一庫管理局開始建設生物多樣性基地。基地內設有水生植物生境模擬區、植物自然生境展示區、標本展示廳等。其中,生境模擬區模擬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雲貴水韭等四種生境群落,占地約3900平方米,其用水全部採用辦公區污水淨化後迴圈形成溪流、疊水、池塘,每日處理污水量可達100噸,並且通過污水回用灌溉植物實現了零排放,實現了污水治理與生態景觀的有機結合。

“基地集汙水處理、中水回用、植物生境模擬、標本展示、自然景觀、科普教育於一體,對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保護飲用水源和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增強全社會環保意識具有重要意義。”貴陽兩湖一庫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