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數說五年」複合肥產業:求新求變,引領肥料發展潮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複合肥產業迅猛發展,生產企業緊抓市場脈絡、主動轉型升級、產品研發積極創新、市場管道精耕細作。以往的高端複合肥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貴族肥”,國產複合肥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業務利潤率也趨向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為適應化肥需求結構的悄然改變,企業紛紛加大了專用肥、特種肥等新型肥料的生產和研發,以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

價格穩中有降

競爭趨於理性

(資料由中國磷複肥工業協會提供)

對於複混肥料而言,評價市場價格變化的主要依據是消費量最大的45%硫基複合肥以及45%的氯基複合肥。國內複混肥料價格自2013年初進入下行區間,在2016年經歷價格觸底。而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市場回暖,國內複合肥價格在2017年初回到幾年來的市場均價。

決定複合肥價格的主要因素,除了廠家的主觀心理,更為關鍵的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的變化、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環保監管、市場整肅帶來的供應量變化。

客觀而言,國內複合肥產能增速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市場需求增速,也限制了國內複合肥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但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行業逐漸從粗暴的價格競爭走向技術競爭、服務競爭、產品競爭,加速了新型複合肥的研發和推廣。這對企業長遠發展而言更為健康,更為理性。

行業主營業務利潤率

保持穩定

(資料由中國磷複肥工業協會提供)

2012年以來,改進施肥方式、推廣高效施肥技術、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品質等專案為行業發展創造新的市場空間和經濟增長點。在農業對於傳統農資產品需求增速下降的同時,國內複合肥行業從生產走向服務,

測土配方、農業保險、農村金融等服務貫穿產業鏈條,這極大地提高了複合肥企業的競爭力,也帶動了企業產品銷售。

資料顯示,國內複合肥行業整體利潤率與資源緊缺、市場特殊的鉀肥行業存在差距,但與常規磷肥、氮肥產業相比,利潤率較高且相對穩定。我們可以看到,幾年來的行業洗牌和市場變革並未干擾到核心複合肥企業的發展擴張,反而是在與普通單質肥料的競爭中逐漸佔據上風。

有資料顯示,未來我國的複合肥需求將保持5%-7%的增長速度。水溶肥、液體肥、生態肥產業後來居上,日益受到行業的認可,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利器。水肥一體化技術蓬勃發展,種肥同播常態化,複合肥在現代農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並將持續快速發展,而相關企業的盈利水準也將隨之不斷提高。

國產高端複合肥市場

佔有率提高

(資料由中國磷複肥工業協會提供)

我國複合肥產業是建立在氮肥、磷肥、鉀肥工業基礎上的加工產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置並經過多年自力更生的獨立發展,複合肥產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格局和龐大的生產規模。

作為曾經的化肥進口大國,中國在肥料自給能力上的提升極為顯著。但受到用肥習慣和市場因素影響,儘管我國複混肥料行業整體開工率不足40%,但每年仍有百萬噸產品進口。

從2012年-2016年,中國複混肥料進口總量在100萬-150萬噸的區間內波動。2016年,中國進口複混肥料113.2萬噸,同比下降22.5%;進口平均價格為490.0美元/噸,同比下降13.3%。產品主要來源為挪威、俄羅斯聯邦、比利時,進口量分別占32%、31%和18%,挪威、俄羅斯聯邦和比利時的進口平均單價分別為:527美元/噸、357美元/噸和497美元/噸。

從國內複合肥銷售結構來看,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產品已經穩穩地掌握了中低端產品線市場。而在高端複合肥領域,進口肥料仍佔據一席之地。很多兩廣、江浙等地的種植戶認可進口複合肥的品質和品質,但進口產品的高價位元也讓很多農戶不堪重負。實際上,國內複合肥行業已經有一批企業的產品品質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進口肥料,國內廠家得天獨厚的成本優勢、扎實的管道優勢、人數眾多的銷售及推廣隊伍,也是進口肥料廠商所不具備的。因此,國內廠家在高端肥料領域起步雖晚,但是後勁十足。國產高端複合肥取代進口高端肥料的市場份額,成為近幾年市場變化的主要特點。

產業升級速度不斷加快

近年來國內複合肥企業兼併重組速度加快,企業數量下降明顯。行業在以農業需求為導向,做好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結構優化以及減量增效方面存在共識。5年來,配方施肥、機械化施肥和灌溉施肥等逐漸普及,性價比高的新型肥料的需求前景仍被看好。

目前國內市場上,傳統高濃度磷複肥產品仍保持很高的市場佔有率,摻混肥料在東北等地區也保持著穩定的發展勢頭。此外,硝基肥、緩控釋肥、穩定性肥料等品種逐步規範化、普及化,以金正大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肥料企業強勢崛起。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隨之加快,農民科學施肥意識也在逐步增強,國內現代化農業對水溶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需求越來越大。隨著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快速推廣,以富鋅水溶肥為代表的許多中微量元素水溶肥,以及像生物碳能水溶肥、腐植酸、氨基酸等帶有功能性的水溶肥也在填補市場,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

對於複合肥企業而言,在轉型的道路上,產品升級是首要任務和重要抓手,特別是資源型傳統磷肥企業,當資源優勢不占市場主導後,產品創新成了唯一思路。國內部分老牌磷肥企業不斷轉型升級,積極研發新型肥料,使得老牌國企煥發出新的生機。國內複合肥企業比拼內功、科學發展,提升了行業整體的發展水準。不斷湧現的優秀企業通過扎實的產品、過硬的技術在市場上攻城拔寨,也在客觀上引領了中國肥料行業的發展潮流。

農資市場播報

訂閱及時市場資訊

(資料由中國磷複肥工業協會提供)

我國複合肥產業是建立在氮肥、磷肥、鉀肥工業基礎上的加工產業。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置並經過多年自力更生的獨立發展,複合肥產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格局和龐大的生產規模。

作為曾經的化肥進口大國,中國在肥料自給能力上的提升極為顯著。但受到用肥習慣和市場因素影響,儘管我國複混肥料行業整體開工率不足40%,但每年仍有百萬噸產品進口。

從2012年-2016年,中國複混肥料進口總量在100萬-150萬噸的區間內波動。2016年,中國進口複混肥料113.2萬噸,同比下降22.5%;進口平均價格為490.0美元/噸,同比下降13.3%。產品主要來源為挪威、俄羅斯聯邦、比利時,進口量分別占32%、31%和18%,挪威、俄羅斯聯邦和比利時的進口平均單價分別為:527美元/噸、357美元/噸和497美元/噸。

從國內複合肥銷售結構來看,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產品已經穩穩地掌握了中低端產品線市場。而在高端複合肥領域,進口肥料仍佔據一席之地。很多兩廣、江浙等地的種植戶認可進口複合肥的品質和品質,但進口產品的高價位元也讓很多農戶不堪重負。實際上,國內複合肥行業已經有一批企業的產品品質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進口肥料,國內廠家得天獨厚的成本優勢、扎實的管道優勢、人數眾多的銷售及推廣隊伍,也是進口肥料廠商所不具備的。因此,國內廠家在高端肥料領域起步雖晚,但是後勁十足。國產高端複合肥取代進口高端肥料的市場份額,成為近幾年市場變化的主要特點。

產業升級速度不斷加快

近年來國內複合肥企業兼併重組速度加快,企業數量下降明顯。行業在以農業需求為導向,做好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結構優化以及減量增效方面存在共識。5年來,配方施肥、機械化施肥和灌溉施肥等逐漸普及,性價比高的新型肥料的需求前景仍被看好。

目前國內市場上,傳統高濃度磷複肥產品仍保持很高的市場佔有率,摻混肥料在東北等地區也保持著穩定的發展勢頭。此外,硝基肥、緩控釋肥、穩定性肥料等品種逐步規範化、普及化,以金正大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肥料企業強勢崛起。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隨之加快,農民科學施肥意識也在逐步增強,國內現代化農業對水溶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需求越來越大。隨著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快速推廣,以富鋅水溶肥為代表的許多中微量元素水溶肥,以及像生物碳能水溶肥、腐植酸、氨基酸等帶有功能性的水溶肥也在填補市場,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

對於複合肥企業而言,在轉型的道路上,產品升級是首要任務和重要抓手,特別是資源型傳統磷肥企業,當資源優勢不占市場主導後,產品創新成了唯一思路。國內部分老牌磷肥企業不斷轉型升級,積極研發新型肥料,使得老牌國企煥發出新的生機。國內複合肥企業比拼內功、科學發展,提升了行業整體的發展水準。不斷湧現的優秀企業通過扎實的產品、過硬的技術在市場上攻城拔寨,也在客觀上引領了中國肥料行業的發展潮流。

農資市場播報

訂閱及時市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