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行山深處國貧縣平順以旅哺農 窮鄉變成“桃花源”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近年通過發展鄉村生態旅遊,

使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城裡人的“桃花源”。圖為東寺頭鄉神龍灣村。 王旭東 攝

中新網長治7月6日電 (李娜 原臘苗 史紅星)七月的神龍灣村山清水秀,雲霧繚繞,如在仙境。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這個位於太行山脈深處的國家級貧困縣、基礎薄弱的農業縣,近年通過發展鄉村生態旅遊華麗轉身,使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城裡人的“桃花源”,讓3萬農民吃上“旅遊飯”。

平順地處太行山脈南段西半側,

全境地形崎嶇,山高穀深,土壤貧瘠,分佈零散,隨處可見“草帽地”、“海帶田”。當地乾旱缺水,很多農民只能靠天吃飯,生活貧困。

近年,平順依託當地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和通天峽、神龍灣、太行水鄉等重點景區,以山、水、路為紐帶,轉型發展鄉村旅遊,用旅遊收入哺乳農民,使很多農民脫了貧。

東寺頭鄉神龍灣村位於山西和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太行大峽谷的源頭,

山高、坡陡、路彎、石頭多。該村村支書周海玉說:“以前我們去平順縣城,要開車六小時,橫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

為了方便出行,從1985年開始,當地開山鑿路、壘岸造地、打壩架橋,花了數十年時間,鑿出一條美麗的掛壁公路。路修好後,從該村到平順縣城開車僅需一小時。

周海玉說:“我們村一年四季都很美,春天有一個月的花季,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夏天雲霧繚繞,秋天滿山紅葉,

冬天百崖掛冰。”

神龍灣村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周海玉說:“2005年,我們村自籌資金發展旅遊,但因為村民都比較貧困,發展不起來。”2015年,神龍灣村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招商引資,對景區進行升級改造,依靠神龍灣景區和傳統古村落的優勢,發展農家樂53家,床位達1600余張,旅遊旺季經常出現一床難求現象。

周海玉說:“以前村裡人靠種田生活,現在大家有的人開農家樂,

有的人在景區上班。1985年,村裡人年均收入68元,現在年均收入6800元,早已脫了貧。”

石城鎮岳家寨村與神龍灣村情況類似。石城鎮是平順縣最偏遠的一個鄉鎮,位於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岳家寨村更是在大山深處。當地人靠種田和采藥為生。

岳家寨村支書岳先來說,以前,村民出村只能爬山,用手攀岩石,一步一步挪動。當地人修房子就地取材,石板路、石臺階……全是石頭,沒有一磚一瓦,

最古老的房子有數百年歷史,因此,岳家寨村入選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當地花幾十年時間修了一條路,深山裡的古村吸引來遊客。嶽先來說:“遊客來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全國各地,我們村開起了20多家農家樂,一家農家樂一天最多能接待上百人,最少也有幾十人。以我家為例,我家農家樂一年收入10萬元左右。以前,光靠家裡的幾畝地一年最多收入5千元。”

嶽先來說:“今年村裡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人人是股東,人人有工作,除了工資,今年每個人最起碼有幾千元分紅。”

2017年,平順縣政府向依靠發展旅遊產業脫貧的16個貧困村,每村撥付旅遊扶持資金50萬元,用於改善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扶持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同時,爭取到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項目扶持資金500萬元,文化旅遊體系建設資金147萬元,對3個鄉鎮、5個行政村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對12個鄉鎮、36個旅遊發展重點村的旅遊交通導引標識、標牌、文化挖掘整理等工作給予扶持。

據瞭解,截至目前,平順縣共有80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11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成功打造出西井山、岳家寨、王家莊等鄉村旅遊示範村30多個,受惠農民達3萬人。(完)

統一分配,人人是股東,人人有工作,除了工資,今年每個人最起碼有幾千元分紅。”

2017年,平順縣政府向依靠發展旅遊產業脫貧的16個貧困村,每村撥付旅遊扶持資金50萬元,用於改善基礎設施、整治村容村貌、扶持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同時,爭取到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項目扶持資金500萬元,文化旅遊體系建設資金147萬元,對3個鄉鎮、5個行政村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對12個鄉鎮、36個旅遊發展重點村的旅遊交通導引標識、標牌、文化挖掘整理等工作給予扶持。

據瞭解,截至目前,平順縣共有80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11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成功打造出西井山、岳家寨、王家莊等鄉村旅遊示範村30多個,受惠農民達3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