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外經貿大學王國軍:財稅政策是撬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巨大杠杆

看《央視財經評論》,多一些財經新視野!

專家表示,從國際上看,在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上,一般採取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公擔養老責任體系,也就是業內常說的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發起並承擔責任;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

一般由企業發起,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第三支柱是個人自願建立的完全積累制養老金計畫,商業養老保險是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我們需要市場化的商業養老保險運作方式來分擔政府的壓力,

也給大家提供更充裕的養老金補充。在《央視財經評論》的演播室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國軍表示:在中國,我們商業保險這塊提供的支柱,替代率是1塊2毛6,也就是1.26%,就說你退休之後,你拿到100塊錢的養老金當中,只有1塊2毛6是從商業保險來的。第二支柱是0.26,也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這塊更少,那政府這塊占四十五點幾,也就說占大頭。那發達國家是什麼樣呢?比如說在美國,
他的商業保險這塊,第三支柱的替代率可以達到33.6%,德國是12.5%,也是比較低的,加拿大是28.9%,然後還有英國是28.7%,所以他都很高,也就說商業保險提供了老年人退休之後很大一塊養老金的來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國軍認為:一是大家的觀念,

從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還不太認同要靠自己來解決養老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可能養老保障制度的第一個支柱太大了,它占到40%、50%,那剩下來就很少了,留下的空間是不大的。第三塊財稅制度的支持是不夠的,因為像在美國、德國,還是加拿大,還是日本它都是有稅收優惠制度的,這稅收優惠制度,像美國的401K它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你在買養老保險的時候,可以稅前列支,
在一定的比例之內,然後還有一個限額,這就可以促進大家去為自己的養老進行保障,也就是代替了企業和政府的一部分養老的一種功能,這樣就把三個支柱做的差不多一樣大,像我們那兩個支柱實在太細了,那個支柱又很大,這樣就導致了我們最終現在這樣一個結果,看到了政府管很大的一塊,然後企業管的比較少,尤其個人家庭,沒有一個很好的機制來推動它來發展起來把這個支柱做大。

第一我們發展得慢,第二空間很大。在美國,人身險當中,2015年它的健康險保費收入是1600億美元,養老險是1400億美元,這兩塊只占到24%和21%,老年的時候可以領取年金這一部分占到55%,是3600億美元,占大頭,所以我們能看到跟中美相比較的話,我們看到我們現在還很弱,但是如果是有稅收優惠制度的話,有一系列政策,就像國務院發這檔,保監會在做這些事情,就可以使這個市場變得很大,如果是追上美國的話,這一塊的市場是足夠大的。

國務院的新國十條,包括保監會一直提商業保險,養老保險可以做五個者:個人家庭的養老保障計畫的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保障計畫重要的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商業化運作的主要參與者,國家的養老產業發展當中的健康發展主要的促進者,金融安全和經濟發展的穩定的促進者,我們原來的養老保障,可能商業保險這塊就是一個保障而已,現在它已經是五個者的概括,也就說他可做的東西要比以前要多得多,老百姓能夠從商業保險能得到的東西就不僅僅是以前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個保障而已。

市場為什麼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險那麼期待,它對於我們說推動商業養老保險,會有什麼樣一個作用?

王國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從國際經驗來看,只要做這個東西,只要有稅收優惠,商業養老保險就可以有大的發展,它就真的成為個人家庭的一個風險保障,然後一個財富規劃的管道了,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為我們沒有這一快,第三支柱又那麼薄弱,可能大家關心的地方,可能就是財政部門也罷,還是社會公眾也罷,就是這個稅收優惠,這可能會降低財政收入,那這個可能是一個擔心。是一個擔心,就是公平性的問題,因為畢竟交個人所得稅的人,只有28000多萬人,那因為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稅收優惠的,那沒有個人所得稅繳納的這些人,在政策出來之後,怎麼樣來享受這個政策優惠,實際上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第一,這個政策出來之後,其實從長遠來看是好的,因為你減輕了國家的養老負擔,用商業保險來解決,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更好,效率更高,老百姓可能也更知道自己的風險點在哪裡,該買多長時間的,買什麼樣的險種,這樣可能會對個人家庭來說,是更好的一件事情。

第二,進來的稅收還會增加,因為這個很簡單,就是人們老有所養了,那我的工作積極性就提高了,那我們的稅收也會增加,有稅源了。那還有一個就是說公平性的問題也不難解決,實際上是在德國的養老金和李斯特養老金,它除了稅收優惠之外,還有一塊是財政補貼,就是你沒有達到稅收優惠那個幅度的,那好,我財政給你倒付稅收,我給你財政補貼,這樣也保證了那些不繳個人所得稅的人,也能夠享受這樣一個政策優惠。

製片人:趙悅

編輯:張倩玉

我們看到我們現在還很弱,但是如果是有稅收優惠制度的話,有一系列政策,就像國務院發這檔,保監會在做這些事情,就可以使這個市場變得很大,如果是追上美國的話,這一塊的市場是足夠大的。

國務院的新國十條,包括保監會一直提商業保險,養老保險可以做五個者:個人家庭的養老保障計畫的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保障計畫重要的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商業化運作的主要參與者,國家的養老產業發展當中的健康發展主要的促進者,金融安全和經濟發展的穩定的促進者,我們原來的養老保障,可能商業保險這塊就是一個保障而已,現在它已經是五個者的概括,也就說他可做的東西要比以前要多得多,老百姓能夠從商業保險能得到的東西就不僅僅是以前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個保障而已。

市場為什麼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險那麼期待,它對於我們說推動商業養老保險,會有什麼樣一個作用?

王國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從國際經驗來看,只要做這個東西,只要有稅收優惠,商業養老保險就可以有大的發展,它就真的成為個人家庭的一個風險保障,然後一個財富規劃的管道了,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為我們沒有這一快,第三支柱又那麼薄弱,可能大家關心的地方,可能就是財政部門也罷,還是社會公眾也罷,就是這個稅收優惠,這可能會降低財政收入,那這個可能是一個擔心。是一個擔心,就是公平性的問題,因為畢竟交個人所得稅的人,只有28000多萬人,那因為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稅收優惠的,那沒有個人所得稅繳納的這些人,在政策出來之後,怎麼樣來享受這個政策優惠,實際上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第一,這個政策出來之後,其實從長遠來看是好的,因為你減輕了國家的養老負擔,用商業保險來解決,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更好,效率更高,老百姓可能也更知道自己的風險點在哪裡,該買多長時間的,買什麼樣的險種,這樣可能會對個人家庭來說,是更好的一件事情。

第二,進來的稅收還會增加,因為這個很簡單,就是人們老有所養了,那我的工作積極性就提高了,那我們的稅收也會增加,有稅源了。那還有一個就是說公平性的問題也不難解決,實際上是在德國的養老金和李斯特養老金,它除了稅收優惠之外,還有一塊是財政補貼,就是你沒有達到稅收優惠那個幅度的,那好,我財政給你倒付稅收,我給你財政補貼,這樣也保證了那些不繳個人所得稅的人,也能夠享受這樣一個政策優惠。

製片人:趙悅

編輯:張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