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月給我11萬,但是不回家?我不要,我只要你”

文 | 端端

最近,有個帖子相當熱鬧:

軟萌甜糯的日籍女星嫁給身價30億的臺灣富商,

郎財女貌,羨煞旁人。不曾想,結了婚、生了娃、住進豪宅,等來的卻不是幸福。雖能按月領取男方支付的11萬生活費,但是丈夫這個崗位卻形同虛設。表面風光無限的她,已經半年多沒見過老公的影子。

原本好好一個深閨寂寞冷的哀怨故事,卻在網上意外發酵成了一場絕望主婦的吐槽狂歡。

評論的隊形空前一致,圍觀的呼聲異常高亢,主題思想已經給你們逐條羅列。來,隨意感受一下這雀躍的畫風。

“別說11萬,給1萬就行,老公千萬別回來,一個兒子已經不好帶了,你回來就是倆孩子,更累。”

“女人啊,不能為了尊嚴,連錢都不要了!給我5萬就成!”

“月領11萬,還不用見老公,天下竟有這等好事?”

“我願意倒貼一萬,讓他滾遠點……”

“每個月給我11萬,我能守寡到地老天荒!”

……

看得出,中國已婚女性擁有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要錢要孩子,至於老公,愛哪哪去。

怎麼說呢?女人們呀,都是屬鴨子的,全身上下最硬的就是嘴。

1

不是想要錢,是要不到愛

嚷嚷著“要錢不要老公”的女人們,是真的拜金、庸俗、沒節操麼?

恰恰相反。

每一句戳心氣話的背後,雖然有對老公日積月累的失望,有對婚姻無可奈何的認命,但那七分真三分假的戲謔中,

更多的是放不下也捨不得,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恩和情。

選擇走進婚姻的女人,當初都是胸口寫勇,愛字當頭,穿上婚紗的夢想生活並不是要用money當床睡,而是想用你的臂彎做枕頭。她們的終身之志就是就是依仗愛人的寵溺,做一個幸福無虞的小姑娘。我不要很多的錢,但是我要很多的愛和懂。

可在婚姻的修羅場內,日夜相對,三餐以繼,多數女人活成了十項全能:對內她們洗衣煮飯帶娃,

殫精竭慮的照顧三姑六婆老公孩子花花草草。對外她們奮戰在職場一線,緊跟時代的節奏摩拳擦掌賺錢養家。同時,還得時刻保持著外表的光鮮為自己提氣為丈夫添彩。

可到頭來,得到的不是疼惜、滿足、物質保障、精神扶持、情感共鳴,而是油膩的碗,是洗不完的衣服收拾不完的家,是精打細算攢月供,是疲於奔命養孩子,是一回家就葛優躺的老公,

是萬事問媽媽的甩手掌櫃,是迴圈不斷的爭吵、冷戰、漠視、忽略,是身心俱疲的面黃、人瘦、皺紋、白髮。一個個蔚然深秀的女人變成千手觀音,一對對花前月下的璧人,變成同床異夢的怨偶。

據說,中國女性有四大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有一對曾經恩愛繾綣的夫妻朋友,竟一時興起離了婚。

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老公,一回家就成了泄了氣的皮球,一心撲在手機上。

家裡的事兒從來不沾,有一天,累了一天的妻子吩咐他去倒垃圾。

結果,

廚房的倒了,廁所的沒倒。

廁所的倒了,客廳的還沒倒。

最後都倒了,沒有套新的垃圾袋。

妻子在所有人費解的目光中哭訴:吃喝拉撒孩子老人買房修車,全是我在管,連倒垃圾這麼屁大的事兒都指望不上他,我和寡婦,有什麼區別?

我不評價她的選擇,但很理解她那一刻的心情,當我們懷抱著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心願走進婚姻,得到的卻是一地雞毛、滿身狼藉時,內心是何等的荒蕪和絕望。珍饈美饌不知做予誰人吃,滿腹心緒不知與誰人訴。

很多時候,苦未必是衣衫襤褸,家徒四壁的物質匱乏,而是這種愛而無望、求而不得、付出不被認可、辛苦不被在乎的失落。

那些無處訴說的苦累難,在“月領11萬,老公不回家”的評論裡,靠著吐槽噴薄而出。

2

喪偶式婚姻的困境,可以自救。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男人有錯麼?他會說,我不花天酒地,不騙婚不家暴,錢糧人糧都定期繳納,酒足飯飽知道回家。這就是一個大寫的好老公啊,你還想怎麼樣?

女人有錯麼?她會說,他不家暴但也不經營。他不惹事,但也不付出。給不了我和孩子優渥的生活沒關係,但連起碼的陪伴和幫襯都做不到,要他何用?

說起來,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但歸根結底,無非是男人在千百年的男權文化中,習慣了向外打拼,對女人和家庭則習慣了忽略和冷落。面對自己的“私有財產”,他懶得再消耗更多對外征戰的精神頭。

可到了女人能創造同等社會價值的如今,她們越來越有底氣和能力,給不稱職的丈夫一個不要返現的差評。

其實,逃跑不難,無非就是民政局走一趟,一拍兩散蓋個戳;把對方當作銀行卡、活飯票也不難,人在心不在,也能各自精彩。最難的反倒是,在磕磕碰碰、吵吵鬧鬧的日常裡,仍願意為對方著想,洞悉自我,覺察問題、修復矛盾。把過日子當作“二人三足”的遊戲,你的左腿和我的右腿綁在一起,仍喊著一二一,齊步向前跑。

人世間許多困境,都是可以自救的,婚姻也是一樣。

如果一邊不滿現狀,一邊無心改變;如果一邊在“月供11萬,老公不回家”下留言:“抱著你的鋪蓋滾蛋!”一邊又向丈夫伸手:“這個月的生活費快給我!”

那就真悲催了。

每對夫妻、每個家庭,都有特定的相處模式。所謂磨合,所謂適應,不是誰馴服誰,不是誰主宰誰,而是不斷地溝通、調整、妥協、感應,最終慢慢契合,同頻共振。

我身邊就活捉了一對中國好夫妻。

男的婚前是個媽寶,油瓶倒了也不扶。燒了高香的他,娶到了一個好老婆,生兒育女,雜事全管。

某次約飯,我親眼見到這個吃火鍋都要別人夾到碗裡的男人,突然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孩子哭了抱出去哄,老婆愛吃的菜,服務到碗。

本次基因突變源自于老婆一次生病。住院前,老婆留給他一張生活清單。事無巨細地標注了孩子吃喝拉撒時間表、家中水電煤氣刷取續存的全流程以及全家各種單據物品存放使用示意圖……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他硬著頭皮擔負起家庭主夫的全部工作。短短半月,他想自戕的心都有了。

養病的她在想:全家大小累他一個人,都怪自己不爭氣。切記要保護好身體,才能替老公分憂。

陪床的他在想:我一個大男人,幹這幾天都累垮了,瘦弱的老婆,這麼多年怎麼扛下來的?必須得好好的補償她。

果真,大變活人般成為超人爸爸和24孝好老公。

人還是當初那個人,只是,我們“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才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平淡流年裡,鮮有厄運加身來考驗一對對柴米夫妻的至死不渝。想要維繫好這後天的親情,更需要的是時常保持對自己檢視和反思,將懶散自私、執拗固執的本性磨圓削平,妥協給愛情。這才是艱難婚姻裡,最珍貴的那一點甜。

痊癒的妻子說:她覺得最幸福的時刻,不是進出大房豪車,不是刷著黑卡背著名包。而是在每個全家相守的週末,他和我一起帶著孩子去公園去野外去徒步去採摘,應酬的電話響起,他輕聲的回復:“不去了,在家陪老婆。”

我理解你的一切,你也懂得我的需要。

真好。

對於多數女人來說,我們並不需要一個super hero天天拯救銀河系,也不需要一個日進鬥金的總裁老公做取款機。我們只需要一個最平凡的男人,在醜態畢現的婚姻生活裡,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和我攜手攻克瑣屑人生裡所有的癢和痛,累和難。

楊絳先生常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婚姻,美好而易碎,可它才是在親友離散,孩子高飛後,每對夫妻獨一份的感情低保。老有所依,依的從不是孩子的反哺,而是彼此的相依相伴。

《香草山》有這樣一句話,“在這片已經不再蔚藍、不再純淨的天空下,如果還有一雙眼睛與我同哭同笑,那麼生活才值得我為之受苦。”

“每月給我11萬,但是不回家?”

“我不要,我只要你。”

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有一對曾經恩愛繾綣的夫妻朋友,竟一時興起離了婚。

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老公,一回家就成了泄了氣的皮球,一心撲在手機上。

家裡的事兒從來不沾,有一天,累了一天的妻子吩咐他去倒垃圾。

結果,

廚房的倒了,廁所的沒倒。

廁所的倒了,客廳的還沒倒。

最後都倒了,沒有套新的垃圾袋。

妻子在所有人費解的目光中哭訴:吃喝拉撒孩子老人買房修車,全是我在管,連倒垃圾這麼屁大的事兒都指望不上他,我和寡婦,有什麼區別?

我不評價她的選擇,但很理解她那一刻的心情,當我們懷抱著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心願走進婚姻,得到的卻是一地雞毛、滿身狼藉時,內心是何等的荒蕪和絕望。珍饈美饌不知做予誰人吃,滿腹心緒不知與誰人訴。

很多時候,苦未必是衣衫襤褸,家徒四壁的物質匱乏,而是這種愛而無望、求而不得、付出不被認可、辛苦不被在乎的失落。

那些無處訴說的苦累難,在“月領11萬,老公不回家”的評論裡,靠著吐槽噴薄而出。

2

喪偶式婚姻的困境,可以自救。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男人有錯麼?他會說,我不花天酒地,不騙婚不家暴,錢糧人糧都定期繳納,酒足飯飽知道回家。這就是一個大寫的好老公啊,你還想怎麼樣?

女人有錯麼?她會說,他不家暴但也不經營。他不惹事,但也不付出。給不了我和孩子優渥的生活沒關係,但連起碼的陪伴和幫襯都做不到,要他何用?

說起來,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但歸根結底,無非是男人在千百年的男權文化中,習慣了向外打拼,對女人和家庭則習慣了忽略和冷落。面對自己的“私有財產”,他懶得再消耗更多對外征戰的精神頭。

可到了女人能創造同等社會價值的如今,她們越來越有底氣和能力,給不稱職的丈夫一個不要返現的差評。

其實,逃跑不難,無非就是民政局走一趟,一拍兩散蓋個戳;把對方當作銀行卡、活飯票也不難,人在心不在,也能各自精彩。最難的反倒是,在磕磕碰碰、吵吵鬧鬧的日常裡,仍願意為對方著想,洞悉自我,覺察問題、修復矛盾。把過日子當作“二人三足”的遊戲,你的左腿和我的右腿綁在一起,仍喊著一二一,齊步向前跑。

人世間許多困境,都是可以自救的,婚姻也是一樣。

如果一邊不滿現狀,一邊無心改變;如果一邊在“月供11萬,老公不回家”下留言:“抱著你的鋪蓋滾蛋!”一邊又向丈夫伸手:“這個月的生活費快給我!”

那就真悲催了。

每對夫妻、每個家庭,都有特定的相處模式。所謂磨合,所謂適應,不是誰馴服誰,不是誰主宰誰,而是不斷地溝通、調整、妥協、感應,最終慢慢契合,同頻共振。

我身邊就活捉了一對中國好夫妻。

男的婚前是個媽寶,油瓶倒了也不扶。燒了高香的他,娶到了一個好老婆,生兒育女,雜事全管。

某次約飯,我親眼見到這個吃火鍋都要別人夾到碗裡的男人,突然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孩子哭了抱出去哄,老婆愛吃的菜,服務到碗。

本次基因突變源自于老婆一次生病。住院前,老婆留給他一張生活清單。事無巨細地標注了孩子吃喝拉撒時間表、家中水電煤氣刷取續存的全流程以及全家各種單據物品存放使用示意圖……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他硬著頭皮擔負起家庭主夫的全部工作。短短半月,他想自戕的心都有了。

養病的她在想:全家大小累他一個人,都怪自己不爭氣。切記要保護好身體,才能替老公分憂。

陪床的他在想:我一個大男人,幹這幾天都累垮了,瘦弱的老婆,這麼多年怎麼扛下來的?必須得好好的補償她。

果真,大變活人般成為超人爸爸和24孝好老公。

人還是當初那個人,只是,我們“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才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平淡流年裡,鮮有厄運加身來考驗一對對柴米夫妻的至死不渝。想要維繫好這後天的親情,更需要的是時常保持對自己檢視和反思,將懶散自私、執拗固執的本性磨圓削平,妥協給愛情。這才是艱難婚姻裡,最珍貴的那一點甜。

痊癒的妻子說:她覺得最幸福的時刻,不是進出大房豪車,不是刷著黑卡背著名包。而是在每個全家相守的週末,他和我一起帶著孩子去公園去野外去徒步去採摘,應酬的電話響起,他輕聲的回復:“不去了,在家陪老婆。”

我理解你的一切,你也懂得我的需要。

真好。

對於多數女人來說,我們並不需要一個super hero天天拯救銀河系,也不需要一個日進鬥金的總裁老公做取款機。我們只需要一個最平凡的男人,在醜態畢現的婚姻生活裡,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和我攜手攻克瑣屑人生裡所有的癢和痛,累和難。

楊絳先生常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婚姻,美好而易碎,可它才是在親友離散,孩子高飛後,每對夫妻獨一份的感情低保。老有所依,依的從不是孩子的反哺,而是彼此的相依相伴。

《香草山》有這樣一句話,“在這片已經不再蔚藍、不再純淨的天空下,如果還有一雙眼睛與我同哭同笑,那麼生活才值得我為之受苦。”

“每月給我11萬,但是不回家?”

“我不要,我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