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密:發現了40多年的秦始皇陵墓,為什麼一直遲遲不肯挖掘呢?

最近一部《大秦帝國》讓我們再次回顧了老秦人的擴土開疆的勵志之旅。《大秦帝國》已經分別描述了秦孝公 秦惠文王 秦莊襄王三位君主。接下來肯定是要講述秦國東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了。

我們在教科書中都知道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了全國的君主。秦始皇繼位後就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也就是現在的秦始皇陵墓。但是自從1974年發現開始國家就一直沒有進行發掘,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就因為陵墓中的水銀問題嗎?難道這麼多年的科技還解決不了水銀的問題?顯然這肯定不是主要的原因,我們來看一下秦始皇陵墓的一些密碼。

秦陵

1: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多深

我們從司馬遷的史記中描述說:穿三泉,這個從字面意思就是穿過了三條泉水。說明深度已經到了不鞥再挖的地步了,那這個概念就比較模糊了。國內威武考古,地質專家學者對陵墓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最新科研資料顯示,

秦始皇陵沒有人們想想的那麼深。實際上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這樣計算,深度應該大約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37米,這個資料應該不會有很大誤差。但是結果有待於進一步驗證。

2:秦始皇陵“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墓室中真有天文地理嗎?

司馬遷《史記》記載說:陵墓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那麼秦始皇陵墓中真的有天文地理嗎?顯然不大現實,目前上具天文有兩個說法。

其一就是說陵墓的上面掛滿了珍珠 瑪瑙等等珠寶,點綴成日月形成的樣子。其二就是陵墓上端刻畫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日 月 星象圖。根據西漢交大漢墓發現的“天文”壁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至於下具地理,《史書》描述秦始皇陵墓以水銀為江河大海,根據地質專家先後兩次採樣反復測試,發現秦陵土壤中汞元素異常。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
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秦陵平面圖

3:秦陵地宮有無飛燕之謎

據傳說項羽入關後,曾命三十萬人盜掘秦陵,他們在挖掘過程中,有一隻金雁飛出,一直朝南飛去。到了三國時期太守張善見到了這只金雁。

根據春秋時期,魯班就已經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也是有可能的。

4: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還是木槨?

《史記》司馬遷說“下銅而致槨”。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秦陵墓石

從以上幾個原因看,秦陵還有太多沒有解開的秘密,倘若貿然的進行挖掘會對秦陵的的保護造成不小的損失,我們慢慢等待吧,終有一天秦陵會慢慢打開,讓我們觀賞到秦陵的真正面目。

秦陵墓石

從以上幾個原因看,秦陵還有太多沒有解開的秘密,倘若貿然的進行挖掘會對秦陵的的保護造成不小的損失,我們慢慢等待吧,終有一天秦陵會慢慢打開,讓我們觀賞到秦陵的真正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