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間故事:禿尾巴老李和山東老鄉大戰龍三太子馬夫

相傳明朝弘治五年夏,文登柘陽山下山前村男士李田鬥,娶得鄰村柘陽山山后郭家村女子郭三佳為妻。

郭氏在溪邊的樹蔭下洗衣服,抬頭望見樹上有個碩大的李子,於是把李子摘了下來,

洗乾淨便吃了。這李甜美異常,好吃得難以言表,自此,發覺腹中有孕,直至十四個月,居然產下一條小龍。

這小龍身長尺許,墜地即飛,無影無蹤,然則每到清晨必然回到母親懷裡吃奶。父親李田鬥非常討厭,多次要求妻子殺掉他,但是郭氏心裡捨不得殘殺這自己的骨肉。

李田鬥見屢勸無效,又覺得人言可畏,於是在乘小龍吃奶之際,手起刀落,準備除掉小龍,誰知只是砍掉了龍的尾巴,

小龍即遁入空中。

話說這小龍被父親砍斷尾巴,疼痛難忍,便騰雲駕霧,飛到附近一個葦塘裡去修煉。小龍傷好之後,思念母親,曾回家看完母親。哪曾想他爹李田鬥拒不相認,又操刀砍他。沒辦法,小林只好一路騰雲駕霧飛到了東北黑龍江。

黑龍江原來住著一條兇惡的白龍,這白龍是龍王三太子的馬夫,因為觸犯了天條,被龍王三太子貶謫到這條江裡面修煉。

這白龍依仗著自己曾是三太子的馬夫,整天的為非作歹,不斷的興風作浪,還吃人。闖關東的山東老鄉對這白龍深惡痛疾。

話說這小龍來到白龍江,想在此修煉。這必然引起了白龍的不滿,兩龍大戰三百回合。小龍修為不夠敗下陣來。

小龍暗自思索:“我來自山東,
這闖關東的山東老鄉這麼多,我何不找他們幫忙?都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老鄉。這父母指望不上,那只能靠老鄉啦。”於是當天夜裡,小龍就托夢給江邊的山東老鄉:“我是來自山東的老鄉,大家可以叫我老李。明天我要去和江裡的白龍決鬥,希望老鄉們都來幫我。大家帶上煎餅果子和白灰面子,看見黑黝黝的老李出來就扔煎餅給我吃,看見白乎乎的白龍出來就用白灰面子招呼。

山東人自古彪悍,出門在外都無比的齊心,一聽說山東來的老李和白龍決鬥,都挽起袖子來到江邊幫忙。果然江水翻騰,一天黑龍和一條白龍糾纏在一起。不一會白龍浮出水面,山東老鄉一頓白灰面子將白龍燒的不行;一會黑龍浮出水面,大家就將煎餅果子扔給黑龍,黑龍吃了煎餅果子頓時充滿力量。就這樣從早到晚,整整戰鬥了一整天,可憐的白龍被黑龍老李和山東老鄉給搞的筋疲力盡。

白龍無奈,灰溜溜的逃跑了。

黑龍住進了江裡,山東老鄉們親切的將這黑龍稱之為禿尾巴老李,將白龍江改名為黑龍江。老李對山東老鄉感激不盡,時刻想著報答山東老鄉。只要是有山東人乘船在江山行走,江面總會風平浪靜。有時候會有大鯉魚跳進船艙,人們都會說:“老李又給山東老鄉送禮啦。”

話說其母郭氏家風調雨順,丁財兩旺,過了多年之後郭氏病逝,停棺於墓地之上。準備適時入葬,誰知這天晚上突然雷雨交加,狂風大作。翌日,發覺郭氏之棺已經入土,而且還壘起一個大墳,上立石碑,赫然寫著七個大字:慈母郭氏之墓。

又過數年,李田鬥亦死,子女們把亡父與母親郭氏合葬之,當晚深夜又是雷雨交加,掀天拔地之聲,村民無一敢外出視之,天亮之後,發覺亡父之棺翻出墳外,吹去百丈之遙。眾人亦明其意,後來鄉人稱此為“龍母墳”

過了多年之後郭氏病逝,停棺於墓地之上。準備適時入葬,誰知這天晚上突然雷雨交加,狂風大作。翌日,發覺郭氏之棺已經入土,而且還壘起一個大墳,上立石碑,赫然寫著七個大字:慈母郭氏之墓。

又過數年,李田鬥亦死,子女們把亡父與母親郭氏合葬之,當晚深夜又是雷雨交加,掀天拔地之聲,村民無一敢外出視之,天亮之後,發覺亡父之棺翻出墳外,吹去百丈之遙。眾人亦明其意,後來鄉人稱此為“龍母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