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經邦諮詢談寡頭:如何看待新三板未來市場制度建設

新三板近兩年低迷的部分原因來自於過去不合理的炒作,新三板應該是創投市場,現在開始回歸它的本來面目。整個資本市場存在責任缺失的問題,責任歸位才是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個大方向,

新三板也存在著服務角色、責任缺失的問題。在本文中,經邦的股權專家將為大家帶來如何看待新三板未來市場制度建設。上海經邦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中國股權激勵領導品牌,擁有豐富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經驗。薛中行博士以"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為基礎,帶領國內頂尖股改專家,幫助企業制定股權激勵方案,確定股權激勵計畫,幫助企業啟動了股權這一"中樞"。
經邦諮詢累計培訓企業家超過數萬人次,眾多企業集團在經邦的幫助下成為行業寡頭。

新三板是一個創投市場,而不是純粹的二級市場

新三板的最大問題是“誤判”。

我覺得這是市場、制度引導的問題,當初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二級市場來宣傳引導。

這導致大家對新三板市場的認識有很大“誤判”,都覺得新三板是個炒股的地方,而現在流動性這麼差,所以覺得新三板不行了。

我認為新三板這兩年的低迷,就來自於過去這種不合理的炒作。因為大家把新三板定位於炒股,剛有新三板的時候,大部分投資者是奔著制度套利來的。他們覺得新三板市場要進行很多制度改革,所以將來一定會漲,

基於制度套利,把新三板當成一個純粹的二級市場來炒。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一開始我就認為新三板是一個最大的創投項目池。比如原來想投資一家公司,需要對它進行非常全面的盡調,而有了新三板,可能盡調工作量會有所減少,因為有股轉、券商、律師的把關,可以說新三板是一個選秀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創投市場,公司掛牌之後要靠自己的路徑、商業模式把公司經營好,

更好地向投資人展示,而不是寄希望市場交易活躍後把股票倒手出去,這不是長久之計。

過去新三板市場宣傳存在誤導,讓公司覺得掛牌新三板就能融資了,實際上並不是。掛牌是為了通過新三板向社會比較便捷地傳輸公司資訊,它不會改變公司本身的業務屬性。

這個業務屬性主要看業務和團隊,業務、團隊若不好,掛牌新三板只能讓別人更快知道你不好。同理,

如果好,掛牌新三板也會讓別人更快知道你的好。

新三板中,早期公司居多,公司發展是不確定、不穩定的,需要投資機構以創投的思維與它一起向前走。

所以大多數新三板公司離二級市場還很遠,最近兩年指數跌是因為開始漸漸回歸它的本來面目,因為它就是一個巨大的創投市場。

而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一級、二級市場都應該有,但現在新三板的二級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問題。

當前基金銷售管道基本上都對新三板基金關閉了,包括過去很多券商成立獨立於投行部門的新三板總部,現在很多券商也開始了回撤,這也是因為制度、定位的不明晰,大家搞不清楚新三板未來會怎麼樣,只好先撤。沒有清晰的定位,機構設置很難跟上,投資人也無所適從。

所以,未來的制度引導,應該朝著一個好的創投市場和優秀公司能夠自由交易的綜合市場去設計。

如果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個創投和二級市場相相容的地方,劉士余主席今年“苗圃和土壤”比喻就很恰當,定位也很清晰。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也只是暫時的,未來“苗圃和土壤”功能落實後,機構、投資人就會知道該如何進行力量佈置。

新三板現在服務角色缺失、責任缺失

整個資本市場存在責任缺失的問題,責任歸位才是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個大方向。新三板也是,存在著服務角色、責任的缺失的問題。

我覺得新三板是一個創投市場,500萬門檻沒有大問題。但不能創新層、精選層也是500萬。分層之後,配套制度也要分層,監管制度、交易制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都要分層。

大家一直呼籲的精選層、降門檻,我覺得不是關鍵,關鍵是讓每一個市場參與人承擔自己的責任。現在的問題是市場分層了,責任卻沒有歸位。所以即使精選層現在推出了,做市商等服務角色、責任的缺失,依舊留不住好公司。

新三板的服務缺失是全方位,包括做市商、持續督導和研究。

首先看做市商。本來做市商制度是一個很好的制度,但現在它被玩壞了,做市商制度都變成一個套利制度。

做市商一定不能跟其他利益掛鉤,但現在的做市商制度存在這種缺陷,大部分做市商都想著如何低價拿票,拿票之後如何套利走人。所以你會發現做市商的做市期限大多只有6個月到9個月,不是長期做市。

做市商在報價中差價會非常高,這是因為基礎資產的交易太不活躍,我覺得做市可以參考貨幣。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中央銀行做市,為什麼它們做市的價差非常小,就是因為它們不是指望賺貨幣升值或者貶值的價差,而是單純提供貨幣的流通。所以功能一定要純粹,目的也要純粹。

如果要想做好做市商制度,那可能要弱化它所謂的投資功能,強化交易仲介功能。

提供流動性的做市商就應該按照做市商的標準、流動性的標準去評估企業的價值。把交易價格與公司的價值劃等號,價格跟價值存在差距,但必須要掛鉤,如果不掛鉤大家套利都走了,那最後誰來接盤呢?

我曾經問過券商的做市負責人,有些公司價格明顯太貴了,為什麼還要去搶?他們告訴我“別的券商都是這個價格,沒辦法”。

做市商不是去研究公司的本身價值,而是研究“如果不搶就沒有了”,這個心態是不對的。因為預期將來會漲,所以做市商是來投機套利的,不是來給公司提供基於價值的做市服務,如果預期將來會跌,就變成誰都不來給公司做市。

我覺得至少要從數量和做市期限這兩個方面來改革。一方面,要讓做市商數量足夠多,數量足夠多了,大家才會穩定的按照這個邏輯去做市;另一方面做市商的做市期限要有限制,不能一年甚至幾個月,要求做市商三年甚至五年,自然就不一樣了,做市商會基於企業的價值去投資它。

本來做市商把拿票價格壓得比市價低,現在的價格比做市商當初拿票價格還要低,這說明雖然做市商壓了價但長期看還是高。因為它們沒有基於三五年的業績發展來看,而基於短期炒作的角度來看,結果沒想到市場變化這麼快,假如2015年的3月份跟公司談一個價格,沒想到2015年7月份就是一個股災了。

所以,做市商這兩方面必須改善,尤其是期限。現在做市商的做市期限基本是九個月左右,要獲得投資收益,考慮的就是九個月裡會不會漲。如果限制至少得三年,那做市商考慮的就是三年會不會漲,就要考慮公司的長期經營如何。所以我們一定要讓每個市場主體來考慮企業經營如何,這才是最主要的。這也是做市商的責任歸位。

做市商數量和做市期限這兩者要配套,因為如果用3、5年的期限進行約束,很可能導致現在的幾十家更不願意做市。但社會優秀的投資機構很多,上萬家私募機構至少幾千家是優秀的,他們一定會樂意為優秀的新三板公司提供長期做市服務。

當然,新三板的流動性不會一天就變好。但只要這兩者相輔相成,新三板的流動性一定會變好。

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的呼籲,比如精選層這些想法都是在想能不能搞一個新的名堂,讓它交易活躍一點。

一切新名堂的背後必須是人的努力,沒有努力註定失敗,我們一定要讓創投機構、做市商等市場參與者用它們的專業能力來服務新三板市場,而不是讓他們來投機。現在所有的制度設計傳聞都是朝著投機、套利的角度,必須引導責任歸位。

再來看持續督導券商。

現在券商把持續督導業務當成一個通道業務在做,通道業務不就意味著沒有服務了嗎?不過也不能怪券商,新三板上很多公司可能付不起服務費。那我認為這樣的企業就不應該掛牌,沒有能力支付價格,誰給你提供服務呢?

創投市場,參與者也得有能力支付價格。對於公司來說,需要兩種能力,一種能力是它本身就很有錢,這可以;第二種能力是它的發展前景很好,投資人願意支付這個錢,也可以。本身沒有發展能力,投資人又不願意支付,為什麼來掛牌呢?

未來的督導券商應該責任歸位,扮演好督導的角色,真正起到督導的作用。現在有多少券商能夠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提出規範性指導意見?很少。

最後我們看研究業務。

我覺得新三板的服務,更多要從投行角度去服務,而不是從研究角度去服務。以研究為例,美國市場、香港市場的那些中小型公司也沒人研究、寫報告,所以不能要求券商一定要給那些小公司去寫報告,沒有這個必要。如果這裡面有黑馬,自然會有人去挖掘。

如果你尋找到了一家公司,研究之後發現能漲10倍,那這麼明確的事情你是去告訴其他人還是自己去買?大部分人應該選擇自己去買。所以對於新三板來說,我覺得買方研究比賣方研究更有價值,因為新三板的研究與A股不同,在新三板做研究很難創收,沒有匹配的研究交易傭金。

未來新三板的研究可能以委託研究為主,比如一家投資機構想投資,會委託獨立的研究機構做公司研究。委託研究也存在一個委託研究的品質問題,新三板針對具體公司的研究還是以買方研究為主,賣方研究可能會從產業角度研究新三板,公司研究的全覆蓋意義並不大。

現在有很多研究機構在朝這方面努力,做的不是賣方研究而是委託研究。我覺得這條路能夠走通。因為實際上很多買方能夠提供諮詢服務,新三板也很缺這樣的服務。公司有很強烈的需求,他們不斷找券商研究員,希望能幫他們寫一份分析報告,但研究員就是不寫,因為寫了不能為公司創收,為什麼要寫。

以上就是由經邦諮詢www.chinaoption.net帶來的如何看待新三板未來市場制度建設,希望企業家通過以上的股改知識學習,而有所得。目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認識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通過專業的股權激勵課程和股權激勵培訓,學習並設計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激勵方案。經邦諮詢17年來專注股改一件事,其首創股權激勵頂層設計和寡頭股權激勵,已經幫助眾多企業成為行業寡頭。

當前基金銷售管道基本上都對新三板基金關閉了,包括過去很多券商成立獨立於投行部門的新三板總部,現在很多券商也開始了回撤,這也是因為制度、定位的不明晰,大家搞不清楚新三板未來會怎麼樣,只好先撤。沒有清晰的定位,機構設置很難跟上,投資人也無所適從。

所以,未來的制度引導,應該朝著一個好的創投市場和優秀公司能夠自由交易的綜合市場去設計。

如果告訴大家這就是一個創投和二級市場相相容的地方,劉士余主席今年“苗圃和土壤”比喻就很恰當,定位也很清晰。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也只是暫時的,未來“苗圃和土壤”功能落實後,機構、投資人就會知道該如何進行力量佈置。

新三板現在服務角色缺失、責任缺失

整個資本市場存在責任缺失的問題,責任歸位才是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個大方向。新三板也是,存在著服務角色、責任的缺失的問題。

我覺得新三板是一個創投市場,500萬門檻沒有大問題。但不能創新層、精選層也是500萬。分層之後,配套制度也要分層,監管制度、交易制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都要分層。

大家一直呼籲的精選層、降門檻,我覺得不是關鍵,關鍵是讓每一個市場參與人承擔自己的責任。現在的問題是市場分層了,責任卻沒有歸位。所以即使精選層現在推出了,做市商等服務角色、責任的缺失,依舊留不住好公司。

新三板的服務缺失是全方位,包括做市商、持續督導和研究。

首先看做市商。本來做市商制度是一個很好的制度,但現在它被玩壞了,做市商制度都變成一個套利制度。

做市商一定不能跟其他利益掛鉤,但現在的做市商制度存在這種缺陷,大部分做市商都想著如何低價拿票,拿票之後如何套利走人。所以你會發現做市商的做市期限大多只有6個月到9個月,不是長期做市。

做市商在報價中差價會非常高,這是因為基礎資產的交易太不活躍,我覺得做市可以參考貨幣。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中央銀行做市,為什麼它們做市的價差非常小,就是因為它們不是指望賺貨幣升值或者貶值的價差,而是單純提供貨幣的流通。所以功能一定要純粹,目的也要純粹。

如果要想做好做市商制度,那可能要弱化它所謂的投資功能,強化交易仲介功能。

提供流動性的做市商就應該按照做市商的標準、流動性的標準去評估企業的價值。把交易價格與公司的價值劃等號,價格跟價值存在差距,但必須要掛鉤,如果不掛鉤大家套利都走了,那最後誰來接盤呢?

我曾經問過券商的做市負責人,有些公司價格明顯太貴了,為什麼還要去搶?他們告訴我“別的券商都是這個價格,沒辦法”。

做市商不是去研究公司的本身價值,而是研究“如果不搶就沒有了”,這個心態是不對的。因為預期將來會漲,所以做市商是來投機套利的,不是來給公司提供基於價值的做市服務,如果預期將來會跌,就變成誰都不來給公司做市。

我覺得至少要從數量和做市期限這兩個方面來改革。一方面,要讓做市商數量足夠多,數量足夠多了,大家才會穩定的按照這個邏輯去做市;另一方面做市商的做市期限要有限制,不能一年甚至幾個月,要求做市商三年甚至五年,自然就不一樣了,做市商會基於企業的價值去投資它。

本來做市商把拿票價格壓得比市價低,現在的價格比做市商當初拿票價格還要低,這說明雖然做市商壓了價但長期看還是高。因為它們沒有基於三五年的業績發展來看,而基於短期炒作的角度來看,結果沒想到市場變化這麼快,假如2015年的3月份跟公司談一個價格,沒想到2015年7月份就是一個股災了。

所以,做市商這兩方面必須改善,尤其是期限。現在做市商的做市期限基本是九個月左右,要獲得投資收益,考慮的就是九個月裡會不會漲。如果限制至少得三年,那做市商考慮的就是三年會不會漲,就要考慮公司的長期經營如何。所以我們一定要讓每個市場主體來考慮企業經營如何,這才是最主要的。這也是做市商的責任歸位。

做市商數量和做市期限這兩者要配套,因為如果用3、5年的期限進行約束,很可能導致現在的幾十家更不願意做市。但社會優秀的投資機構很多,上萬家私募機構至少幾千家是優秀的,他們一定會樂意為優秀的新三板公司提供長期做市服務。

當然,新三板的流動性不會一天就變好。但只要這兩者相輔相成,新三板的流動性一定會變好。

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的呼籲,比如精選層這些想法都是在想能不能搞一個新的名堂,讓它交易活躍一點。

一切新名堂的背後必須是人的努力,沒有努力註定失敗,我們一定要讓創投機構、做市商等市場參與者用它們的專業能力來服務新三板市場,而不是讓他們來投機。現在所有的制度設計傳聞都是朝著投機、套利的角度,必須引導責任歸位。

再來看持續督導券商。

現在券商把持續督導業務當成一個通道業務在做,通道業務不就意味著沒有服務了嗎?不過也不能怪券商,新三板上很多公司可能付不起服務費。那我認為這樣的企業就不應該掛牌,沒有能力支付價格,誰給你提供服務呢?

創投市場,參與者也得有能力支付價格。對於公司來說,需要兩種能力,一種能力是它本身就很有錢,這可以;第二種能力是它的發展前景很好,投資人願意支付這個錢,也可以。本身沒有發展能力,投資人又不願意支付,為什麼來掛牌呢?

未來的督導券商應該責任歸位,扮演好督導的角色,真正起到督導的作用。現在有多少券商能夠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提出規範性指導意見?很少。

最後我們看研究業務。

我覺得新三板的服務,更多要從投行角度去服務,而不是從研究角度去服務。以研究為例,美國市場、香港市場的那些中小型公司也沒人研究、寫報告,所以不能要求券商一定要給那些小公司去寫報告,沒有這個必要。如果這裡面有黑馬,自然會有人去挖掘。

如果你尋找到了一家公司,研究之後發現能漲10倍,那這麼明確的事情你是去告訴其他人還是自己去買?大部分人應該選擇自己去買。所以對於新三板來說,我覺得買方研究比賣方研究更有價值,因為新三板的研究與A股不同,在新三板做研究很難創收,沒有匹配的研究交易傭金。

未來新三板的研究可能以委託研究為主,比如一家投資機構想投資,會委託獨立的研究機構做公司研究。委託研究也存在一個委託研究的品質問題,新三板針對具體公司的研究還是以買方研究為主,賣方研究可能會從產業角度研究新三板,公司研究的全覆蓋意義並不大。

現在有很多研究機構在朝這方面努力,做的不是賣方研究而是委託研究。我覺得這條路能夠走通。因為實際上很多買方能夠提供諮詢服務,新三板也很缺這樣的服務。公司有很強烈的需求,他們不斷找券商研究員,希望能幫他們寫一份分析報告,但研究員就是不寫,因為寫了不能為公司創收,為什麼要寫。

以上就是由經邦諮詢www.chinaoption.net帶來的如何看待新三板未來市場制度建設,希望企業家通過以上的股改知識學習,而有所得。目前,中國各行各業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對於眾多民營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歷史機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家應儘早認識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運用好股權這一利器,通過專業的股權激勵課程和股權激勵培訓,學習並設計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激勵方案。經邦諮詢17年來專注股改一件事,其首創股權激勵頂層設計和寡頭股權激勵,已經幫助眾多企業成為行業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