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麥田澆水時,是不是出現一種奇怪的蟲子?謎團揭開啦!

淩晨,北方農村網小編發佈了《廣宗、吳橋的小麥田:一種怪蟲子,兩縣都出現,求指教!》,收到很多熱心讀者的回饋。除了邢臺市廣宗縣、滄州市吳橋縣有發生外,邢臺市任縣、衡水市景縣也有讀者回饋發現該蟲(需要幫助交流請加微3289958018交流)。

經北方農村網編輯部請教王佐恒等有關專家,謎團終於揭開(防治方法簡單又省錢,在最後):

請注意:該蟲為雜食性害蟲,除小麥田發生之外,西瓜田,菠菜、生菜、甘藍、韭菜、大蒜亦有發生,而且,危害比小麥嚴重。這種蟲子是“瓦矛夜蛾的幼蟲”(也叫“黑紋地老虎”),是近年來新發生的一種鱗翅目害蟲。該幼蟲晝伏夜出,夜間出土覓食,

如果遇澆水,瓦矛夜蛾幼蟲則爬到植株上部,或轉移到鄰近未澆水的地塊內。瓦茅夜蛾幼蟲在灌水前很難查到,且田間植株被害症狀不明顯。一般在麥田灌水後,其幼蟲爬至小麥植株上或周邊蔬菜上咬食葉片。

一、幼蟲的特點

幼蟲體長30~50毫米,體為棕黃色,背部每體節有黑色的“倒八字”紋一個,氣門下線為灰白色寬頻。頭部有三條黃色縱線。該蟲有假死性,當遇到危險時,受驚擾呈“C”字型假死狀。晝伏夜出,白天躲藏在土下0.5~3釐米處,夜間出土覓食。如澆水瓦矛夜蛾則爬到植株上部。瓦矛夜蛾的危害與地老虎不同,

它將葉片從葉緣開始咬成缺刻。嚴重時整株葉片蠶食一空。據瞭解,幼蟲爬行緩慢,喜隱藏於潮濕、陰暗並且鬆軟的土壤中。

二、蛾子(成蟲)的特點

成蟲(如圖1)體長17~18毫米,翅展33~46毫米。頭部棕褐色。胸部黑褐色,領片棕褐色,肩片黑褐色;前翅灰褐色至棕褐色,翅基片黃褐色;基線雙線黑色波浪形,伸至中室下緣;中室下緣自基線至內橫線間具一黑色縱紋;內橫線與外橫線均為雙線黑色波浪形;中室內環紋與中室末端腎形紋均為灰色具黑邊,

環紋略扁圓,前端開放;亞外緣線土黃色,波浪形。後翅黃白色,外緣暗褐色。腹部暗褐色。

幼蟲老熟後鑽至10mm左右的土中化蛹。飼養中觀察化蛹為裸蛹,在土表或淺土層中,蛹期近20天。

三、省錢又高效的防治方法:

在澆地的同時,隨水施入高效低毒的“辛硫磷”農藥,不但可以預防該蟲,而且還可以有效預防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多種害蟲。如果已經澆過水了,等可以進地的時候,用最省錢高效的“高效氯氟氰菊脂”(俗稱“功夫菊脂”)25毫升每桶水或者“邯科140”每桶水5-10毫升即可,一噴多治。噴藥的同時可以混合“藍色晶典”多元增產劑或“小麥壯漢3+2”,以防病促進增產。

三、省錢又高效的防治方法:

在澆地的同時,隨水施入高效低毒的“辛硫磷”農藥,不但可以預防該蟲,而且還可以有效預防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多種害蟲。如果已經澆過水了,等可以進地的時候,用最省錢高效的“高效氯氟氰菊脂”(俗稱“功夫菊脂”)25毫升每桶水或者“邯科140”每桶水5-10毫升即可,一噴多治。噴藥的同時可以混合“藍色晶典”多元增產劑或“小麥壯漢3+2”,以防病促進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