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象媽媽說說社區醫院兒保體檢這些不靠譜的說法

在象媽媽對上海一百多個嬰幼兒家庭進行的育嬰調查中,

有一道調查是“你的育嬰焦慮主要來自哪裡?”,除了來自長輩外,很多新手媽媽還回答“來自社區醫院的兒保體檢”。“每次檢查都不達標,每次檢查都要補這補那,鴨梨山大呀。”更有很多年輕媽媽直言,這些社區醫院的兒保檢查太不靠譜,不知是缺專業度還是缺錢,反正現在越來越不想帶寶寶去社區醫院檢查了。

某些社區醫院的兒保檢查究竟有多不靠譜,下面來看看媽媽們的吐槽。

1、讓我們六個月的娃,吃肉,加鹽,我聽了後驚呆了……

六個月後確實需要添加輔食了,尤其寶寶體內的鐵元素這一階段會出現不足,但輔食的添加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補鐵可以先從高鐵米粉添加起,西蘭花等蔬菜的鐵含量也較高。魚泥、肉泥這些鐵含量較高的食物建議到七八個月開始添加。

一歲以內的寶寶不能添加鹽這是常識,因為母乳或奶粉中有鈉元素,

食物中也含有鈉元素,如果再加鹽的話,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導致血液的滲透壓增大,出現脫水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一歲內的寶寶應以食物的原味為主,家長不要擔心輔食沒味道寶寶不愛吃,寶寶的味覺此時並沒有充分發育,不要以成人的習慣衡量寶寶。

2、三個月檢查時,醫生摸摸頭頂,就說囟( xìn )門太長了,要補鈣,也太不靠譜了吧。

囟( xìn )門是寶寶頭骨之間的縫隙,這是為了讓寶寶在分娩時順利能通過產道,人類最精妙的設計藝術。前囟門的閉合時間一般要12個月至18個月,24個月也沒有大礙。

前囟門的形狀本來就是菱形的,不同的擠壓力度會使囟門在早期略有些不同,這些都是正常的。為了推銷補鈣產品,

社區兒保的醫生們總有各種各樣的說辭啊。

3、我家寶寶長了血管瘤和痤瘡,那個醫生指著血管瘤說,這個這個,我說這個是血管瘤,我們看過醫生了。然後她指著痤瘡說是濕疹,我說我看醫生了他說是痤瘡。第二次那個醫生聽了好長時間的心臟,感覺我家寶寶心臟有問題似的,

我說我們剛做過心電圖沒問題,她就說哦,一共就看這兩次,兩個醫生感覺都不靠譜。

血管瘤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瘤內血管自成系統,不與周圍血管相連,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手術治療。血管瘤是嬰兒的常見問題,不識血管瘤不應該啊。

嬰幼兒的皮膚問題確實很燒腦,因為有新生兒痤瘡、熱疹、脂溢性皮炎和濕疹(特應性皮炎),有時辨別起來確實有點難度。看看下面的圖吧,或許對你識別痤瘡、濕疹、熱疹有幫助,別去為難社區醫院的醫生了。

血管瘤

濕疹

熱疹

脂溢性皮炎

新生兒痤瘡

4、我們家寶寶沒剃胎毛,現在頭髮挺長的,去打疫苗的時候,醫生說頭髮長會影響寶寶的囟門發育,有這說法嗎?

真的是第一次聽說,頭髮長了,可能觀察囟門不太方便,但影響囟門閉合,就不知道這個理論從何而來。難道醫生是想向你推薦剃胎髮的師傅嗎?

其實,頭髮可以有效地保護寶寶,夏天到了,別以為寶寶剃光頭涼快,實際上光頭並不能起到降溫作用,反而會因為汗為迅速流失起不到蒸發散熱的作用。

5、我家附近的那家婦嬰保健院體檢時,是什麼都配給你吃的,感覺各種推銷。

除了維生素D,母乳幾乎可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任何需求,前幾年補鈣流行,現在益生菌是萬能神藥。其實,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用藥需要特別謹慎,很多藥和補品都是副作用不明。

6、之前社區醫生說五個半月要加蛋黃,我沒聽。

以前,人們常把蛋黃作為第一口輔食添加。蛋黃雖然鐵元素含量高,但蛋黃中的鐵的吸收率並不高。蛋黃中含有大量大分子蛋白,不易消化吸收,會導致寶寶腸胃出現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是,蛋黃是最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在所有食物中排行居首。如果你不想讓寶寶當小白鼠,還是讓寶寶晚些添加吧,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蛋黃在8個月以後添加,開始從八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添加,添加後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過敏現象。可能這位醫生的知識還沒有及時更新。

7、我們兩個月社區醫院體檢,說我們為什麼不穿襪子,囟門太長缺鈣要補鈣粉,體重太輕嚴重營養不良要加奶粉。四個月體檢還是營養不良,要媽媽自己多補營養不要喝牛奶要吃鈣粉……他們是有多愛鈣粉。

如果外婆和奶奶在場,估計會開現場批鬥會,醫生都說要穿襪子嘛。體重太輕,那身高是否正常呢?為什麼不考慮母乳餵養是否出現問題,而直接讓媽媽加奶粉呢?加奶粉是導致母乳越來越少的頭號殺手,社區醫生是缺乏母乳餵養知識還是缺錢?社區兒保醫生淪為奶粉商的最佳推銷員,現實就是如此。

也真是奇怪了,這些可能連象媽媽月嫂都知道的常識,為什麼社區兒保醫生居然會犯錯。看來,提高社區醫生的待遇可能比提升專業度更重要。

圖片源於網路。

有時辨別起來確實有點難度。看看下面的圖吧,或許對你識別痤瘡、濕疹、熱疹有幫助,別去為難社區醫院的醫生了。

血管瘤

濕疹

熱疹

脂溢性皮炎

新生兒痤瘡

4、我們家寶寶沒剃胎毛,現在頭髮挺長的,去打疫苗的時候,醫生說頭髮長會影響寶寶的囟門發育,有這說法嗎?

真的是第一次聽說,頭髮長了,可能觀察囟門不太方便,但影響囟門閉合,就不知道這個理論從何而來。難道醫生是想向你推薦剃胎髮的師傅嗎?

其實,頭髮可以有效地保護寶寶,夏天到了,別以為寶寶剃光頭涼快,實際上光頭並不能起到降溫作用,反而會因為汗為迅速流失起不到蒸發散熱的作用。

5、我家附近的那家婦嬰保健院體檢時,是什麼都配給你吃的,感覺各種推銷。

除了維生素D,母乳幾乎可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任何需求,前幾年補鈣流行,現在益生菌是萬能神藥。其實,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用藥需要特別謹慎,很多藥和補品都是副作用不明。

6、之前社區醫生說五個半月要加蛋黃,我沒聽。

以前,人們常把蛋黃作為第一口輔食添加。蛋黃雖然鐵元素含量高,但蛋黃中的鐵的吸收率並不高。蛋黃中含有大量大分子蛋白,不易消化吸收,會導致寶寶腸胃出現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是,蛋黃是最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在所有食物中排行居首。如果你不想讓寶寶當小白鼠,還是讓寶寶晚些添加吧,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蛋黃在8個月以後添加,開始從八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添加,添加後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過敏現象。可能這位醫生的知識還沒有及時更新。

7、我們兩個月社區醫院體檢,說我們為什麼不穿襪子,囟門太長缺鈣要補鈣粉,體重太輕嚴重營養不良要加奶粉。四個月體檢還是營養不良,要媽媽自己多補營養不要喝牛奶要吃鈣粉……他們是有多愛鈣粉。

如果外婆和奶奶在場,估計會開現場批鬥會,醫生都說要穿襪子嘛。體重太輕,那身高是否正常呢?為什麼不考慮母乳餵養是否出現問題,而直接讓媽媽加奶粉呢?加奶粉是導致母乳越來越少的頭號殺手,社區醫生是缺乏母乳餵養知識還是缺錢?社區兒保醫生淪為奶粉商的最佳推銷員,現實就是如此。

也真是奇怪了,這些可能連象媽媽月嫂都知道的常識,為什麼社區兒保醫生居然會犯錯。看來,提高社區醫生的待遇可能比提升專業度更重要。

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