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紅楓湖畔,探訪全省首個垃圾分類試點村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吳迪/文 本網記者 楊昌鼎/圖)2017年4月19日,清鎮市紅楓湖大沖村啟動全省首個垃圾分類試點村落專案,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紅楓湖鎮生態保護特別顧問、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主任黃成德接受“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採訪

“我的父母、我的妻兒、我的朋友,都是喝的紅楓湖的水,所以我一定要通過我的努力,保護這片水源。”紅楓湖鎮生態保護特別顧問、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主任黃成德對“共舞長江經濟帶”採訪團說,

他致力於垃圾分類處理研究多年,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讓紅楓湖鎮大沖村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少走彎路”。

黃成德介紹,由於群眾環衛意識尚處於初級階段,試點區域適合採用粗分法,即根據生活垃圾來源、成分構成和目前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建築垃圾、還田垃圾和其它垃圾五類。

“我國很多地方垃圾分類的困局,

在於分類的前端和後端沒有很好銜接,你這頭做好了分類,但是垃圾車還是‘一鍋燴’,這就大大打擊了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黃成德說,試點垃圾分類工作,需要較為健全的垃圾末端處理能力。

目前,清鎮垃圾處理採取主要焚燒發電和填埋兩種方式,“我們還需要從源頭上加強分類基礎設施,從收集上加強分類回收管理,從處理上加強垃圾焚燒管理。”黃成德說。

現在,當地大部分老百姓已經接受分類理念,保護紅楓湖大水缸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基本做到戶戶能分類,人人分好類,據不完全統計,大沖村興隆組自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垃圾減量化初見成效,由夏季農家樂旺季每天10至20車的垃圾量降到了10車以下,農家樂業主每月的垃圾清運費減少了300至500元,普通村民垃圾焚燒現象基本不再出現,環保協會會員及村民自發對沿湖垃圾和村寨內垃圾進行清理,

整體環境提升,“現在紅楓湖鎮12個村4個居委會已經聘請了22名協力廠商監督員,共計發現150餘起問題,已經全部整改完畢了。”黃成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