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裡的"人情債":學生只要拿獎學金就被迫請客

網路配圖

大二快要過去的時候,在廣西某高校就讀的王斌獲得了一家單位贊助的校級三等獎學金,

這對於從小成績一直平平的他可是頭一次。獎金不多,1500元。給遊戲帳號換個新皮膚,還是買兩個新的手辦?領完獎學金回來的路上,王斌喜滋滋地想著。

“喲,都拿獎學金了,還不意思一下?”走廊上,沒來得及把獎金信封裝進書包,王斌便被舍友撞了個正著。

為數不多的獎學金眼看就要讓他面臨“挨宰”的命運,王斌有些鬱悶。隔壁宿舍同學陳東得知後開導他說:“看開點吧,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拿了錢,多少要請一點,好事不可能讓你一人全占了。”上次陳東得了國家一等獎學金5000元,獎金還沒到手,就在舍友的強烈要求下請吃自助餐,每人100元,一下就花去了500元。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王斌越來越坐不住。隨著獎學金的下發,學院裡似乎刮起了一陣“請客風”,朋友圈裡每天都有人曬飯桌上的合影,拿了獎學金的那個人往往被擠在中間的位置,

尷尬地笑著。

“你不是才拿了三等嗎?請了這一桌,還能剩多少?”王斌在同班一名女生的朋友圈裡留言。

女生沒有在朋友圈裡直接回答王斌,而是選擇了私聊:“班裡的同學之前都請我吃過飯,要麼是拿獎學金,要麼是過生日,這也是禮尚往來嘛。”

禮尚往來就等於請客吃飯?王斌覺得這種觀念有些不對勁兒。晚上,他躺在宿舍床上,隨手在手機上搜索“獎學金請客”,

發現有類似經歷的人還挺多。據早前報導,電子科技大學一學生社團在校園做過一次問卷調查,191名受訪者中,80%的同學認為拿獎學金請客吃飯是應該的,若獎學金用完不夠還得自己掏錢。在百度、知乎等網站上,也有不少人問“拿了獎學金到底要不要請客”。一方認為人情培養費是必須的,另一方則針鋒相對:獎學金是自己憑努力掙來的,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請了是情分,不請是本分,憑啥說請就請?

王斌記得,他在上大學之前也經常和朋友們相互“請客”——“下課去小賣部嗎?”“不去。”“我請你。”“走。”類似的對話是他中學美好回憶的一部分,而幾元錢的辣條、冰棒,是他和“損友”們友誼的見證。

可如今上了大學,拿獎學金請客吃飯竟成了例行公事,動輒幾百元,對於王斌來說,這可以說是超出經濟能力的人情綁架了。他想,那些嚷嚷著要人請客的,

真是把別人當朋友嗎?

大三女生韋丹最近也因為獎學金的事情,感覺自己像被趕上了架的鴨子,難以動彈。她得了獎學金,一些同學卻似乎比她還高興,咋咋呼呼地建了個群,祝賀之餘,這群朋友還主動地商量讓韋丹去哪兒請客吃飯。

韋丹平時並不是小氣的人,可這次她被“脅迫”得不太高興,很少在群裡說話。舍長勸她說,最近一項評選的名單快要出來了,“群眾的投票很關鍵,因為差一兩票就又要等一年的人不在少數。現在對你不就是個機會嗎?”

韋丹沒出聲,心裡又詫異又氣憤,她覺得這股歪風真應該有人出來管管。

還真有人管了。武昌理工學院曾發出通知,獲獎學生不得用獎助學金請客,如有舉報查證屬實,將取消其今後的評選資格。通知發出後,不少人叫好,認為這項規定可以避免拿獎學金請客的歪風在高校蔓延,有助於建立純潔的校園人際環境。

對這類現象,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黃達安老師認為,學生中蔓延的請客吃飯之風是受社會風氣影響。“本來人情往來是件正常的事情,但超過了正常的承受範圍,用人情和道德綁架同學,會影響大學裡正常的人際交往,也會造成校園攀比之風、奢靡之風日盛。”

他建議,學校要出臺相關的措施禁令,特別是在獎學金的使用上,有明確的懲罰措施,那些打歪主意的同學也就不好意思開口了。

因為差一兩票就又要等一年的人不在少數。現在對你不就是個機會嗎?”

韋丹沒出聲,心裡又詫異又氣憤,她覺得這股歪風真應該有人出來管管。

還真有人管了。武昌理工學院曾發出通知,獲獎學生不得用獎助學金請客,如有舉報查證屬實,將取消其今後的評選資格。通知發出後,不少人叫好,認為這項規定可以避免拿獎學金請客的歪風在高校蔓延,有助於建立純潔的校園人際環境。

對這類現象,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黃達安老師認為,學生中蔓延的請客吃飯之風是受社會風氣影響。“本來人情往來是件正常的事情,但超過了正常的承受範圍,用人情和道德綁架同學,會影響大學裡正常的人際交往,也會造成校園攀比之風、奢靡之風日盛。”

他建議,學校要出臺相關的措施禁令,特別是在獎學金的使用上,有明確的懲罰措施,那些打歪主意的同學也就不好意思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