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新驅動助推紡織產業“綠色智造”

■西樵創新大廈與南方技術創新中心。

今日,一場以“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的“國家紡織面料館新產品新技術發佈與推廣對接會/2017功能性紡織品技術高峰論壇”在西樵山國藝度假酒店舉行。

這是作為面料名鎮的西樵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通過搭建國家級推廣發佈平臺,促進服裝品牌企業和供應商加強紡織新產品、新技術的交流和對接的大會;是一次吸引了300多位業內大咖共同探討紡織產業“綠色智造”發展方向的盛舉。

這也是繼2016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之後,國家級紡織大會再次落戶“紡織之鄉”西樵鎮。

■西樵鎮獲得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頒發的“中國婦嬰衛生用紡織品示範基地”稱號。

300大咖探討“綠色智造”新趨勢

活動邀請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

以及服裝品牌、獨立設計師、紡織服裝行業新產品新技術相關人員、紡織面料企業等嘉賓共300人參加。

在此次的發佈會和高峰論壇上,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紡織資訊中心副主任伏廣偉發表主題為“智慧產業與智慧產品”的演講;南海區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莫柏源圍繞“西樵紡織研發創新之路”的主題,帶領與會嘉賓從時間的維度縱觀西樵紡織行業的創新發展歷史。

會議圍繞新產品新技術的發佈,功能性紡織品技術的研究等展開多樣化的探討,邀請了知名的紡織企業家和學者圍繞創新環保印染技術、功能性產品、服裝與紡織面料產業鏈價值等領域進行深度的剖析和演說。

此次大會還組織了14家新產品新技術發佈企業、國家紡織面料館會員企業在主會場進行紡織產品展示,

其中包括致興、立笙、德耀、華豐、冠康隆等西樵代表企業。此外,大會還將組織30餘家服裝品牌企業與與會面料企業進行交流對接。國家紡織面料館西樵館開放日、服裝資訊標準化在電商平臺的應用研討會於當天在分會場西樵輕紡城南方技術創新中心舉行。

■西樵牛仔面料時尚演繹。

國家級紡織行業峰會落戶西樵

西樵鎮鎮長關海權表示,國家級紡織產業峰會在西樵召開,300多名行業大咖雲集西樵,這本就是一次科技、資訊與人才的彙聚,非常有利於推動西樵紡織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品質提升。希望本次新產品和新技術發佈會,成為未來西樵進一步加強產業科技創新力和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有力契機,對西樵打造創新型經濟、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更多潛在的合作機會。

大會主辦方透露,希望通過搭建國家紡織面料館新產品新技術發佈推廣這一國家級的平臺,促進廣大服裝品牌企業和供應商建立良好有序的新產品、新技術交流,引導新產品、新技術快速進入市場,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產業化。同時,本次會議以“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共同探討紡織產業的綠色創新發展方向,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更加科學、合理、規範開展,逐步實現“綠色智造”的目標。

■廣東西樵紡織產業基地“三統一”工程,圖為西樵鑫龍汙水處理廠,實現企業污水統一處理。

創新驅動西樵紡織可持續發展

一個國家級的行業峰會落戶在一個鎮域範圍,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長期關注西樵社會經濟發展的業內人士分析,西樵是著名的紡織之鄉,也是中國面料名鎮、紡織面料產業集群大鎮,近年來的行業轉型升級成效更是有目共睹,紡織行業峰會落戶於此正是基於這點考慮。

西樵素有“廣紗甲天下,絲綢譽神州”的美譽,紡織是西樵鎮傳統特色支柱產業。從1873年,民族資本家陳啟沅在家鄉西樵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械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開始,掀起了近代紡織工業革命;到改革開放後,鎮內形成“千家廠、千家店、萬台機、億米布”的產銷規模,西樵的紡織行業一度成為國內翹楚。截至目前,全鎮有紡織服裝企業850多家(包括織造、漿印染、服裝及其他配套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0家,從業人員約6萬人,全鎮紡織設備3萬多台(套),其中高檔設備占49%,擁有年產各種紡織面料26億米的生產能力。2016年,實現行業總產值129.8億元,稅收3億元。西樵紡織業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產業基地、創新平臺、交易市場、區域品牌”五位元一體、相互支撐的格局。

事實上,多年來西樵紡織產業一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品質成就品牌”的發展路徑,以技改創新為手段,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加快創新驅動產業的提質發展,同時,注重產業經濟、社會和周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踐行迴圈經濟運行模式。可以說,創新驅動一直是西樵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政策引領西樵紡織不斷突圍向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西樵紡織產業的發展得益於長期以來的政策引領,企業重視技改升級,最終使得這一傳統產業不斷與時俱進,在重重壓力下不斷突圍向上,成為國際國內紡織市場上力爭上游的生力軍。

在西樵政府的眾多政策之中,推進綠色迴圈經濟和節能減排是保證這一傳統產業沒有被時代淘汰的重中之重。西樵紡織產業基地作為西樵紡織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通過不斷完善“三統一”工程(即統一供應工業用水、統一供應工業用蒸汽、統一集中工業汙水處理),鎮內800多家紡織企業實現100%接入汙水處理廠、100%達標排放、100%企業納入日常嚴格的環保監管。

正是因為保證了整個產業鏈的持續、綠色、健康發展,廣東西樵紡織產業基地先後被廣東省政府認定為“廣東省迴圈經濟工業園”、“廣東省綠色升級示範工業園區”、“廣東省迴圈化改造試點園區”。屬於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項目的污泥減量化處置項目獲2016年省級立項。

注重產業科技研發創新,則是西樵紡織產業得以可持續發展並不斷取得新成績的內在動力。作為西樵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西樵紡織產業集群以產業創新平臺為支撐,促進產業的技術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水準提高。產業創新平臺以南方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載體,與十幾所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吸引企業主力參與。2015年創新平臺建成佛山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分站。

另一方面,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為抓手,鼓勵企業更新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僅2016年,西樵共引進各類國內外先進紡織設備2500多台(套),投入資金達10億元。至2017年3月,已登記計畫技改企業15家合共16個技術改造專案的備案,計畫引進設備有1600多台(套),計畫投資金額近6億。2016年紡織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建成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西樵鎮還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檔,鼓勵紡織企業設備引進和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以及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等。

區域品牌打造行業集團軍

對於客商而言,單個的西樵面料往往並不是最吸引人的。但是,一個鎮域的範圍內,能夠在一年內研發出十余萬款新品種,各式面料一應俱全,幾乎可以滿足客戶的各種個性化需求,這就讓人不得不關注這個“面料名鎮”。

2014年“西樵面料”集體商標成功註冊。同年西樵鎮聯手美國時尚設計師在上海世博園成功舉辦了首屆“西樵之路”時尚牛仔時裝發佈秀等。2016年,在上海時裝周舉辦“西樵·天野喜孝for化高峰”的時裝發佈會,6月份在西樵舉辦“2016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

強化品牌建設凸顯產業特色。集群堅持品牌戰略,發揮產業特色、打造企業品牌和“西樵面料”區域品牌,這是西樵逐步實現紡織產業由傳統製造業向時尚創意產業躍升,提高紡織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的一個個縮影。

在西樵面料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老牌的企業主心裡非常有數:“連續20來年組織企業抱團參展,參展費用由政府承擔,以此帶動本土企業走出去看世界和亮功夫。”一些新入的企業家則感歎:“從來沒有哪個政府如此操心過我們的產品品質和品牌,出錢出力出創意,這也是我們願意雲集在西樵的重要原因吧。”

西樵鎮政府歷年來不斷鼓勵企業抱團外出參展、參加中國流行面料評比活動,並給予最高100%補助。每年均組織約300家企業抱團參加紡織面料和家紡大型國際展覽會,展示區域品牌、企業形象和產品特色。2013~2015年,全鎮共有38家次紡織企業成功入圍中國流行面料評定,14家次紡織企業獲中國流行面料吊牌認證。西樵一直引導和協助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現時規模以上企業中,80%的企業註冊了自己的商標,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走品牌行銷的路子。

伏廣偉說,西樵的面料企業不是勝在單個產品的異軍突起,而是勝在行業集團軍的強大勢頭,是區域品牌的力量支撐著這一傳統產業歷久彌新的長青基因。

延伸發展再造新產業集群

隨著資源、環境倒逼機制的不斷增強,以及紡織企業的高度集聚,科技、金融等核心要素的大量投入,西樵鎮更加注重產業總部經濟發展。西樵出資2億多元建設西樵創新大廈,全力打造紡織業總部經濟。該大廈建成後,將集創客中心、電商基地、紡織產業涉及和檢測認證中心、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創業基地於一體,集聚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助力壯大紡織產業鏈條。

作為西樵傳統的優勢產業,紡織產業的優勢還延伸到了衛生用品行業,成為了西樵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目前,傳統紡織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逐步延伸形成衛生用品產業集群。鎮內遍佈30多家無紡布生產、包裝材料、裝備製造等衛生用品上下游企業,衛生用品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衛生用品行業作為西樵近年來打造的重點產業之一,產業發展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產業經濟和規模不斷壯大,預計未來幾年總產值達到50億元。

就在今年6月20日舉行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四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上,南海西樵被正式授予“中國婦嬰衛生用紡織品示範基地”的國字型大小牌匾。

“被授牌後,馬上有很多浙江、江蘇、廣東的企業老闆來問我西樵鎮政府對相關產業的扶持情況。”西樵衛生用品行業協會會長蘇藝強說,很多企業對西樵在短短幾年內就能獲頒示範基地標牌表示驚訝,認為這說明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衛生用品行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目前西樵衛生用品產業產值超13億元,納稅超4000萬元。衛生用品行業產值高、無污染,在西樵也已形成集聚效應。在未來,這無疑會成為西樵區域品牌的又一產業集群。

文/特約通訊員李維德通訊員關蘊琪黃小雅圖/珠江時報記者章佳琳特約通訊員李維德

對西樵打造創新型經濟、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更多潛在的合作機會。

大會主辦方透露,希望通過搭建國家紡織面料館新產品新技術發佈推廣這一國家級的平臺,促進廣大服裝品牌企業和供應商建立良好有序的新產品、新技術交流,引導新產品、新技術快速進入市場,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產業化。同時,本次會議以“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共同探討紡織產業的綠色創新發展方向,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更加科學、合理、規範開展,逐步實現“綠色智造”的目標。

■廣東西樵紡織產業基地“三統一”工程,圖為西樵鑫龍汙水處理廠,實現企業污水統一處理。

創新驅動西樵紡織可持續發展

一個國家級的行業峰會落戶在一個鎮域範圍,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長期關注西樵社會經濟發展的業內人士分析,西樵是著名的紡織之鄉,也是中國面料名鎮、紡織面料產業集群大鎮,近年來的行業轉型升級成效更是有目共睹,紡織行業峰會落戶於此正是基於這點考慮。

西樵素有“廣紗甲天下,絲綢譽神州”的美譽,紡織是西樵鎮傳統特色支柱產業。從1873年,民族資本家陳啟沅在家鄉西樵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械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開始,掀起了近代紡織工業革命;到改革開放後,鎮內形成“千家廠、千家店、萬台機、億米布”的產銷規模,西樵的紡織行業一度成為國內翹楚。截至目前,全鎮有紡織服裝企業850多家(包括織造、漿印染、服裝及其他配套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0家,從業人員約6萬人,全鎮紡織設備3萬多台(套),其中高檔設備占49%,擁有年產各種紡織面料26億米的生產能力。2016年,實現行業總產值129.8億元,稅收3億元。西樵紡織業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條、產業基地、創新平臺、交易市場、區域品牌”五位元一體、相互支撐的格局。

事實上,多年來西樵紡織產業一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品質成就品牌”的發展路徑,以技改創新為手段,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加快創新驅動產業的提質發展,同時,注重產業經濟、社會和周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踐行迴圈經濟運行模式。可以說,創新驅動一直是西樵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政策引領西樵紡織不斷突圍向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西樵紡織產業的發展得益於長期以來的政策引領,企業重視技改升級,最終使得這一傳統產業不斷與時俱進,在重重壓力下不斷突圍向上,成為國際國內紡織市場上力爭上游的生力軍。

在西樵政府的眾多政策之中,推進綠色迴圈經濟和節能減排是保證這一傳統產業沒有被時代淘汰的重中之重。西樵紡織產業基地作為西樵紡織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通過不斷完善“三統一”工程(即統一供應工業用水、統一供應工業用蒸汽、統一集中工業汙水處理),鎮內800多家紡織企業實現100%接入汙水處理廠、100%達標排放、100%企業納入日常嚴格的環保監管。

正是因為保證了整個產業鏈的持續、綠色、健康發展,廣東西樵紡織產業基地先後被廣東省政府認定為“廣東省迴圈經濟工業園”、“廣東省綠色升級示範工業園區”、“廣東省迴圈化改造試點園區”。屬於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項目的污泥減量化處置項目獲2016年省級立項。

注重產業科技研發創新,則是西樵紡織產業得以可持續發展並不斷取得新成績的內在動力。作為西樵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西樵紡織產業集群以產業創新平臺為支撐,促進產業的技術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水準提高。產業創新平臺以南方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載體,與十幾所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吸引企業主力參與。2015年創新平臺建成佛山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分站。

另一方面,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為抓手,鼓勵企業更新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僅2016年,西樵共引進各類國內外先進紡織設備2500多台(套),投入資金達10億元。至2017年3月,已登記計畫技改企業15家合共16個技術改造專案的備案,計畫引進設備有1600多台(套),計畫投資金額近6億。2016年紡織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建成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西樵鎮還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檔,鼓勵紡織企業設備引進和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以及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等。

區域品牌打造行業集團軍

對於客商而言,單個的西樵面料往往並不是最吸引人的。但是,一個鎮域的範圍內,能夠在一年內研發出十余萬款新品種,各式面料一應俱全,幾乎可以滿足客戶的各種個性化需求,這就讓人不得不關注這個“面料名鎮”。

2014年“西樵面料”集體商標成功註冊。同年西樵鎮聯手美國時尚設計師在上海世博園成功舉辦了首屆“西樵之路”時尚牛仔時裝發佈秀等。2016年,在上海時裝周舉辦“西樵·天野喜孝for化高峰”的時裝發佈會,6月份在西樵舉辦“2016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

強化品牌建設凸顯產業特色。集群堅持品牌戰略,發揮產業特色、打造企業品牌和“西樵面料”區域品牌,這是西樵逐步實現紡織產業由傳統製造業向時尚創意產業躍升,提高紡織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的一個個縮影。

在西樵面料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老牌的企業主心裡非常有數:“連續20來年組織企業抱團參展,參展費用由政府承擔,以此帶動本土企業走出去看世界和亮功夫。”一些新入的企業家則感歎:“從來沒有哪個政府如此操心過我們的產品品質和品牌,出錢出力出創意,這也是我們願意雲集在西樵的重要原因吧。”

西樵鎮政府歷年來不斷鼓勵企業抱團外出參展、參加中國流行面料評比活動,並給予最高100%補助。每年均組織約300家企業抱團參加紡織面料和家紡大型國際展覽會,展示區域品牌、企業形象和產品特色。2013~2015年,全鎮共有38家次紡織企業成功入圍中國流行面料評定,14家次紡織企業獲中國流行面料吊牌認證。西樵一直引導和協助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現時規模以上企業中,80%的企業註冊了自己的商標,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走品牌行銷的路子。

伏廣偉說,西樵的面料企業不是勝在單個產品的異軍突起,而是勝在行業集團軍的強大勢頭,是區域品牌的力量支撐著這一傳統產業歷久彌新的長青基因。

延伸發展再造新產業集群

隨著資源、環境倒逼機制的不斷增強,以及紡織企業的高度集聚,科技、金融等核心要素的大量投入,西樵鎮更加注重產業總部經濟發展。西樵出資2億多元建設西樵創新大廈,全力打造紡織業總部經濟。該大廈建成後,將集創客中心、電商基地、紡織產業涉及和檢測認證中心、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創業基地於一體,集聚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助力壯大紡織產業鏈條。

作為西樵傳統的優勢產業,紡織產業的優勢還延伸到了衛生用品行業,成為了西樵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目前,傳統紡織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逐步延伸形成衛生用品產業集群。鎮內遍佈30多家無紡布生產、包裝材料、裝備製造等衛生用品上下游企業,衛生用品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衛生用品行業作為西樵近年來打造的重點產業之一,產業發展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產業經濟和規模不斷壯大,預計未來幾年總產值達到50億元。

就在今年6月20日舉行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四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上,南海西樵被正式授予“中國婦嬰衛生用紡織品示範基地”的國字型大小牌匾。

“被授牌後,馬上有很多浙江、江蘇、廣東的企業老闆來問我西樵鎮政府對相關產業的扶持情況。”西樵衛生用品行業協會會長蘇藝強說,很多企業對西樵在短短幾年內就能獲頒示範基地標牌表示驚訝,認為這說明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衛生用品行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目前西樵衛生用品產業產值超13億元,納稅超4000萬元。衛生用品行業產值高、無污染,在西樵也已形成集聚效應。在未來,這無疑會成為西樵區域品牌的又一產業集群。

文/特約通訊員李維德通訊員關蘊琪黃小雅圖/珠江時報記者章佳琳特約通訊員李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