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中醫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⑥|“大雨時行”的師長:肖甯老師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大雨時行

大暑分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二候土潤溽暑;

三候大雨時行。”

淩晨四點多醒來,窗外微曦,時有汽車馳過,然後水聲一片;間或聞及鳥鳴啾啾,

清脆婉轉。而北京這連日來的大雨也在此時停下,空氣微潤清爽,又是新的一天。

規培已近1年,思緒回想,無限感慨。無意間翻了翻日曆,原來今日大暑。這個一年當中最熱的時期,像極了自己目前所處階段——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濕暑蒸鬱,高溫酷熱,近而立之年,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仍勞碌繁作,暫無所成。世俗之問,自我之審,類螢如斯,形如米蟲,幽陰至微。病房門診,急症疑難,

千頭萬緒,瑣碎複雜;醫患溝通,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師生帶教,秉性各異,萬般體會……

然熟知天時和造物的先輩曾告訴我們:螢雖微光,然“離明之極,亦化而為明也”,然後熠耀宵行;大暑之時,正值中伏前後,天氣最熱的時期,但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鬥指丙,

熱氣猶大,天氣甚烈,則大雨時行以退暑氣也。思及身,從一名恓恓遑遑、無所適從的醫學畢業生到心中稍定、思之有維的臨床醫生,這個過程不正是自我快速提升的規培階段麼?忽然對這個被吐槽無數的“土潤溽暑”的規培階段有了一些謝意。當然,更應該感謝的是那個能“大雨時行”的師長——肖甯老師。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大家各自到不同的科室報到。臨近中午,忽然肖老師在群中“慰問”幾位到急診的同學。原來剛報到完,急診就遇到三個需要胸外按壓和各種搶救的,幾位同學忙碌緊張了一上午。不少同學可能之前跟師出診,臨床待的時間較少,這猛地才發現:原來中醫醫院裡面的危急重症也不少啊。傳統的望聞問切需要傳承,

現代的西醫知識也不可或缺。但中西醫是兩套不同的思維方式,如何在臨床工作中恰當地轉換中西醫思維而不固化、混亂,是擺在我們這群同學面前的第一個問題。

肖老師為了讓大家更好的適應起來,借著急診搶救這個例子,同教育處協商,舉辦多場講座,如胸外按壓、電除顫等基本搶救技能、各種常見疾病診療常規、名老中醫成才之路……讓各位名老中醫和臨床大夫們現身講解,

避免或減少大家走彎路。還根據各位同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薦不同的跟師老師,因材施教。大家都戲稱肖老師是不放過任何機會,“三因制宜”。

聽周圍同學或多或少提起和肖老師的各種相處情形,誇其工作能力強、認真負責、關心學生、細心體貼等等,充滿了人格魅力。但未具體接觸,感觸不深刻。

過年前後,我和娜娜同學輪轉至ICU科。3個月的時間,不長也不短,接觸下來,對肖老師才有了進一步認識。除外臨床經驗豐富,工作精益求精,帶教能力強,為學生著想外,的確人格魅力十足。娜娜和我由初始的恭恭敬敬的“肖老師”改為了親切好玩的“肖大神”。娜娜是從事重症監護相關工作,我長期在門診和病房交替泡著,大家基礎差異很大。在閒暇之余,肖老師常喜歡笑眯眯的啟發式地問問題。如目前幾床存在個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接手這個患者,你會怎麼處理等之類。常鼓勵我們說不管思考的對不對,都沒有關係,重點是願意去思考。等我倆放鬆警惕各種天馬行空的發表言論後,然後再笑眯眯的佈置作業,第二天要考查。我和娜娜背地裡常吐槽這是“挖坑”等著我們跳。吐完槽,兩個人還是馬上去查看患者,討論討論,分工查資料,請教老師,再回去看患者,反反復複,盡力把問題搞明白。自我感覺自己在快速成長。但有時候也不免灰心,自己基礎弱,有些知識理解的緩慢或乾脆弄不懂,和基礎扎實的娜娜比較,心情就更低落了。一段時間,肖老師覺察到了我的異常情緒,私下談話:“XX(我的名字),最近這是怎麼了?看你學習勁頭沒之前足了,是身體不舒服麼?”一般的帶教老師喜歡稱呼學生為姓氏前加一“小”字,而肖老師常常直接稱呼名字,我們也覺得很親切。但今天這親切的稱呼也“拯救”不了我鬱鬱的心情。畢竟是自己基礎差,說出來太丟人,我低著頭不吭聲。肖老師看著我的表情,忽然笑了,“不管怎麼樣,每天你都進步一點點,都是比昨天的自己強了。每個人的基礎和擅長是不一樣的,娜娜是基礎知識相對扎實些,可你平時事務性的工作做的很不錯,你倆配合默契,有團隊精神,幫了我大忙的。”看我終於抬起頭聽他講話了,又接著說:“你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願意去追趕學習,這本身就在上進的表現。咱們所從事的醫療行業,需要一直不斷地學習,你現在可以不聰明,可以能力有限,可以水準一般,但一定要態度端正、腳踏實地、認真有責任心。”看我思想轉過了這個彎,肖老師又笑眯眯的開始給我“挖坑”:“解決了這個問題,咱們說下一個問題。你老覺得自己是文科生,弄不明白原理機制之類的問題,那咱就回去自己畫知識樹、路線圖,用你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下周交作業,我要考核!”

除了學習和工作,肖老師在生活上也很關注大家。有同學轉科,覺得和自己的帶教老師性格不合,有些小摩擦,心中煩惱。仔細問清楚前因後果後,安慰同學: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性格,生活中也有各自的喜好和煩惱,不刻意去討好或惹怒老師,踏實做事,自己用心、主動,老師會看到你的努力的。如果真有帶教老師怠忽職守,故意刁難學生,也是不允許的。同時希望大家能互相體諒和理解。而且還支招同學:勤快、愛動腦,做事積極主動,幫老師查資料,懂得提問……有事情了,同學們願意去找肖老師聊天和談心,大家背後就戲稱其為“知心哥哥”。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16年上半年也結束了。大家逐漸熟悉了西苑醫院,肖老師也掌握了大家的基本情況。但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不少同學是畢業之後接著規培,沒有工作經歷,仍是學生心態。而且覺得不是自己單位,代入感不強,帶教老師吩咐做什麼就做什麼。如何讓同學們從一名幫老師收收患者、寫寫病例的學生心態轉換到獨立思考、責任感強的臨床醫生狀態,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化過程,是個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對以後所從事的崗位知之甚少,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眼前一片迷茫,不知從何做起,感到很不適應,心態更是沒有及時調整。如對壓力承受的不適應,當學生時做錯了事,老師、同學、學校會比較寬容,可如果是醫生,就是有什麼責任必須自己承擔;對待人接物的不適應,學生時大家是同學關係,相差不多,可作為醫生,要對不同的人如患者、家屬、上級醫師、同級大夫等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紀律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學生,可以遲到,可以蹺課,落下的學習也可以考前突擊,但作為醫生就不一樣了,上下班要考勤,患者病情要及時處理,病例書寫要合乎規範,上級醫師交代的工作要按時完成,要配合好其他同事的工作節奏等;還有書本知識的滯後性,在臨床工作中需要重新學習和提高……

那麼如何做好這個角色轉換呢?肖甯老師給大家開了“藥方”:一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關係。要勇敢地走出象牙塔,有足夠的自覺意識去定位自己,培養自己得臨床素養。勇於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地發現、思考、解決問題,要有主人翁心態,工作上心,有團隊意識,學會包容;二是要不斷學習,向周圍同學、同事、上級大夫請教或查閱資料等多種途徑,不斷學習臨床知識和完善工作方法,制定自己的職業方向,查漏補缺,減少工作中的不必要失誤。三是要付諸行動並堅持下去。臨床問題錯綜複雜,會碰到各種困難挫折,但要有毅力繼續前行。

肖老師勸誡大家,完成這個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準備和積累的過程。這是一個相對“痛苦”的階段,既不像學生時期那樣需要“時時提點”,又不像四五年資歷的主治醫生那樣能“獨當一面”,但這個時期又是體會感悟最多的時期,也是進步最大的時期。他希望大家能在這個階段積累到寶貴的工作技能和培養出縝密的臨床思維,為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農諺有雲“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在這個大暑時節,雨水充足,天氣涼爽,我們期待著秋日豐收。而在這個從學生到醫生的規培階段,在“大雨時行”的肖老師的“照料”下,也祝願我們這批規培學員能在規培考核及以後的臨床工作中“大豐收”!

寫于丙申年六月十九日大暑

老師簡介

肖寧,男,1978年5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籍貫北京,主治醫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療組長、三線醫師、教學秘書

相關經歷:

2004年7月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2004年7月至2006年2月,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輪轉住院醫師

2006年2月至今,中國中醫科學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2007年負責重症醫學科輪轉住院醫師及研究生的帶教工作

2008年參加北京120院前急救培訓並獲優秀奧運醫療志願者稱號

2009年在協和醫院急診搶救室和 EICU進修

2013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重症醫學科的教學秘書,負責急診和ICU住培生的教學工作

2015級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住培生的班主任

2016年在ICU推行住院總醫師制度

教育理念:

“應試教育”與“能力教育”“四階梯教學法”:

第一個階梯是理論課學習;

第二階梯是模擬訓練(包括思維模擬訓練、操作模擬訓練以及綜合模擬訓練);第三階梯是指導下的臨床學習;第四階梯是獨立臨床實踐。 “分層教學與班主任帶教制”

新媒體編輯:朱蕗鋆

不長也不短,接觸下來,對肖老師才有了進一步認識。除外臨床經驗豐富,工作精益求精,帶教能力強,為學生著想外,的確人格魅力十足。娜娜和我由初始的恭恭敬敬的“肖老師”改為了親切好玩的“肖大神”。娜娜是從事重症監護相關工作,我長期在門診和病房交替泡著,大家基礎差異很大。在閒暇之余,肖老師常喜歡笑眯眯的啟發式地問問題。如目前幾床存在個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接手這個患者,你會怎麼處理等之類。常鼓勵我們說不管思考的對不對,都沒有關係,重點是願意去思考。等我倆放鬆警惕各種天馬行空的發表言論後,然後再笑眯眯的佈置作業,第二天要考查。我和娜娜背地裡常吐槽這是“挖坑”等著我們跳。吐完槽,兩個人還是馬上去查看患者,討論討論,分工查資料,請教老師,再回去看患者,反反復複,盡力把問題搞明白。自我感覺自己在快速成長。但有時候也不免灰心,自己基礎弱,有些知識理解的緩慢或乾脆弄不懂,和基礎扎實的娜娜比較,心情就更低落了。一段時間,肖老師覺察到了我的異常情緒,私下談話:“XX(我的名字),最近這是怎麼了?看你學習勁頭沒之前足了,是身體不舒服麼?”一般的帶教老師喜歡稱呼學生為姓氏前加一“小”字,而肖老師常常直接稱呼名字,我們也覺得很親切。但今天這親切的稱呼也“拯救”不了我鬱鬱的心情。畢竟是自己基礎差,說出來太丟人,我低著頭不吭聲。肖老師看著我的表情,忽然笑了,“不管怎麼樣,每天你都進步一點點,都是比昨天的自己強了。每個人的基礎和擅長是不一樣的,娜娜是基礎知識相對扎實些,可你平時事務性的工作做的很不錯,你倆配合默契,有團隊精神,幫了我大忙的。”看我終於抬起頭聽他講話了,又接著說:“你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願意去追趕學習,這本身就在上進的表現。咱們所從事的醫療行業,需要一直不斷地學習,你現在可以不聰明,可以能力有限,可以水準一般,但一定要態度端正、腳踏實地、認真有責任心。”看我思想轉過了這個彎,肖老師又笑眯眯的開始給我“挖坑”:“解決了這個問題,咱們說下一個問題。你老覺得自己是文科生,弄不明白原理機制之類的問題,那咱就回去自己畫知識樹、路線圖,用你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下周交作業,我要考核!”

除了學習和工作,肖老師在生活上也很關注大家。有同學轉科,覺得和自己的帶教老師性格不合,有些小摩擦,心中煩惱。仔細問清楚前因後果後,安慰同學: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性格,生活中也有各自的喜好和煩惱,不刻意去討好或惹怒老師,踏實做事,自己用心、主動,老師會看到你的努力的。如果真有帶教老師怠忽職守,故意刁難學生,也是不允許的。同時希望大家能互相體諒和理解。而且還支招同學:勤快、愛動腦,做事積極主動,幫老師查資料,懂得提問……有事情了,同學們願意去找肖老師聊天和談心,大家背後就戲稱其為“知心哥哥”。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溜走,16年上半年也結束了。大家逐漸熟悉了西苑醫院,肖老師也掌握了大家的基本情況。但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不少同學是畢業之後接著規培,沒有工作經歷,仍是學生心態。而且覺得不是自己單位,代入感不強,帶教老師吩咐做什麼就做什麼。如何讓同學們從一名幫老師收收患者、寫寫病例的學生心態轉換到獨立思考、責任感強的臨床醫生狀態,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化過程,是個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對以後所從事的崗位知之甚少,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眼前一片迷茫,不知從何做起,感到很不適應,心態更是沒有及時調整。如對壓力承受的不適應,當學生時做錯了事,老師、同學、學校會比較寬容,可如果是醫生,就是有什麼責任必須自己承擔;對待人接物的不適應,學生時大家是同學關係,相差不多,可作為醫生,要對不同的人如患者、家屬、上級醫師、同級大夫等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紀律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學生,可以遲到,可以蹺課,落下的學習也可以考前突擊,但作為醫生就不一樣了,上下班要考勤,患者病情要及時處理,病例書寫要合乎規範,上級醫師交代的工作要按時完成,要配合好其他同事的工作節奏等;還有書本知識的滯後性,在臨床工作中需要重新學習和提高……

那麼如何做好這個角色轉換呢?肖甯老師給大家開了“藥方”:一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關係。要勇敢地走出象牙塔,有足夠的自覺意識去定位自己,培養自己得臨床素養。勇於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地發現、思考、解決問題,要有主人翁心態,工作上心,有團隊意識,學會包容;二是要不斷學習,向周圍同學、同事、上級大夫請教或查閱資料等多種途徑,不斷學習臨床知識和完善工作方法,制定自己的職業方向,查漏補缺,減少工作中的不必要失誤。三是要付諸行動並堅持下去。臨床問題錯綜複雜,會碰到各種困難挫折,但要有毅力繼續前行。

肖老師勸誡大家,完成這個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準備和積累的過程。這是一個相對“痛苦”的階段,既不像學生時期那樣需要“時時提點”,又不像四五年資歷的主治醫生那樣能“獨當一面”,但這個時期又是體會感悟最多的時期,也是進步最大的時期。他希望大家能在這個階段積累到寶貴的工作技能和培養出縝密的臨床思維,為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農諺有雲“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在這個大暑時節,雨水充足,天氣涼爽,我們期待著秋日豐收。而在這個從學生到醫生的規培階段,在“大雨時行”的肖老師的“照料”下,也祝願我們這批規培學員能在規培考核及以後的臨床工作中“大豐收”!

寫于丙申年六月十九日大暑

老師簡介

肖寧,男,1978年5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籍貫北京,主治醫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療組長、三線醫師、教學秘書

相關經歷:

2004年7月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2004年7月至2006年2月,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輪轉住院醫師

2006年2月至今,中國中醫科學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2007年負責重症醫學科輪轉住院醫師及研究生的帶教工作

2008年參加北京120院前急救培訓並獲優秀奧運醫療志願者稱號

2009年在協和醫院急診搶救室和 EICU進修

2013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重症醫學科的教學秘書,負責急診和ICU住培生的教學工作

2015級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住培生的班主任

2016年在ICU推行住院總醫師制度

教育理念:

“應試教育”與“能力教育”“四階梯教學法”:

第一個階梯是理論課學習;

第二階梯是模擬訓練(包括思維模擬訓練、操作模擬訓練以及綜合模擬訓練);第三階梯是指導下的臨床學習;第四階梯是獨立臨床實踐。 “分層教學與班主任帶教制”

新媒體編輯:朱蕗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