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華為工作十年買不起房?難道在其他公司就可以買的起?

相比於各個城市房價動輒上萬的單價,全國各個企業的員工薪酬在萬元以上的卻並不多,而華為卻是外界公認的高薪待遇企業。

但近日卻有網路熱議,在華為工作十年的員工居然買不起房,雖然深圳房價收入比位居全國首位,但其他城市普通工薪階層的狀況並不比深圳好多少。以當前房價測算,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及深圳特區在內,有16個城市房價收入比超過10倍,遠超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

華為員工薪酬高,早已聲名在外。

但相比近兩年深圳樓市的漲幅,華為的加薪幅度根本不值一提。去年“深圳高房價逼走華為”曾引發諸多爭議,雖然華為對此予以否認,掌門人任正非公開炮轟高房價卻是不爭的事實。

重點城市房價收入比已爆表

按照國際慣例,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認為,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如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但實際上,以目前房價來看,

我國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及深圳特區在內重點城市中,房價收入比全部超6倍,深圳以32.44倍居首,上海、北京緊隨其後,房價收入比亦分別高達26倍和25倍。(房價收入比以2015年基數乘以1.3估算)

即便不身處北上深這類一線城市,在其他二線城市,一個普通工薪家庭不吃不喝也需要十幾年時間才能買的起一套房。

一線房價6年翻番

事實上,相對於短期的價格回檔,近年來國內房價特別是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價幾乎翻番。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國內房價均保持上漲態勢,但從漲幅來看,一二線城市無疑表現更加突出,一線城市平均房價從2010年中的2萬元附近漲至目前的逾4萬元,價格已經翻番。二線城市房價漲幅亦在50%左右,三線城市房價漲幅相對偏低,低於20%。

深圳均價已破5萬

2016年以來,房價漲勢相比之前更加淩厲,一二城市漲幅普遍在50%以上,即使按保守估計30%漲幅測算,

除深圳外,直轄市及省會城市中,16城平均房價已過萬,其中深圳以5.5萬的均價位居榜首,北京、上海均價都超過4萬。中部省會城市房價基本都在萬元以上。

工資過萬城市屈指可數

相比於房價動輒上萬的單價,全國重點城市中,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過萬的城市屈指可數,僅拉薩、北京、上海三地突破萬元。考慮到拉薩高寒缺氧等惡劣自然環境因素影響,

高工資是對相關不利條件的補償外,只剩下北京和上海了。

作為房價排名第一的深圳,工資收入僅排第六,相比于5萬+的房價,普通工薪階層估計已經無望買房了。難怪作為業內高薪的華為員工也抱怨十年工資買不起房。

華為員工的工資有多高?

實際上,即使在華為內部,也存在明顯的貧富差距。高薪的老一代員工多已成功置業,但新一代員工卻在高昂的房價前苦苦掙扎。有華為員工抱怨,房價漲得太瘋了,工作十年在深圳也買不起房。

我們先來看看華為員工的薪酬,究竟有多高。

華為的工資結構,主要由基本工資+年終獎+分紅組成。如果常駐海外條件惡劣的國家,還有艱苦補助和離家補助,補助的具體標準,因國家的艱苦級別而不同。比如肯亞,目前每天的艱苦補助約為70美元/天,而每個月的離家補助稅後約9000元人民幣。

華為員工是按級別來算薪酬,應屆畢業生剛進華為都是13級,每一級又分ABC三個小等級,正常情況下是每一年升一小級。目前,在華為內部系統可公開查詢到別人的最高級別是22級,23級以上則屬於級別非常高的boss,在系統上查不到。

與BAT相比,華為的基本工資不算高。如今剛畢業的本科生基本工資約1萬,研究生1.2萬,工作七八年的員工也就兩萬多。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股票分紅,其次是獎金,但新員工三年以內一股都分不到。實際上,2010年後進入華為的員工股票分的都很少。

華為每年按考評(分A\B+\B\C)計算年終獎,考評越高,年終獎越多,得C的員工很可能被淘汰。

從今年開始,13級員工每個月增加3000元月度獎金(與考勤相關),14級每個月則增加4000元月度獎金。年度獎金計算也更簡單化:A 即4個月工資,B+ 即3個月工資,B 即2個月工資,以此類推。公司的人力導向是,3個人拿4個人的工資,幹5個人的活。

華為每年都會給員工漲工資,基本工資平均漲幅在20%左右。年終獎漲幅不固定,與公司整體利潤、部門總營收和利潤相關,每人的年終獎會因考評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

通常,在華為工作十年的普通員工,大概在16-17級,一年拿到的薪酬稅前在60萬-70萬元。刨去稅費、社保,以及在深圳較高的生活成本,一年能夠積攢下來的錢,不過二三十萬。而工作四五年的年輕人,薪酬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

最後

這下大家應該清楚了吧,雖然華為員工的工資待遇是業內比較高的,但仍比不上瘋漲的房價行情,所以不是高工資買不起房,而是高房價讓員工買不起房。

轉自:儒思HR人力資源網

有華為員工抱怨,房價漲得太瘋了,工作十年在深圳也買不起房。

我們先來看看華為員工的薪酬,究竟有多高。

華為的工資結構,主要由基本工資+年終獎+分紅組成。如果常駐海外條件惡劣的國家,還有艱苦補助和離家補助,補助的具體標準,因國家的艱苦級別而不同。比如肯亞,目前每天的艱苦補助約為70美元/天,而每個月的離家補助稅後約9000元人民幣。

華為員工是按級別來算薪酬,應屆畢業生剛進華為都是13級,每一級又分ABC三個小等級,正常情況下是每一年升一小級。目前,在華為內部系統可公開查詢到別人的最高級別是22級,23級以上則屬於級別非常高的boss,在系統上查不到。

與BAT相比,華為的基本工資不算高。如今剛畢業的本科生基本工資約1萬,研究生1.2萬,工作七八年的員工也就兩萬多。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股票分紅,其次是獎金,但新員工三年以內一股都分不到。實際上,2010年後進入華為的員工股票分的都很少。

華為每年按考評(分A\B+\B\C)計算年終獎,考評越高,年終獎越多,得C的員工很可能被淘汰。

從今年開始,13級員工每個月增加3000元月度獎金(與考勤相關),14級每個月則增加4000元月度獎金。年度獎金計算也更簡單化:A 即4個月工資,B+ 即3個月工資,B 即2個月工資,以此類推。公司的人力導向是,3個人拿4個人的工資,幹5個人的活。

華為每年都會給員工漲工資,基本工資平均漲幅在20%左右。年終獎漲幅不固定,與公司整體利潤、部門總營收和利潤相關,每人的年終獎會因考評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

通常,在華為工作十年的普通員工,大概在16-17級,一年拿到的薪酬稅前在60萬-70萬元。刨去稅費、社保,以及在深圳較高的生活成本,一年能夠積攢下來的錢,不過二三十萬。而工作四五年的年輕人,薪酬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

最後

這下大家應該清楚了吧,雖然華為員工的工資待遇是業內比較高的,但仍比不上瘋漲的房價行情,所以不是高工資買不起房,而是高房價讓員工買不起房。

轉自:儒思HR人力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