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有嘻哈》毀譽參半,愛奇藝的freestyle是創新還是豪賭?

即使當前娛樂圈掀起批評小鮮肉的“政治”風向,卻也不得不折服于流量明星的號召力,

這就是現實。

一句吳亦凡的“你有freestyle嗎?”就像引燃《中國有嘻哈》的導火索,將愛奇藝蓄力已久的原創網綜帶上了全線飆紅的征途。或許換了他人,怕是很難有如此效果,所以這其中倒也頗有些讓人稱奇的地方。

另外,雖然爭議和熱度並存,但無法否認僅僅兩期就有如此反響,可能預示著《中國有嘻哈》會開創歌唱推廣節目的新起點,畢竟以Hip-hop小眾文化為題材,

還是首例,回報將與風險同樣巨大。

相信這是愛奇藝押注原創內容的一個博弈點。不過結合愛奇藝近期的層層佈局,網綜的爆發顯然不止限於內容層面,背後還有模式的改變。這到底是一種創新還是豪賭,還未可知。

網綜同質化氾濫,《中國有嘻哈》真的跳出了怪圈?

最近一段時間,與《中國有嘻哈》同台競技的還有《快樂男聲2017》、《明日之子》兩檔網綜。從內容來說,前者吃老本,

後者靠顏值,倒是聚焦於Rapper這一特殊音樂群體的《中國有嘻哈》略顯新穎,這可能也是它獲得話題度和曝光率的原因之一。

6月24日《中國有嘻哈》首次上線時,播出四小時收視率即過億,第二期播出後熱度也是不斷高漲、再次過億,超過12個相關關鍵字陸續登上熱搜總榜,並有9個同時在榜。而且豆瓣上評分也已經由此前的4.5分衝破及格線、步步高升,目前評分為6.3。

不過,單從資料來看,

《快樂男聲2017》累積播放量9億,明顯高於《中國有嘻哈》。但並不代表其更成功。一方面這兩檔節目共計期數不一致,無法將資料進行直接對比,另一方面《快樂男聲》本身就是湖南衛視的大IP,它帶來的影響力有很大一部分是前序之作積累而來。

再者其熱門話題來來回回地圍繞趙英博,與吳亦凡的“你有freestyle嗎?”話題的延伸性和傳播性相差甚遠,能否轉移到視頻網站播放,依舊會給《快樂男聲》造成不小的壓力。

而《明日之子》的看點無疑是“盛世美顏”,才藝倒是淪為其次,這雖然極其符合當前粉絲崇拜顏值、市場推崇偶像明星的風氣,但這種趨勢畢竟已經開始顯現出各種弊端,越來越不被認同。從這個角度看,《明日之子》的設定就略顯低端,終歸只是借著偶像養成的光芒在推波助瀾罷了。

不過,《明日之子》和《快樂男聲》確實因其定位順應當前娛樂圈的主流文化,

所以無論是輿論認知度還是推廣力都更勝一籌。而《中國有嘻哈》則聚焦於非流行音樂,這就決定了受眾面積和影響效果可能不如前兩者,同時其現有的熱度更是被外界認為是吳亦凡的明星光環作用。

其實不然,除了吳亦凡和歐陽靖之外,這兩期節目的某些細節也可圈可點,比如,《中國有嘻哈》的兩期節目都貫穿著各種直白式的不滿或嘲諷,不僅是明星製作人和選手之間,而且選手與選手的對立也被凸顯出來。

相比“營造”衝突,節目本身是在“展現”衝突,直觀地將地下rapper和偶像rapper之間的實力差別、價值觀矛盾呈現出來,甚至是對評審的合理質疑也意外地得到了不少看點。而且這種效果也有些照應現實的意味,娛樂圈名不副實的人總不該只是光鮮亮麗,理應承受來自真正有實力之人的壓力,而不是一味地以名氣定成敗、以顏值論高低。

當然,這種矛盾衝突也同時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評審和選手專業實力的相當甚至是差距,直接導致後者表現出盲目自大、無視規則的性格特徵,這於Rapper的形象塑造也是極為不利。

再者,保留地下rapper和偶像rapper之間的對抗衝突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但是在觀眾看來,兩位偶像練習生和扭臀妹子的晉級,無疑是評審眼光和內在黑幕的一大“佐證”,也使得這場比賽的公平性蒙受質疑。

儘管如此,不可否認,愛奇藝在一眾同質化的網綜產品中,能夠破舊立新、押注小眾細分文化,本身就彰顯出其險中求勝的魄力和獨特眼光。即使退一萬步講,這檔節目能將Hip-hop的文化和群體展現在公眾眼中,僅此一點,立意頗深、值得效仿。

原創內容頻現版權風波,視頻平臺創新之路尷尬滿滿

除了內容同質化,國內網綜還有一個非常尷尬的怪現象,那就是非常容易陷入抄襲盜版風波。這也是《中國有嘻哈》這檔網綜節目所面臨的最大質疑。以些報導也是聚焦於此點進行了相關批評。不過這種說法大有人云亦云的趨勢,還是應該理性看待。

其一,此前極限挑戰和韓國無限挑戰之間的版權糾紛一度引人熱議,如今《中國有嘻哈》再次撞槍《SMTM》,不過與之不同的是,當年是MBC炮轟極限挑戰抄襲,才引起了這諸多紛爭,而《中國有嘻哈》播出已有多日,並沒有看見《SMTM》發佈任何攻擊評論,而多是網友提出兩者的相似性。

由此來看,若是抄襲,韓版不至於還沒有對此作出反應。再者,愛奇藝在未開播之前,一直以原創為宣傳要點,若是抄襲,愛奇藝就是自己打臉的套路,這本身極其損害平臺致力原創的戰略定位,此等風險之下,未免有些不合理。

其二,對於抄襲的質疑大多有些先入為主。比如,將“都是業餘Rapper們通過競爭取得最終優勝的節目”,作為《中國有嘻哈》抄襲的論據之一,未免有些牽強。一方面為了突破音樂綜藝節目同質化,將內容題材定位比較邊緣的Hip-hop,是符合愛奇藝長期尋求內容創新的舉動。

另一方面,在韓國Hip-hop是不亞於主流音樂的一大產業,《SMTM》能早於我國多年就產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而並不能以題材的相同而斷定後來者就是抄襲。當然,將兩者對比肯定是無可厚非,而且不得不承認對該節目的打造,我國還比不上韓國,這是近幾年來綜藝的通病。

其實縱觀2017年以來,面對諸多如優酷騰訊等視頻平臺的競爭,愛奇藝對內容的投入力度正在加大,一面是引進來,一面是以原創為基點進行多元化運作。

比如,選擇Netflix這樣的合作物件,本身既是對國外優質資源的獲取,也是愛奇藝放手一搏的證明。而在不斷推進的雙方合作中,我們看到首批上線的紀錄片、動漫都是評分高達9.0的神劇,並且在我國也曾一度刷爆朋友圈和社交網路。

只不過路遇相關部門監管,才有了些許變動,但不可否認,Netflix原創的一些高品質作品,有望成為愛奇藝吸引會員的一大優勢,這在國內集中資源爭搶頭部資源的市場背景下,無異於是一條新晉之路。

其次,相比騰訊和阿裡在泛娛樂化上的整體佈局,愛奇藝近期的重點放在了“文學驅動影視”上,雖然難以和兩大巨頭龐大的產業鏈相比,但歸根結底將資源集中于原創內容製作,或許更對應視頻平臺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開放平臺核心資料,在爭奪視頻版權和狂熱崇拜IP的行業環境下,不惜觸動“禁區”以探索內容製作新的途徑,無疑是激進和冒險之舉,但也透露出企業致力於原創的決心。

總之,也許相比騰訊和阿裡包攬全域的負重前行,這種集中發力的態度更適合網路視頻行業的進展。

模式創新很難觸及核心,愛奇藝泡泡也還只是一種嘗試

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視頻網站的運營模式可以說基本沒有本質改變或升級,尤其是相比內容風潮的更迭換代,就顯得相對失衡,這就和形式、內容之爭相似,兩者相互作用、良性運作才能前進。

但在我國,即使是把控盈利話語權的會員制也是借鑒國外,可以說視頻平臺的模式創新雖然反復實踐,卻沒有觸及核心。比如周播、獨播以及搶先看等形式,只不過是提升會員吸引力的一次變動,而移動端轉移後,大部分平臺也只是將直播、短視頻等新內容加入而已。

相比於此,有著稍許不同的或許是愛奇藝的泡泡圈,它試圖將社區模式移植到視頻平臺,建造一個基於視頻內容形成的互動社交圈子,從而打通愛奇藝的娛樂佈局。

以去年反響不錯的《夢想的聲音》為例,資料顯示,節目播出5期後愛奇藝泡泡圈吸引超86萬粉絲,收官之時,吸粉已超過132萬人次。由此可見,這種基於內容的高頻互動既滿足了觀眾影視交流的需求,又能夠在平臺上聚合受眾目標,從而增強了推廣作用。

《中國有嘻哈》也是如此,僅播出兩期節目及吳亦凡、潘瑋柏、張震嶽、MC Hotdog的泡泡圈子已累計有逾127萬人加入,生成總計48萬的內容量。而且一方面,有消息稱,愛奇藝泡泡將會陸續邀請明星製作人或明星選手空降,並進行相關專訪,這種星粉互動的模式不僅能夠增加觀眾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將節目的價值進一步發酵。

另一方面,為了提升觀看體驗,泡泡圈子為《中國有嘻哈》推出獨家宣傳片,目前累計點擊量已超過322萬,節目相關視頻累計點擊量則超過830萬。簡言之,愛奇藝泡泡意在塑造內容和使用者之間相互連結的閉環體驗,這是其移動社區的本質。

不過視頻社區目前畢竟有些概念化,也尚未在線民中形成普遍認知,以致於很多視頻平臺也不能確定其未來前景,甚至是心有存疑。就比如愛奇藝泡泡的前景首先要建立在社區的生存發展之上,而天涯等極盛一時的社區已衰退多年,基本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那泡泡圈這樣的移動社區又有何自足之地呢?

在這個問題上要明確一點,網路社區雖然早已不是社交主流,但其商業價值卻一直為眾多企業利用。比如阿裡巴巴建立支付寶社交圈子一事曾引起軒然大波,而騰訊則一直維持QQ上的興趣部落,愛奇藝泡泡更是如此,這或許都說明社區正在以新的形式被納入互聯網生態之中。

再者,眾所周知,社區衰落的一大原因就是錯過向移動端轉移的最好時機,這更多的是社區產品自身的失誤,很難說是形式的落伍。而且現在移動社區依附一些社交媒介或視頻平臺,適時地摒棄負重,向切合用戶碎片化等特性轉變,尤其在文娛產業,與內容本身形成相互作用,反而獲得了新生。

當然視頻社區的未來發展始終要靠其產品優勢,我們可以看到,愛奇藝泡泡通過對使用者的痛點和特徵分析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聚焦粉絲這一特殊群體,向服務粉絲的平臺方向發展,尤其是增添了粉絲同明星,以及粉絲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參與,一定程度上或許能擴大粉絲的影響力和宣傳效應。

總而言之,儘管沒能複刻昔日社區的輝煌時代,但視頻和社區的結合給平臺帶來的創意,可能會伴隨著社區存續的商業價值,以及愛奇藝泡泡自身的產品優勢,開拓出一條新型路徑。

變則通,通則達,視頻平臺的競爭不應該停滯於內容爭搶上,而更多是原創力的開發與保持。

而且選手與選手的對立也被凸顯出來。

相比“營造”衝突,節目本身是在“展現”衝突,直觀地將地下rapper和偶像rapper之間的實力差別、價值觀矛盾呈現出來,甚至是對評審的合理質疑也意外地得到了不少看點。而且這種效果也有些照應現實的意味,娛樂圈名不副實的人總不該只是光鮮亮麗,理應承受來自真正有實力之人的壓力,而不是一味地以名氣定成敗、以顏值論高低。

當然,這種矛盾衝突也同時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評審和選手專業實力的相當甚至是差距,直接導致後者表現出盲目自大、無視規則的性格特徵,這於Rapper的形象塑造也是極為不利。

再者,保留地下rapper和偶像rapper之間的對抗衝突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但是在觀眾看來,兩位偶像練習生和扭臀妹子的晉級,無疑是評審眼光和內在黑幕的一大“佐證”,也使得這場比賽的公平性蒙受質疑。

儘管如此,不可否認,愛奇藝在一眾同質化的網綜產品中,能夠破舊立新、押注小眾細分文化,本身就彰顯出其險中求勝的魄力和獨特眼光。即使退一萬步講,這檔節目能將Hip-hop的文化和群體展現在公眾眼中,僅此一點,立意頗深、值得效仿。

原創內容頻現版權風波,視頻平臺創新之路尷尬滿滿

除了內容同質化,國內網綜還有一個非常尷尬的怪現象,那就是非常容易陷入抄襲盜版風波。這也是《中國有嘻哈》這檔網綜節目所面臨的最大質疑。以些報導也是聚焦於此點進行了相關批評。不過這種說法大有人云亦云的趨勢,還是應該理性看待。

其一,此前極限挑戰和韓國無限挑戰之間的版權糾紛一度引人熱議,如今《中國有嘻哈》再次撞槍《SMTM》,不過與之不同的是,當年是MBC炮轟極限挑戰抄襲,才引起了這諸多紛爭,而《中國有嘻哈》播出已有多日,並沒有看見《SMTM》發佈任何攻擊評論,而多是網友提出兩者的相似性。

由此來看,若是抄襲,韓版不至於還沒有對此作出反應。再者,愛奇藝在未開播之前,一直以原創為宣傳要點,若是抄襲,愛奇藝就是自己打臉的套路,這本身極其損害平臺致力原創的戰略定位,此等風險之下,未免有些不合理。

其二,對於抄襲的質疑大多有些先入為主。比如,將“都是業餘Rapper們通過競爭取得最終優勝的節目”,作為《中國有嘻哈》抄襲的論據之一,未免有些牽強。一方面為了突破音樂綜藝節目同質化,將內容題材定位比較邊緣的Hip-hop,是符合愛奇藝長期尋求內容創新的舉動。

另一方面,在韓國Hip-hop是不亞於主流音樂的一大產業,《SMTM》能早於我國多年就產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而並不能以題材的相同而斷定後來者就是抄襲。當然,將兩者對比肯定是無可厚非,而且不得不承認對該節目的打造,我國還比不上韓國,這是近幾年來綜藝的通病。

其實縱觀2017年以來,面對諸多如優酷騰訊等視頻平臺的競爭,愛奇藝對內容的投入力度正在加大,一面是引進來,一面是以原創為基點進行多元化運作。

比如,選擇Netflix這樣的合作物件,本身既是對國外優質資源的獲取,也是愛奇藝放手一搏的證明。而在不斷推進的雙方合作中,我們看到首批上線的紀錄片、動漫都是評分高達9.0的神劇,並且在我國也曾一度刷爆朋友圈和社交網路。

只不過路遇相關部門監管,才有了些許變動,但不可否認,Netflix原創的一些高品質作品,有望成為愛奇藝吸引會員的一大優勢,這在國內集中資源爭搶頭部資源的市場背景下,無異於是一條新晉之路。

其次,相比騰訊和阿裡在泛娛樂化上的整體佈局,愛奇藝近期的重點放在了“文學驅動影視”上,雖然難以和兩大巨頭龐大的產業鏈相比,但歸根結底將資源集中于原創內容製作,或許更對應視頻平臺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愛奇藝開放平臺核心資料,在爭奪視頻版權和狂熱崇拜IP的行業環境下,不惜觸動“禁區”以探索內容製作新的途徑,無疑是激進和冒險之舉,但也透露出企業致力於原創的決心。

總之,也許相比騰訊和阿裡包攬全域的負重前行,這種集中發力的態度更適合網路視頻行業的進展。

模式創新很難觸及核心,愛奇藝泡泡也還只是一種嘗試

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視頻網站的運營模式可以說基本沒有本質改變或升級,尤其是相比內容風潮的更迭換代,就顯得相對失衡,這就和形式、內容之爭相似,兩者相互作用、良性運作才能前進。

但在我國,即使是把控盈利話語權的會員制也是借鑒國外,可以說視頻平臺的模式創新雖然反復實踐,卻沒有觸及核心。比如周播、獨播以及搶先看等形式,只不過是提升會員吸引力的一次變動,而移動端轉移後,大部分平臺也只是將直播、短視頻等新內容加入而已。

相比於此,有著稍許不同的或許是愛奇藝的泡泡圈,它試圖將社區模式移植到視頻平臺,建造一個基於視頻內容形成的互動社交圈子,從而打通愛奇藝的娛樂佈局。

以去年反響不錯的《夢想的聲音》為例,資料顯示,節目播出5期後愛奇藝泡泡圈吸引超86萬粉絲,收官之時,吸粉已超過132萬人次。由此可見,這種基於內容的高頻互動既滿足了觀眾影視交流的需求,又能夠在平臺上聚合受眾目標,從而增強了推廣作用。

《中國有嘻哈》也是如此,僅播出兩期節目及吳亦凡、潘瑋柏、張震嶽、MC Hotdog的泡泡圈子已累計有逾127萬人加入,生成總計48萬的內容量。而且一方面,有消息稱,愛奇藝泡泡將會陸續邀請明星製作人或明星選手空降,並進行相關專訪,這種星粉互動的模式不僅能夠增加觀眾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將節目的價值進一步發酵。

另一方面,為了提升觀看體驗,泡泡圈子為《中國有嘻哈》推出獨家宣傳片,目前累計點擊量已超過322萬,節目相關視頻累計點擊量則超過830萬。簡言之,愛奇藝泡泡意在塑造內容和使用者之間相互連結的閉環體驗,這是其移動社區的本質。

不過視頻社區目前畢竟有些概念化,也尚未在線民中形成普遍認知,以致於很多視頻平臺也不能確定其未來前景,甚至是心有存疑。就比如愛奇藝泡泡的前景首先要建立在社區的生存發展之上,而天涯等極盛一時的社區已衰退多年,基本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那泡泡圈這樣的移動社區又有何自足之地呢?

在這個問題上要明確一點,網路社區雖然早已不是社交主流,但其商業價值卻一直為眾多企業利用。比如阿裡巴巴建立支付寶社交圈子一事曾引起軒然大波,而騰訊則一直維持QQ上的興趣部落,愛奇藝泡泡更是如此,這或許都說明社區正在以新的形式被納入互聯網生態之中。

再者,眾所周知,社區衰落的一大原因就是錯過向移動端轉移的最好時機,這更多的是社區產品自身的失誤,很難說是形式的落伍。而且現在移動社區依附一些社交媒介或視頻平臺,適時地摒棄負重,向切合用戶碎片化等特性轉變,尤其在文娛產業,與內容本身形成相互作用,反而獲得了新生。

當然視頻社區的未來發展始終要靠其產品優勢,我們可以看到,愛奇藝泡泡通過對使用者的痛點和特徵分析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聚焦粉絲這一特殊群體,向服務粉絲的平臺方向發展,尤其是增添了粉絲同明星,以及粉絲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參與,一定程度上或許能擴大粉絲的影響力和宣傳效應。

總而言之,儘管沒能複刻昔日社區的輝煌時代,但視頻和社區的結合給平臺帶來的創意,可能會伴隨著社區存續的商業價值,以及愛奇藝泡泡自身的產品優勢,開拓出一條新型路徑。

變則通,通則達,視頻平臺的競爭不應該停滯於內容爭搶上,而更多是原創力的開發與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