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高考志願填報:專業調劑的三大認識誤區!選了調劑,就會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從每年錄取場搜集的案例發現,因“所報專業已滿,

且不服從專業調劑”為由被退檔的考生佔據了被退檔考生的大多數。為什麼有如此多的考生會選擇不服從專業調劑?考生對於專業調劑又瞭解多少呢?服從專業調劑後是不是就等著被錄入“不好”專業了?按照調劑專業錄取進入大學後還有沒有辦法彌補等問題也是考生和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一、何為專業調劑?

投檔考生進行專業分配時,將那些無法滿足專業志願但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分配到還有空餘計畫的專業。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有專業調劑?怎麼會出現“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

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考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分數等情況填報專業志願,部分考生還會參考高校往年各專業的錄取分數情況,有的考生還會考慮儘量不與本校其他同學填報的志願撞車。對每個考生來說,能夠十分準確地知道自己填報的專業志願,

但卻無法預知其他考生的專業志願情況。即使是參考高校往年各專業的錄取分數,也只能夠對該校以往年度各專業報考熱度進行一個粗略的判斷,對今年的各專業的報考熱度分佈卻不可知;參考本校其他同學填報的志願情況,僅僅可以瞭解自己身邊同學的情況,卻並不能瞭解全省(區、市)考生的志願情況。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無論怎樣都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的情況。
對於各高校來說,各專業的報考也不可能出現完全均衡的情況。

當考生的檔案被高校調閱後,高校會根據預先設定的錄取規則和招生專業計畫對考生進行錄取和專業分配。由於各專業報考不均衡,就會出現某個考生所填報的所有專業均已錄取額滿的情況,

該考生不能被錄取到所填報的專業,成為“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此時對該考生去向的處理會有兩種情況,要麼進行專業調劑,要麼被退檔。

這時候如果高校存在沒有錄取額滿、還有剩餘名額的專業,那麼高校就會看考生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分數有優勢則將該考生調劑到某個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

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則將該考生退檔。

這裡,以“等車”來做個比喻,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比如某個省(區、市)設置的高考報名表中,同一所院校志願裡考生可填報5個專業志願。這5個專業志願好比是5輛汽車,第一專業志願好比是1號汽車,以此類推,第五專業志願就是5號汽車。

假設有一群人在排隊等汽車,每個人只能選擇乘坐1輛汽車,在等車過程中每人需要預先提交一個自己想要乘坐的汽車編號,由於每個人提交的號碼是自己想乘坐的汽車編號,卻並不知道別人提交的乘車編號,因此,當汽車來了大家按照預先提交的編號去乘坐汽車時就會發現,有的汽車已經沒有座位了,有的汽車還空著很多座位,卻沒有人來坐。

假設5輛汽車裡的座位數與等車人數相等,為了使每人都有座位,還沒有上車的人就只能去乘坐那些還有空座位的汽車。在這個比喻中,沒上車的人相當於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把這些還沒有找到座位的人安排到有空座位的汽車上就相當於專業調劑。

由於考生填報志願的不均衡,同一所高校中有的專業填報人數過於集中,就好比那些很快就坐滿了但還有人想要上的汽車,而有的專業填報人數過少或無人填報,就好比那些還有空餘座位的汽車。高校為了完成各專業錄取計畫,就是相當於讓每個座位都有人,在進行考生專業分配時,將那些沒有滿足專業志願但服從調劑的考生,分配到那些沒有完成錄取計畫、還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這個過程就是進行專業調劑的過程。

對於考生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就是同意高校把自己調劑到沒有完成錄取計畫、還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即允許高校給自己在沒有坐滿的汽車上找一個座位;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是只想去自己填報的專業,如果自己選擇的汽車已經沒有座位了,則放棄乘車,不去乘坐其他有空餘座位的汽車。

二、專業調劑的認識誤區

對於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本來是一次考生自主的選擇。但由於對專業調劑的種種誤解,讓許多考生不敢選擇。以下就針對幾種考生最容易產生的誤解進行說明。

1.是否選了調劑,就會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這個問題是很多考生所擔心的,總覺得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高校會把考生隨意安排到某個專業。其實考生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近年來教育部在引導高校進行招生改革探索中,不斷推進“陽光工程”,一方面加大各類資訊公開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強規範招生管理和違規查處力度。高校的錄取規則、專業分配辦法都必須提前在《招生章程》裡向廣大考生公佈,並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預先公佈的規則執行。為了保證錄取的公平、公正,錄取過程中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原則,高校錄取完成後,省級招考試機構還會對高校的錄取行為、錄取結果進行監督檢查,審查高校執行國家招生政策、招生計畫情況,對高校違反國家招生政策、規定和違背錄取規則等行為進行糾正。

因此錄取高校在進行專業分配過程中,必須按照《招生章程》規定的原則和程式進行,專業分配無論是按照設定“專業級差”方式,還是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專業志願”的原則,都會首先考慮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當考生高考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沒有派上用場。只有當考生所報專業全都錄取額滿,才會進入調劑程式。

根據前文對高校分檔過程的介紹可以看出,並不是說考生選擇了專業調劑,就不會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這是部分考生和家長關於專業調劑理解的嚴重誤區。

2.只有低分考生才會被調劑?

被調劑的考生並不一定都是低分進檔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數低被調劑外,還有可能是專業志願填報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報的專業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導致這些專業錄取分數偏高,最後使得該考生雖然高考分數不算低,但最後也只能被調劑。

例如某年山西省錄取時,有個理科考生投檔分數是617分,當年每個考生可以填報3個專業志願,他報的3個專業志願分別是通信工程、交通運輸類、物流管理。考生的分數在投檔考生中大約位於前五分之二的位置。本來這個分數不算低,但是他報的這3個專業都是非常熱門的專業,考生的第1志願通信工程,招生計畫5人,全省包括該考生在內共有20名考生都在第一專業填報了該專業,最終錄取最低分628分;考生第2志願交通運輸類有3個招生計畫,在第一專業填報的就有6名考生,最終錄取最低分622分;考生的第3專業物流管理有2個招生計畫,在第一專業填報有3名考生,最終錄取最低分620分。後來因為考生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最後被調劑到了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此外,個別考生沒有把全部專業志願填滿,填報的專業過少也有可能導致其因無法滿足所報志願而被調劑。

例如2012年北京交通大學錄取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某省理科考生,投檔成績614分,當時在110多名投檔考生中他的分數是第28名,本來每個考生可以填報5個專業志願,但該同學只填報了1個專業志願,通信工程。當年通信工程專業的錄取最低分是618分,他的分數沒有達到通信工程的錄取線,因其沒有填寫其他專業志願,只好等待調劑。如果他將後續5個專業志願都填滿並注意拉開分數梯度,很有可能滿足其第2或第3專業志願。這種情況近幾年在全國其他省(區、市)也時有出現。

3.被調劑的專業都是“冷門專業”或“不好的專業”?

很多考生之所以排斥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很多是因為覺得自己一旦被調劑,最後肯定是進入到所謂的“冷門專業”或“不好的專業”,其實不然,這裡要為“服從專業調劑”正名。哪些專業是被調劑專業,這不是預先規定的,而是由投檔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情況來決定,在考生被投檔分配專業前,這是一個未知數。有可能一些優勢專業由於往年錄取分數高,今年考生不敢填報而突然遇冷,導致報考人數不足,無法完成計畫成為調劑專業。往年一些冷門專業由於錄取線低成為今年的熱門專業。

所以說專業屬於“冷門”還是“熱門”不是絕對的,是由於考生報考志願分佈不均造成的,考生報的少的專業認為是冷門專業,考生報的多的專業認為是熱門專業,沒有永遠的“冷門”,也沒有永遠的“熱門”專業,今年是冷門專業,可能明年就是熱門專業。

同理,專業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是否適合你,你是否喜歡。某些實力較強的專業,你不喜歡,學不進去,那麼這個專業對你來說就不算是一個好專業。還有些專業由於大家對其不瞭解,沒人報考,而成為冷門專業。因此別人認為的好專業不見得是你的好專業,一些冷門專業也不見得都是“不好的專業”,熱門專業也不見得就全是好專業。

三、專業調劑,為考生增加一次機會

從錄取的穩妥性上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對於考生是利大於弊的。每年都有許多考生因各種原因未被自己填報的志願專業錄取,最後憑靠它保駕護航,順風順水地駛進了大學港灣。

近年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多所“985工程”“211工程”大學在實行完全平行志願省份都提出:考生只要填報了專業志願“服從調劑”,且無身體條件等不符合院校錄取要求的情況,對考生提檔不退檔。北京郵電大學還在《招生章程》裡明確提出: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我校提檔後不退檔。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所報專業志願已錄滿情況下做退檔處理。

因此填寫服從專業調劑,能夠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減少被退檔的風險,是給考生被心儀大學錄取增加一次機會。如果考生的高考分數達不到報考專業的要求,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則可能被調至高校還沒有錄取滿額的專業,考生被退檔的可能性比較小。特別是在全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下,實行“分數優先,一輪投檔”,每個考生只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一旦被退檔,就會與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只能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設置的提檔比例都超過了100%,有的甚至達到105%,那麼超出計畫提檔的那5%考生一般情況下就屬於被退檔考生範圍。如果考生填寫服從專業調劑,高校又承諾若考生符合錄取條件則“提檔不退檔”的情況下,考生就不會被退檔。

其實,即使考生被錄取專業不是自己填報的專業,是被調劑專業錄取了,自己也對這個專業確實沒有任何興趣,但只要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也會有很多的機會向自己想去的專業靠攏。

以北京交通大學為例,近年來學校按大類招生的專業在逐年增加,像經濟管理試驗班類、機械類、理科試驗班類等專業基本上是按學院招生,入學一段時期後學生再在大類所包含的專業中選擇具體的學習專業。此外學校設有相對靈活的轉專業政策,除了特殊限定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均有機會提出轉專業申請,在全校統一的時間內參加考核,考核合格可以實施轉專業。這都給了學生重新選擇學習專業的機會。

從前年北交開始實施在本科生中實行雙學位和輔修專業培養。在規定時限內修滿輔修專業學分,可獲得輔修專業證書;在規定時限內修滿雙學位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經過審核可獲得雙學位證書。通過這些途徑,考生進校後都有轉換專業或者學習其他專業內容的機會。所以,如果所選擇的高校是考生想讀的,選擇了專業調劑,相當於多增加了一次專業錄取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因此,我們一般還是建議考生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畢竟能夠增加錄取機會,而且入校後很多高校也都有轉專業的機會。我們曾經追蹤調查過許多進入調劑專業的考生,絕大部分考生在對專業有了深入的接觸和瞭解後,逐漸喜歡上所學專業。因此,如果考生不是非某些專業不讀的話,在填報專業志願的同時,填寫服從專業調劑,將會增加自己被高校錄取的機會。

假設有一群人在排隊等汽車,每個人只能選擇乘坐1輛汽車,在等車過程中每人需要預先提交一個自己想要乘坐的汽車編號,由於每個人提交的號碼是自己想乘坐的汽車編號,卻並不知道別人提交的乘車編號,因此,當汽車來了大家按照預先提交的編號去乘坐汽車時就會發現,有的汽車已經沒有座位了,有的汽車還空著很多座位,卻沒有人來坐。

假設5輛汽車裡的座位數與等車人數相等,為了使每人都有座位,還沒有上車的人就只能去乘坐那些還有空座位的汽車。在這個比喻中,沒上車的人相當於無法滿足專業志願的考生。把這些還沒有找到座位的人安排到有空座位的汽車上就相當於專業調劑。

由於考生填報志願的不均衡,同一所高校中有的專業填報人數過於集中,就好比那些很快就坐滿了但還有人想要上的汽車,而有的專業填報人數過少或無人填報,就好比那些還有空餘座位的汽車。高校為了完成各專業錄取計畫,就是相當於讓每個座位都有人,在進行考生專業分配時,將那些沒有滿足專業志願但服從調劑的考生,分配到那些沒有完成錄取計畫、還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這個過程就是進行專業調劑的過程。

對於考生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就是同意高校把自己調劑到沒有完成錄取計畫、還有空餘名額的專業中,即允許高校給自己在沒有坐滿的汽車上找一個座位;不服從專業調劑,就是只想去自己填報的專業,如果自己選擇的汽車已經沒有座位了,則放棄乘車,不去乘坐其他有空餘座位的汽車。

二、專業調劑的認識誤區

對於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本來是一次考生自主的選擇。但由於對專業調劑的種種誤解,讓許多考生不敢選擇。以下就針對幾種考生最容易產生的誤解進行說明。

1.是否選了調劑,就會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這個問題是很多考生所擔心的,總覺得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高校會把考生隨意安排到某個專業。其實考生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近年來教育部在引導高校進行招生改革探索中,不斷推進“陽光工程”,一方面加大各類資訊公開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強規範招生管理和違規查處力度。高校的錄取規則、專業分配辦法都必須提前在《招生章程》裡向廣大考生公佈,並在實際錄取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預先公佈的規則執行。為了保證錄取的公平、公正,錄取過程中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原則,高校錄取完成後,省級招考試機構還會對高校的錄取行為、錄取結果進行監督檢查,審查高校執行國家招生政策、招生計畫情況,對高校違反國家招生政策、規定和違背錄取規則等行為進行糾正。

因此錄取高校在進行專業分配過程中,必須按照《招生章程》規定的原則和程式進行,專業分配無論是按照設定“專業級差”方式,還是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專業志願”的原則,都會首先考慮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當考生高考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沒有派上用場。只有當考生所報專業全都錄取額滿,才會進入調劑程式。

根據前文對高校分檔過程的介紹可以看出,並不是說考生選擇了專業調劑,就不會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這是部分考生和家長關於專業調劑理解的嚴重誤區。

2.只有低分考生才會被調劑?

被調劑的考生並不一定都是低分進檔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數低被調劑外,還有可能是專業志願填報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報的專業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導致這些專業錄取分數偏高,最後使得該考生雖然高考分數不算低,但最後也只能被調劑。

例如某年山西省錄取時,有個理科考生投檔分數是617分,當年每個考生可以填報3個專業志願,他報的3個專業志願分別是通信工程、交通運輸類、物流管理。考生的分數在投檔考生中大約位於前五分之二的位置。本來這個分數不算低,但是他報的這3個專業都是非常熱門的專業,考生的第1志願通信工程,招生計畫5人,全省包括該考生在內共有20名考生都在第一專業填報了該專業,最終錄取最低分628分;考生第2志願交通運輸類有3個招生計畫,在第一專業填報的就有6名考生,最終錄取最低分622分;考生的第3專業物流管理有2個招生計畫,在第一專業填報有3名考生,最終錄取最低分620分。後來因為考生填寫了服從專業調劑,最後被調劑到了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此外,個別考生沒有把全部專業志願填滿,填報的專業過少也有可能導致其因無法滿足所報志願而被調劑。

例如2012年北京交通大學錄取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某省理科考生,投檔成績614分,當時在110多名投檔考生中他的分數是第28名,本來每個考生可以填報5個專業志願,但該同學只填報了1個專業志願,通信工程。當年通信工程專業的錄取最低分是618分,他的分數沒有達到通信工程的錄取線,因其沒有填寫其他專業志願,只好等待調劑。如果他將後續5個專業志願都填滿並注意拉開分數梯度,很有可能滿足其第2或第3專業志願。這種情況近幾年在全國其他省(區、市)也時有出現。

3.被調劑的專業都是“冷門專業”或“不好的專業”?

很多考生之所以排斥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很多是因為覺得自己一旦被調劑,最後肯定是進入到所謂的“冷門專業”或“不好的專業”,其實不然,這裡要為“服從專業調劑”正名。哪些專業是被調劑專業,這不是預先規定的,而是由投檔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情況來決定,在考生被投檔分配專業前,這是一個未知數。有可能一些優勢專業由於往年錄取分數高,今年考生不敢填報而突然遇冷,導致報考人數不足,無法完成計畫成為調劑專業。往年一些冷門專業由於錄取線低成為今年的熱門專業。

所以說專業屬於“冷門”還是“熱門”不是絕對的,是由於考生報考志願分佈不均造成的,考生報的少的專業認為是冷門專業,考生報的多的專業認為是熱門專業,沒有永遠的“冷門”,也沒有永遠的“熱門”專業,今年是冷門專業,可能明年就是熱門專業。

同理,專業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是否適合你,你是否喜歡。某些實力較強的專業,你不喜歡,學不進去,那麼這個專業對你來說就不算是一個好專業。還有些專業由於大家對其不瞭解,沒人報考,而成為冷門專業。因此別人認為的好專業不見得是你的好專業,一些冷門專業也不見得都是“不好的專業”,熱門專業也不見得就全是好專業。

三、專業調劑,為考生增加一次機會

從錄取的穩妥性上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對於考生是利大於弊的。每年都有許多考生因各種原因未被自己填報的志願專業錄取,最後憑靠它保駕護航,順風順水地駛進了大學港灣。

近年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多所“985工程”“211工程”大學在實行完全平行志願省份都提出:考生只要填報了專業志願“服從調劑”,且無身體條件等不符合院校錄取要求的情況,對考生提檔不退檔。北京郵電大學還在《招生章程》裡明確提出: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如果考生服從專業調劑,我校提檔後不退檔。如果考生不服從專業調劑,所報專業志願已錄滿情況下做退檔處理。

因此填寫服從專業調劑,能夠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減少被退檔的風險,是給考生被心儀大學錄取增加一次機會。如果考生的高考分數達不到報考專業的要求,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則可能被調至高校還沒有錄取滿額的專業,考生被退檔的可能性比較小。特別是在全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下,實行“分數優先,一輪投檔”,每個考生只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一旦被退檔,就會與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只能參加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錄取。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設置的提檔比例都超過了100%,有的甚至達到105%,那麼超出計畫提檔的那5%考生一般情況下就屬於被退檔考生範圍。如果考生填寫服從專業調劑,高校又承諾若考生符合錄取條件則“提檔不退檔”的情況下,考生就不會被退檔。

其實,即使考生被錄取專業不是自己填報的專業,是被調劑專業錄取了,自己也對這個專業確實沒有任何興趣,但只要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也會有很多的機會向自己想去的專業靠攏。

以北京交通大學為例,近年來學校按大類招生的專業在逐年增加,像經濟管理試驗班類、機械類、理科試驗班類等專業基本上是按學院招生,入學一段時期後學生再在大類所包含的專業中選擇具體的學習專業。此外學校設有相對靈活的轉專業政策,除了特殊限定的學生外,其他學生均有機會提出轉專業申請,在全校統一的時間內參加考核,考核合格可以實施轉專業。這都給了學生重新選擇學習專業的機會。

從前年北交開始實施在本科生中實行雙學位和輔修專業培養。在規定時限內修滿輔修專業學分,可獲得輔修專業證書;在規定時限內修滿雙學位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經過審核可獲得雙學位證書。通過這些途徑,考生進校後都有轉換專業或者學習其他專業內容的機會。所以,如果所選擇的高校是考生想讀的,選擇了專業調劑,相當於多增加了一次專業錄取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因此,我們一般還是建議考生選擇服從專業調劑,畢竟能夠增加錄取機會,而且入校後很多高校也都有轉專業的機會。我們曾經追蹤調查過許多進入調劑專業的考生,絕大部分考生在對專業有了深入的接觸和瞭解後,逐漸喜歡上所學專業。因此,如果考生不是非某些專業不讀的話,在填報專業志願的同時,填寫服從專業調劑,將會增加自己被高校錄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