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牌手故事:13歲出道,19歲打比賽贏220萬刀,這是怎樣一番經歷?

他只有26歲,但其中的半數時間都放在了打牌上,當同齡人還在苦尋“我想要什麼”的答案時,他就明確了自己奮鬥的目標,當他看到Moneymaker效應撲克的繁榮發展後他就想好他要成為一名牌手。

他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人,名叫Harrison Gimbel,當Gimbel許下做牌手的心願後不久,這個願望就實現了,他先是線上上撲克顯露頭角,隨後又線上下比賽中大顯身手,僅是19歲的年紀,他就在撲克之星加勒比海冒險賽中奪冠,獲獎金220萬美元,從那之後,他又陸續闖入三次WPT決賽桌(包括一個冠軍),闖入一次WSOP決賽桌,一次EPT決賽桌,進過的比賽錢圈數量大大小小加起來一共75次,名下獎金也累積到近400萬美元。

從最早接觸撲克,到決定打職業,到最終拿下冠軍,這位從13歲就開始打牌,一直到19歲獲大賽冠軍的撲克人,他到底在這條路上有著怎樣一番經歷?廢話少說,下面我們就來看看Gimbel的這番經歷他具體是怎麼走的吧~

初入行

Gimbel在佛羅里達州長大,打小就很仰慕他大哥Daniel,

而Daniel是Gimble家第一個涉足撲克圈的人。

Gimbel承認說:“其實我一直想進軍體育圈,奈何沒什麼運動天賦,高中的時候玩過摔跤,但撲克才是我主要的‘運動’,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在玩策略遊戲上,我的思路一直挺敏銳,我哥2003年的時候就開始玩撲克,一般是跟朋友一起玩,那年他15歲,我13歲,喜歡跟著他們一起玩,是$5的級別,玩著玩著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對這遊戲還挺在行。”

Gimbel他哥其實也是個不錯的玩家,

在撲克之星一些比賽中也拿過名次,但在Gimbel家,玩得厲害的其實是Harrison這個弟弟。

Harrison Gimbel回憶說:“我升高一時就知道自己要做一名職業牌手了,但我沒把這個想法說出來,我知道對於多數青少年來說,撲克其實不是他們熱衷的東西,但它卻是我的愛,我就是好這一口。”

Gimbel讀的是本傑明高中,一所很有名的高中,大學升學率很高,高達99%,Gimbel不打算拉低這個數字,可他一早就清楚自己不是那塊乖乖在大學讀四年書的料。

在這件事上,Gimbel的想法是:“我哥是我們家裡最聰明的,他總有一份漂亮的成績,但如果家裡人看到我的成績單,他們肯定是失望的,高中時因為玩線上撲克花的時間太多,曾有一度我被留校察看。到了高三那年,我努力了一把將自己的分數提到可以申請大學的水準,很遺憾,我申請了十所佛羅里達州的大學,但沒被任何一所錄取。

最後,我勉強上了阿拉巴馬大學,在大學裡我基本算只修了兩門課,除了在大學裡的課之外,我還在附近的社區學院裡報了另兩門課程。”

轉職業

Gimbel沒在學校呆很長時間,因為阿拉巴馬州爆發豬流感,輕微感染流感的Gimbel有一個星期沒去上學,可當他病好之後,他也沒再回到課堂上而是選擇“留守”線上撲克,這麼一來,家裡人也拿他沒辦法,不得不接受他打牌這條路。

Gimbel說:“家裡人知道我愛打牌,也知道我牌打得很好,他們其實很支持我,就是祖父母有些沒跟上,接受得有點慢,他們很傳統,覺得poker是賭,但我哥卻幫我說服了老人家,他現在是一名律師,他跟他們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線上上經過一番努力,Gimbel終於贏了一場衛星賽,拿到阿魯巴撲克經典賽門票。

他回憶說:“那是我的第一場線下撲克錦標賽,為能去參賽感到很激動,到現在我都還記得自己在比賽中打的第一手牌,那時我坐在BTN位,選擇開局加注,Jeff Madsen對我3-bet,我棄牌,這手牌雖沒什麼值得說道的,可這手牌相當於是我職業生涯的開始。”

2009年6月,Gimbel憑藉自己在佛羅里達冠軍賽中的第一名成績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那是他第一個線下比賽冠軍,獎金67,860,,而他真正的首秀是在6個月後的PCA(加勒比海冒險賽),他在那裡收割了個人第一個大賽冠軍,獎金220萬美元,那一年他19歲。

“我參賽前的幾年我哥就先去打過PCA,然後給我帶回了一條撲克之星的毛巾,到那裡參賽成了我的一個目標,而我第一次踏上征程就凱旋而歸,那年我才19歲,當時參賽是有人贊助我的,贏了獎金後有一半要分給贊助人,然後要交的稅很高,所幸交完稅後自己還能留下些錢。”

佳績不斷

此役之後,Gimbel線上上線下的佳績不斷,2010年11月,他在Hard Rock舉辦的秋季公開賽中奪冠,獎金33萬刀,2011年11月,他又拿下滾石公開賽主賽第三,並在WSOP巡迴賽和WSOP夏季賽中先後闖入決賽桌。

這些成績加起來,Gimbel一共闖入線下賽事的9個決賽桌,並拿下其中四場比賽冠軍,當其他人在為進錢圈掙扎時,Gimbel已經成了一名在比賽中穩定盈利的牌手。

對於自己所獲成績,Gimbel這麼解釋:“我骨子裡就是這樣的人,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雖然我做不了一位籃球運動員,但我總想做那個在‘球場’上比賽最後關頭投入最後一球的人,我想要做那個關鍵人物,那讓我覺得很牛逼。Day1在我眼裡是不好打的,所以我就鍛煉自己打第一輪的能力,現在我已經更懂得如何挑選合適的時機出手,然後抓住機會得到我要的成功,畢竟在這些大比賽中,你是沒有辦法在第一輪就奪冠的。”

2016年初,Gimbel拿下個人第一個WPT主賽冠軍,獎金275,112美元,鑒於2015年發生的事情,這次勝利對於Gimbel來說是一次很特別的勝利,他說:“這次勝利對我而言,其重要性在我心理暫居前三,因為2015年的時候,就是同一場賽事,當時還剩4人,我的籌碼量排第二,在一個大底池中我被籌碼王抓詐出局,自那次之後,我開始很努力,健身、吃健康的食物,希望能夠再沖一次冠,也告誡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我想不到自己居然是在同一場賽事衝冠,於是也就有了這個冠軍。”

繼續前行

Gimbel目前跟哥哥一起住在Jupiter,但一年有一半時間是外出打比賽的。

Gimbel說:“我哥是一個很棒的室友,因為他懂,所以他從不問我贏了多少,輸了對少,他只問我有沒有發揮好。”

因為在一些大賽上獲得不少成就,Gimbel的目標是趁熱打鐵,在接下去的時間繼續努力,將牌技提升到另一個階段,然後去衝擊下一個大獎。

在Gimbel眼裡,所謂的上風期其實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所謂的運氣不過是機會碰上了你的努力,他說:“我做職業牌手已經7、8年,但依舊保有跟其他高手討論牌譜的熱情,喜歡在討論過程中瞭解對方的看法,從中學習一些東西把它加到自己的技術裡,我覺得自己對撲克的愛不會消退,在我看來,自己應該算是世界上最愛撲克的那群人之一。”

對於這份熱情,Gimbel這麼說:“若是你沒想過自己會像Doyle Brunson一樣,在他那個年紀還在打牌,那我覺得你對撲克就不是真正的投入,我認識一些牌手,他們已經對撲克這個遊戲失去了熱情,或是因為撲克‘拖累’他們輸錢而不再喜歡這個遊戲,可就我而言,輸錢之後我卻更愛這個遊戲,因為輸錢給了我更多的動力去努力提升自己。”

Gimbel目前還沒有轉行的打算,他覺得要想讓這個行業繼續繁榮發展,我們好有好多要做的,他說:“想要這個遊戲繼續發展下去,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事,比如職業牌手要對業餘玩家友善些,這種友善不僅僅指的是在牌桌上言語的友善,我指的友善是不把他們當魚看。比如說,一位牌技不怎麼行的玩家,他在玩cash,期間起身離桌去休息一下,回來發現其他人也跟著休息,你覺得看到這種場面的他會怎麼想?大家的眼光不應該那麼短淺,雖然我們並非都有義務去做撲克的形象代言人,但我知道如果我拿了WSOP主賽冠軍,我一定是那個最棒的代言人,因為我愛這個遊戲!”

他也沒再回到課堂上而是選擇“留守”線上撲克,這麼一來,家裡人也拿他沒辦法,不得不接受他打牌這條路。

Gimbel說:“家裡人知道我愛打牌,也知道我牌打得很好,他們其實很支持我,就是祖父母有些沒跟上,接受得有點慢,他們很傳統,覺得poker是賭,但我哥卻幫我說服了老人家,他現在是一名律師,他跟他們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線上上經過一番努力,Gimbel終於贏了一場衛星賽,拿到阿魯巴撲克經典賽門票。

他回憶說:“那是我的第一場線下撲克錦標賽,為能去參賽感到很激動,到現在我都還記得自己在比賽中打的第一手牌,那時我坐在BTN位,選擇開局加注,Jeff Madsen對我3-bet,我棄牌,這手牌雖沒什麼值得說道的,可這手牌相當於是我職業生涯的開始。”

2009年6月,Gimbel憑藉自己在佛羅里達冠軍賽中的第一名成績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那是他第一個線下比賽冠軍,獎金67,860,,而他真正的首秀是在6個月後的PCA(加勒比海冒險賽),他在那裡收割了個人第一個大賽冠軍,獎金220萬美元,那一年他19歲。

“我參賽前的幾年我哥就先去打過PCA,然後給我帶回了一條撲克之星的毛巾,到那裡參賽成了我的一個目標,而我第一次踏上征程就凱旋而歸,那年我才19歲,當時參賽是有人贊助我的,贏了獎金後有一半要分給贊助人,然後要交的稅很高,所幸交完稅後自己還能留下些錢。”

佳績不斷

此役之後,Gimbel線上上線下的佳績不斷,2010年11月,他在Hard Rock舉辦的秋季公開賽中奪冠,獎金33萬刀,2011年11月,他又拿下滾石公開賽主賽第三,並在WSOP巡迴賽和WSOP夏季賽中先後闖入決賽桌。

這些成績加起來,Gimbel一共闖入線下賽事的9個決賽桌,並拿下其中四場比賽冠軍,當其他人在為進錢圈掙扎時,Gimbel已經成了一名在比賽中穩定盈利的牌手。

對於自己所獲成績,Gimbel這麼解釋:“我骨子裡就是這樣的人,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雖然我做不了一位籃球運動員,但我總想做那個在‘球場’上比賽最後關頭投入最後一球的人,我想要做那個關鍵人物,那讓我覺得很牛逼。Day1在我眼裡是不好打的,所以我就鍛煉自己打第一輪的能力,現在我已經更懂得如何挑選合適的時機出手,然後抓住機會得到我要的成功,畢竟在這些大比賽中,你是沒有辦法在第一輪就奪冠的。”

2016年初,Gimbel拿下個人第一個WPT主賽冠軍,獎金275,112美元,鑒於2015年發生的事情,這次勝利對於Gimbel來說是一次很特別的勝利,他說:“這次勝利對我而言,其重要性在我心理暫居前三,因為2015年的時候,就是同一場賽事,當時還剩4人,我的籌碼量排第二,在一個大底池中我被籌碼王抓詐出局,自那次之後,我開始很努力,健身、吃健康的食物,希望能夠再沖一次冠,也告誡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我想不到自己居然是在同一場賽事衝冠,於是也就有了這個冠軍。”

繼續前行

Gimbel目前跟哥哥一起住在Jupiter,但一年有一半時間是外出打比賽的。

Gimbel說:“我哥是一個很棒的室友,因為他懂,所以他從不問我贏了多少,輸了對少,他只問我有沒有發揮好。”

因為在一些大賽上獲得不少成就,Gimbel的目標是趁熱打鐵,在接下去的時間繼續努力,將牌技提升到另一個階段,然後去衝擊下一個大獎。

在Gimbel眼裡,所謂的上風期其實取決於你努力的程度,所謂的運氣不過是機會碰上了你的努力,他說:“我做職業牌手已經7、8年,但依舊保有跟其他高手討論牌譜的熱情,喜歡在討論過程中瞭解對方的看法,從中學習一些東西把它加到自己的技術裡,我覺得自己對撲克的愛不會消退,在我看來,自己應該算是世界上最愛撲克的那群人之一。”

對於這份熱情,Gimbel這麼說:“若是你沒想過自己會像Doyle Brunson一樣,在他那個年紀還在打牌,那我覺得你對撲克就不是真正的投入,我認識一些牌手,他們已經對撲克這個遊戲失去了熱情,或是因為撲克‘拖累’他們輸錢而不再喜歡這個遊戲,可就我而言,輸錢之後我卻更愛這個遊戲,因為輸錢給了我更多的動力去努力提升自己。”

Gimbel目前還沒有轉行的打算,他覺得要想讓這個行業繼續繁榮發展,我們好有好多要做的,他說:“想要這個遊戲繼續發展下去,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事,比如職業牌手要對業餘玩家友善些,這種友善不僅僅指的是在牌桌上言語的友善,我指的友善是不把他們當魚看。比如說,一位牌技不怎麼行的玩家,他在玩cash,期間起身離桌去休息一下,回來發現其他人也跟著休息,你覺得看到這種場面的他會怎麼想?大家的眼光不應該那麼短淺,雖然我們並非都有義務去做撲克的形象代言人,但我知道如果我拿了WSOP主賽冠軍,我一定是那個最棒的代言人,因為我愛這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