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楚喬傳》大魏皇陵防水VS秦始皇地宮

在現實生活中,地下室防水一直是個大難題,而古代也不例外。你知道古人還可以拿漏水來大做文章嗎?近期熱播的《楚喬傳》就利用皇陵漏水,上演了一場宮心計。

離三年期滿還有三個月,各門閥是不會讓燕洵平安回到燕北的,與其被動挨打,倒不如主動出擊,但這樣一來,燕洵他們就要同時對付宇文、趙、魏三大門閥。楚喬深思片刻,想到了先帝皇陵,看守皇陵的是宇文懷,建造是趙家負責的,而提供建材的是魏家,如若皇陵失竊,

三大門閥誰也脫不了干係。

夜深進入皇陵內部,楚喬發現竟然有地下水滲進來,正好可以用此大做文章,試想一下,先帝皇陵被盜,寶物被變賣,先帝棺槨還被滲透的地下水淋濕了,大孝子皇帝會做出怎樣瘋狂的事呢?

事實證明,楚喬這次反擊很成功,這件事把三大門閥搞得暈頭轉向,當然最倒楣的還是建造皇陵的人,工部大人被革職,幾名建築商也被關進監獄。

看來古代貪官膽子也不小嘛,

為了謀取私利,皇陵都敢偷工減料。要說古代的皇陵防水,最有名的應該算是秦始皇的地宮了。跟秦始皇的地宮比起來,這個大魏的皇陵可是顯得有點Low啊!

研究人員發現在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長約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

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像。

“阻排水渠設計相當巧妙。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

”專家說,《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

在古建築設計中,常常堅持“排水為主,防水為輔”的原則,這一理念也被沿用至今,防水問題任重道遠啊!今天就說到這裡,咱還是好好追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