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懂得拒絕,也是一種最好的尊重

不懂拒絕,其實是得了一種叫“不好意思”的病。過度友善的人,不忍或害怕拒絕別人,他們總是懷抱善意,寧可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也不想讓別人失望。

然而,害怕拒絕,害怕讓別人失望,

也是一種自卑。一個完全不懂拒絕的人,也不可能贏得真正的尊重。

1 、不懂拒絕,是一種病

《歡樂頌》裡的關雎爾,因為心地太好,常常不懂得拒絕別人。很多時候加班加得晚,都是因為幫別人做事。終於有一次,同事又病了請她完成剩下的工作,最後也是她簽名確認。

同事做的那一部分錯漏百出,經理知道後卻只罵了關雎爾。因為最後簽名的是她,所有責任都要她來承擔。而那個同事,出事之後一句話也沒替她說,也沒有一句安慰。

關雎爾的傻白甜行徑,其實也是今天許多人的寫照:對朋友的請求來者不拒。終於,我們溫暖了別人,卻累死了自己。

2 、你沒有那麼重要。

“TA一定是走投無路了,才來找我……”、“要是我把TA拒絕了,我就是壞人……”這是我們在接受求助時的心理。不懂拒絕的背後,是我們往往將自己放在太重要的位置,其實你沒有那麼重要。

幫得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幫得了第二次,就有後面無窮多次。而無休止幫助的劇情發展,往往是始於感恩,終於嫌隙。當哪一次幫不上忙,

你就會變成罪人。

3、該拒絕時,請果斷拒絕!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孔子的話。“有所不為”就是拒絕,做自己該做的,拒絕不應做的事。

三毛說: “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

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因此,拒絕別人,一定要先給出一個正當理由。“我要下班”、“我不喜歡這樣做”都是正當理由。哪怕單純就是不想幫,“我不想”也是最好的理由。如果不想傷害別人的面子,話就說得圓一點。

錢鍾書去世後,早年就暗戀楊絳的費孝通又再上門,臨走時,楊絳送他一句話:“樓梯不好走,你以後也不要‘知難而上’了。”費孝通也是聰明人,以後也只能死了那條心。

拒絕,不是對來者的侮辱。相反,不浪費大家的時間,是對雙方最大的尊重。

而每一次拒絕,你都是再一次回答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也促使對方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更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