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危險的時刻 最優秀的中華兒女挺身而出——紀念盧溝橋事變爆發80周年

核心提示:1937年7月,在南苑這塊土地上,學兵團1100多人與佟麟閣、趙登禹將軍一同殉國。 有人問,這,值得嗎?他們的犧牲,只不過使南苑南部陣地在中國軍隊手中多保留了幾個小時而已。

隨後,南苑失守、北平失守、華北危機…… 然而,有更多的青年前仆後繼,中國沒有倒下。

1937年7月7日,華北平原赤日炎炎,北平卻下起了濛濛細雨。從早晨開始,駐紮在宛平城外的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往常相比,有點異樣。他們先是一大早便冒雨練兵,隨後全部配發實彈,還將皮鞋換成雨戰所用的膠鞋,布帽換成了鋼盔。夜幕降臨後,月光下日本刺刀和二十九軍的大刀片互相映襯著,彼此虎視眈眈。

晚上22點40分,日軍大營突然宣稱有一名日本士兵失蹤,隨即日軍開始向宛平城內發動炮擊。頃刻間,宛平煙塵滾滾,這個盛夏夜,也徹底拉開了中國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的大幕。


1937年7月7日至8日淩晨,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二十九軍將領張自忠和馮治安等人急電軍長宋哲元,

同時下令所屬部隊不得後退:“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 7月8日,宋哲元來電命令“撲滅當前之敵”,李宗仁、白崇禧、前西北軍領袖馮玉祥紛紛電援二十九軍,一直消極怠戰的南京國民政府態度也發生了轉變,要求二十九軍刻刻嚴防,步步留神。一時間,中國人民壓抑很久的抗日情緒如火山一樣地爆發了,舉國上下,同仇敵愾,上海作曲家麥新僅用三天創作出了《大刀進行曲》。
不少北平的百姓自發為前線輸送糧食、燃料,甚至為二十九軍大刀隊送來了磨刀石。
面對洶湧撲來的日軍,堅守南苑的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將軍堅持不撤退,7月28日,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中,帶傷指揮作戰的佟麟閣頭部又受重創,壯烈殉國,時年45歲。同一天,132師師長趙登禹也在日軍飛機空襲炸彈身亡,犧牲時年僅39歲。


在“七七”事變中,南苑守軍中除了佟麟閣將軍的軍部機關、軍官教育團,以及三十七師、特務旅、騎兵團等若干作戰部隊,還有一個青年學生組成的學兵團。日軍總攻南苑時,學兵團陣地承受了日軍最密集的炮火。 學兵團名為學兵,但並未以學習軍事內容為主,僅在開戰前不久才倉促配發槍支。

在日軍突入陣地後,學兵們寧死不屈,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白刃戰。這些學生中的很多人甚至還未懂基本單兵戰術動作,卻敢於以十條命換一條命的代價和日軍拼刺刀,且刀刀見紅。有位歷史作者感歎:“十條中國大學生、中學生的性命,換一條日本兵的性命!”


這些北平各大中學的學生,參加過一二九愛國運動,滿懷一腔熱血,在大敵當前的嚴峻形勢下,投筆從戎,從軍報國。在當時的中國,能夠接受完備教育的特別是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這些學生沒有去尋求光鮮的職業和錦繡的前途,面對國家生死存亡,他們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熱血、生命。 1937年7月,在南苑這塊土地上,學兵團1100多人與佟麟閣、趙登禹將軍一同殉國。 有人問,這,值得嗎?他們的犧牲,只不過使南苑南部陣地在中國軍隊手中多保留了幾個小時而已。隨後,南苑失守、北平失守、華北危機…… 然而,有更多的青年前仆後繼,中國沒有倒下。
狼牙山五壯士中犧牲的3位烈士馬寶玉21歲、胡德林24歲、胡福才28歲……

劉老莊八十二勇士、四行倉庫八百勇士皆為熱血青年……

他們的血灑出去了,中國沒有倒下。
今天,中國空間站專案飛控團隊平均年齡35歲。 今天,中國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27歲。 今天,中國自主研發彩虹無人機試飛團隊平均年齡24歲。 少年強,則國強!只要中國青年不忘歷史,始終洋溢熱情和堅定,並無懼於奉獻與犧牲, 中國必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也必將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
(看看新聞Knews作者:王強 編輯:朱永斌)


這些北平各大中學的學生,參加過一二九愛國運動,滿懷一腔熱血,在大敵當前的嚴峻形勢下,投筆從戎,從軍報國。在當時的中國,能夠接受完備教育的特別是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這些學生沒有去尋求光鮮的職業和錦繡的前途,面對國家生死存亡,他們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熱血、生命。 1937年7月,在南苑這塊土地上,學兵團1100多人與佟麟閣、趙登禹將軍一同殉國。 有人問,這,值得嗎?他們的犧牲,只不過使南苑南部陣地在中國軍隊手中多保留了幾個小時而已。隨後,南苑失守、北平失守、華北危機…… 然而,有更多的青年前仆後繼,中國沒有倒下。
狼牙山五壯士中犧牲的3位烈士馬寶玉21歲、胡德林24歲、胡福才28歲……

劉老莊八十二勇士、四行倉庫八百勇士皆為熱血青年……

他們的血灑出去了,中國沒有倒下。
今天,中國空間站專案飛控團隊平均年齡35歲。 今天,中國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27歲。 今天,中國自主研發彩虹無人機試飛團隊平均年齡24歲。 少年強,則國強!只要中國青年不忘歷史,始終洋溢熱情和堅定,並無懼於奉獻與犧牲, 中國必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也必將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
(看看新聞Knews作者:王強 編輯:朱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