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雨夜酒後駕車男子撞人逃逸,被撞者當場身亡

嫌疑人和肇事車

交警調查現場發現的車輪外轂

事故現場

20日淩晨,天上下著小雨,在新蒲新區東聯二號線2號還房社區二期工程項目部路段,“砰”的一聲巨響,來自重慶綦江的務工人員李某倒在血泊之中,

而一輛轎車隨即消失在黑夜中。為儘快破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新蒲公安分局啟動“肇事逃逸案按命案偵破”聯動機制。最終,專案組通過肇事車遺留在現場的一個車輪外轂,逐步縮小偵查範圍,僅用11小時,將嫌疑人緝拿歸案。

現場:上夜班他命喪車輪

20日淩晨,在新蒲新區東聯二號線2號還房社區二期工程項目部門口,來自重慶綦江的50歲男子李某,

像往常一樣上夜班。為確保道路整潔,李某的工作就是專給駛出工地的貨車沖洗輪胎,並清理路面淤泥。

根據交警部門提供的一段監控顯示:當日淩晨1時58分,李某身穿雨衣,拿著鐵鏟從工地大門走向馬路,他邊走邊鏟路上的淤泥。突然間,一道強光閃過,李某再沒出現在監控視頻裡。此時,一名男子飛快朝事發現場跑去……整個過程不足15秒。事後警方調查證實,畫面中出現的另一名男子,

是被害人李某的同事,也是該案唯一的目擊者。據悉,該同事與李某同組,李某準備鏟完路面淤泥後,再用高壓水槍沖洗地面,而同事則去打開高壓水槍的開關,就在此時事故發生了。

記者採訪中,第一時間出勘現場的新蒲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交警鄭傳江回憶道:淩晨2時10分,他和同事接到指揮中心指令後,隨即駕車朝事故現場飛奔。中隊距離事故現場約13公里,

且還要途經多個交叉路口,當他們抵達現場時,李某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現場僅留下一塊脫落的車輪外轂,及幾塊車輛前霧燈位置的黑色碎片。

“李某穿的雨鞋距離他有五六米,可見當時車速很快。”鄭傳江看著現場照片告訴遵義晚報記者。而事故唯一目擊者稱,事發時自己距離現場較遠,僅看到一輛淺色轎車駛過,未能看清車牌,也不能辨別車型。根據現場的勘查結果,

交警部門初步認定,這是一起典型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

摸排:多警種介入案件

在初步確定案件性質後,案情逐級上報,陸續趕到現場的民警越來越多,特巡警負責週邊警衛,刑偵民警負責協助交警收集痕跡線索,交警繼續勘查事故現場。出入新蒲的各條道路,也被警方嚴密控制起來,其目的就一個,查緝涉嫌肇事的淺色轎車。

綿綿細雨使得道路異常濕滑,也讓許多痕跡無從查找。在無法找到更多目擊者的情況下,那一塊帶有大眾車標的車輪外轂成為尋找肇事車的關鍵,仔細觀察車輪外轂後,警方認定這是一輛較低端的大眾系列轎車。對比大量大眾系列車型後,民警判定該車是捷達轎車的可能性較大。

資料顯示,由一汽大眾生產的捷達轎車,1991年上市,2010年停產,其時間跨度非常大,而且車型極為普通。要在眾多的車輛中排查肇事車,無異於大海撈針。

調查:監控還原肇事車行駛軌跡

20日淩晨5時,距離案發已經過去了3個小時。“在案件陷入僵局時,利用有限監控視頻還原肇事車行駛軌跡,成為破案的關鍵所在。”新蒲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詹魏說。刑偵民警利用高科技偵查技術手段,對現場收集的230余段視頻資料予以逐一調查,其中能看清車牌、車型與嫌疑車相近、案發時途經的車輛共有8輛,專案民警逐一排查,又一一排除嫌疑。

專案民警並未氣餒,一方面,交警組織警力連夜深入現場周邊道路、停車場、修車廠、工地等,繼續摸排走訪;另一方面,刑偵民警利用刑事偵查技術手段,逐一還原肇事車的行駛軌跡。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對視頻的排查,專案組最終發現了突破點。

肇事車的行車方向為新蒲到國際商貿城,民警對沿線監控予以進一步收集。20日上午10時許,當民警排查至新南大道一加油站時,發現該加油站的監控清晰記錄下了一輛車號為貴CAW9××號的捷達車,該車左側明顯損壞,左車輪的外轂脫落。

收網:嫌疑人沒想到這麼快被抓

民警對該車資訊進行查詢,發現車主姓穆,匯川區山盆鎮人。專案組繼續調閱監控,該車在加油站出現之後,並未朝國際商貿城方向行駛,由此警方判斷,車可能還停留在加油站附近。

專案組以加油站為中心,在半徑5公里的範圍內尋找肇事車。20日中午12時50分,一線民警傳來消息,他們在距離現場3公里處一個廢棄的採石場旁,發現了嫌疑車,該車損壞的地方,與之前現場遺留的碎片完全吻合。

此後,民警在現場展開調查,有村民稱認識該車,車主姓穆。在知情者的帶領下,20日下午1時30分,民警在穆某臨時租住的房屋內,將正在睡覺的嫌疑人緝拿歸案。

面對突然到來的員警,穆某當即承認了自己肇事逃逸的全部過程。據穆某交待,事發前自己喝高了,車子撞人後,想到事發路段沒有人,於是在未停車查看傷者的情況下,直接駕車離開了現場。警方初步調查證實,嫌疑人穆某現年43歲,駕駛與行車手續均合法有效。

目前,涉嫌交通肇事罪的穆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拘。涉及該起事故的發生原因、細節及善後處理工作,仍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

■陳曉勇 李志平 遵義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波

(責任編輯:張輝/實習)

也讓許多痕跡無從查找。在無法找到更多目擊者的情況下,那一塊帶有大眾車標的車輪外轂成為尋找肇事車的關鍵,仔細觀察車輪外轂後,警方認定這是一輛較低端的大眾系列轎車。對比大量大眾系列車型後,民警判定該車是捷達轎車的可能性較大。

資料顯示,由一汽大眾生產的捷達轎車,1991年上市,2010年停產,其時間跨度非常大,而且車型極為普通。要在眾多的車輛中排查肇事車,無異於大海撈針。

調查:監控還原肇事車行駛軌跡

20日淩晨5時,距離案發已經過去了3個小時。“在案件陷入僵局時,利用有限監控視頻還原肇事車行駛軌跡,成為破案的關鍵所在。”新蒲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詹魏說。刑偵民警利用高科技偵查技術手段,對現場收集的230余段視頻資料予以逐一調查,其中能看清車牌、車型與嫌疑車相近、案發時途經的車輛共有8輛,專案民警逐一排查,又一一排除嫌疑。

專案民警並未氣餒,一方面,交警組織警力連夜深入現場周邊道路、停車場、修車廠、工地等,繼續摸排走訪;另一方面,刑偵民警利用刑事偵查技術手段,逐一還原肇事車的行駛軌跡。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對視頻的排查,專案組最終發現了突破點。

肇事車的行車方向為新蒲到國際商貿城,民警對沿線監控予以進一步收集。20日上午10時許,當民警排查至新南大道一加油站時,發現該加油站的監控清晰記錄下了一輛車號為貴CAW9××號的捷達車,該車左側明顯損壞,左車輪的外轂脫落。

收網:嫌疑人沒想到這麼快被抓

民警對該車資訊進行查詢,發現車主姓穆,匯川區山盆鎮人。專案組繼續調閱監控,該車在加油站出現之後,並未朝國際商貿城方向行駛,由此警方判斷,車可能還停留在加油站附近。

專案組以加油站為中心,在半徑5公里的範圍內尋找肇事車。20日中午12時50分,一線民警傳來消息,他們在距離現場3公里處一個廢棄的採石場旁,發現了嫌疑車,該車損壞的地方,與之前現場遺留的碎片完全吻合。

此後,民警在現場展開調查,有村民稱認識該車,車主姓穆。在知情者的帶領下,20日下午1時30分,民警在穆某臨時租住的房屋內,將正在睡覺的嫌疑人緝拿歸案。

面對突然到來的員警,穆某當即承認了自己肇事逃逸的全部過程。據穆某交待,事發前自己喝高了,車子撞人後,想到事發路段沒有人,於是在未停車查看傷者的情況下,直接駕車離開了現場。警方初步調查證實,嫌疑人穆某現年43歲,駕駛與行車手續均合法有效。

目前,涉嫌交通肇事罪的穆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拘。涉及該起事故的發生原因、細節及善後處理工作,仍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

■陳曉勇 李志平 遵義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波

(責任編輯:張輝/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