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開學第一天的一件小事比較明神宗與熹宗祖孫

作者丨胡丹

先認識這祖孫倆——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

在位48年

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7年

瞻仰過尊榮後,再來說事——

泰昌元年(1620)十月十八日,剛剛即位一個月的明熹宗朱由檢,第一次參加日講。

皇帝的專門課程有兩個,一個是經筵,分春秋兩季舉行,相當於隆重的開學典禮,隨後皇帝就要正式上課了,

“日日舉之”,稱為日講。經筵與日講都在文華殿舉行。

只是經筵禮儀隆重,參與人數眾多,場面要鋪得開,故在文華前殿舉行;而日講規模較小,在文華前殿和後殿之間的穿堂(又稱為穿殿或穿廊)舉行。前殿、後殿分別矗立在一個“工”字型台基的兩橫上,穿殿就是“工”字中間那一豎。

(文華殿方位及平面圖)

日講在卯時(5點到7點)進行。

這天天光還沒開,四下還黑影幢幢的,朱由校已坐在鑾輿上,擠著惺忪的睡眼,移駕文華殿。

在正式開講前,他依照老例,先到文華後殿的東房(又稱左室,曾是嘉靖皇帝的齋居之所),

祭拜了幾位“古聖”。

房內有9個小龕,供著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和周文王、周武王;左右還有兩小龕,分別供奉周公和孔子。朱由校按照宦官的引導,沖著神龕規規矩矩地行了一拜三叩頭禮。

頭叩完,他就轉身出去了。

天子不是隨便能給人叩頭了,這麼尊貴的頭,為誰而垂?朱由校竟一個字都沒問。

想當年,他祖父神宗第一次參加日講,也來此行禮,曾向閣臣逐一詢問,所供先聖先師們都是什麼人,

並且還提問了。他問:“周公、孔子為何旁列?”閣臣答:“周、孔雖為聖人,但也是人臣,所以不可與上面幾位先王並列。”

這是禮的細節,神宗注意到了。那年神宗才10歲。

而朱由校已經16歲了。可是他對這些並沒有什麼興趣,聽了宦官的介紹,也沒多問,糊裡糊塗就給幾位古人請了好——算是大明的當今天子與各位聖賢打過照面啦!

神宗一生雖然怠政,但他為人不失精察,且好讀書,

而熹宗活了23歲,在位7年,在他短短的皇帝生涯裡,幾乎都在做傀儡,到死還得了個“童昏”之名。這就是“不好靜坐讀書”的朱由校與他好讀書的祖父的差距。朱翊鈞曾自得地對大臣說,他五歲就開始讀書了!

評價歷史人物,有時候真不必縷述其生平,從一件小事也差似可以定評了。此為一事,可過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