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工智慧人才都在哪裡?有的地方你想不到

全球到底有多少AI(人工智慧)從業者?又有多少企業在招募AI人才?近日,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根據平臺上全球5億高端人才大資料,對全球AI領域核心技術人才的現狀、流動趨勢和供需情況做了一系列深入分析,

發現全球AI從業者已經達到190萬,人才需求三年翻了8倍。

有意思的是,人工智慧雖然是當下的熱門詞彙,但人才積累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從職場資料看,在全球AI領域擁有10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占比高達65.4%。其中,AI領域的華人技術力量不容小覷——全球華人AI人才數量達14萬。這一潛力巨大的技術人才群體,或將成為引領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突破的關鍵力量。

全世界都在搶AI人才

領英比較了資料庫中的AI人才發展經歷後發現,雖然人工智慧產業近年來才嶄露頭角,但專業人才大多是“老司機”。所以在全球範圍中,科技實力較強的美國也擁有最多的AI人才,總數達到85萬人,名列所有國家第一名。而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超過5萬人,

位居全球第七。而且從人才的“老辣”程度看,美國10年以上AI從業人員比例達到71.5%,也明顯高於全球的平均水準65.4%。

雖然全球AI人才的總數不小,但與快速發展的行業相比,高端人才仍舊炙手可熱。AI人才的熱門程度,職場資料最能體現。過去三年間,通過領英平臺發佈的AI職位數量從2014年的5萬個飆升至2016年的44萬個,增長近8倍。具體到細分領域,當前對AI基礎層人才的需求最為旺盛,

尤其是演算法、機器學習、GPU、智慧晶片等方面,相對於技術層與應用層呈現出更為顯著的人才缺口。

人才需求激增使科技公司把漸漸將目光瞄準各大高校AI領域的頂尖學術人才。然而,從職場資料看,中國高校及研究所在2013-2015年期間仍保持著人才淨流入的狀態。這意味著,即便企業花大價錢去高校挖掘AI人才,高校的人才缺口依舊不小。業內人士由此建議,如果企業能加強並推動與高校、研究所間的人才培養和研發項目合作,

將有助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源互補和人盡其才。

中國AI人才數量不多,但實力不弱

雖然中國的AI人才在總量上與美國有差距,但也有自己的擅長之處。

從相關人才的職場資料看,中國資深AI人才數量與美國差距顯著,10年從業者僅占38.7%,但高學歷者眾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占比達到62.1%,領先於美國的56.5%。這意味著中國AI人才雖然比較年輕少經驗,

但學歷高、接受度強,後續潛力不容小覷。

同時,中美兩國AI人才在不同細分領域的分佈也“各擅勝場”。其中,美國的AI基礎層人才占比超7成,集中度很高;中國在AI技術層和應用層的人才分佈更為廣泛,特別是在機器人、圖像識別、精准行銷和自動駕駛等領域。

除了北京上海,海外也是人才高地

從中國的AI人才分佈看,近七成在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全球範圍內,華人在AI領域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全球近14萬華人AI人才已占到全球AI人才總量的6.5%。

不過職場資料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海外華人依舊難以突破晉升的“玻璃天花板”——海外華人AI人才中,僅有10.7%位至總監及以上職位,但在美國所有AI人才中,總監及以上級別人才占比為20.6%。業內內人士認為,這從另一個層面解釋了為什麼海外的AI人才願意回到祖國,而資料業顯示出回流的趨勢正逐漸加強:從2013年至2016年,畢業歸國的AI人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4%,而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歸國AI人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0%。其中,美國是這些海歸人才的第一大來源國,占比超過四成。

事實上,對於意圖發力AI領域的中國企業來說,面向全球吸納高端技術人才以打造核心競爭力,已成為普遍訴求。在過去一年時間裡,百度、滴滴出行、網易、摩拜單車、美的等中國企業均赴美國招募過AI相關領域技術人才,累計吸引了超過500名海外技術人才與中國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溝通,其中大部分都是任職于矽谷知名企業的華人技術精英。

領英中國技術副總裁王迪表示:“當前,AI領域競爭的核心即人才之爭,而從核心技術人才的積澱上來看,中國與美國和歐洲領先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中國高☆禁☆潮☆禁☆迭☆禁☆起的互聯網科技創新、龐大的資料量、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大量的資本湧入,也使我們對於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這將使中國成為全球AI賽道上一個最強有力的‘趕超者’。“他認為,隨著AI產業發展,高端人才的競爭將更激烈,但同時也會出現很多中外企業之間的合作,以及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人才培養,旨在儲備更強大的AI人才團隊。

欄目郵箱:sh_chuangke@163.com

文/任翀

除了北京上海,海外也是人才高地

從中國的AI人才分佈看,近七成在北京和上海。但是在全球範圍內,華人在AI領域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全球近14萬華人AI人才已占到全球AI人才總量的6.5%。

不過職場資料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海外華人依舊難以突破晉升的“玻璃天花板”——海外華人AI人才中,僅有10.7%位至總監及以上職位,但在美國所有AI人才中,總監及以上級別人才占比為20.6%。業內內人士認為,這從另一個層面解釋了為什麼海外的AI人才願意回到祖國,而資料業顯示出回流的趨勢正逐漸加強:從2013年至2016年,畢業歸國的AI人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4%,而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歸國AI人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0%。其中,美國是這些海歸人才的第一大來源國,占比超過四成。

事實上,對於意圖發力AI領域的中國企業來說,面向全球吸納高端技術人才以打造核心競爭力,已成為普遍訴求。在過去一年時間裡,百度、滴滴出行、網易、摩拜單車、美的等中國企業均赴美國招募過AI相關領域技術人才,累計吸引了超過500名海外技術人才與中國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溝通,其中大部分都是任職于矽谷知名企業的華人技術精英。

領英中國技術副總裁王迪表示:“當前,AI領域競爭的核心即人才之爭,而從核心技術人才的積澱上來看,中國與美國和歐洲領先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中國高☆禁☆潮☆禁☆迭☆禁☆起的互聯網科技創新、龐大的資料量、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大量的資本湧入,也使我們對於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這將使中國成為全球AI賽道上一個最強有力的‘趕超者’。“他認為,隨著AI產業發展,高端人才的競爭將更激烈,但同時也會出現很多中外企業之間的合作,以及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人才培養,旨在儲備更強大的AI人才團隊。

欄目郵箱:sh_chuangke@163.com

文/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