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談談IP改編網劇的創新之路,該如何把握“九千歲”的喜好

看電視

暑期檔將至,IP網劇佔據網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顯然網文IP已經成為網劇創作的主要來源。面對年輕化“90後”和“00”後組成的“九千歲”觀眾群體,網文向網劇改編之路如何創新,才能引起“九千歲們”的共鳴。

文 | 葉實

IP堪稱是近幾年中國影視產業最高頻的詞彙,這個原本意為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具有普適性的名詞,卻在國內搖身一變,成為基本限定為網路文學的頗具中國特色的指稱。

對於網文IP的評價歷來毀譽參半,但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都不能否認網文IP已經成為當下影視內容的源頭活水,尤其對於同樣生長在互聯網土壤的網劇,網文IP更是構成了其主流的內容藍本。

據統計,2015 年國產網劇數量達379部5000集,其中三分之二由網文IP改編,2016年播放流量 TOP50 的網路劇,有21部來自IP改編,比重為42%。以愛奇藝《最好的我們》《餘罪》、搜狐視頻《法醫秦明》、樂視視頻《太子妃升職記》為代表的網文IP改編作品,構成了網劇頭部序列。

在網文IP向網劇的改編中,

能否實現不同媒介語言的創新轉換,是平臺方和製作者需要考量的關鍵。應當承認,此間林林總總的IP改編,大部分還是拘泥于原有文本“照本宣科”的程式化表達,稀缺對IP本身的突破和創新。

讓經典網文IP在改編中完成對母體文本的重構,從而煥發出新的生機,並非易事,近期愛奇藝上線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就有點“知難而進”的意味。

這部劇根據天下霸唱同名小說改編,

算是網文中的頭部內容,但在網劇改編中嘗試了很多年輕化語態的探索。該劇剛剛播出,具體改編效果還有待觀望,但勇於對經典文本創新,已經值得肯定。

暑期檔網劇大戰一觸即發,IP劇已占半壁江山

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從來都不是新鮮話題,自影視誕生以來,莎士比亞戲劇、托爾斯泰小說乃至中國四大名著等,為影視劇動力不竭地輸送了文學養分。而近些年用IP化定義的網路文學改編,

則是互聯網文化興起後新場景下行業賦予的新意義。

時下,眾籌觀念大行其道,有學者認為,網文IP改編實質也是一種“情感眾籌”,在被改編為網劇之前,網文IP已經在網路土壤中發酵既久,並積澱了廣泛的用戶基數,此前的網文讀者將情感投射于文本中,經過這一輪的“情感眾籌”,更多網文粉絲願意為IP改編買單。

從商業策略上,網文IP規避了一層風險,

也減少了宣推的投入力度,例如,根據艾瑞諮詢曾為網文作家風淩天下所做的《2015年風淩天下IP價值研究報告》,如果將風淩天下的網文IP改編,可以為這款IP產業節省近500萬的行銷費用,並帶來2.5億的用戶付費價值。

由此,網文IP改編網劇漸成主流。今年暑期檔,網劇市場迎來了網文IP改編的集中爆發,其中,開啟暑期檔大幕的是《鬼吹燈之牧野詭事》。“鬼吹燈”系列是國內網文IP中金字塔塔尖的作品,而《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是“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2009年在《南方都市報》上連載的專欄故事合集。

而網劇版《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是天下霸唱據此重新改寫的劇本,它不再講述老一輩摸金校尉的故事,而是以胡八一兒子胡天為首的“摸金二代”為主角,鋪展出的全新故事。

由這部劇打頭陣,似乎也預示了今年暑期檔各平臺優質劇的儲備,接下來愛奇藝《河神》《無證之罪》,優酷《顫抖吧!阿部》,搜狐視頻《無心法師2》等網路劇也將次第上線,構成暑期檔純網內容的鮮明景觀。

網文IP改編也應“反套路”,擊中“九千歲”爽點

網劇行業大體存在這樣一種現象:50-60歲的人投資出品,30-50歲的人創作生產,而最終內容產品主要提供給15-30歲的群體來消費,代際差異不可避免會造成認知鴻溝,因此,如何跨越鴻溝讓內容產品與年輕使用者趣味更合拍,考驗著平臺對用戶的洞察力。

同時,網文IP改編中還存在著不同載體轉換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說,網文IP自帶的粉絲是其改編網劇的優勢,但優質網劇在改編中既要照顧粘性用戶群體,又需超越這一群體的期待,擁抱更廣大的非網文IP粉絲,解決這個問題同樣需要從平臺使用者的話語體系中尋找共鳴。

視頻網站主流使用者是18-30歲的年輕群體,這個主要以90後、00後構成的族群,在時下又被稱為“九千歲”。

相比電視主流觀眾,“九千歲”在內容消費上呈現出了全新集體風貌,他們喜歡新鮮感,有著更強的表達欲,在內容消費時,偏愛互動,樂於分享。作為網路原住民,他們的社交習慣和思維方式都是依靠互聯網建立,因此更具網感。

因此,在網文IP向網劇的改編中,還應該在“情感眾籌”基礎上,向“網感眾籌”拓展,捕捉九千歲群體共性的網感特徵在網劇中體現,擊中他們的爽點。從這些角度來看,愛奇藝《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為網文IP年輕化改編呈現了一種可能。

與此前“鬼吹燈”系列不同的是,《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以“摸金二代”故事為主線,有著更年輕的取向。在基本人設上,王大陸扮演的胡天,金晨飾演的冰輪以及王櫟鑫飾演的雷厲等人,更富青春的朝氣和熱血,在內容元素中,除了時時命懸一線的驚險刺激情節外,該劇也融入了很多搞笑歡樂的元素,從而呈現出更加輕鬆的風格。

該劇導演趙小鷗表示,與以往同類題材作品相比,《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具備所有天下霸唱作品原有的“奇門遁甲”等中國神秘文化元素,但又完全不一樣,“首先它青春靚麗,第二它充滿了二次元的黑色幽默,第三它的節奏相對明快,比較適合當下90後的受眾。”

應當承認,IP的創新化改編要面對更多風險,一著不慎很容易招致“原著粉”的指責,此間,既需要製作方的創作技巧,也需要平臺出品方的魄力。遵循固有經驗方可四平八穩,但對於《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改編,愛奇藝卻選擇更難的創新路徑,這種探索精神應當鼓勵。

師法好萊塢完善產業體系,發揮網文IP綜效

大量資料表明,若只看院線票房,如今絕大多數好萊塢電影是賠錢的,這些影視產品真正實現盈利的途徑,是發揮優質IP綜效,以此派生出源源不斷的衍生產品。

好萊塢有著全球最成熟的影視工業體系,它給中國影視產業的完善,可以提供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事實上,當下國內影視行業正在師法好萊塢這一綜效策略,重視內容產品的衍生價值。

大部分的平臺方和內容生產者,都將產業鏈佈局放在規劃中,儘管執行效果有雲泥之別,但起碼這種觀念已經深度植入行業中。對於由網文IP改編的網劇,情感眾籌也為其多元延伸打下了扎實基礎。

目前,視頻網站寡頭都在嘗試搭建頭部內容IP生態體系,意求實現“一魚多吃”。這種生態體系如若成功建立,或可線上上率先完成對好萊塢商業模式的彎道超車。

其中,愛奇藝建立的“大蘋果樹模型”在行業頗具代表性,VIP會員、電商、遊戲、直播、漫畫、文學、衍生品等構成了一個完備的盈利體系。

據瞭解,《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也做了網文IP產業延伸的嘗試,比如《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同名手游和頁遊都將相繼上線,依照這部劇開發的VR遊戲和VR劇也將在網路播出,其最終效果也需要市場檢驗。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而《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是“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2009年在《南方都市報》上連載的專欄故事合集。

而網劇版《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是天下霸唱據此重新改寫的劇本,它不再講述老一輩摸金校尉的故事,而是以胡八一兒子胡天為首的“摸金二代”為主角,鋪展出的全新故事。

由這部劇打頭陣,似乎也預示了今年暑期檔各平臺優質劇的儲備,接下來愛奇藝《河神》《無證之罪》,優酷《顫抖吧!阿部》,搜狐視頻《無心法師2》等網路劇也將次第上線,構成暑期檔純網內容的鮮明景觀。

網文IP改編也應“反套路”,擊中“九千歲”爽點

網劇行業大體存在這樣一種現象:50-60歲的人投資出品,30-50歲的人創作生產,而最終內容產品主要提供給15-30歲的群體來消費,代際差異不可避免會造成認知鴻溝,因此,如何跨越鴻溝讓內容產品與年輕使用者趣味更合拍,考驗著平臺對用戶的洞察力。

同時,網文IP改編中還存在著不同載體轉換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說,網文IP自帶的粉絲是其改編網劇的優勢,但優質網劇在改編中既要照顧粘性用戶群體,又需超越這一群體的期待,擁抱更廣大的非網文IP粉絲,解決這個問題同樣需要從平臺使用者的話語體系中尋找共鳴。

視頻網站主流使用者是18-30歲的年輕群體,這個主要以90後、00後構成的族群,在時下又被稱為“九千歲”。

相比電視主流觀眾,“九千歲”在內容消費上呈現出了全新集體風貌,他們喜歡新鮮感,有著更強的表達欲,在內容消費時,偏愛互動,樂於分享。作為網路原住民,他們的社交習慣和思維方式都是依靠互聯網建立,因此更具網感。

因此,在網文IP向網劇的改編中,還應該在“情感眾籌”基礎上,向“網感眾籌”拓展,捕捉九千歲群體共性的網感特徵在網劇中體現,擊中他們的爽點。從這些角度來看,愛奇藝《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為網文IP年輕化改編呈現了一種可能。

與此前“鬼吹燈”系列不同的是,《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以“摸金二代”故事為主線,有著更年輕的取向。在基本人設上,王大陸扮演的胡天,金晨飾演的冰輪以及王櫟鑫飾演的雷厲等人,更富青春的朝氣和熱血,在內容元素中,除了時時命懸一線的驚險刺激情節外,該劇也融入了很多搞笑歡樂的元素,從而呈現出更加輕鬆的風格。

該劇導演趙小鷗表示,與以往同類題材作品相比,《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具備所有天下霸唱作品原有的“奇門遁甲”等中國神秘文化元素,但又完全不一樣,“首先它青春靚麗,第二它充滿了二次元的黑色幽默,第三它的節奏相對明快,比較適合當下90後的受眾。”

應當承認,IP的創新化改編要面對更多風險,一著不慎很容易招致“原著粉”的指責,此間,既需要製作方的創作技巧,也需要平臺出品方的魄力。遵循固有經驗方可四平八穩,但對於《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的改編,愛奇藝卻選擇更難的創新路徑,這種探索精神應當鼓勵。

師法好萊塢完善產業體系,發揮網文IP綜效

大量資料表明,若只看院線票房,如今絕大多數好萊塢電影是賠錢的,這些影視產品真正實現盈利的途徑,是發揮優質IP綜效,以此派生出源源不斷的衍生產品。

好萊塢有著全球最成熟的影視工業體系,它給中國影視產業的完善,可以提供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事實上,當下國內影視行業正在師法好萊塢這一綜效策略,重視內容產品的衍生價值。

大部分的平臺方和內容生產者,都將產業鏈佈局放在規劃中,儘管執行效果有雲泥之別,但起碼這種觀念已經深度植入行業中。對於由網文IP改編的網劇,情感眾籌也為其多元延伸打下了扎實基礎。

目前,視頻網站寡頭都在嘗試搭建頭部內容IP生態體系,意求實現“一魚多吃”。這種生態體系如若成功建立,或可線上上率先完成對好萊塢商業模式的彎道超車。

其中,愛奇藝建立的“大蘋果樹模型”在行業頗具代表性,VIP會員、電商、遊戲、直播、漫畫、文學、衍生品等構成了一個完備的盈利體系。

據瞭解,《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也做了網文IP產業延伸的嘗試,比如《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同名手游和頁遊都將相繼上線,依照這部劇開發的VR遊戲和VR劇也將在網路播出,其最終效果也需要市場檢驗。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