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20億馳援樂視,萬達一天損失66億,自媒體頻頻造謠圖的啥?

自媒體的極大發展,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來源,從而使大家及時、快速地接觸到了最新的熱點,最新鮮的事情,但是與之而來的負面影響也出現了,謠言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兩家知名上市公司分別遭遇了重大謠言突襲,

給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不得不費心思澄清傳言,消除影響。

但是在謠言擴散2個小時之後,軟銀和樂視方面分別作出澄清,消息為謠言,大家請勿相信,不要誤傳,而尋根究底,竟然是有好事者在自媒體,

自己憑空想像“文學創作”了這一事件,之後隨即刪除。

另一家則是複星藥業,5日晚間,有自媒體爆料稱,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失聯了!隨後,坊間流言蜚語四起。6日上午,複星股價大幅下跌。午間休市期間,複星集團官方緊急回應稱:經營一切正常。

自媒體造謠的到底圖的啥?

自媒體從業者變得越來越龐大,給造謠者提供了滋生環境。 2017年2月14日,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協力廠商資料採擷和分析機構艾媒諮詢權威首發《2017年中國自媒體從業人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4至2016年自媒體人數量由146萬迅速增長到240萬,增漲迅速達64%。

自媒體多了,但是每天發生的有話題,吸引眼球的新聞也就那幾個,顯然不能滿足自媒體運營者人人都想成為新聞的中心,

成為被關注的焦點的願望。而且在利益的引誘下,為了追求所謂的“10萬+”和吸粉,顯然造謠搞出大新聞是最好的方式。

就拿軟銀馳援樂視220億這事說,近期最熱的話題就是樂視賈躍亭的新聞,只要沾上邊的肯定都成為關注的焦點。

想一想,大家都在為賈躍亭樂視資金問題著急之時,突然搞出這220億馳援樂視的新聞,那肯定爆了,別說10萬+了,幾百萬也是有的。

那麼相應的吸引流量,廣告分成,粉絲關注,等等目的根本就不是事兒!

低造謠成本是其一直存活的原因

有觀點認為,造謠的自媒體就該封了他們的自媒體號,受害企業或個人應該起訴他們。話雖如此,但是具體操作確實很困難。

雖然對造謠者,警示、限制發佈、暫停更新直至關閉帳號等措施顯然很容易實現,但問題是你即使封了他這個號,還有其他的號,據瞭解有些自媒體公司手裡竟然有不下幾十個號,每天有大量的編輯去撰寫,封了一個還有另一個,甚至第二天又申請另一個。

再有就是起訴自媒體,在此之前,諸如肯德基、阿裡、周傑倫等企業和個人,在向自媒體維權的同時,均要求了高昂的賠償費用。但面對大量嘩眾取寵的自媒體平臺,勇於去維權的還是少數,這一方面是囿于精力和成本等原因,不少企業或個人放棄了相關權利,像複星集團這樣的公司也是第二次被造謠了。

整治自媒體造謠最有效的方法

當然除了在資本市場外,就連剛剛升任籃協主席的姚明也未能逃脫,一段其參加籃球活動後在安保人員簇擁下背著手走路的視頻被歪曲成因不法行為而被帶走。雖然謠言被迅速澄清,但其不良影響一時難以消除。

對於自媒體的造謠行為,有市場人士指出,不管是自媒體帳號對個人的造謠,還是其對企業的抹黑,對相關個人和公司都要依法重罰。除了鼓勵被害的個人和企業要勇於維權之外,還需要政府部門有針對性的監管,為前者的維權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條件。

除此之外也要在社會構建征信系統,只要做實了造謠的行為,那麼就要在征信上有紀錄,之後在坐車,坐飛機,坐火車,只要使用公共措施都要限制。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坐火車”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坐飛機”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坐公交”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騎共用單車”

……

還是老實在家找個沒人的地方哭去吧!

在此之前,諸如肯德基、阿裡、周傑倫等企業和個人,在向自媒體維權的同時,均要求了高昂的賠償費用。但面對大量嘩眾取寵的自媒體平臺,勇於去維權的還是少數,這一方面是囿于精力和成本等原因,不少企業或個人放棄了相關權利,像複星集團這樣的公司也是第二次被造謠了。

整治自媒體造謠最有效的方法

當然除了在資本市場外,就連剛剛升任籃協主席的姚明也未能逃脫,一段其參加籃球活動後在安保人員簇擁下背著手走路的視頻被歪曲成因不法行為而被帶走。雖然謠言被迅速澄清,但其不良影響一時難以消除。

對於自媒體的造謠行為,有市場人士指出,不管是自媒體帳號對個人的造謠,還是其對企業的抹黑,對相關個人和公司都要依法重罰。除了鼓勵被害的個人和企業要勇於維權之外,還需要政府部門有針對性的監管,為前者的維權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條件。

除此之外也要在社會構建征信系統,只要做實了造謠的行為,那麼就要在征信上有紀錄,之後在坐車,坐飛機,坐火車,只要使用公共措施都要限制。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坐火車”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坐飛機”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坐公交”

“對不起,您因造謠行為,已經限制了騎共用單車”

……

還是老實在家找個沒人的地方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