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七事變”80周年祭:日軍轟炸徐州的又一力證 土山防空記碑首次公開解密

80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盧溝橋激烈的槍聲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在七七事變爆發後的8月到10日,日軍曾先後17次對徐州進行轟炸。而今天,徐州博物館首次公開面向大眾展出了一塊石碑,

而其也是日軍轟炸徐州的又一力證。

矗立在徐州博物館土山東漢彭城王墓前的這塊土山防空記碑,於2000年3月在土山搬遷過程中出土的,出土時這塊碑有些殘缺,徐州博物館在2013年和2014年間對它進行了修復,之後安置在了土山漢墓前。

關於七七盧溝橋事變的記載,碑文上寫道: 今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日寇陷我平津,複以陸海空軍全力,北侵晉魯,南犯淞滬。徐城綰轂津隴,為東西南北咽喉,敵謀破壞我交通,銷毀我建築物,尤肆□轟炸我平民,軋軋機聲無時不聞,北東兩站半為焦土。

根據碑文署名以及相關典籍的記載,這是抗戰時期徐州警備司令兼防空司令的譚輔烈將軍于淞滬戰役期間所撰寫,記錄了日軍空襲的野蠻,徐州軍民損失的慘重,也記錄了國人奮起抗爭的勇氣,及對後人勿忘歷史的期盼。

徐州青年文史學者 岳凱:這塊碑立在我們博物館內,對大家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也在積極的推動這塊碑能夠申請為文物保護單位,

讓更多的人去關注它。

記者瞭解到,這塊土山防空記碑也是徐州博物館首次公開面向大眾解密,希望越來越多的徐州市民能夠通過它更加深刻的銘記抗戰歷史。

這處矗立的石碑,不僅是日軍罪行的又一力證,更讓世人看到了徐州人民奮勇抵抗的頑強精神。除了這塊石碑,徐州青年文史學者岳凱手中還珍藏著1937年前後日軍在徐的各種影像、書籍、以及報刊資料。

徐州青年文史學者 岳凱:這本書叫1937年戰雲邊上的獵影,金陵大學孫明經教授,他是中國電影教育的開創者,他在七七事變前後,拍攝了很多當時中國各地的情況,然後他從南京出發第一站就到了徐州。

翻開這本書中的第一封信,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雲龍山值得入鏡頭 "友幫人"偵攝隴海路",書中影像描述了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前夕徐州的備戰狀態,其中提到在1937年6月9日前徐州上空就不斷有飛機盤旋,預示著一場兇殘的襲擊即將殺入徐州城內。

嶽凱手中拿的這些明信片,推測發行時間在1940年,也就是在侵華戰爭時期,日寇攻佔徐州的時發行的。明信片上記錄的場景來自徐州的火車站、商場、街道等,記錄著七七事變後徐州城內外現狀。

在這些寫真照片中,最為醒目的就是投降票,在攻佔徐州期間,日軍會將這些投降票從空中撒下,以此來勸服老百姓。

望著這一張張寫真照片,似乎看了當時徐州城內外硝煙四起,轟炸聲、機關槍的掃擊聲久久迴旋在天空。在徐州會戰爆發之前,最嚴重的一次空襲來自1937年9月19日,見載1937年9月20日國民日報第3版,原題為:大隊敵機襲徐州,投彈轟炸車站。據瞭解,當時敵以飛機24架,一半翔徐,一半飛海。

日軍侵華期間,他們每攻佔一個城市,就會製作一個特別的郵戳,這張徐州陷落的郵戳出自1938年5月19日。

通過這一列留存於1937年前後的徐州掠影,讓我們深刻的見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更加銘記抗戰歷史,更提醒你我: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無線徐州全媒體記者 朱翼妍 張永

徐州青年文史學者 岳凱:這本書叫1937年戰雲邊上的獵影,金陵大學孫明經教授,他是中國電影教育的開創者,他在七七事變前後,拍攝了很多當時中國各地的情況,然後他從南京出發第一站就到了徐州。

翻開這本書中的第一封信,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雲龍山值得入鏡頭 "友幫人"偵攝隴海路",書中影像描述了在七七盧溝橋事變前夕徐州的備戰狀態,其中提到在1937年6月9日前徐州上空就不斷有飛機盤旋,預示著一場兇殘的襲擊即將殺入徐州城內。

嶽凱手中拿的這些明信片,推測發行時間在1940年,也就是在侵華戰爭時期,日寇攻佔徐州的時發行的。明信片上記錄的場景來自徐州的火車站、商場、街道等,記錄著七七事變後徐州城內外現狀。

在這些寫真照片中,最為醒目的就是投降票,在攻佔徐州期間,日軍會將這些投降票從空中撒下,以此來勸服老百姓。

望著這一張張寫真照片,似乎看了當時徐州城內外硝煙四起,轟炸聲、機關槍的掃擊聲久久迴旋在天空。在徐州會戰爆發之前,最嚴重的一次空襲來自1937年9月19日,見載1937年9月20日國民日報第3版,原題為:大隊敵機襲徐州,投彈轟炸車站。據瞭解,當時敵以飛機24架,一半翔徐,一半飛海。

日軍侵華期間,他們每攻佔一個城市,就會製作一個特別的郵戳,這張徐州陷落的郵戳出自1938年5月19日。

通過這一列留存於1937年前後的徐州掠影,讓我們深刻的見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更加銘記抗戰歷史,更提醒你我: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無線徐州全媒體記者 朱翼妍 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