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引領生態旅遊度假島加快轉型升級

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

科研所簽約儀式

水母網3月22日訊“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近年來,長島縣始終堅持党管人才原則,立足海島實際,大力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人才引進、培育、使用三措聯動工作新格局,努力為生態旅遊度假島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在人才培育方面,

積極挖潛練好內功。堅持基礎性人才常態化培育,不斷壯大實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和黨政人才隊伍。大力培養實用人才,先後舉辦旅遊管理、“漁家樂”經營、漁養技術等培訓班43期、參訓人員3800多名,組織旅遊、漁業帶頭人與轉產群眾結成“一幫一”“一帶多”對子131個、帶動新增星級“漁家樂”86戶,32名漁業科技人員與20家漁民合作社建立了經常性聯繫。重點培養創新型人才,先後組織黨員群眾外出考察民宿發展、電子商務等方面先進經驗,
開展千戶“漁家樂”文化提升、漁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等工作,全縣三星級以上“漁家樂”提升至70%,漁民合作社達到53家,湧現出了帶動社員戶均增收30萬元的北城漁民合作社等一批先進典型。激發黨政人才活力,建立了所有新任幹部參加崗前培訓、所有在職幹部參加年度黨校主體班次學習、所有部門單位開展每週業務學習、所有後備幹部選派到工作一線鍛煉、所有參與重要工作幹部納入組織部門跟蹤考察考核五項制度,
形成了人才素質全面提升、優秀幹部重點培養的工作格局,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熱情得到有效激發。

在人才引進方面,放寬眼界補缺補短。堅持按需引進、急用先引,積極引進急需的專家型產業人才和基層服務型人才。對專家型人才,實施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融合互促式的“雙招雙引”,

結合23個落地招商項目引進了51名專家型人才,參與和推動海島開發建設。對基層服務型人才,積極爭取公開招考和上級派送政策,近五年新進工作人員756名、是前十年的3倍。同時,爭取市級支持,連續三年選派30名優秀教師赴北部島嶼支教;市場化引進運營了濰坊眼科醫院、國醫堂、高端查體中心,與省立醫院、煙臺山醫院等6家島外醫院建立合作關係,開展遠端會診、邀請專家進島診療,
群眾不出島享受到了高品質診療服務。

在人才使用方面,構建創業舞臺促進建功。積極搭建幹事創業載體,推動人才各盡其能、各展所長。一是搭建項目載體。依託重點專案建設,組織30余名專業人才集中辦公,在專案一線建功立業,先後有122名貢獻突出的人才獲得縣委、縣政府嘉獎,65人被提拔重用。二是搭建企業載體。組建長島旅遊集團、城市投資公司,彙集全縣旅遊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20餘名專業骨幹力量,集中突破龍頭企業培植短板,引領重點領域提速發展。三是搭建科研載體。先後與魯東大學、中國水科院黃海所等7個科研單位展開契約式產學研合作,邀請專家20余次進島把脈指導;建立了中國水科院長島試驗基地,柔性引進科技人才助推漁業振興。

長島景點之一:月牙灣

近年來,我縣人才隊伍的規模和品質不斷優化,但特色人才、高層次人才匱乏的短板依舊十分突出。下步,我們將立足生態旅遊度假島轉型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靠待遇、靠事業、靠情感、靠環境引人、用人、留人。

堅持黨委領導,科學制定人才政策。深入貫徹落實《煙臺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向前看、向外看,用戰略思維和發展眼光研究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加快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完善党管人才機制。注重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通過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提供服務,更好地統籌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建立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確保縣財政每年安排人才專項經費達到一般預算支出的1.5%以上,切實形成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健全人才培訓體系,形成條塊結合、分層管理的人才培訓網路。創新培訓機制,探索與高等院校、上級黨校聯合辦學,實施課堂、幫帶、考察、網路四維一體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能。

堅持以用為本,切實發揮人才作用。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思維,建立靈活的引才機制,瞄準主導產業轉型需要“精准引才”。一是立足需求引育人才。以文化旅遊、生態漁業、城市建設等領域為重點,加大急需人才引育力度,更加注重做好“柔性引才”工作,促進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爭取年內引進或合作1名以上“千人計畫”“萬人計畫”“ 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爭取合作5名以上博士、7名以上碩士學歷國家“985”、“211”高校畢業生。二是搭建平臺彙聚人才。聚集優勢資源,打造有吸引力的引才載體。依託“一體兩翼三組團”等“全域旅遊”發展平臺,引進符合生態旅遊度假島發展方向、具有旅遊經營管理經驗的實力企業,借智借力加快發展;廣泛引進“小精特”產品專案,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參與海島旅遊發展。依託現代漁業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產學研合作平臺,繼續深化與國家海洋所、水科院黃海所等科研院所契約式常態化合作,吸引良種培育、立體養殖、精深加工等方面人才和技術向海島聚集,為漁業振興提供智力支撐。依託媽祖文化園、漁家風情園等海島文化發掘提升平臺,有計劃地引進海島文化創意開發管理人才,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堅持“包容個性、寬容特點、善待差異”的原則,對現有人才逐一梳理摸排,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崗位、幹成事的給地位,活引活用,以才引才,逐步形成人才聚集的蝴蝶效應。

堅持築巢引鳳,創造一流人才環境。把服務人才工作作為人才工作的基礎來抓,用良好的環境引人留人。一是用待遇愛才。積極探索具有長島特色、富有吸引力的人才發展政策,加快出臺高層次人才薪資待遇意見,充分保障其在專有知識、技術專利、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知識權益,吸引高素質人才來島建功立業。二是用氛圍敬才。大力宣傳人才的重要地位,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讓各類人才感受到社會尊重的榮譽感、實現自身價值的成就感、生活在長島的幸福感,使其從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持久創新的工作動力。三是用感情留才。加強人文關懷,一方面,積極關注在外讀書或就業的本地戶籍人才,實施“人才回歸工程”,鼓勵本土人才回島就業創業;另一方面不斷改善外來人才生活環境,幫助解決生活、婚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促其紮根海島幹事創業。

彙集全縣旅遊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20餘名專業骨幹力量,集中突破龍頭企業培植短板,引領重點領域提速發展。三是搭建科研載體。先後與魯東大學、中國水科院黃海所等7個科研單位展開契約式產學研合作,邀請專家20余次進島把脈指導;建立了中國水科院長島試驗基地,柔性引進科技人才助推漁業振興。

長島景點之一:月牙灣

近年來,我縣人才隊伍的規模和品質不斷優化,但特色人才、高層次人才匱乏的短板依舊十分突出。下步,我們將立足生態旅遊度假島轉型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靠待遇、靠事業、靠情感、靠環境引人、用人、留人。

堅持黨委領導,科學制定人才政策。深入貫徹落實《煙臺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向前看、向外看,用戰略思維和發展眼光研究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加快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完善党管人才機制。注重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通過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提供服務,更好地統籌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建立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確保縣財政每年安排人才專項經費達到一般預算支出的1.5%以上,切實形成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健全人才培訓體系,形成條塊結合、分層管理的人才培訓網路。創新培訓機制,探索與高等院校、上級黨校聯合辦學,實施課堂、幫帶、考察、網路四維一體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能。

堅持以用為本,切實發揮人才作用。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思維,建立靈活的引才機制,瞄準主導產業轉型需要“精准引才”。一是立足需求引育人才。以文化旅遊、生態漁業、城市建設等領域為重點,加大急需人才引育力度,更加注重做好“柔性引才”工作,促進創新成果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爭取年內引進或合作1名以上“千人計畫”“萬人計畫”“ 泰山學者”及“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爭取合作5名以上博士、7名以上碩士學歷國家“985”、“211”高校畢業生。二是搭建平臺彙聚人才。聚集優勢資源,打造有吸引力的引才載體。依託“一體兩翼三組團”等“全域旅遊”發展平臺,引進符合生態旅遊度假島發展方向、具有旅遊經營管理經驗的實力企業,借智借力加快發展;廣泛引進“小精特”產品專案,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參與海島旅遊發展。依託現代漁業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產學研合作平臺,繼續深化與國家海洋所、水科院黃海所等科研院所契約式常態化合作,吸引良種培育、立體養殖、精深加工等方面人才和技術向海島聚集,為漁業振興提供智力支撐。依託媽祖文化園、漁家風情園等海島文化發掘提升平臺,有計劃地引進海島文化創意開發管理人才,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堅持“包容個性、寬容特點、善待差異”的原則,對現有人才逐一梳理摸排,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崗位、幹成事的給地位,活引活用,以才引才,逐步形成人才聚集的蝴蝶效應。

堅持築巢引鳳,創造一流人才環境。把服務人才工作作為人才工作的基礎來抓,用良好的環境引人留人。一是用待遇愛才。積極探索具有長島特色、富有吸引力的人才發展政策,加快出臺高層次人才薪資待遇意見,充分保障其在專有知識、技術專利、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知識權益,吸引高素質人才來島建功立業。二是用氛圍敬才。大力宣傳人才的重要地位,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讓各類人才感受到社會尊重的榮譽感、實現自身價值的成就感、生活在長島的幸福感,使其從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持久創新的工作動力。三是用感情留才。加強人文關懷,一方面,積極關注在外讀書或就業的本地戶籍人才,實施“人才回歸工程”,鼓勵本土人才回島就業創業;另一方面不斷改善外來人才生活環境,幫助解決生活、婚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促其紮根海島幹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