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內閣首輔生前風光無限,賽過萬曆皇帝,死後險遭鞭屍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改革家,他們為國家的發展壯大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但是下場卻不是很好,比如商鞅,他為大秦帝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卻遭車裂酷刑而死;吳起在楚國實行變法,

是楚國迅速壯大,但後來卻被亂箭射殺,大卸八塊而死;王安石變法觸動的貴族集團的利益,多次被貶,幸虧生在北宋,有不殺文官的祖訓,不然也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今天來說說明朝的改革家張居正,他的命運如何?

歷史畫像

大刀闊斧改革,
使明朝國庫富裕充盈

1572年,張居正任內閣首輔,全面掌管國家政事,銳意進取,勇於改變明朝財政危機問題,丈量全國土地,增加財政收入,大膽推行“一條鞭法”,對賦稅舉行革新,減輕了農民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據史料記載,經過張居正的改革後,明朝的國庫存糧可支10年只用;太倉庫存銀600萬兩;太僕寺存銀400萬兩;國庫存銀共計1000萬兩。這個是明朝歷史中的最高紀錄。後來梁啟超先生評價他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要改革沒有政治智慧是實行不下去的,光有好的改革理想,不能保證有效的施行也只是一紙法令。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和王叔文改革以失敗而告終,就是改革者沒有政治智慧而沒有真正的施行下去。

權力過於集中,
讓皇帝心生不滿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宋神宗的老師,就是“帝師”,小時候皇帝對這個老師推崇備至,言聽計從,張居正任內閣首輔後,皇帝對老師的建議看作金玉良言,全力支持張居正的改革,也使改革能夠順利推行。張居正位高權重,朝廷大臣對他頂禮膜拜,什麼大事要經內閣首輔的同意才可以決定,一時間朝廷大臣心中只有內閣首輔而沒有皇帝。隨著小皇帝逐漸長大,

慢慢的有了主見,對這個老師的怨恨也逐漸產生。這有點像孩子對家長管教的逆反心理,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多,孩子會越叛逆。只是羽翼未豐,還沒有到發作的時候。

想證明自己的皇帝,肅清首輔影響

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病逝,神宗為之輟朝,贈上柱國,

諡“文忠”。雖然他死了,但是他的餘威尚在,每當上朝時,遇到一些大事不好定奪時,大臣就會說張居正在位的時候會怎麼做,這就極大地挫傷了皇帝的自尊,讓他在百官面前很是難堪。

於是他決定消除張居正在朝中的影響,消除影響的最好方式就是全盤否定他以前的做法,對他進行重新評價。皇帝的這個想法很快被溜鬚拍馬之徒察覺,再加上張居正在改革時期得罪了一批權貴,於是他們先彈劾張居正提拔的官員,皇帝默許這一做法。很快,他們把矛頭對向張居正,皇帝下令抄家。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家人全部遭到流放。

一代首輔落得這樣的結局,讓人不禁感歎皇權的威嚴和可怕,皇帝的報復心理可見一斑。

於是他們先彈劾張居正提拔的官員,皇帝默許這一做法。很快,他們把矛頭對向張居正,皇帝下令抄家。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家人全部遭到流放。

一代首輔落得這樣的結局,讓人不禁感歎皇權的威嚴和可怕,皇帝的報復心理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