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資料告訴你,為啥“寒門再無清華北大?”

最近兩天,北京高考狀元一語道破:從此清華北大再無寒門子弟!引發網友大片討論,

更是有人直呼“這是2017最耿直的高考狀元”“說什麼大實話呢”。更有權威機構,拿出了最近10年的高考狀元都來自哪些家庭的職業統計,實力證明“寒門難再出狀元”。

此報告顯示,最近 10 年,父母為大學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高級知識份子」家庭的狀元比例逐年上升;而來自農村、經濟狀況欠佳家庭的狀元所占比例下降。

為啥這10年,寒門狀元在不斷減少呢?另外一份資料給予最客觀的闡述:

農村生源減少,中學減少,優質教師減少,都是導致農村優等生數量的銳減的原因。

更何況現實是:當一個家庭需投入過半的積蓄來培養一名本科生,還要等待30年來獲得同等的回報,這是不少農村家庭難以接受的。

國家為了防止寒門難出清華北大的現象,也採取了多種措施,其實實施力度最大的就是“專項計畫”。

可面對此計畫,

我常常在想,這或許能夠增加進入名校的農村學子數量,可整體品質呢?而且即使寒門終於出來一位清華學子,像甘肅殘疾考生請求帶母親上學,清華給予已備好宿舍,費用全免的幫助,可這都是考上大學之後的事了呀!千千萬萬的農村學子,更希望的是:高考之前能夠享有同等同質的教育機會。

(本文部分內容、圖片節選于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