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成長春:對接服務上海,南通必須要在最前沿

2016年,南通經濟總量已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8位。

在江蘇地理版圖中,

近15年來,南通經濟總量快速成長和超越引發了江蘇區域格局的根本性變化。其顛覆性在於,作為傳統定義中次於蘇南板塊的“蘇中”城市之一,其經濟總量超越了部分蘇南城市。

因此,在江蘇制定發展策略時,不能再延續原有“南中北”的思維基礎。

考慮到這一趨勢的發展,2016年,南通第一次以非蘇南城市身份參加了省政府的“蘇南片區經濟工作座談會”。同在當年11月的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

融合長江南北的揚子江城市群戰略提出,作為最東端的南通,省委給出了建設上海“北大門”的戰略定位。

從歷史發展看,南通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融入蘇南、接軌上海”的戰略。隨後啟動的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也與上海緊密互動。

不過,與接受上海輻射、借助浦東大開發成就的蘇南模式相比,新一輪對接服務上海的各種要素條件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諸如,開發區的經驗早已被成熟使用。同時,面對原有以蘇州為核心的蘇南接軌上海的基礎以及浙江嘉興與上海的深入互動,南通如何進行創新,走出一條新路?

作為在地方的省屬高校,南通大學一直扮演著地方發展智庫的角色,承接了諸多涉及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的課題。最新關於揚子江城市群的研究報告,就是由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圈題。

近日,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專訪。

為什麼“上一波”沒抓住?

《21世紀》:如何理解新一輪發展中南通提出建設上海“北大門”?

成長春:發展到當下,江蘇提出了建設揚子江城市群的戰略,就改變了原有江蘇“南中北”的傳統提法和框架,這是從全省的角度來考慮的,形成了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態勢,省域的經濟板塊形成了更加均衡的佈局。

揚子江城市群包含沿江8個城市,

也就豐富了多個國家戰略的重疊內涵,按照最新的長江經濟帶戰略,需要整體上對外,而對外首先就是要對接上海,發揮各自優勢接受上海的輻射,體現出一個大的融合。

在長三角一體化和城市群建設當中,南通作為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與上海的關係尤為重要,南通必須要在最前沿。

《21世紀》:南通早在1984年就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上一波開放型經濟中,

為何沒有較好利用到浦東大開發的機遇?

成長春:我認為,這與江蘇省總體的發展戰略是有關係的。

江蘇在新世紀初提出“四沿戰略” (沿滬寧線、沿長江、沿東隴海線、沿海),但重點實際上是集中在滬寧線和長江南岸,這從歷史上省級的重大戰略基礎建設占比就可以很清晰看出。那個時候,從南通到上海還是要坐船的,需要5-6個小時。

考察蘇南模式的發展,從國際產業轉移看,蘇南的鄉鎮企業基礎較好,承接和順應了這個趨勢。以蘇州為核心的蘇南地區靠近上海的地緣優勢也就充分發揮出來了,對接上海不需要過江,工業化快速發展。

不過,當江蘇沿海大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後,省裡高度重視,南通等沿海城市就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

但不管如何,國際要素進入中國,上海是第一陣地,都是依靠對接上海成就了發展。現在上海正在建設“五個中心”,作為國際化和長三角核心的優勢仍然存在,主動接受上海的輻射仍是發展中的機遇。

我們要客觀理性看待這個問題,雖然上一波沒有有效抓住,但卻為新一輪發展留下了空間,這又恰恰是當下上海最稀缺的。

吸引上海高端要素關鍵看平臺

《21世紀》:從整個江蘇的發展看,產業已比較齊全,那麼,南通在新一輪發展中主動接軌上海,與過去的蘇南地區有何異同?

成長春:相同的地方就是主動接受上海的輻射,特別是高端要素的輻射,上海的高端要素通過南通有利的條件能夠有節奏的向南通轉移。省委書記李強在談到揚子江城市群的發展時提出了“三個高端”,其中一個就是要聚集高端要素。

說實話,這很難,因為南通要面臨其他更具有優勢的城市競爭。但是,上海的高端要素能不能進來關鍵看我們的平臺,高端要素中最核心的是創新要素,也就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創業的人才。

此外,根據上海的城市規劃,部分城市非核心功能也需要往外轉移,它也有一種對外發展的動力,這個是南通可以承接的。

現在最大的不同是,前一輪是處於工業化的前中期,但現在是工業化的後期,所以有些產業我們不一定能接納,這就對接收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同的思維和創新方法。

我一直認為,南通具備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完美優勢,可以接收上海的大化工、大鋼鐵產業,但從環保的角度看,在總體佈局當中不一定就是想轉移的。我認為可以利用轉移重建的過程引入產業內最尖端的技術實現轉型升級,這與環保要求並不矛盾。

總體來看,新一輪對接上海轉移什麼以及內生動力是什麼?這和原來不完全一致了。現在省委對南通的戰略定位非常明確,不足的是究竟轉移什麼?如何來對接?當務之急是在交通基礎設施上能夠更順暢對接上海,比如蘇通大橋實踐中車流量已超過當初設計流量的3倍以上,逢節必堵。

與嘉興各有優勢

《21世紀》:對接服務上海並非是南通的專利,當下的浙江嘉興,同樣有所動作、成效明顯,你怎麼看?

成長春:嘉興的這張牌打得非常好,從地理上看,接軌上海比我們要更加順暢,不需要過江,而且浙江的幾個先行示範區已有基礎,實際上實施過程中與上海都是無縫對接的。

從上海的城市規劃看,往北(南通方向),歷史上已佈局的大鋼鐵、大化工等產業,而現在上海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提出了生態佈局,對比之下,浙江能夠更好承接產業。這對我們有難度,但這是現實。

《21世紀》:那麼南通該如何來做?

成長春:儘管如此,我認為南通的優勢仍非常明顯。

一方面,南通與上海已有8個共建園區,合作方式各有不同,產業基礎非常扎實,取得的成就明顯;第二,目前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強調的是整體對接,上海肯定有很多創新要素進來,按照韓正書記的說法,這不是兩個城市的關係;第三,為著順應上海的戰略,我們與作為國際生態島的崇明島對接建設沿江生態帶,解決了岸線資源對接的問題。

平衡房價與產業價值

《21世紀》:本輪發展強調高新技術的產業化,但目前房地產的成長價值顯然超過了產業創造的價值,既然要以吸引產業為主,南通如何協調?

成長春:作為經濟學者,從我的瞭解看,總體上我相信市場主體會理性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地方政府來講,如何創造條件讓幹實業的人在這個地方的發展空間更大,房地產的建設發展可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出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也是相輔相成的。

關鍵是,政府如何找一個平衡點,讓多方在一個地方投資都能夠有所成長,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又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坦白說,比較難。但是我覺得南通目前營造一種空間是非常好的,至少上海已普遍意識到南通是真的在做事。

我想說的是,從南通近些年的發展看,房地產市場非常平穩,“炒樓”的極端從來不成氣候。蘇南的鄉鎮企業基礎較好,承接和順應了這個趨勢。以蘇州為核心的蘇南地區靠近上海的地緣優勢也就充分發揮出來了,對接上海不需要過江,工業化快速發展。

不過,當江蘇沿海大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後,省裡高度重視,南通等沿海城市就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

但不管如何,國際要素進入中國,上海是第一陣地,都是依靠對接上海成就了發展。現在上海正在建設“五個中心”,作為國際化和長三角核心的優勢仍然存在,主動接受上海的輻射仍是發展中的機遇。

我們要客觀理性看待這個問題,雖然上一波沒有有效抓住,但卻為新一輪發展留下了空間,這又恰恰是當下上海最稀缺的。

吸引上海高端要素關鍵看平臺

《21世紀》:從整個江蘇的發展看,產業已比較齊全,那麼,南通在新一輪發展中主動接軌上海,與過去的蘇南地區有何異同?

成長春:相同的地方就是主動接受上海的輻射,特別是高端要素的輻射,上海的高端要素通過南通有利的條件能夠有節奏的向南通轉移。省委書記李強在談到揚子江城市群的發展時提出了“三個高端”,其中一個就是要聚集高端要素。

說實話,這很難,因為南通要面臨其他更具有優勢的城市競爭。但是,上海的高端要素能不能進來關鍵看我們的平臺,高端要素中最核心的是創新要素,也就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創業的人才。

此外,根據上海的城市規劃,部分城市非核心功能也需要往外轉移,它也有一種對外發展的動力,這個是南通可以承接的。

現在最大的不同是,前一輪是處於工業化的前中期,但現在是工業化的後期,所以有些產業我們不一定能接納,這就對接收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同的思維和創新方法。

我一直認為,南通具備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完美優勢,可以接收上海的大化工、大鋼鐵產業,但從環保的角度看,在總體佈局當中不一定就是想轉移的。我認為可以利用轉移重建的過程引入產業內最尖端的技術實現轉型升級,這與環保要求並不矛盾。

總體來看,新一輪對接上海轉移什麼以及內生動力是什麼?這和原來不完全一致了。現在省委對南通的戰略定位非常明確,不足的是究竟轉移什麼?如何來對接?當務之急是在交通基礎設施上能夠更順暢對接上海,比如蘇通大橋實踐中車流量已超過當初設計流量的3倍以上,逢節必堵。

與嘉興各有優勢

《21世紀》:對接服務上海並非是南通的專利,當下的浙江嘉興,同樣有所動作、成效明顯,你怎麼看?

成長春:嘉興的這張牌打得非常好,從地理上看,接軌上海比我們要更加順暢,不需要過江,而且浙江的幾個先行示範區已有基礎,實際上實施過程中與上海都是無縫對接的。

從上海的城市規劃看,往北(南通方向),歷史上已佈局的大鋼鐵、大化工等產業,而現在上海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提出了生態佈局,對比之下,浙江能夠更好承接產業。這對我們有難度,但這是現實。

《21世紀》:那麼南通該如何來做?

成長春:儘管如此,我認為南通的優勢仍非常明顯。

一方面,南通與上海已有8個共建園區,合作方式各有不同,產業基礎非常扎實,取得的成就明顯;第二,目前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強調的是整體對接,上海肯定有很多創新要素進來,按照韓正書記的說法,這不是兩個城市的關係;第三,為著順應上海的戰略,我們與作為國際生態島的崇明島對接建設沿江生態帶,解決了岸線資源對接的問題。

平衡房價與產業價值

《21世紀》:本輪發展強調高新技術的產業化,但目前房地產的成長價值顯然超過了產業創造的價值,既然要以吸引產業為主,南通如何協調?

成長春:作為經濟學者,從我的瞭解看,總體上我相信市場主體會理性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地方政府來講,如何創造條件讓幹實業的人在這個地方的發展空間更大,房地產的建設發展可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出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也是相輔相成的。

關鍵是,政府如何找一個平衡點,讓多方在一個地方投資都能夠有所成長,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又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坦白說,比較難。但是我覺得南通目前營造一種空間是非常好的,至少上海已普遍意識到南通是真的在做事。

我想說的是,從南通近些年的發展看,房地產市場非常平穩,“炒樓”的極端從來不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