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值得敬佩的太監:為了國家社稷,冒死進諫慈禧,18歲時從容赴死

在中國古代,太監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丟失了最寶貴的東西,大多變得心理扭曲,一旦掌權之後就會殘害忠良,令後人所唾棄,如秦朝的趙高、明朝的劉瑾及魏忠賢等人。在清朝時期,

入宮後就得到了慈禧的寵愛,他不但沒有仗勢欺人,而且有著憂國憂民之情懷,為了國家社稷,冒死進諫慈禧,18歲時從容赴死,堪稱史上最令人敬佩的太監。

寇連才,晚清直隸昌平州(今北京市北郊昌平)人。因家境貧寒,為了能夠補貼家用,懂事的寇連才揮刀自宮,

經過他人的介紹成功進入了皇宮,成為慈禧身邊的太監,此時他才15歲。寇連才有一個絕活,那就是梳頭技術爐火純青,專門負責為慈禧梳理頭髮,也因此深得慈禧寵愛。

入宮不到一年,寇連才就被提升為會計房太監,此等升遷速度,令其他太監望塵莫及。由於每天服侍慈禧,日漸瞭解了老佛爺的為人,非但不像外界傳去的那般仁慈,而且心狠手辣,個人生活相當奢侈,

絲毫不顧及社稷的安危和黎明百姓的死活。

之後,寇連才決定要做些什麼,希望以此讓慈禧能有所收斂。接著服侍慈禧的機會,他曾多次勸說慈禧要以國事為重,不要只顧著自己享樂。如果換作一般人這樣跟慈禧說話,有十個腦袋也保不住,

但慈禧認為寇連才只是個孩子,還不太懂事,加上對他的寵愛,就沒有追究其罪責。

當時的光緒皇帝一直在謀求變法,這讓頑固派的慈禧相當憤怒,就提升寇連才當了奏事房太監,並把他派到光緒帝的身邊“照顧”他,實則是監視皇帝的一舉一動,並隨時向她彙報。在與光緒皇帝相處的過程中,寇連才看到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好皇帝,奈何大權一直被慈禧所掌控,想有一番作為的光緒帝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此後的一兩年的時間內,寇連才目睹慈禧獨攬朝政,虐待光緒,杖打珍、瑾二妃,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供她娛樂享受。寇連才對慈禧的做法相當不滿,每天憂心忡忡,從早到晚皺著眉頭,像是丟了魂魄一般,周圍的太監甚至認為他得了神經病,

都不敢再跟他接觸。

西元1896年3月23日,寇連才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冒死進諫慈禧太后。他十分清楚,一旦他真的這樣做,後果肯定是相當嚴重,死亡之門已經為他打開。但是,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為了國家社稷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黎民百姓,寇連才已經抱著必死之決心。

這天晚上,當慈禧剛剛放下蚊帳,準備休息,寇連才突然跪到慈禧床前,並對床上的慈禧說道:“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慈禧非常生氣,但仍舊沒有殺他,命人將他拉了出去。

寇連才既然下了死諫的決定,就不會回頭。於是,他請了五天的假,回老家看望了父母和兄弟,並把自己寫的一本宮中見聞送給弟弟。返回皇宮後,又把自己平時積蓄的銀錢財物分送給小太監,因為他要辦一件必死的事情,那就是給慈禧寫一道奏摺,其內容如下。

請歸政皇上;請勿再修圓明園以幽皇上,請止宮中演戲;請廢頤和園;請准皇上回宮辦事;請革李鴻章的職;請續修戰備與小日本決戰,等等。最令人驚奇的是最後一條,說皇上至今還沒有生兒子,請仿照古代堯舜的做法,選擇天下最賢德的人,立為皇太子。奏摺雖然內容不合體統,話語土裡土氣,但都是人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

慈禧看到奏摺上的內容後,差點氣暈過去,就命刑部逮捕了寇連才,慈禧親自對他進行了審問。慈禧本來很喜愛寇連才,以為他年幼無知,經過一番教訓就免他一死。進而威脅道:“爾知此有死罪乎?”寇連才早已視生死於度外,毫不畏懼地回答:“知之,拼死而上也。”於是,寇連才被判斬首之刑,並立即執行。寇連才被綁赴前門外菜市口刑場,把手上的戒指送給了劊子手,隨後從容就死,神色不變,在場之人無不為他痛哭,就連劊子手都含淚把他斬殺。

這位敢於捨身為國、冒死直諫的小小太監“寇連才”我們不應該忘記!一個亂世強權下的閹割之軀,一個年僅十八的年輕之魂,他明明可以潔身自好,衣食無憂,隨波逐流,卻選擇了挺身而出,冒死進諫,歷史應該牢記他:寇連才,中國歷史上最值得尊敬的太監!

這天晚上,當慈禧剛剛放下蚊帳,準備休息,寇連才突然跪到慈禧床前,並對床上的慈禧說道:“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慈禧非常生氣,但仍舊沒有殺他,命人將他拉了出去。

寇連才既然下了死諫的決定,就不會回頭。於是,他請了五天的假,回老家看望了父母和兄弟,並把自己寫的一本宮中見聞送給弟弟。返回皇宮後,又把自己平時積蓄的銀錢財物分送給小太監,因為他要辦一件必死的事情,那就是給慈禧寫一道奏摺,其內容如下。

請歸政皇上;請勿再修圓明園以幽皇上,請止宮中演戲;請廢頤和園;請准皇上回宮辦事;請革李鴻章的職;請續修戰備與小日本決戰,等等。最令人驚奇的是最後一條,說皇上至今還沒有生兒子,請仿照古代堯舜的做法,選擇天下最賢德的人,立為皇太子。奏摺雖然內容不合體統,話語土裡土氣,但都是人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

慈禧看到奏摺上的內容後,差點氣暈過去,就命刑部逮捕了寇連才,慈禧親自對他進行了審問。慈禧本來很喜愛寇連才,以為他年幼無知,經過一番教訓就免他一死。進而威脅道:“爾知此有死罪乎?”寇連才早已視生死於度外,毫不畏懼地回答:“知之,拼死而上也。”於是,寇連才被判斬首之刑,並立即執行。寇連才被綁赴前門外菜市口刑場,把手上的戒指送給了劊子手,隨後從容就死,神色不變,在場之人無不為他痛哭,就連劊子手都含淚把他斬殺。

這位敢於捨身為國、冒死直諫的小小太監“寇連才”我們不應該忘記!一個亂世強權下的閹割之軀,一個年僅十八的年輕之魂,他明明可以潔身自好,衣食無憂,隨波逐流,卻選擇了挺身而出,冒死進諫,歷史應該牢記他:寇連才,中國歷史上最值得尊敬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