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思明頭條丨剛剛,鼓浪嶼申遺成功

鼓浪嶼申遺成功啦!

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

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

鼓浪嶼通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核

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

鼓浪嶼,女王皇冠上的寶石

我們心中永遠的海上花園

這裡,深藏曆史積澱、充滿人文底蘊

這裡,經歷了保護性修復,經歷過天災洗禮

9年申遺路

我們的鼓浪嶼煥發新生

一步一景、一分一毫

美的恰到好處

是什麼讓鼓浪嶼得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青睞

是什麼讓鼓浪嶼成功入駐《世界遺產名錄》

讓快報君細細為你解讀

鼓浪嶼形成階段

鼓浪嶼

廈門島西南隅一座小島

面積1.8839平方公里

鼓浪嶼自宋代開始有人定居,明代民族英雄鄭成功1646年開始屯兵鼓浪嶼訓練水師,1661年以此為基地出兵,次年收復被荷蘭殖民者佔領38年之久的臺灣島。

鼓浪嶼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衝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鑒的典範。

鼓浪嶼也是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和華僑群體共同營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從鼓浪嶼興起的廈門裝飾風格新建築運動和各文化推廣運動,是近現代中國對外發展突出的證明。

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範圍

一是遺產區

二是緩衝區

遺產區:鼓浪嶼全島陸地範圍及島嶼周邊礁石所界定的海域範圍,面積為316.2公頃。

緩衝區:對遺產區產生直接影響的周邊區域,面積為886公頃。

鼓浪嶼符合申遺標準體現

鼓浪嶼較為完整地保存有表達突出普遍價值的所有遺產構成要素,包含島嶼自然景觀,城市空間結構,社區公共管理機構、駐島機構、各類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居住建築和宅園。

鼓浪嶼

符合《實施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項標準中的3項。

1

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在社會生活、建築園林設計及建造、藝術風格、現代技術方面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2

是中國步入近代化歷程的縮影,更是閩南移民文化開拓性和包容性的見證。

3

是近代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具有高品質和早期現代性特徵國際社區的獨特範例。

“申遺不是目的,保護才是根本”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

遺產構成要素

51組代表性歷史建築及宅園

4組歷史道路

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

2處代表性文化遺跡

鼓浪嶼目前納入國家文保系統的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20組

共30座建築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

另已認定歷史風貌建築共391棟

其中重點保護風貌建築共117棟

一般保護風貌建築共274棟

KULANGSU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

古建築遺址、自然景觀(部分)

日光岩

日光岩寺位於全島制高點日光岩腳下,始建時間大致在明中期,初名“蓮花庵”,明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後更名為日光岩寺。1936年,弘一法師曾在日光岩寺東廂寮房閉關養靜,期間編訂了多部佛學著作,為其靜修的房舍題匾,稱“日光別院”,並在寺中宣講《淨土法門大意》,吸引大批信眾雲集。

菽莊花園

20世紀上半葉,臺灣遷居鼓浪嶼的富紳林爾嘉,懷念臺北板橋故園,於1913年創建“菽莊吟社”並建菽莊花園。它在造園藝術上具有較高的成就,既運用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同時又融合了近代建築的樣式及西方造園的風格,創造出一座獨特的濱海近代文人園。藏海於庭院內的菽莊花園淋漓盡致地展現東方園林之美,它不僅是鼓浪嶼最重要的私家園林,也是中國嶺南地區最重要的近代園林之一。

三一堂

1927年以後,隨著定居於鼓浪嶼的教眾增多,廈門港禮拜堂、新街禮拜堂和竹樹腳禮拜堂三個堂會決定在鼓浪嶼聯合興建一座教堂,命名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個教堂聯合興建之意,又寓意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廖家別墅(林語堂故居)

從興賢宮舊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馬約翰紀念廣場)進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條深巷內,有一塊小場地,它的西、北兩側,一座建築面朝西,建在高臺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為“立人齋”,這兩座建築就是廖家別墅。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1919年與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結為伉儷,婚房就在該建築內。

美國領事館舊址

1844年,美國人在鼓浪嶼洋人球埔邊設立辦事處,代行領事職權。美國領事館舊址,西式洋房與西式園林搭配而成“最精美領事館”。該建築立面橫豎三段式的應用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嚴謹的荷蘭式砌法(Flemish Bond),整體呈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流行的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名人心中的鼓浪嶼

魯迅在給許廣平的信中提過

1926年,魯迅剛剛到達廈門大學的時候,便寫信告訴戀人許廣平,說鼓浪嶼“就在學校的對面,坐舢板一二十分鐘可到”。據悉,這也是魯迅唯一一次用文字記錄鼓浪嶼。

巴金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

自1930年初秋首次登上鼓浪嶼開始,巴金便與鼓浪嶼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在巴金心中,鼓浪嶼是他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他多次到鼓浪嶼小住,“在這個花與樹、海水與陽光的土地上”,沉醉於人性的溫馨夢幻。鼓浪嶼就是他衝破網的夢,是使他“容易變得年輕的空氣”。

林語堂“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

林語堂與鼓浪嶼淵源頗深。1905年,林語堂10歲時,轉到廈門鼓浪嶼養元小學讀書,13歲小學畢業後進尋源書院讀書。在林語堂的人生中,鼓浪嶼是他“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的地方,他在這裡迷上了西洋音樂,迷上了“綠草如茵”的運動場,開始了他“腳踏中西文化”的旅程。

舒婷的生命之源

因為長期定居在鼓浪嶼,舒婷的絕大多數詩文,都創作於她居住的鼓浪嶼中華路13號。2007年,舒婷推出散文集《真水無香》,她在扉頁寫著題詞“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嶼”,書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圍繞著故鄉小島鼓浪嶼而作,全書讀來猶如一本自傳背景下的“鼓浪嶼方志”。在書中,她還寫到:“很小的時候,我總問外婆,為什麼我會生長在鼓浪嶼這樣一個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確簡練:上帝的旨意。”

“鋼琴之島”鼓浪嶼

天風海濤賦予了鼓浪嶼音樂的情懷。1913年,鼓浪嶼出現第一架鋼琴,後經教堂音樂的傳播,普及到學校、社會、家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鼓浪嶼擁有鋼琴的密度居全國之首,獲得“鋼琴之島”之美譽。目前鼓浪嶼建成了“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鋼琴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近百架世界珍貴的古鋼琴與鋼琴燭臺,清晰地展示鋼琴的發展史。

與鼓浪嶼有關的音樂很多,其中《鼓浪嶼之波》廣為流傳,它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鐘立民作曲,張藜、紅曙作詞的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張暴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演唱,經過多年的傳唱,已成為廈門的品牌之歌。

KULANGSU舌尖上的鼓浪嶼

海蠣煎

沙茶面

鼓浪嶼魚丸

鼓浪嶼餡餅

鼓浪嶼申遺工作大事記

2008年11月2日,鼓浪嶼啟動申遺工作。

2009年4月17日,廈門市政府成立"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

2009年6月2日,申遺文本及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

2010年,《鼓浪嶼保護管理規劃綱要》&申遺文本初稿完成。

2011年5月26日,《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評審。

2012年11月16日,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2年12月31日,《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佈實施。

2013年《鼓浪嶼保護管理規劃》定稿並於2014年頒佈實施。

2014年3月27日,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16年鼓浪嶼世遺項目。

2014年6月19日,《鼓浪嶼整治提升總體方案》出臺。

2015年3月5日,鼓浪嶼178棟歷史風貌建築完成修繕。

2015年9月30日,向世界遺產中心遞交《鼓浪嶼申報世界遺產文本》預審。

2015年11月23日,《廈門市鼓浪嶼建設活動管理辦法》和《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出臺。

2016年1月29日,經國務院通過,正式向世界遺產中心遞交《鼓浪嶼申報世界遺產文本》。

2016年10月16-21日,迎接ICOMOS專家考察。

2016年9月15日,颱風“莫蘭蒂”襲廈,鼓浪嶼立即啟動災後搶險及恢復工作。

2017年7月8日,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鼓浪嶼申遺成功。

延伸閱讀

什麼是世界遺產大會

世界遺產大會全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例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一般是審批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為何我們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保護遺產是一切利用和傳承的基礎,是貫穿整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精髓和根本所在。鼓浪嶼作為歷史人文集中區域,不同時期的重要文物都完整地濃縮在這裡,是一部廈門文化的“百科全書”。

綜合整理自人民網、中國網、鼓浪嶼申遺網

編輯:薛曉瑩

鼓浪嶼

符合《實施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項標準中的3項。

1

展示出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與外來文化,在社會生活、建築園林設計及建造、藝術風格、現代技術方面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2

是中國步入近代化歷程的縮影,更是閩南移民文化開拓性和包容性的見證。

3

是近代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具有高品質和早期現代性特徵國際社區的獨特範例。

“申遺不是目的,保護才是根本”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地

遺產構成要素

51組代表性歷史建築及宅園

4組歷史道路

7處代表性自然景觀與

2處代表性文化遺跡

鼓浪嶼目前納入國家文保系統的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20組

共30座建築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

另已認定歷史風貌建築共391棟

其中重點保護風貌建築共117棟

一般保護風貌建築共274棟

KULANGSU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

古建築遺址、自然景觀(部分)

日光岩

日光岩寺位於全島制高點日光岩腳下,始建時間大致在明中期,初名“蓮花庵”,明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後更名為日光岩寺。1936年,弘一法師曾在日光岩寺東廂寮房閉關養靜,期間編訂了多部佛學著作,為其靜修的房舍題匾,稱“日光別院”,並在寺中宣講《淨土法門大意》,吸引大批信眾雲集。

菽莊花園

20世紀上半葉,臺灣遷居鼓浪嶼的富紳林爾嘉,懷念臺北板橋故園,於1913年創建“菽莊吟社”並建菽莊花園。它在造園藝術上具有較高的成就,既運用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同時又融合了近代建築的樣式及西方造園的風格,創造出一座獨特的濱海近代文人園。藏海於庭院內的菽莊花園淋漓盡致地展現東方園林之美,它不僅是鼓浪嶼最重要的私家園林,也是中國嶺南地區最重要的近代園林之一。

三一堂

1927年以後,隨著定居於鼓浪嶼的教眾增多,廈門港禮拜堂、新街禮拜堂和竹樹腳禮拜堂三個堂會決定在鼓浪嶼聯合興建一座教堂,命名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個教堂聯合興建之意,又寓意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

廖家別墅(林語堂故居)

從興賢宮舊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馬約翰紀念廣場)進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條深巷內,有一塊小場地,它的西、北兩側,一座建築面朝西,建在高臺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為“立人齋”,這兩座建築就是廖家別墅。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1919年與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結為伉儷,婚房就在該建築內。

美國領事館舊址

1844年,美國人在鼓浪嶼洋人球埔邊設立辦事處,代行領事職權。美國領事館舊址,西式洋房與西式園林搭配而成“最精美領事館”。該建築立面橫豎三段式的應用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嚴謹的荷蘭式砌法(Flemish Bond),整體呈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流行的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名人心中的鼓浪嶼

魯迅在給許廣平的信中提過

1926年,魯迅剛剛到達廈門大學的時候,便寫信告訴戀人許廣平,說鼓浪嶼“就在學校的對面,坐舢板一二十分鐘可到”。據悉,這也是魯迅唯一一次用文字記錄鼓浪嶼。

巴金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

自1930年初秋首次登上鼓浪嶼開始,巴金便與鼓浪嶼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在巴金心中,鼓浪嶼是他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他多次到鼓浪嶼小住,“在這個花與樹、海水與陽光的土地上”,沉醉於人性的溫馨夢幻。鼓浪嶼就是他衝破網的夢,是使他“容易變得年輕的空氣”。

林語堂“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

林語堂與鼓浪嶼淵源頗深。1905年,林語堂10歲時,轉到廈門鼓浪嶼養元小學讀書,13歲小學畢業後進尋源書院讀書。在林語堂的人生中,鼓浪嶼是他“與西洋生活初次接觸”的地方,他在這裡迷上了西洋音樂,迷上了“綠草如茵”的運動場,開始了他“腳踏中西文化”的旅程。

舒婷的生命之源

因為長期定居在鼓浪嶼,舒婷的絕大多數詩文,都創作於她居住的鼓浪嶼中華路13號。2007年,舒婷推出散文集《真水無香》,她在扉頁寫著題詞“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嶼”,書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圍繞著故鄉小島鼓浪嶼而作,全書讀來猶如一本自傳背景下的“鼓浪嶼方志”。在書中,她還寫到:“很小的時候,我總問外婆,為什麼我會生長在鼓浪嶼這樣一個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確簡練:上帝的旨意。”

“鋼琴之島”鼓浪嶼

天風海濤賦予了鼓浪嶼音樂的情懷。1913年,鼓浪嶼出現第一架鋼琴,後經教堂音樂的傳播,普及到學校、社會、家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鼓浪嶼擁有鋼琴的密度居全國之首,獲得“鋼琴之島”之美譽。目前鼓浪嶼建成了“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鋼琴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近百架世界珍貴的古鋼琴與鋼琴燭臺,清晰地展示鋼琴的發展史。

與鼓浪嶼有關的音樂很多,其中《鼓浪嶼之波》廣為流傳,它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鐘立民作曲,張藜、紅曙作詞的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張暴默在央視春節晚會上演唱,經過多年的傳唱,已成為廈門的品牌之歌。

KULANGSU舌尖上的鼓浪嶼

海蠣煎

沙茶面

鼓浪嶼魚丸

鼓浪嶼餡餅

鼓浪嶼申遺工作大事記

2008年11月2日,鼓浪嶼啟動申遺工作。

2009年4月17日,廈門市政府成立"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

2009年6月2日,申遺文本及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

2010年,《鼓浪嶼保護管理規劃綱要》&申遺文本初稿完成。

2011年5月26日,《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評審。

2012年11月16日,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2年12月31日,《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佈實施。

2013年《鼓浪嶼保護管理規劃》定稿並於2014年頒佈實施。

2014年3月27日,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16年鼓浪嶼世遺項目。

2014年6月19日,《鼓浪嶼整治提升總體方案》出臺。

2015年3月5日,鼓浪嶼178棟歷史風貌建築完成修繕。

2015年9月30日,向世界遺產中心遞交《鼓浪嶼申報世界遺產文本》預審。

2015年11月23日,《廈門市鼓浪嶼建設活動管理辦法》和《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出臺。

2016年1月29日,經國務院通過,正式向世界遺產中心遞交《鼓浪嶼申報世界遺產文本》。

2016年10月16-21日,迎接ICOMOS專家考察。

2016年9月15日,颱風“莫蘭蒂”襲廈,鼓浪嶼立即啟動災後搶險及恢復工作。

2017年7月8日,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鼓浪嶼申遺成功。

延伸閱讀

什麼是世界遺產大會

世界遺產大會全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例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一般是審批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為何我們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保護遺產是一切利用和傳承的基礎,是貫穿整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精髓和根本所在。鼓浪嶼作為歷史人文集中區域,不同時期的重要文物都完整地濃縮在這裡,是一部廈門文化的“百科全書”。

綜合整理自人民網、中國網、鼓浪嶼申遺網

編輯:薛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