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有了美漫和日漫,我們還要看國產動漫?

作者|張芷然

編輯|李春暉

國漫的突然翻紅,簡直讓人措手不及。當硬糖君在2017 CCG高峰論壇上看到《一人之下》,幾乎以為自己錯過了起碼五年。

《一人之下》原名《異人》,描繪了一個以道家文化為基礎的異能世界。

屌絲青年張楚嵐和迷之少女馮寶寶生活在現代都市卻身懷異能,在各種離奇遭遇中,不斷探尋自己身世和歷史真相。

原作漫畫由米二編繪,在騰訊動漫平臺上點擊超過60億。2016年,中日合拍的《一人之下》動畫第一季在兩國同步播出,登陸日本電視臺黃金時段,上映當天在日本的關注度排名便殺入第6位。開播兩個月,全網播放量已破億。

國漫崛起的話題,曾無數次讓硬糖君失望。從《魁拔》到《大魚海棠》,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往往空有畫面精良,故事卻單薄幼稚;總是強調如何使用全新技術,卻只有形似而忽略了神。

而這一次,國漫終於講了一個好故事。劇情、人設、節奏這些經常被詬病的國漫沉屙,

在《一人之下》都成了絕對優勢。從奇門遁甲到“哪都通快遞公司”,一看就是中國人的漫畫。

中規中矩的評價,《一人之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有中國特色的熱血少年漫。但作者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中國式超能力、傳統民俗、中國武術、道教文化……甚至可以將其視為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的科普讀物。

借用完整的道家世界觀、中國傳統文化體系,讓《一人之下》的戰鬥設定幾乎可以秒殺大部分日本少年漫。

(僅在思想表達上,非動漫整體)

2017騰訊互娛UP大會上,騰訊動漫公佈該IP已經確定真人電影和同名手游專案的開發,其中真人電影將由徐靜蕾操刀。

現象級作品開始出現,資本對國產動漫加速佈局,讓我們第一次真切體會喊了十幾年的“國漫崛起”口號,

能夠越發的看到希望。除了米二等在內容創作方面的才華貢獻外,背後的商業邏輯,也讓硬糖君感到興趣。

國漫的“中心思想”

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 2017)高峰論壇上,騰訊動漫品牌總監劉星倫特別分享了《一人之下》的泛娛樂開發經驗,“泛娛樂的目的是增值而非消費IP,應該用作品的靈魂和價值觀去真正觸達觀眾的情感共鳴點。”同時,他反復強調,

騰訊動漫的商業目標是打造一批精品動漫IP。

騰訊動漫品牌總監劉星倫

精品的前提,理應是內容。論劇情和人設的優秀,《一人之下》其實有些類似《盜墓筆記》。都是劇情懸念迭出、挖坑無數;人設鮮明吸粉、群像立體的典型。

開頭從一樁盜屍案裡引出了多年前的懸案。男主角作為一個非局外人,被捲入各大勢力的爭鬥之中。按說這算是比較常見的起點文套路了,但隨後的發展卻懸念重疊,你幾乎猜不到劇情的走向,只覺得一坑連一坑,欲罷而不能。

更難得是,作者通過熱血少年漫的精彩劇情,展現了成年人對世界的深沉思考,使其區別於常見的“中二”少年漫。

“酒色財氣喜怒哀思你們全都畏之如虎,看著灑脫,其實憋屈的很,這樣束手束腳能有什麼大境界。若修到極致必須直面自己的本性,不為世俗所影響,不為他折損一絲天性,想做就做,這樣才能有進境,這就叫做不拔一毛。”

看全性派這嘴炮,比來回叨叨愛與正義、成長與夢想的那些少年漫,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而女主角“馮寶寶”的人設,更是絕無僅有。這個“三無少女”的冰山臉、失憶屬性和炫酷身手,其存在就是一個巨大謎團,配的是一口標準四川話,開口就是“弄死他們”。

說不好這算不算反差萌,但確實萌——不僅網友一集不落地守著更新等刷女神語錄,就連著名作家馬伯庸也被萌倒:“馮寶寶這個角色,是這部作品裡最成功的形象之一,成功到你很難用現存的一系列標籤,簡單給她做一個定義。”

從劇情到人設,特別是龐大的世界觀,讓硬糖君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底。據說作者米二曾經是一位廚師,轉行畫漫畫是因為“想找個能一直幹下去的營生”。

說起來廚師真是個成迷的行業啊。硬糖君記得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曾提到,起點的白金作者裡也是廚子出身最多。“這或許是因為中國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更容易浸潤出文藝天賦吧。”劉星倫笑道。

如果說早年的《大鬧天宮》等水墨動畫,讓我們始終懷念中國動畫在審美風格上開宗立派的驕傲;那麼《一人之下》則讓我們終於等到了國漫在思想脈絡上自成一派的希望。即便畫風、人設仍有日漫的“形似”之處,但其“神”已是純中國式的。

突破次元壁

原作天賦過人,《一人之下》在遊戲化和影視化方面自然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援。

遊戲方面,由騰訊互娛魔方工作室群的金牌團隊擔綱,他們曾經和萬代南夢宮娛樂共同製作了《火影忍者》的手遊,在IP改編上具有豐富經驗。

而為這部作品的真人影視化擔當監製的,則是著名電影人徐靜蕾。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一直想拍一個關於超能力的電影,《一人之下》的故事和人物都非常有趣。而且漫畫在給我們好故事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好的特效預期,這是漫畫能區別於其它IP的一個重要優勢。”

不過這些還是後話,擺在眼前的是《一人之下》的動畫版。先看看OP的歌詞,真是乍一聽什麼鬼,聽多了會抖腿。

開頭山歌加搖滾,女主說著四川話,再也不用懷疑自己看的國漫其實是日本原產了。

關於動漫IP的泛娛樂開發,“突破次元壁”,並非一個新鮮話題,也已有過不少嘗試。但國產真人漫改,始終成功者寥寥,最近又僕街了一個日本漫改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更讓人心有戚戚。

不過在劉星倫看來,國內的真人電影比起動畫電影,發展更為成熟,更適合於動漫IP的泛娛樂開發。

“突破次元壁不是問題。”劉星倫援引漫威和好萊塢為例,認為更主要的問題在於國內的市場尚不夠成熟。

“漫威的真人影視化可說非常成功,而這種成功來源於好萊塢,來源於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限制動漫改編的主要是電影技術,技術達不到,很多效果就無法呈現,而國內的真人電影行業顯然比動畫電影更為成熟和先進。”

而被影視行業看好的動漫IP,《一人之下》並非特例。B站第一部突破1億點擊的騰訊動漫作品《狐妖小紅娘》,也將改編真人影視劇。

不久前,騰訊影業還推出了“比翼新電影計畫”,將騰訊動漫旗下 10 部漫畫改編成網路電影,分別由 10 位年輕的新導演執導,還邀請著名導演趙天宇、日本著名監製一瀨隆重等擔任監製。

“IP的核心本質在於人物和故事。”劉星倫說,“其實‘比翼計畫’當中很多漫畫並非我們頭部作品,但因為內容好,故事好,所以被一眼看中。”

對於電影人來說,好的故事最難得。漫畫在提供好故事的同時,由於其本身就採用視覺的形式,所以還能提供了好的特效預期,這是漫畫內容在走向真人影視化時的一個重要優勢。“人物形象、分鏡和動作都有現成的素材,而且,年輕的使用者普遍更青睞視覺化的表達。”劉星倫說。

IP價值公式

那麼,有好故事是否就能成就好IP?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在提出泛娛樂的時候,對IP下過這樣的論斷:“IP,是承載價值觀和情感認同的內容和符號。”

所以,並非任何故事都可以稱為IP,IP要承載粉絲的情感,精品IP在這方面就有更高的要求。

一個精品IP,重要的不僅是資料和泛娛樂,而是其中打動人的情感。《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這些的作品,以及騰訊動漫之外的《鎮魂街》、《畫江湖》、《武庚記》等作品,還有廣為人知的火影、海賊王、銀魂等海外作品,之所以能被稱為精品IP,是因為其中有友情,有愛情,有忠誠,有夢想。

2016年以來,IP改編作品普遍高開低走,讓人們難免對IP本身產生懷疑。但從絕對數據上看,全世界票房最高的20大電影當中,有16部是IP改編的,占比80%;在中國票房前20的大電影中,有14部是IP改編的,占比約70%。

IP的價值始終在那裡。但“希望以IP作為救命稻草的,一定不會成功。”劉星倫說。他將IP價值總結為一個公式:IP的價值=內容品質+聚集的粉絲情感總量+商業模式。

“為實現IP的價值最大化,做出真正的精品IP,這個公式裡面的三個變數都需要不斷增值:故事越好,世界觀越好,人物越鮮活,品質就越高。粉絲數量越大,情感越深,越活躍,則情感總量越大。平臺拓展方向越多,運營方法越多,則商業運營模式越健全。”

從商業運營模式看來,無數的實例表明,IP的產生,一方面需要作者的天才創作。另一方面,平臺也越來越重要。騰訊動漫的平臺上有600多位簽約作者,2萬部類型各異的中外漫畫,越活用戶達到9000萬。2016年,騰訊動漫給內容合作者的分成達3.7億元,高居業內榜首。

巨頭為何忽然如此青睞國漫,這或許是比國漫崛起更值得玩味的話題。當80、90後的二次元愛好者消費實力日益雄厚,真的只看“國外精品”就夠了嗎?騰訊動漫的最初揚名也是從豪氣買下大量日漫版權開始,如今卻成了國漫的天下。

當我們可以輕易獲得迪士尼、漫威、集英社、小學館、講談社……為什麼還要看國漫?大概因為這是真正中國人的故事,從民族文化記憶,到當下生活思考,它有寫在我們骨髓裡的共鳴。

男主角作為一個非局外人,被捲入各大勢力的爭鬥之中。按說這算是比較常見的起點文套路了,但隨後的發展卻懸念重疊,你幾乎猜不到劇情的走向,只覺得一坑連一坑,欲罷而不能。

更難得是,作者通過熱血少年漫的精彩劇情,展現了成年人對世界的深沉思考,使其區別於常見的“中二”少年漫。

“酒色財氣喜怒哀思你們全都畏之如虎,看著灑脫,其實憋屈的很,這樣束手束腳能有什麼大境界。若修到極致必須直面自己的本性,不為世俗所影響,不為他折損一絲天性,想做就做,這樣才能有進境,這就叫做不拔一毛。”

看全性派這嘴炮,比來回叨叨愛與正義、成長與夢想的那些少年漫,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而女主角“馮寶寶”的人設,更是絕無僅有。這個“三無少女”的冰山臉、失憶屬性和炫酷身手,其存在就是一個巨大謎團,配的是一口標準四川話,開口就是“弄死他們”。

說不好這算不算反差萌,但確實萌——不僅網友一集不落地守著更新等刷女神語錄,就連著名作家馬伯庸也被萌倒:“馮寶寶這個角色,是這部作品裡最成功的形象之一,成功到你很難用現存的一系列標籤,簡單給她做一個定義。”

從劇情到人設,特別是龐大的世界觀,讓硬糖君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底。據說作者米二曾經是一位廚師,轉行畫漫畫是因為“想找個能一直幹下去的營生”。

說起來廚師真是個成迷的行業啊。硬糖君記得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曾提到,起點的白金作者裡也是廚子出身最多。“這或許是因為中國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更容易浸潤出文藝天賦吧。”劉星倫笑道。

如果說早年的《大鬧天宮》等水墨動畫,讓我們始終懷念中國動畫在審美風格上開宗立派的驕傲;那麼《一人之下》則讓我們終於等到了國漫在思想脈絡上自成一派的希望。即便畫風、人設仍有日漫的“形似”之處,但其“神”已是純中國式的。

突破次元壁

原作天賦過人,《一人之下》在遊戲化和影視化方面自然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援。

遊戲方面,由騰訊互娛魔方工作室群的金牌團隊擔綱,他們曾經和萬代南夢宮娛樂共同製作了《火影忍者》的手遊,在IP改編上具有豐富經驗。

而為這部作品的真人影視化擔當監製的,則是著名電影人徐靜蕾。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一直想拍一個關於超能力的電影,《一人之下》的故事和人物都非常有趣。而且漫畫在給我們好故事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好的特效預期,這是漫畫能區別於其它IP的一個重要優勢。”

不過這些還是後話,擺在眼前的是《一人之下》的動畫版。先看看OP的歌詞,真是乍一聽什麼鬼,聽多了會抖腿。

開頭山歌加搖滾,女主說著四川話,再也不用懷疑自己看的國漫其實是日本原產了。

關於動漫IP的泛娛樂開發,“突破次元壁”,並非一個新鮮話題,也已有過不少嘗試。但國產真人漫改,始終成功者寥寥,最近又僕街了一個日本漫改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更讓人心有戚戚。

不過在劉星倫看來,國內的真人電影比起動畫電影,發展更為成熟,更適合於動漫IP的泛娛樂開發。

“突破次元壁不是問題。”劉星倫援引漫威和好萊塢為例,認為更主要的問題在於國內的市場尚不夠成熟。

“漫威的真人影視化可說非常成功,而這種成功來源於好萊塢,來源於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限制動漫改編的主要是電影技術,技術達不到,很多效果就無法呈現,而國內的真人電影行業顯然比動畫電影更為成熟和先進。”

而被影視行業看好的動漫IP,《一人之下》並非特例。B站第一部突破1億點擊的騰訊動漫作品《狐妖小紅娘》,也將改編真人影視劇。

不久前,騰訊影業還推出了“比翼新電影計畫”,將騰訊動漫旗下 10 部漫畫改編成網路電影,分別由 10 位年輕的新導演執導,還邀請著名導演趙天宇、日本著名監製一瀨隆重等擔任監製。

“IP的核心本質在於人物和故事。”劉星倫說,“其實‘比翼計畫’當中很多漫畫並非我們頭部作品,但因為內容好,故事好,所以被一眼看中。”

對於電影人來說,好的故事最難得。漫畫在提供好故事的同時,由於其本身就採用視覺的形式,所以還能提供了好的特效預期,這是漫畫內容在走向真人影視化時的一個重要優勢。“人物形象、分鏡和動作都有現成的素材,而且,年輕的使用者普遍更青睞視覺化的表達。”劉星倫說。

IP價值公式

那麼,有好故事是否就能成就好IP?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在提出泛娛樂的時候,對IP下過這樣的論斷:“IP,是承載價值觀和情感認同的內容和符號。”

所以,並非任何故事都可以稱為IP,IP要承載粉絲的情感,精品IP在這方面就有更高的要求。

一個精品IP,重要的不僅是資料和泛娛樂,而是其中打動人的情感。《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這些的作品,以及騰訊動漫之外的《鎮魂街》、《畫江湖》、《武庚記》等作品,還有廣為人知的火影、海賊王、銀魂等海外作品,之所以能被稱為精品IP,是因為其中有友情,有愛情,有忠誠,有夢想。

2016年以來,IP改編作品普遍高開低走,讓人們難免對IP本身產生懷疑。但從絕對數據上看,全世界票房最高的20大電影當中,有16部是IP改編的,占比80%;在中國票房前20的大電影中,有14部是IP改編的,占比約70%。

IP的價值始終在那裡。但“希望以IP作為救命稻草的,一定不會成功。”劉星倫說。他將IP價值總結為一個公式:IP的價值=內容品質+聚集的粉絲情感總量+商業模式。

“為實現IP的價值最大化,做出真正的精品IP,這個公式裡面的三個變數都需要不斷增值:故事越好,世界觀越好,人物越鮮活,品質就越高。粉絲數量越大,情感越深,越活躍,則情感總量越大。平臺拓展方向越多,運營方法越多,則商業運營模式越健全。”

從商業運營模式看來,無數的實例表明,IP的產生,一方面需要作者的天才創作。另一方面,平臺也越來越重要。騰訊動漫的平臺上有600多位簽約作者,2萬部類型各異的中外漫畫,越活用戶達到9000萬。2016年,騰訊動漫給內容合作者的分成達3.7億元,高居業內榜首。

巨頭為何忽然如此青睞國漫,這或許是比國漫崛起更值得玩味的話題。當80、90後的二次元愛好者消費實力日益雄厚,真的只看“國外精品”就夠了嗎?騰訊動漫的最初揚名也是從豪氣買下大量日漫版權開始,如今卻成了國漫的天下。

當我們可以輕易獲得迪士尼、漫威、集英社、小學館、講談社……為什麼還要看國漫?大概因為這是真正中國人的故事,從民族文化記憶,到當下生活思考,它有寫在我們骨髓裡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