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人的姓氏是怎麼來的,沒有歷史文化,來源讓人捧腹

我國歷史長遠,從母系社會就開是有姓氏存在,姓氏文化也淵源流傳,每個姓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在日本,明治維新前,普通百姓是沒有姓氏的,他們只有名字,僅僅很少數貴族武士才有姓氏。

日本明治維新讓國家實力大增,多個方面學習世界先進水準。為了讓自己的國民更加體面,在明治八年時頒佈了法令“凡國民者,必須有姓”。這就為難老百姓了,以前只有個名挺方便的,突然搞個姓,應該怎麼起呢,於是全國百姓腦洞大開,

各種各樣的姓氏自此開啟。

日本古代也都是學習傳承中國文化,姓氏怎麼起卻不知道,只能自己胡編亂想了。有些人就根據自己的職業開始起姓,種田的就給自己起“田中”,看到這個姓就能知道他祖上是種地的。自己家有三棵樹?那就叫“三木”;姓氏不知道怎麼起,

抬頭看見太陽,有了“日光”;他家住的地方挨著山,那就叫“山口”;我家旁邊有條河,那就叫“渡邊”。

日本人可謂是發揮了最大想像力,他們感覺豬是個強壯的動物,就有人起姓“豬本”;龜比較吉祥還長壽,就有人起姓“龜田”;再比如日本神官手裡總有一個搖動的鈴,

神聖之物,有人就起姓“鈴木”。

現在的日本人人都有自己的姓,也算是和世界接軌了。但日本皇室卻是沒有姓的,因為日本人認為天皇是高於人類的神,無需擁有姓氏。這就又很尷尬了,身份地位象徵的人卻連個姓氏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