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合肥之戰:為什麼老闆都是催命鬼?因為不夠快,可能就得死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孫子兵法》

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兵貴神速”這個道理。

三國時期,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趁曹操發兵漢中之際,親率大軍直撲合肥。此戰東吳精銳盡出,然而十萬大軍竟被張遼的七千守軍所破,成為中國歷史上防守戰中的經典戰例。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這場戰役寫進了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

小說源於歷史,這一仗著實驚心動魄、精彩異常!

話說孫權來犯,曹操早有所料。所以,在西征漢中之前,曹操派護軍薛悌給留守部隊送去一個錦囊,上頭寫著“賊至乃發”(敵人到了再打開)。

西元215年8月,孫權大兵壓境。眾人拆開錦囊,只見赫然一行字,“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曹操部署得很清楚:如果孫權親自率兵前來,

張遼、李典出城迎戰;樂進守城;護軍薛悌不參戰。

看完錦囊,大家遲疑不決。曹公一向英明不假,但這回情況不一樣,敵軍有十萬之眾,而我方只有七千人馬。如此懸殊的兵力,出城迎戰簡直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啊!

就在大家猶豫不決時,張遼火速站出來力挺曹操妙計,理由是:曹操遠征在外,如果我們堅守不出坐等援軍,很可能援軍未到我們已被敵人擊破。

曹公的意思是,要我們在敵人包圍圈尚未形成的時候,迅速出兵,迎頭痛擊,挫敵人銳氣,安我方人心,如此,合肥城才守得住。(“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三國志》)

見其他將領仍默不作聲。張遼大怒:“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本來李典跟張遼素有不和,但這次他選擇站在了張遼一邊。

於是,張遼連夜募集敢死隊壯士,遴選八百人,宰殺牛只,犒賞將士。第二天拂曉,火速出擊。

只見張遼身披鎧甲、手持鐵戟,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張遼像一輛重磅人肉推土機,眨眼之間,直奔孫權元帥大旗!

孫權嚇壞了。哎我去!哪裡來的人肉推土機?!

驚慌失措間,孫權急忙跑上一個小山丘,左右侍衛將他圍在中間保護。張遼站在人牆下高聲叫駡,有種你下來單挑啊!

孫權不敢動。

但畢竟張遼兵力單薄,孫權隨即命大軍將張遼軍團團圍住。張遼左突右攻,

率左右數十人破圍而出。

這時,包圍圈中的殘餘部隊還在苦苦掙扎,齊聲向張遼呼救:“將軍,你是要拋棄我們嗎?”

於是,“人肉推土機”又回來了......

張遼再度翻身殺入重圍,救出部眾。孫權部隊人馬紛紛退後躲避,沒有一個人敢上前阻擋。

這一戰,從早晨戰到正午,張遼憑藉區區八百人,便將孫權十萬大軍的氣勢,碾壓得蕩然無存!

張遼這第一槍打得漂亮,回到城中,積極備戰,果然“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之後,孫權持續圍城十餘日,終不能攻破,遂撤軍歸返。當吳軍返撤之時,孫權與少數將領在逍遙津北岸巡視,恰好被張遼得知。張遼於是率步騎兵混合部隊,發動奇襲。

吳將甘甯、呂蒙等與張遼奮力拼殺,淩統則率親兵護衛孫權突圍。當孫權等騎馬行至逍遙津橋時,只見橋板已斷,不得渡河。危急關頭,吳將穀利急中生智,要孫權放鬆韁繩、緊抱馬鞍,穀利在後用馬鞭狠抽一鞭,“以助馬勢”。於是,馬奮力一躍,飛橋而過,孫權奪路而逃,倖免於難。

孫權舉全國之力洶洶而來,卻攜敗軍之旅悻悻而歸。而合肥逍遙津一役,也成為張遼一生中最閃光的一筆,故《三國演義》裡說“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東吳十萬大軍,被曹軍七千守兵大破,著實讓人咋舌。張遼怎麼做到的?一個字“快”!決策快、出兵快、反應快。快到東吳大軍還沒來得及發揮規模優勢,就被當頭一棒,就地打暈。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戰場、商場皆是如此。

曾經,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給他的員工出過一道題:“如何讓石頭浮在水面上?”前提是不借助任何外力,且石頭是真的。

答案是速度。

只有速度才能讓石頭在水面上極速前行,永不下沉。同樣,速度對於企業也極為重要。它可以衝破企業自身很多先天性的缺陷和短板。尤其是小企業與大企業競爭的時候,往往只有通過壓縮生產、上市、銷售過程中的絕對時間,才能做到以時間換空間,為生存贏取更多可能。

戰爭史上有以少勝多者,商業史上也不乏以弱勝強者。兩方展開角逐,較量的從來都不僅僅是品質與體積,速度常常成為那個打破力量對比的重要變數。

很多老闆強調速度,那是因為對於企業來說,速度有時就是生產力。先行一步可能就意味著佔據了先發優勢,佔據了先發優勢可能就直接影響了市場格局,而市場格局又可能直接決定了行業地位......

所以,為什麼老闆總在催促“快快快”?想想合肥之戰的故事,那真的就叫做——生死時速!

救出部眾。孫權部隊人馬紛紛退後躲避,沒有一個人敢上前阻擋。

這一戰,從早晨戰到正午,張遼憑藉區區八百人,便將孫權十萬大軍的氣勢,碾壓得蕩然無存!

張遼這第一槍打得漂亮,回到城中,積極備戰,果然“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之後,孫權持續圍城十餘日,終不能攻破,遂撤軍歸返。當吳軍返撤之時,孫權與少數將領在逍遙津北岸巡視,恰好被張遼得知。張遼於是率步騎兵混合部隊,發動奇襲。

吳將甘甯、呂蒙等與張遼奮力拼殺,淩統則率親兵護衛孫權突圍。當孫權等騎馬行至逍遙津橋時,只見橋板已斷,不得渡河。危急關頭,吳將穀利急中生智,要孫權放鬆韁繩、緊抱馬鞍,穀利在後用馬鞭狠抽一鞭,“以助馬勢”。於是,馬奮力一躍,飛橋而過,孫權奪路而逃,倖免於難。

孫權舉全國之力洶洶而來,卻攜敗軍之旅悻悻而歸。而合肥逍遙津一役,也成為張遼一生中最閃光的一筆,故《三國演義》裡說“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東吳十萬大軍,被曹軍七千守兵大破,著實讓人咋舌。張遼怎麼做到的?一個字“快”!決策快、出兵快、反應快。快到東吳大軍還沒來得及發揮規模優勢,就被當頭一棒,就地打暈。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戰場、商場皆是如此。

曾經,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給他的員工出過一道題:“如何讓石頭浮在水面上?”前提是不借助任何外力,且石頭是真的。

答案是速度。

只有速度才能讓石頭在水面上極速前行,永不下沉。同樣,速度對於企業也極為重要。它可以衝破企業自身很多先天性的缺陷和短板。尤其是小企業與大企業競爭的時候,往往只有通過壓縮生產、上市、銷售過程中的絕對時間,才能做到以時間換空間,為生存贏取更多可能。

戰爭史上有以少勝多者,商業史上也不乏以弱勝強者。兩方展開角逐,較量的從來都不僅僅是品質與體積,速度常常成為那個打破力量對比的重要變數。

很多老闆強調速度,那是因為對於企業來說,速度有時就是生產力。先行一步可能就意味著佔據了先發優勢,佔據了先發優勢可能就直接影響了市場格局,而市場格局又可能直接決定了行業地位......

所以,為什麼老闆總在催促“快快快”?想想合肥之戰的故事,那真的就叫做——生死時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