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從中國奪走三樣東西,其中一樣至今影響著日本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號稱亞洲第一水師的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戰爭結束後,日本向清政府索要2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以及割讓澎湖列島等特權條例,可謂收穫頗豐。除此之外,

日本還從中國搶走了一種食物,這種食物到現在還影響著日本人的生活。

中日甲午戰爭

這種食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那就是白菜。俗話雲:“肉中就數豬肉美,菜裡唯有白菜鮮”,可見這白菜的鮮美。據史料記載,白菜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在宋朝之前,古人都把白菜這一類的東西稱為“菘”,到了唐朝,白菘成為了家常菜,也就是現在的白菜,到了宋朝就正式稱其為白菜,白菜原產於我國的北方,後來引到南方,南北都有栽培。白菜在明代時傳入朝鮮半島,令人不解的是,並沒有進入到日本列島。

大白菜

時間到了1875年,也就時日本的明治八年,在東京博覽會上,清政府展示了來自中國的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錢買回了3株展品試種,但都失敗了。而日本皇室又十分喜歡白菜,於是每年都向中國進口白菜,數量不多,專門供達官貴人享用,所以日本普通百姓是沒有機會享用白菜的,在他們眼裡,白菜就是無比的珍貴。然而,中日甲午戰爭卻加速了白菜在日本的普及。

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日本士兵

甲午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威海衛失守,日本第二、第六師團兩萬餘人從膠州半島登陸,在這裡他們嘗了當地百姓做的飯,吃到了大白菜。冬天膠州一帶窖藏的白菜鮮美,日本士兵很快就迷戀上了這種味道。

他們看到這種只有日本皇室才能吃得起的蔬菜在中國普通百姓家中竟然可以隨意食用,日本人欣喜若狂,為了能夠得到白菜,他們到處從村民家中的窖裡搜刮,甚至還用槍去換白菜。自此之後,大白菜的美名在日本士兵中傳開了。

日本白菜料理

戰爭結束後,第二師團的參謀又把白菜種子帶回了日本,並將種子贈予仙台宮城農學校的教授沼倉吉兵衛。這個老師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期間幾次往返中日,終於在大正三年培育出日本本土第一代白菜—仙台白菜。這種白菜生命力較強,可以適應日本的氣候,從此這種白菜就在日本普及了,上到天皇,下到百姓家中,都種著白菜,日本人也十分喜愛白菜的味道。

日本女孩品嘗白菜

至今,白菜在日本的飲食中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以白菜為食材的料理、醃菜等菜品走入了日本千家萬戶,豐富了日本的飲食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改善了日本人的體質。

日本女孩品嘗白菜

至今,白菜在日本的飲食中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以白菜為食材的料理、醃菜等菜品走入了日本千家萬戶,豐富了日本的飲食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改善了日本人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