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注意!公安部發佈最新安全提示,暑期這五類詐騙多發!(附破18種常見詐騙秘訣)

對於學生盆友們來說,

美好的暑假上線啦~

除了好好學習、少打遊戲,

小編還想不厭其煩提醒的是,

注!意!安!全!

不僅是各種意外傷害,

還要小心各種網路詐騙。

為了增強學生及家長的防範意識,

公安部發佈安全提示,

這5類暑期多發電信網路詐騙請當心!

1

兼職刷單詐騙

刷單是網店賣家付錢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行為,提高網店銷量、信用度及好評,從而吸引更多顧客的行為。

詐騙分子冒充客服人員向被詐騙物件發送連結,

聲稱點擊其中連結,購買商品成功後,貨款會退還,還有返利提成,甚至會讓被詐騙物件填寫一份入職資料,讓其以為自己是被正當公司聘用賺錢。

在完成第一單購買任務後,被詐騙物件會收到客服之前約定的刷單返利,並以此為誘餌吸引被詐騙人購買更加大額的商品,當交易達到一定數量後,所謂的客服人員就會切斷與被詐騙人的聯繫,就此消失。因工作輕鬆,

有收益,刷單行為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參與,此類詐騙案件高發。

案例

大一新生小李,考慮到自己家境不是特別富裕,於是就通過QQ找到一個網路刷單返利的兼職工作。小李說,在刷第一單時,對方就給他發來一個二維碼,讓他不要用淘寶的正規途徑支付,而是掃描二維碼支付。小李支付成功後,確實拿到了百分之五的提成。很快,第二單生意來了。

小李:“第二筆是880元,總共八個產品一單,然後我刷了一個產品,但是沒有返回我錢,他說你還有七個產品,這個是一單要一起刷完。我刷完之後還是沒有返給我,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這個帳號生成的是連帶的兩單,要一起刷完才能返回,然後我就懷疑他是詐騙公司的。”

小李一共通過對方提供的二維碼,

支付了兩千多元錢,但對方再也沒有給他返現。於是,小李開始質疑對方是不是騙子,對方很快發來了號稱是他們自己公司的合法營業執照、公司資質和以往的交易記錄,卻仍然沒有給他返現。之後再聯繫,對方就不理會小李了。

2

高考虛假招生詐騙

詐騙分子常偽造公文,利用家長對特長加分、藝考、軍校招生以及自主招生政策的不瞭解,謊稱有高校的“內部指標”或者“計畫外指標”,只要出價合理就保證錄取。考生及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此類“分不夠,錢來湊”的虛假招生騙局。

案例

廣東省肇慶市的一名落榜考生家長馮先生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落榜生上公辦大學少量名額》統招本科,陪到校考察,錄取後收費,統招待遇,統招文憑,聯繫電話:0758-225××××,1328651××××,李老師”。儘管對內容存疑,但想到孩子,他還是撥通了“李老師”的電話。

對方告訴他,自己經營的是一家正規的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可以保證孩子入讀。於是,馮先生便和另外三位高考落榜生的家長與該公司的負責人劉某簽訂了委託書,劉某承諾幫助解決錄取高考落榜生入讀“A大學”或“B大學”,劉某的“合夥人”譚某帥等人陪同考生家長到上述兩所大學“考察”,並分別收取四位考生家長6萬元至7萬元的費用,合計人民幣22.2萬元。

開學後,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和其他的學生待遇不一樣,圖書館都不可以用。一名因此從B大學“轉學”到A大學的學生,還是得不到與同學相同的待遇。四位被害人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遂向公安機關報案。被告人劉某被抓獲歸案後退回了大部分贓款。

3

助學金、獎學金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以發放助學金、獎學金的名義,要求學生提供銀行卡卡號和密碼,直接誘導學生到ATM機進行轉帳操作。

如遇到發放助學金及獎學金的,請先向老師和當地教育部門諮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轉帳,以免上當受騙。

案例

去年8月19日,山東省臨沂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被不法分子冒充教育、財政部門工作人員詐騙9900元。徐玉玉在報警後因心臟衰竭死亡。

19日下午,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聲稱有一筆2600元助學金要發放給她。在這通陌生電話之前,徐玉玉曾接到過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通知。“18日,女兒接到了教育部門的電話,讓她辦理了助學金的相關手續,說錢過幾天就能發下來。”徐玉玉的母親李自雲說,由於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門電話是真的,所以當時他們並沒有懷疑這個電話的真偽。

按照對方要求,徐玉玉將準備交學費的9900元打入了騙子提供的帳號……發現被騙後,徐玉玉萬分難過,當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報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暈厥,不省人事,雖經醫院全力搶救,但仍沒能挽回她18歲的生命。

4

校園貸詐騙

詐騙分子謊稱辦理校園貸需要提請貸款的學生繳納數千元的保險金,誘騙學生多次轉帳匯款;又或者在大學校園內以給好處費為誘餌,讓大學生提供自己的個人資訊在網貸平臺貸款或購買高檔手機等,承諾所有貸款不用大學生償還,事後還會給大學生幾百元甚至數千元的現金作為好處費。然而一但貸款成功,詐騙分子便卷款消失。初入高校的學生容易陷入此類騙局。

案例

2017年年初,因輕信“800元能買蘋果手機”,近千名內蒙古大學生陷入校園貸騙局,受騙人數和涉案金額均高於其他案件,影響巨大。

內蒙古赤峰市某學院的學生李某,看到800元能買蘋果手機的傳單,十分心動。經過瞭解,李某得知,想要用八百元買到手機,必須用自己的身份資訊在“愛學貸”、“優分期”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貸款平臺上,貸款購買手機,而且一次購買不能少於兩台。

李某告訴記者,這家公司會跟他簽訂一個合同,合同中規定,由這家公司替他還兩部手機的貸款。正是因為有這個合同,他最後才貸款購買了兩部手機。但是這家公司,在替他還了三期貸款後,貸款平臺卻催他還貸。

與李某有同樣遭遇的不止一人,有的學生在收到催款通知後,怕影響自己的個人信用記錄,不得不自己還剩下的貸款。學生劉某表示,自己還了一萬四五千元。

有的學生還不上款,導致逾期費越積越多,應還的數額也越來越大。

經警方查實,這起案件涉及到內蒙古赤峰市三所高校,889名學生,一共1000餘部手機。

5

網購退款詐騙

學生是網購的重要群體,詐騙分子非法獲取網購買家資訊後,以商品有問題為由,聯繫買家退款,退款過程中詐騙分子利用被詐騙物件對網路借貸的陌生,誘使買家進入網路借貸平臺,在詐騙分子的不斷指引下,一步步從網貸平臺上借出現金並轉帳給詐騙分子。

案例

2016年5月,河南某高校女大學生張婷(化名)在聚美優品上購買了一個廚房多功能器。第二天下午,她接到一個顯示為廣東號碼的電話,對方自稱是聚美優品客服人員,直呼張婷的名字,並向她核實了網購時所在商鋪的資訊,稱由於系統原因,張婷購買的物品訂單失效,需要給張婷辦理退款。對方通過短信發送給張婷一個網址連結,要求她通過這個網址,在打開的網站上填寫個人資訊及銀行卡帳號、密碼。

因為這名“客服”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購物詳細情況,張婷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要求登錄網站填寫了個人資訊。

由於購物時使用的是家人的銀行卡,張婷按照“客服”要求操作後,家人的手機上立即收到4條由銀行發來的驗證碼。“客服”稱退款操作需要,又要走了驗證碼。不一會兒,張婷發現家人手機上收到銀行短信提醒,這張銀行卡剛剛被分4次轉走總計20萬元人民幣。

如果不小心掉入陷阱,請立即做這3件事!

陌生電話、短信只要提到銀行卡、中獎,要求點選連結,一律小心;社交網路陌生人發來連結,一律小心。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力度,堅決遏制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高發勢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公安部提醒廣大群眾,遭遇網路電信詐騙後:

一、準確記錄騙子的帳號、帳戶姓名,保存好相關轉帳憑證、聊天記錄等證據;

二、儘快撥打110或到最近的公安機關報案;

三、及時準確將騙子的帳號和帳戶姓名提供給民警,由公安機關進行緊急止付。

18種最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 教你見招拆招

各種電信詐騙層出不窮,除了相關部門須加大打擊力度之外,作為個體的我們提高警惕也很有必要。

1.號稱機關單位發放補貼

手法:冒充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冒充醫保局發放“新生兒補貼”,冒充稅務局辦理“汽車或房屋退稅”等。通常要求接聽者把“手續費”等打到指定帳號,並承諾之後返還。

支招:這類政策通常會按照重大事項公示制度進行通告。如若不確定,可上網查詢或撥打相關單位的電話進行諮詢。

2. “公檢法”等機關要求協助

手法:冒充公檢法機關“懷疑你涉嫌洗黑錢”、“法院傳票未領取”、“刑事案件需要協助”,先將人震懾住,騙取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資訊後,要求事主將資金轉移到指定“安全帳戶”。

支招:接聽人應保持警惕,及時報案,並向相關單位諮詢,不要輕易匯款。

3. “航空公司”提醒航班取消/改簽

手法:騙子冒充航空公司稱“航班取消/改簽”,通常提供的姓名、航班等資訊都是正確的,並要求事主轉帳支付“手續費”。

支招:從官網上查詢航空公司的電話,致電航空公司或者機票代理核實。另外,也可以登錄機場的官方網站來查詢航班動態。

△詐騙短信

4. 假冒銀行提示刷卡消費

手法:騙子以XX銀行的名義,提醒您在某地刷卡消費,消費的金額將從帳戶中扣除。

支招:

5. “移動公司”積分兌換禮品

手法:①冒充移動員工,約客戶到某地兌換禮品。服務中,騙子私自記錄客戶的禮品兌換碼,用低價禮品套取客戶的高價禮品;②假冒10086發送“積分兌換現金”短信,誘導客戶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

支招:登錄積分兌換的官方網頁,從網上進行兌換;或者發送指定短信到10086。

6. 親友“出事”急需匯款

手法:騙子主動撥打事主電話,告知“家人出車禍”、“孩子被綁架”,要求迅速匯款到其指定的帳號。

支招:及時跟家人核實資訊。平時存好家人的好友或者學校/單位的電話,如聯繫不上本人,及時向他們諮詢。

7. 中獎啦!手機號碼被抽中

手法:號稱某知名企業或者電視臺,告知事主“手機號碼中獎”,要求用戶先匯郵費、手續費或個人所得稅到指定的銀行帳號。

支招: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收到中獎短信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要匯錢。

8. 猜猜我是誰? 冒充熟人打電話

手法:騙子撥打電話,並讓事主聽聲音猜測他是誰。通常騙子會假冒事主的朋友或單位領導。取得信任後,騙子稱“急需用錢”,讓事主匯錢到其指定的帳號。

支招:讓對方主動說明身份,通過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發生的事情進行驗證。

9. 發送“豔照”進行詐騙

手法:騙子聲稱手頭有事主的老公或老婆的“開房豔照”或“老同學聚會照片”,並發送短信連結。事主一旦點擊,連結中的木馬程式啟動,會從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中轉帳。

支招:

10. 發佈虛假愛心傳遞詐騙

手法:騙子將虛構的尋人、扶困帖子以“愛心傳遞”方式發佈在朋友圈裡,引起善良線民轉發,實則帖內所留聯繫方式絕大多數為外地號碼,打過去不是吸費電話就是電信詐騙。

支招:陌生人的相關資訊或連結儘量不要轉發傳遞,如果是看到別人轉發一定要問清事情的真實情況再決定是否要捐款和轉發。

11. 虛構假像進行詐騙

手法:騙子虛構受害人親屬或朋友遭遇車禍/被綁架,要求對方立即轉帳。當事人往往因情況緊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將錢款打入指定帳戶。

支招:先確定情況是否屬實,可聯繫親屬或朋友進行驗證,必要時刻一定要記得報警。

12. 提供考題詐騙

手法:騙子針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撥打電話,稱能提供考題或答案,不少考生急於求成,事先將好處費的首付款轉入指定帳戶,後發現被騙。

支招: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13. 網路購物詐騙

支招:網上購物一定要找靠譜來源,一旦發現錢財被匯走馬上報警,以免更大財產的損失。

14. 電話/電視欠費詐騙

手法:騙子冒充工作人員撥打電話或直接播放電腦語音,以其電話/電視欠費為由,要求將欠費轉到指定帳戶。

支招:可以通過撥打營業廳官方電話進行費用查詢,如需繳費要按照正規程式進行繳費,切勿將錢打到任何帳戶。

15. 高薪招聘詐騙

手法:騙子通過群發資訊,以月工資數萬元的高薪招聘某類專業人士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點面試,隨後以培訓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支招:找工作一定要到正規來源尋找,若工作前要先交錢,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輕信。

16. 偽基站詐騙

手法:騙子利用偽基站向廣大群眾發送網銀升級、10086移動商城兌換現金的虛假連結,一旦受害人點擊後便在其手機上植入獲取銀行帳號、密碼和手機號的木馬,從而進一步實施犯罪。

支招:點選連結前先確認是否是官方連結,最好通過搜索的方式進行點擊,不要輕易從短信中點選連結。

17. 二維碼詐騙

手法:騙子以降價、獎勵等為誘餌,要求受害人掃描二維碼加入會員,實則附帶木馬病毒。一旦掃描安裝,木馬就會盜取受害人的銀行帳號、密碼等個人隱私資訊。

支招: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不要輕易掃。

18. 辦理信用卡詐騙

手法:騙子通過報紙、郵件等刊登可辦理高額透支信用卡的廣告,一旦事主與其聯繫,犯罪分子則以“手續費”、“仲介費”、“保證金”等虛假理由要求事主連續轉款。

支招:儘量在正規來源處辦理信用卡,一旦被提出要先交錢立即拒絕。

有些雖已是老生常談,

但還是有人會上當受騙,

甚至因此引發悲劇,

因此很有必要提示:

騙局千變萬化,牢記這一句話:

不貪便宜不輕信,轉帳之前要核實。

2

高考虛假招生詐騙

詐騙分子常偽造公文,利用家長對特長加分、藝考、軍校招生以及自主招生政策的不瞭解,謊稱有高校的“內部指標”或者“計畫外指標”,只要出價合理就保證錄取。考生及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此類“分不夠,錢來湊”的虛假招生騙局。

案例

廣東省肇慶市的一名落榜考生家長馮先生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落榜生上公辦大學少量名額》統招本科,陪到校考察,錄取後收費,統招待遇,統招文憑,聯繫電話:0758-225××××,1328651××××,李老師”。儘管對內容存疑,但想到孩子,他還是撥通了“李老師”的電話。

對方告訴他,自己經營的是一家正規的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可以保證孩子入讀。於是,馮先生便和另外三位高考落榜生的家長與該公司的負責人劉某簽訂了委託書,劉某承諾幫助解決錄取高考落榜生入讀“A大學”或“B大學”,劉某的“合夥人”譚某帥等人陪同考生家長到上述兩所大學“考察”,並分別收取四位考生家長6萬元至7萬元的費用,合計人民幣22.2萬元。

開學後,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和其他的學生待遇不一樣,圖書館都不可以用。一名因此從B大學“轉學”到A大學的學生,還是得不到與同學相同的待遇。四位被害人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遂向公安機關報案。被告人劉某被抓獲歸案後退回了大部分贓款。

3

助學金、獎學金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以發放助學金、獎學金的名義,要求學生提供銀行卡卡號和密碼,直接誘導學生到ATM機進行轉帳操作。

如遇到發放助學金及獎學金的,請先向老師和當地教育部門諮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轉帳,以免上當受騙。

案例

去年8月19日,山東省臨沂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被不法分子冒充教育、財政部門工作人員詐騙9900元。徐玉玉在報警後因心臟衰竭死亡。

19日下午,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聲稱有一筆2600元助學金要發放給她。在這通陌生電話之前,徐玉玉曾接到過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通知。“18日,女兒接到了教育部門的電話,讓她辦理了助學金的相關手續,說錢過幾天就能發下來。”徐玉玉的母親李自雲說,由於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門電話是真的,所以當時他們並沒有懷疑這個電話的真偽。

按照對方要求,徐玉玉將準備交學費的9900元打入了騙子提供的帳號……發現被騙後,徐玉玉萬分難過,當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報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暈厥,不省人事,雖經醫院全力搶救,但仍沒能挽回她18歲的生命。

4

校園貸詐騙

詐騙分子謊稱辦理校園貸需要提請貸款的學生繳納數千元的保險金,誘騙學生多次轉帳匯款;又或者在大學校園內以給好處費為誘餌,讓大學生提供自己的個人資訊在網貸平臺貸款或購買高檔手機等,承諾所有貸款不用大學生償還,事後還會給大學生幾百元甚至數千元的現金作為好處費。然而一但貸款成功,詐騙分子便卷款消失。初入高校的學生容易陷入此類騙局。

案例

2017年年初,因輕信“800元能買蘋果手機”,近千名內蒙古大學生陷入校園貸騙局,受騙人數和涉案金額均高於其他案件,影響巨大。

內蒙古赤峰市某學院的學生李某,看到800元能買蘋果手機的傳單,十分心動。經過瞭解,李某得知,想要用八百元買到手機,必須用自己的身份資訊在“愛學貸”、“優分期”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貸款平臺上,貸款購買手機,而且一次購買不能少於兩台。

李某告訴記者,這家公司會跟他簽訂一個合同,合同中規定,由這家公司替他還兩部手機的貸款。正是因為有這個合同,他最後才貸款購買了兩部手機。但是這家公司,在替他還了三期貸款後,貸款平臺卻催他還貸。

與李某有同樣遭遇的不止一人,有的學生在收到催款通知後,怕影響自己的個人信用記錄,不得不自己還剩下的貸款。學生劉某表示,自己還了一萬四五千元。

有的學生還不上款,導致逾期費越積越多,應還的數額也越來越大。

經警方查實,這起案件涉及到內蒙古赤峰市三所高校,889名學生,一共1000餘部手機。

5

網購退款詐騙

學生是網購的重要群體,詐騙分子非法獲取網購買家資訊後,以商品有問題為由,聯繫買家退款,退款過程中詐騙分子利用被詐騙物件對網路借貸的陌生,誘使買家進入網路借貸平臺,在詐騙分子的不斷指引下,一步步從網貸平臺上借出現金並轉帳給詐騙分子。

案例

2016年5月,河南某高校女大學生張婷(化名)在聚美優品上購買了一個廚房多功能器。第二天下午,她接到一個顯示為廣東號碼的電話,對方自稱是聚美優品客服人員,直呼張婷的名字,並向她核實了網購時所在商鋪的資訊,稱由於系統原因,張婷購買的物品訂單失效,需要給張婷辦理退款。對方通過短信發送給張婷一個網址連結,要求她通過這個網址,在打開的網站上填寫個人資訊及銀行卡帳號、密碼。

因為這名“客服”能夠準確說出自己的購物詳細情況,張婷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要求登錄網站填寫了個人資訊。

由於購物時使用的是家人的銀行卡,張婷按照“客服”要求操作後,家人的手機上立即收到4條由銀行發來的驗證碼。“客服”稱退款操作需要,又要走了驗證碼。不一會兒,張婷發現家人手機上收到銀行短信提醒,這張銀行卡剛剛被分4次轉走總計20萬元人民幣。

如果不小心掉入陷阱,請立即做這3件事!

陌生電話、短信只要提到銀行卡、中獎,要求點選連結,一律小心;社交網路陌生人發來連結,一律小心。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打擊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力度,堅決遏制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高發勢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公安部提醒廣大群眾,遭遇網路電信詐騙後:

一、準確記錄騙子的帳號、帳戶姓名,保存好相關轉帳憑證、聊天記錄等證據;

二、儘快撥打110或到最近的公安機關報案;

三、及時準確將騙子的帳號和帳戶姓名提供給民警,由公安機關進行緊急止付。

18種最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 教你見招拆招

各種電信詐騙層出不窮,除了相關部門須加大打擊力度之外,作為個體的我們提高警惕也很有必要。

1.號稱機關單位發放補貼

手法:冒充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冒充醫保局發放“新生兒補貼”,冒充稅務局辦理“汽車或房屋退稅”等。通常要求接聽者把“手續費”等打到指定帳號,並承諾之後返還。

支招:這類政策通常會按照重大事項公示制度進行通告。如若不確定,可上網查詢或撥打相關單位的電話進行諮詢。

2. “公檢法”等機關要求協助

手法:冒充公檢法機關“懷疑你涉嫌洗黑錢”、“法院傳票未領取”、“刑事案件需要協助”,先將人震懾住,騙取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資訊後,要求事主將資金轉移到指定“安全帳戶”。

支招:接聽人應保持警惕,及時報案,並向相關單位諮詢,不要輕易匯款。

3. “航空公司”提醒航班取消/改簽

手法:騙子冒充航空公司稱“航班取消/改簽”,通常提供的姓名、航班等資訊都是正確的,並要求事主轉帳支付“手續費”。

支招:從官網上查詢航空公司的電話,致電航空公司或者機票代理核實。另外,也可以登錄機場的官方網站來查詢航班動態。

△詐騙短信

4. 假冒銀行提示刷卡消費

手法:騙子以XX銀行的名義,提醒您在某地刷卡消費,消費的金額將從帳戶中扣除。

支招:

5. “移動公司”積分兌換禮品

手法:①冒充移動員工,約客戶到某地兌換禮品。服務中,騙子私自記錄客戶的禮品兌換碼,用低價禮品套取客戶的高價禮品;②假冒10086發送“積分兌換現金”短信,誘導客戶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

支招:登錄積分兌換的官方網頁,從網上進行兌換;或者發送指定短信到10086。

6. 親友“出事”急需匯款

手法:騙子主動撥打事主電話,告知“家人出車禍”、“孩子被綁架”,要求迅速匯款到其指定的帳號。

支招:及時跟家人核實資訊。平時存好家人的好友或者學校/單位的電話,如聯繫不上本人,及時向他們諮詢。

7. 中獎啦!手機號碼被抽中

手法:號稱某知名企業或者電視臺,告知事主“手機號碼中獎”,要求用戶先匯郵費、手續費或個人所得稅到指定的銀行帳號。

支招:天上不會掉下餡餅!收到中獎短信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要匯錢。

8. 猜猜我是誰? 冒充熟人打電話

手法:騙子撥打電話,並讓事主聽聲音猜測他是誰。通常騙子會假冒事主的朋友或單位領導。取得信任後,騙子稱“急需用錢”,讓事主匯錢到其指定的帳號。

支招:讓對方主動說明身份,通過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發生的事情進行驗證。

9. 發送“豔照”進行詐騙

手法:騙子聲稱手頭有事主的老公或老婆的“開房豔照”或“老同學聚會照片”,並發送短信連結。事主一旦點擊,連結中的木馬程式啟動,會從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中轉帳。

支招:

10. 發佈虛假愛心傳遞詐騙

手法:騙子將虛構的尋人、扶困帖子以“愛心傳遞”方式發佈在朋友圈裡,引起善良線民轉發,實則帖內所留聯繫方式絕大多數為外地號碼,打過去不是吸費電話就是電信詐騙。

支招:陌生人的相關資訊或連結儘量不要轉發傳遞,如果是看到別人轉發一定要問清事情的真實情況再決定是否要捐款和轉發。

11. 虛構假像進行詐騙

手法:騙子虛構受害人親屬或朋友遭遇車禍/被綁架,要求對方立即轉帳。當事人往往因情況緊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將錢款打入指定帳戶。

支招:先確定情況是否屬實,可聯繫親屬或朋友進行驗證,必要時刻一定要記得報警。

12. 提供考題詐騙

手法:騙子針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撥打電話,稱能提供考題或答案,不少考生急於求成,事先將好處費的首付款轉入指定帳戶,後發現被騙。

支招: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13. 網路購物詐騙

支招:網上購物一定要找靠譜來源,一旦發現錢財被匯走馬上報警,以免更大財產的損失。

14. 電話/電視欠費詐騙

手法:騙子冒充工作人員撥打電話或直接播放電腦語音,以其電話/電視欠費為由,要求將欠費轉到指定帳戶。

支招:可以通過撥打營業廳官方電話進行費用查詢,如需繳費要按照正規程式進行繳費,切勿將錢打到任何帳戶。

15. 高薪招聘詐騙

手法:騙子通過群發資訊,以月工資數萬元的高薪招聘某類專業人士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點面試,隨後以培訓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支招:找工作一定要到正規來源尋找,若工作前要先交錢,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輕信。

16. 偽基站詐騙

手法:騙子利用偽基站向廣大群眾發送網銀升級、10086移動商城兌換現金的虛假連結,一旦受害人點擊後便在其手機上植入獲取銀行帳號、密碼和手機號的木馬,從而進一步實施犯罪。

支招:點選連結前先確認是否是官方連結,最好通過搜索的方式進行點擊,不要輕易從短信中點選連結。

17. 二維碼詐騙

手法:騙子以降價、獎勵等為誘餌,要求受害人掃描二維碼加入會員,實則附帶木馬病毒。一旦掃描安裝,木馬就會盜取受害人的銀行帳號、密碼等個人隱私資訊。

支招: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不要輕易掃。

18. 辦理信用卡詐騙

手法:騙子通過報紙、郵件等刊登可辦理高額透支信用卡的廣告,一旦事主與其聯繫,犯罪分子則以“手續費”、“仲介費”、“保證金”等虛假理由要求事主連續轉款。

支招:儘量在正規來源處辦理信用卡,一旦被提出要先交錢立即拒絕。

有些雖已是老生常談,

但還是有人會上當受騙,

甚至因此引發悲劇,

因此很有必要提示:

騙局千變萬化,牢記這一句話:

不貪便宜不輕信,轉帳之前要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