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相信龜的智力嗎?最聰明的爬行動物其實是

各位喜歡龜的朋友,

在我們開始本期的討論之前,

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龜,有智力嗎?”

由於每個人對於“智力”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存在爭議,因此,大概會有遠不止如下幾種觀點:

龜非常聰明,它們能夠識別主人

龜的智力僅停留在原始的條件反射

龜幾乎沒有“智力”,只有適應環境的行為

萬物皆有智力,蟑螂都很聰明,何況龜呢!

龜不能開鎖,它們的智力不算真正的智力(當然龜也不能學習拉丁語)

…………

不過,正如蘇格拉底所言,

“我所知的全部即是我一無所知”。對於已經裝滿水的瓶子,我們又怎樣能給予它新的內容呢?

對於問題的思考比得出答案更加重要

所以,如果在本文的開始您就已經得出“答案”,那麼我們本期的內容對您就毫無説明。

科學的結論要有實驗資料和統計分析的依靠,不過請放心,我們這裡不是文獻綜述,我們也不想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而是帶您一同探索思考“龜的智力”

那就開始吧~

1學習好的龜有糧吃

智力與學習能力的相關性

首先,我們要對智力的概念達成共識,因為如果有人認為能張嘴吃東西就算智力,有人認為只有能學會電腦語言才叫智力,討論就無法進行。

智力,即運用各種手段(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生物而言,解決問題的目的是適應環境,倖存下來。

而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會各種手段,新的手段要靠學習獲得。學習到的內容越多,

解決問題的效率就會隨之提高,也就是“越聰明”,而“越聰明”反而學習得越快。

因此,智力和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分不開的。

那麼,龜的學習能力如何?

這取決於你怎麼開發它的學習潛力。

子不教父之過。

只會吃吃吃的龜比比皆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就是為了吃而終日奔波。

然而,我們還是會發現,有的龜能夠追著主人跑路,有的龜能夠倒著走和原地轉圈,有的龜能夠站起來等著吃東西等等……

龜的學習能力比哺乳動物差遠了,當然很多哺乳動物的學習能力甚至不如烏鴉。

但是,身為爬行動物中無孔亞綱的後裔,如此古老而原始,如果你能發揮出它的潛力,將會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因為相比之下,讓鱷魚或者巨蟒跟著你走路實在很難實現。

當然,這並不是說它們的學習能力就一定差,只是它們根性純正,根本不願意配合我們這些哺乳動物而已。

而龜為了吃可以沒有底線地學習人類教給它們的索要食物的技巧,比如扶牆站立或者在你吃飯的時候猛抓玻璃缸傳達“老子也餓了,快來喂我”這樣的信號。

當然,這一切是刻意學習的結果,一隻剛買回來的陌生的龜看見你就如同看見天敵一樣。是絕對不會厚顏無恥地接近你這樣的“龐然大物”的。

2不同種類的龜智力有差異嗎?

聰明的龜都是別人家的

從大的角度來說,

很多人有過經驗性的共識:

陸龜智力>半水龜智力>水龜智力

然而,如前文所說,我們不是來搬運結論的,而是希望大家來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論斷有道理嗎?

有假設認為陸龜所處的環境更加複雜,所以需要更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更高的智力來“解決問題”,這就逼迫它們擁有了地形判斷能力和更複雜的行為。

然而,相比之下,很多水龜要應對水陸兩種環境,水中也有捕食者,陸地上也存在這危險,這並沒有比陸龜簡單到哪裡去。而且雨林、湖泊的環境要比沙漠、草原複雜多了。

也有假設認為是陸龜和水龜的祖先在很古老的過去就已經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水龜的祖先在運用智力層面或許不如陸龜的祖先更優秀,但無論怎樣,二者都是各自生活空間裡的勝出者,只是採用的策略不同,並無高下之分。

況且水龜中有的種類也非常聰明,可以和半水龜和陸龜比肩。

既然說到策略,有些種類的龜生存的策略就是“以暴制暴”,用兇惡對抗同樣兇惡的環境,你惹我我就惹你!不服就來撕~

這裡面的典型就是鱷龜。

鱷龜非常威猛,相比於使用“賣萌”追人這樣的智力策略,鱷龜更喜歡直接使用武力解決。來啥吃啥,有啥咬啥,敢碰我就幹你!簡直是龜界的大哥,惹不起惹不起……

我們通常會認為它的智力比較低下。因為它幾乎和人類零互動,也幾乎不會學習人類教給他的複雜行為。他根本不把人類放在眼裡,事實上什麼它都不放在眼裡。這點和鱷魚是真的像。

動物園裡慵懶的鱷魚

對於鱷龜而言,或許更多的是原始反射,意識層面的內容可能少之又少。

如果鱷龜能做夢,或許它的夢是黑屏吧……也有可能是平時的咬咬殺殺之類的。

不過,它們的這種策略是成功的,誰說憑藉智力的生物就一定有優勢呢?

以我們人類為例,從早期的能人、匠人開始,智力一直是我們相比於其他物種的生存策略,但是我們一直被刃齒虎等捕食者按在地上摩擦支配了上百萬年,直到最後智人崛起,才終於站在了食物鏈的頂峰。

假如在歷史的長河中,史前最後一個人類火種被猛獸消滅了,哪怕那時的人類已經離最後的智慧黎明就差一點點。既然被消滅了,那麼就算已經擁有可以開鎖的智力也毫無用處。

黑猩猩是除了人類之外智力最高的動物之一,但是我們沒有見到黑猩猩成群結隊地用機槍掃射其他動物,成為叢林的主宰……

因此,我們不能偏執而自戀的認為,智力就是更加優秀的策略。假如今天世界的主宰不是人類,而是某種力量巨大的生物,可以輕易撕碎任何敢於反抗他們的異類,那麼我們難道就能論斷“力量”就是最優策略嗎?

科幻電影《人猿星球》

我們回到龜的生存策略上來。

鱷龜的智力是否真的低下?

不要馬上回答,

這個問題的答案存在漏洞。

我們憑藉什麼來斷定它們的智力呢?

對於人來說,我們可以用韋氏量表來測量智力商數,可是如果這個人不會寫字怎麼辦?或者它看不懂測量智力的量表的語言?

一份用希伯來語寫成智力量表,簡直沒法作答。因為我們連題目都無法理解。

再假設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有著超乎尋常的計算能力,他能夠心算5位數的平方根,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他有嚴重的自閉症。無法用言語和外界正常交流。

假如他的母親是一個普通主婦,一輩子都沒有問過他關於5位數平方根的問題。周圍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孩子的智力非常差。直到有一天他聽鄰居孩子討論作業題的時候突然張口說出了一個數字,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這難道不是他們算了好幾天都解不出來的答案嗎?這樣的傳奇故事大家已經屢見不鮮。

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嚴重受阻,無法表達情感也無法對外部世界作出情感回應,仿佛靈魂禁錮在自己的肉體之中。

我們衡量鱷龜的智力,採用的是我們人類對於智力的標準。

但是,問題在於,假如龜沒法正確理解,或者龜沒法用正確的形式回答,或者根本不想回答呢?

正如上文中那個自閉症的孩子,無論你抓住他的衣領怎麼搖擺,他都拒絕和你溝通,並擺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你又怎能斷定他的智力一定低下呢?

我對於鱷龜智力的認識改變於一次真實經歷:

“大如花”是一隻11斤的擬鱷龜。(龜羅紀老龜友們應該見過)

它的脾氣非常兇暴,從來不和人有任何互動,也拒絕我直接餵食到它嘴裡。只有人不在旁邊時才偷偷進食,只要有肢體接觸,它就會恐慌和憤怒,頂起後背,發出嘶嘶的威懾聲音,甚至開始伸頭猛咬。這樣的尷尬情況持續了3個月左右。

直到有一次我閑來彈吉他,恰巧坐在它旁邊。

我發現只要音樂響起,它就主動伸出頭來,特別安靜地保持著姿勢。這讓我很吃驚,因為只要有人在,大如花從來不會主動把頭伸出水面,而且即便偷偷伸出來只要有風吹草動便立刻沉入水底。這種極端的警戒心曾經讓我非常惱火又無能為力。

看到它抬頭,我就停下來看它,果不其然,它立馬把頭沉到水底一動不動。

我以為只是巧合,繼續彈起來。如花又把頭高高伸出水面,吉他聲音一停,還是老樣子,它就把頭縮回去了。

我隨後又嘗試了敲桌子、踩地板和敲門,這樣的聲音都不能讓它把頭抬出水面。

後來,每次我想看它抬頭的樣子,只要拿著吉他在旁邊嚎就可以。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和這只鱷龜之間是如此之近,仿佛彼此互不相信的生物在一瞬間找到了一種共同認可的方式。我能看到它的眼睛在打量著我,我也不會嘗試再靠近,因為那或許會再次激發它的防禦本能。

就是這個距離,就是這個狀態,剛剛好。

這只鱷龜對於樂器聲音的感知讓我非常驚訝,或許它們有著更複雜更高級的能力,只是沒法表達出來,或者根本不願意和我們表達而已。

畢竟,它們沒有語言,沒有表情系統,更不理解手勢。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人類的孩子要到1歲以上才能開始理解手勢的含義。

這個故事並不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結論,但是對我們的啟示是非常大的。

那些我們對於水龜、陸龜智力的刻板印象是否能夠站得住腳,還有待大家去探索和體驗。

3不要從哺乳動物的角度出發來評判爬行動物

英文諺語“把腳放在別人的鞋子裡”

我們習慣採用擬人化的標準來衡量龜。

很多不太懂龜的人會認為龜是“冷血動物”,它們幾乎沒有情感,也不會知恩圖報,屬於那種比較弱智的原始動物。這顯然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並且夾雜著過於豐富的人類情感因素。

“冷血動物”這個詞其實是莎士比亞發明的,英文中叫cold-blooded,是個合成詞。用來指那些冷酷無情、忘恩負義的人。(莎士比亞自己發明了1000多個英文詞)。而在我們國內本土化之後,給爬行動物招惹惡名的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了。當然,今天新聞的各種類似鱷魚吃人的負面消息也幫了不少忙。

其實所謂的“冷血動物”用在生物領域,指的是“變溫動物”,而對應的就是“恒溫動物”了。

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兩栖類、爬行類都是變溫動物,鳥類和哺乳類才是恒溫動物。也就是說,你轉發的錦鯉,實際上是在轉發“冷血動物”圖騰啊~

人類以自身為藍本,認為所有動物的需求和生存策略都應該和自己是一樣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設想一下,一隻生活在肯亞的巨蜥,它需要“擁抱”同類嗎?對人類而言,擁抱除了取暖和提供庇護之外還有一定的社交意義,比如表達愛意,表達友善等等。

生存與殺戮的永恆主題在億萬年前就已經上演

而這一切的意義是源自哺乳動物自帶的功能,比如可以做出擁抱動作的手臂結構,幼年期母親提供的庇護等等。

對於爬行動物而言,從蛋裡面孵化出來就要面對險惡的世界,“擁抱”這種動作在它們的世界裡是不存在的。

設想一下,當你善意地抱住某只巨蜥的時候,巨蜥此時是不是在想:“這下完蛋了,我要被捕食者吃掉了!”,同理,龜被抓住的時候也會這麼想,當然因為龜的學習能力還不錯,如果它知道你沒有威脅,或許還能表現得輕鬆點。

此外,親密關係源自於依戀。

就如同小牛犢剛生下來對於母親的依戀一樣,如果我們強行將母牛和牛犢分開,它們都會感到巨大的痛苦和焦慮(現實中我們就是這麼幹的),我們人類我們也要服從這個機制,這種依戀在成年之後也存在,我們非常享受親密關係的狀態。因此,抱著狗或者貓會讓人非常舒服,並且還可以同時體驗那種統治別的個體的快感,比如指揮狗拿拖鞋。

而龜作為爬行動物,它們有著孤苦伶仃的童年,沒有別的個體會可憐它們或者撫養它們,它們不會群居也沒有社會,母龜不會看護孩子,也沒有專職的龜奶媽餵養所有的孩子……更沒有老龜傳授捕獵技巧或者強壯的龜抵禦天敵。

事實上,它們什麼都沒有!

小龜最初只有一元硬幣大小,就需要獨自面對一切,而現代人長到12歲還是難以獨立生活。

因此,如果人們認為龜不依戀於自己,就是智力低下、冷酷無情的表現,那就太殘忍了。

畢竟龜類的物種歷史遠超我們人類,作為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了2億年的物種,如果它們會因為沒有人疼愛和擁抱、沒有親密關係和社群保護就痛苦不堪,那麼這套生存策略早就被淘汰了。

畢竟,以我們現代人這點脆弱的玻璃心,真要是回到三疊紀,分分鐘被恐懼支配,由於有過多的情感機制,道德約束,關係紐帶,為了親情為了正義為了和平,在爭吵中攜家帶口沒跑多遠,就被掠食者一窩端……

或許,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於龜類等爬行動物的特立獨行就能夠理解了。

不過,與純粹靠本能驅動的很多動物不同。

龜類相比於它們的同系表親如鱷、蛇蟒、蜥蜴,它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很容易適應人類的環境並願意接受人類的互動(少數種類除外)。

設想一下,你家中飼養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爬行動物,這種動物不但不會吃人,而且願意向你要吃的,雖然不能抱,但是它能和你有眼神交流,時不時還能拿在手裡玩兒一陣,能做到這些已經很酷了。

4龜類智力的直觀感受

主觀經驗的一些例證

最後說一些比較直觀的例子,當然很多是個案,並不代表整體。就如同並不是每只鸚鵡都能用英語交流和算數學題。

具體接觸到的每一種龜、每一隻龜的智力會有怎樣的不同,要如何發掘它的智力潛能,希望大家能夠去體驗。

往期小陸龜追玩具車的視頻

1. 龜可以在陸地上追人,追玩具車,追狗。

2.龜可以識別路況,如果下方是深淵,它會停住不走。這個能力陸龜普遍擁有,水龜基本沒有。(並非絕對)

3.龜的視覺非常敏銳,並且有一定的圖形認知能力,能夠認識到人臉和其他身體部位不同,但是它們分不清面孔到底是誰。

4.龜有色覺,能夠識別顏色不同的食物。但是它們的色覺具體是什麼體驗不得而知。我們不清楚它們具體能分辨多少種顏色,也不清楚它們的可視光譜的範圍是多少。

5.龜對危險有牢固的記憶力。如果受到過人類的傷害,人類會更難取得它們的信任。如果被其他龜狠狠咬過,再次相遇時會立刻防禦或者逃跑。

6.龜在餓的時候會主動和人互動,而在不餓的時候它會非常討厭你碰它。

7.每只龜的性格不同。同種類的龜裡面,有些膽大包天,有些膽小如鼠,有些活潑好動,有些乖巧安靜。這些性格特質會影響他們學習的過程

8.龜在不斷成長的同時智力的潛能也隨之增長,越大的龜越狡猾,鬼點子也越多。

9.龜的可塑性非常強,在主人刻意訓練強化的作用下,龜能夠習得非常多的新技能。只要你不斷磨練它們,它們會變得更具可塑性。

10.不要過分要求它們,有的時候只要能健康成長就是萬幸了。

11.可以把龜理解成1歲孩子的水準,它們會迷路,會隨地大小便,會被陌生人帶走,容易害怕,原來的很多記憶之後就消失了,就如同我們自己幼年時期的經歷一樣。更多的時候都是靠本能驅動,但是也願意和別的個體建立較為複雜的聯繫。

12.龜跟人可以有眼神交流,雖然並不是所有種類都能有這項能力,但是如果你養的龜的眼神非常豐富,這將增添巨大的養龜樂趣。

(後天訓練可以培養這種能力,店長的養龜成就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搞定那些性格乖張難以相處的龜以及習性刁鑽難以適應人工環境的龜)

其實個人覺得,能碰到一隻擁有學習潛力並且不排斥和人類互動的龜非常不容易。選出這樣的龜比選出單純好品相的龜要難很多。畢竟品相可以肉眼看,龜的內心你不養不知道,有些龜真的讓人頭疼啊~

往期喵星人和龜捉迷藏的視頻

5結語

有時候太聰明不是好事

其實,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有些時候我們並不希望我們的寵物太過聰明。

如果它們的智力非常高,那麼它們是否會脫離我們的掌控,不再需要我們提供的環境,而是嚮往自由,或者太過聰明以致於發展出十分複雜的情感機制和社會系統,每天把我們纏住不能分身。

幸好龜不是這樣。它們比蜥蜴精明得多,但是沒狗那麼聰明,又不像鸚鵡那樣沒人陪伴就會抑鬱。

這就讓我們松了一口氣,當我們想找龜玩兒的時候,龜和我們保持了某種紐帶聯繫,它們會做出一些迎合我們的行為;我們比較忙不願意理它們的時候,也不會被它們打擾(龜不會叫也不會咬壞你的傢俱)。

想必現在大家應該能夠平和理性地看待龜類智力的問題了。

更多的樂趣還要大家在養龜中探索。

畢竟親自體驗的現場感和滿足感別人很難獲得,在博物館親眼看猛獁象骨骼和在網上看圖片完全是兩碼事。

是絕對不會厚顏無恥地接近你這樣的“龐然大物”的。

2不同種類的龜智力有差異嗎?

聰明的龜都是別人家的

從大的角度來說,

很多人有過經驗性的共識:

陸龜智力>半水龜智力>水龜智力

然而,如前文所說,我們不是來搬運結論的,而是希望大家來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論斷有道理嗎?

有假設認為陸龜所處的環境更加複雜,所以需要更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更高的智力來“解決問題”,這就逼迫它們擁有了地形判斷能力和更複雜的行為。

然而,相比之下,很多水龜要應對水陸兩種環境,水中也有捕食者,陸地上也存在這危險,這並沒有比陸龜簡單到哪裡去。而且雨林、湖泊的環境要比沙漠、草原複雜多了。

也有假設認為是陸龜和水龜的祖先在很古老的過去就已經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水龜的祖先在運用智力層面或許不如陸龜的祖先更優秀,但無論怎樣,二者都是各自生活空間裡的勝出者,只是採用的策略不同,並無高下之分。

況且水龜中有的種類也非常聰明,可以和半水龜和陸龜比肩。

既然說到策略,有些種類的龜生存的策略就是“以暴制暴”,用兇惡對抗同樣兇惡的環境,你惹我我就惹你!不服就來撕~

這裡面的典型就是鱷龜。

鱷龜非常威猛,相比於使用“賣萌”追人這樣的智力策略,鱷龜更喜歡直接使用武力解決。來啥吃啥,有啥咬啥,敢碰我就幹你!簡直是龜界的大哥,惹不起惹不起……

我們通常會認為它的智力比較低下。因為它幾乎和人類零互動,也幾乎不會學習人類教給他的複雜行為。他根本不把人類放在眼裡,事實上什麼它都不放在眼裡。這點和鱷魚是真的像。

動物園裡慵懶的鱷魚

對於鱷龜而言,或許更多的是原始反射,意識層面的內容可能少之又少。

如果鱷龜能做夢,或許它的夢是黑屏吧……也有可能是平時的咬咬殺殺之類的。

不過,它們的這種策略是成功的,誰說憑藉智力的生物就一定有優勢呢?

以我們人類為例,從早期的能人、匠人開始,智力一直是我們相比於其他物種的生存策略,但是我們一直被刃齒虎等捕食者按在地上摩擦支配了上百萬年,直到最後智人崛起,才終於站在了食物鏈的頂峰。

假如在歷史的長河中,史前最後一個人類火種被猛獸消滅了,哪怕那時的人類已經離最後的智慧黎明就差一點點。既然被消滅了,那麼就算已經擁有可以開鎖的智力也毫無用處。

黑猩猩是除了人類之外智力最高的動物之一,但是我們沒有見到黑猩猩成群結隊地用機槍掃射其他動物,成為叢林的主宰……

因此,我們不能偏執而自戀的認為,智力就是更加優秀的策略。假如今天世界的主宰不是人類,而是某種力量巨大的生物,可以輕易撕碎任何敢於反抗他們的異類,那麼我們難道就能論斷“力量”就是最優策略嗎?

科幻電影《人猿星球》

我們回到龜的生存策略上來。

鱷龜的智力是否真的低下?

不要馬上回答,

這個問題的答案存在漏洞。

我們憑藉什麼來斷定它們的智力呢?

對於人來說,我們可以用韋氏量表來測量智力商數,可是如果這個人不會寫字怎麼辦?或者它看不懂測量智力的量表的語言?

一份用希伯來語寫成智力量表,簡直沒法作答。因為我們連題目都無法理解。

再假設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有著超乎尋常的計算能力,他能夠心算5位數的平方根,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他有嚴重的自閉症。無法用言語和外界正常交流。

假如他的母親是一個普通主婦,一輩子都沒有問過他關於5位數平方根的問題。周圍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孩子的智力非常差。直到有一天他聽鄰居孩子討論作業題的時候突然張口說出了一個數字,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這難道不是他們算了好幾天都解不出來的答案嗎?這樣的傳奇故事大家已經屢見不鮮。

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能力嚴重受阻,無法表達情感也無法對外部世界作出情感回應,仿佛靈魂禁錮在自己的肉體之中。

我們衡量鱷龜的智力,採用的是我們人類對於智力的標準。

但是,問題在於,假如龜沒法正確理解,或者龜沒法用正確的形式回答,或者根本不想回答呢?

正如上文中那個自閉症的孩子,無論你抓住他的衣領怎麼搖擺,他都拒絕和你溝通,並擺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你又怎能斷定他的智力一定低下呢?

我對於鱷龜智力的認識改變於一次真實經歷:

“大如花”是一隻11斤的擬鱷龜。(龜羅紀老龜友們應該見過)

它的脾氣非常兇暴,從來不和人有任何互動,也拒絕我直接餵食到它嘴裡。只有人不在旁邊時才偷偷進食,只要有肢體接觸,它就會恐慌和憤怒,頂起後背,發出嘶嘶的威懾聲音,甚至開始伸頭猛咬。這樣的尷尬情況持續了3個月左右。

直到有一次我閑來彈吉他,恰巧坐在它旁邊。

我發現只要音樂響起,它就主動伸出頭來,特別安靜地保持著姿勢。這讓我很吃驚,因為只要有人在,大如花從來不會主動把頭伸出水面,而且即便偷偷伸出來只要有風吹草動便立刻沉入水底。這種極端的警戒心曾經讓我非常惱火又無能為力。

看到它抬頭,我就停下來看它,果不其然,它立馬把頭沉到水底一動不動。

我以為只是巧合,繼續彈起來。如花又把頭高高伸出水面,吉他聲音一停,還是老樣子,它就把頭縮回去了。

我隨後又嘗試了敲桌子、踩地板和敲門,這樣的聲音都不能讓它把頭抬出水面。

後來,每次我想看它抬頭的樣子,只要拿著吉他在旁邊嚎就可以。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和這只鱷龜之間是如此之近,仿佛彼此互不相信的生物在一瞬間找到了一種共同認可的方式。我能看到它的眼睛在打量著我,我也不會嘗試再靠近,因為那或許會再次激發它的防禦本能。

就是這個距離,就是這個狀態,剛剛好。

這只鱷龜對於樂器聲音的感知讓我非常驚訝,或許它們有著更複雜更高級的能力,只是沒法表達出來,或者根本不願意和我們表達而已。

畢竟,它們沒有語言,沒有表情系統,更不理解手勢。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人類的孩子要到1歲以上才能開始理解手勢的含義。

這個故事並不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結論,但是對我們的啟示是非常大的。

那些我們對於水龜、陸龜智力的刻板印象是否能夠站得住腳,還有待大家去探索和體驗。

3不要從哺乳動物的角度出發來評判爬行動物

英文諺語“把腳放在別人的鞋子裡”

我們習慣採用擬人化的標準來衡量龜。

很多不太懂龜的人會認為龜是“冷血動物”,它們幾乎沒有情感,也不會知恩圖報,屬於那種比較弱智的原始動物。這顯然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並且夾雜著過於豐富的人類情感因素。

“冷血動物”這個詞其實是莎士比亞發明的,英文中叫cold-blooded,是個合成詞。用來指那些冷酷無情、忘恩負義的人。(莎士比亞自己發明了1000多個英文詞)。而在我們國內本土化之後,給爬行動物招惹惡名的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了。當然,今天新聞的各種類似鱷魚吃人的負面消息也幫了不少忙。

其實所謂的“冷血動物”用在生物領域,指的是“變溫動物”,而對應的就是“恒溫動物”了。

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兩栖類、爬行類都是變溫動物,鳥類和哺乳類才是恒溫動物。也就是說,你轉發的錦鯉,實際上是在轉發“冷血動物”圖騰啊~

人類以自身為藍本,認為所有動物的需求和生存策略都應該和自己是一樣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設想一下,一隻生活在肯亞的巨蜥,它需要“擁抱”同類嗎?對人類而言,擁抱除了取暖和提供庇護之外還有一定的社交意義,比如表達愛意,表達友善等等。

生存與殺戮的永恆主題在億萬年前就已經上演

而這一切的意義是源自哺乳動物自帶的功能,比如可以做出擁抱動作的手臂結構,幼年期母親提供的庇護等等。

對於爬行動物而言,從蛋裡面孵化出來就要面對險惡的世界,“擁抱”這種動作在它們的世界裡是不存在的。

設想一下,當你善意地抱住某只巨蜥的時候,巨蜥此時是不是在想:“這下完蛋了,我要被捕食者吃掉了!”,同理,龜被抓住的時候也會這麼想,當然因為龜的學習能力還不錯,如果它知道你沒有威脅,或許還能表現得輕鬆點。

此外,親密關係源自於依戀。

就如同小牛犢剛生下來對於母親的依戀一樣,如果我們強行將母牛和牛犢分開,它們都會感到巨大的痛苦和焦慮(現實中我們就是這麼幹的),我們人類我們也要服從這個機制,這種依戀在成年之後也存在,我們非常享受親密關係的狀態。因此,抱著狗或者貓會讓人非常舒服,並且還可以同時體驗那種統治別的個體的快感,比如指揮狗拿拖鞋。

而龜作為爬行動物,它們有著孤苦伶仃的童年,沒有別的個體會可憐它們或者撫養它們,它們不會群居也沒有社會,母龜不會看護孩子,也沒有專職的龜奶媽餵養所有的孩子……更沒有老龜傳授捕獵技巧或者強壯的龜抵禦天敵。

事實上,它們什麼都沒有!

小龜最初只有一元硬幣大小,就需要獨自面對一切,而現代人長到12歲還是難以獨立生活。

因此,如果人們認為龜不依戀於自己,就是智力低下、冷酷無情的表現,那就太殘忍了。

畢竟龜類的物種歷史遠超我們人類,作為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了2億年的物種,如果它們會因為沒有人疼愛和擁抱、沒有親密關係和社群保護就痛苦不堪,那麼這套生存策略早就被淘汰了。

畢竟,以我們現代人這點脆弱的玻璃心,真要是回到三疊紀,分分鐘被恐懼支配,由於有過多的情感機制,道德約束,關係紐帶,為了親情為了正義為了和平,在爭吵中攜家帶口沒跑多遠,就被掠食者一窩端……

或許,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於龜類等爬行動物的特立獨行就能夠理解了。

不過,與純粹靠本能驅動的很多動物不同。

龜類相比於它們的同系表親如鱷、蛇蟒、蜥蜴,它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很容易適應人類的環境並願意接受人類的互動(少數種類除外)。

設想一下,你家中飼養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爬行動物,這種動物不但不會吃人,而且願意向你要吃的,雖然不能抱,但是它能和你有眼神交流,時不時還能拿在手裡玩兒一陣,能做到這些已經很酷了。

4龜類智力的直觀感受

主觀經驗的一些例證

最後說一些比較直觀的例子,當然很多是個案,並不代表整體。就如同並不是每只鸚鵡都能用英語交流和算數學題。

具體接觸到的每一種龜、每一隻龜的智力會有怎樣的不同,要如何發掘它的智力潛能,希望大家能夠去體驗。

往期小陸龜追玩具車的視頻

1. 龜可以在陸地上追人,追玩具車,追狗。

2.龜可以識別路況,如果下方是深淵,它會停住不走。這個能力陸龜普遍擁有,水龜基本沒有。(並非絕對)

3.龜的視覺非常敏銳,並且有一定的圖形認知能力,能夠認識到人臉和其他身體部位不同,但是它們分不清面孔到底是誰。

4.龜有色覺,能夠識別顏色不同的食物。但是它們的色覺具體是什麼體驗不得而知。我們不清楚它們具體能分辨多少種顏色,也不清楚它們的可視光譜的範圍是多少。

5.龜對危險有牢固的記憶力。如果受到過人類的傷害,人類會更難取得它們的信任。如果被其他龜狠狠咬過,再次相遇時會立刻防禦或者逃跑。

6.龜在餓的時候會主動和人互動,而在不餓的時候它會非常討厭你碰它。

7.每只龜的性格不同。同種類的龜裡面,有些膽大包天,有些膽小如鼠,有些活潑好動,有些乖巧安靜。這些性格特質會影響他們學習的過程

8.龜在不斷成長的同時智力的潛能也隨之增長,越大的龜越狡猾,鬼點子也越多。

9.龜的可塑性非常強,在主人刻意訓練強化的作用下,龜能夠習得非常多的新技能。只要你不斷磨練它們,它們會變得更具可塑性。

10.不要過分要求它們,有的時候只要能健康成長就是萬幸了。

11.可以把龜理解成1歲孩子的水準,它們會迷路,會隨地大小便,會被陌生人帶走,容易害怕,原來的很多記憶之後就消失了,就如同我們自己幼年時期的經歷一樣。更多的時候都是靠本能驅動,但是也願意和別的個體建立較為複雜的聯繫。

12.龜跟人可以有眼神交流,雖然並不是所有種類都能有這項能力,但是如果你養的龜的眼神非常豐富,這將增添巨大的養龜樂趣。

(後天訓練可以培養這種能力,店長的養龜成就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搞定那些性格乖張難以相處的龜以及習性刁鑽難以適應人工環境的龜)

其實個人覺得,能碰到一隻擁有學習潛力並且不排斥和人類互動的龜非常不容易。選出這樣的龜比選出單純好品相的龜要難很多。畢竟品相可以肉眼看,龜的內心你不養不知道,有些龜真的讓人頭疼啊~

往期喵星人和龜捉迷藏的視頻

5結語

有時候太聰明不是好事

其實,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有些時候我們並不希望我們的寵物太過聰明。

如果它們的智力非常高,那麼它們是否會脫離我們的掌控,不再需要我們提供的環境,而是嚮往自由,或者太過聰明以致於發展出十分複雜的情感機制和社會系統,每天把我們纏住不能分身。

幸好龜不是這樣。它們比蜥蜴精明得多,但是沒狗那麼聰明,又不像鸚鵡那樣沒人陪伴就會抑鬱。

這就讓我們松了一口氣,當我們想找龜玩兒的時候,龜和我們保持了某種紐帶聯繫,它們會做出一些迎合我們的行為;我們比較忙不願意理它們的時候,也不會被它們打擾(龜不會叫也不會咬壞你的傢俱)。

想必現在大家應該能夠平和理性地看待龜類智力的問題了。

更多的樂趣還要大家在養龜中探索。

畢竟親自體驗的現場感和滿足感別人很難獲得,在博物館親眼看猛獁象骨骼和在網上看圖片完全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