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代帝師:7歲神童露頭角,曾讓乾隆又敬又怕,死後棺前哭奠

朱軾,前清名臣,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為乾隆帝師。頗具惠政,居官廉潔,剛正不阿,世人頌其"束其勵行,通經史百家",御賜"帝師元老"。

朱軾出身貧寒,自幼隨父授徒為活,但知勤奮思索,刻苦攻讀,有“神童”之稱 7歲時,有人指木匠鋸板,叫他作“八股文”的“破題”,他應聲答道:“送往迎來,其所厚者薄也。”

破題是八股文的開頭部分,要為聖人立言,要提起下文,朱軾的破題從表面上看,講的是鋸板,

送過去拉過來,使厚的木材變成薄板;從句裡面的意思看,破題中活用了古人的話,也可理解為人情冷暖,隨著地位情況的變化,深厚的友情也會變得淡薄,這就含有更多的哲理,為下文的展開鋪了路,難怪被稱之為“千里駒”。

朱軾於康熙三十二年中解元,舉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始入仕途。出仕後以清廉審慎著名,平冤獄、抑豪強、執法嚴峻,有德政,漸為清廷賞識。採茶戲《南瓜記》就是以他為原型,

的,講述了他設下巧計救出被惡霸地主王壽庭強搶的窮秀才丁文選之妻,並依法嚴懲王壽庭和一班貪官污吏的故事。

乾隆為皇子時,初入學,雍正命朱軾為師。朱軾對其要求十分嚴格,令乾隆又敬又畏,連雍正也覺得過份,則言:“教也為王,不教也為王。”朱軾答道:“教則為堯舜,不教則為桀紂。”雍正見說得有理,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後來弘曆做皇帝後,非常感激和尊重他的老師,曾親自到高安來問候朱軾。乾隆元年九月,朱軾積勞成疾,病逝於京都,葬禮極其隆重,登奠之儀,皇帝哭奠,隨駕親王、大臣行拜祭之禮,和親王宣讀祭文。次年歸葬高安故里。

其墓地前的牌坊上刻著乾隆皇帝御賜,由當朝大學士、吏部尚書兼領兵部尚書甘汝來親筆書寫的“帝師元老”四個大字,兩旁石柱上刻一對聯“名卜金甄三紀勳猷高北斗,望留綠野千秋事業並東山”。

清代詩人袁枚有《朱文端公墓下之作》:“鵷鷺曾居第一班,衣冠常惹禦香還。獨將經術勷三聖,自起清風播九寰。玉魂騎箕蒼昊上,

石麟沐雨翠微間。尋思幾滴西州淚,仰止松揪不忍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