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在濟南測試成功 預計8月底投入使用

資訊安全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使用量子技術對資訊進行加密是目前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據央視新聞7月9日報導,我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近日完成測試,

保密性、安全性、成碼率的測試均達到設計目標,整套網路預計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上圖為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的核心機房,專網內的所有通信資料,都是通過這裡的專業設備,量子加密後,與周邊數百平方公里的,近200個終端進行保密通信。

濟南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從5月開始測試以來,完成了50多個專案的測試,所有用戶之間的通信實現了每秒產生4000多個密碼的絕對保密性。

量子是能量最基本、最小不可分割的單元。未知量子態無法精確克隆,只要有人試圖複製,就會產生誤碼,會被發現。這些特性使得量子態通信在傳輸過程中有了絕對安全性。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是繼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之後,第一個真正商用化的量子通信專網。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量子通信都會區網路。

濟南量子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周飛表示,濟南市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8月份建成之後,在國防、金融、電力等等領域作為示範進行推廣。它的測試成功也是中國乃至全球量子通信產業一個標誌性的成果。

量子通信技術被認為是“保障未來資訊社會通信機密性和隱私的關鍵技術”,

目前我國在量子通信的技術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準。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眾多國際大公司都競相發展這項技術。

據新華社6月16日消息,當地時間15日,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這意味著量子通信向實用邁出一大步。

這一消息目前登上了“自然科學”網站(www.nature.com)的頭條,並使外國專家感到震驚。此前的量子傳輸距離紀錄是144公里。

報導稱,中國量子衛星克服了超安全通信的主要障礙。量子衛星探針實現了創紀錄的遠距離量子糾纏,這能夠實現基於量子技術下的資料加密傳輸。發射後僅僅數月,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就已經達到了它最具雄心的目標之一。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6月14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在京召開量子通信與資訊技術特設任務組(ST7)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強調,量子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離不開標準化工作的支援和推動。相關國際標準組織已經啟動量子通信技術標準化工作。國內標準組織也啟動量子通信標準化預研。量子通信標準化工作已具備了一定基礎。

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就已經達到了它最具雄心的目標之一。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6月14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在京召開量子通信與資訊技術特設任務組(ST7)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強調,量子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離不開標準化工作的支援和推動。相關國際標準組織已經啟動量子通信技術標準化工作。國內標準組織也啟動量子通信標準化預研。量子通信標準化工作已具備了一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