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基本公共服務無差別覆蓋常住人口才是真正的城鎮化

央廣網北京7月9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7日出席全國戶籍制度改革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並講話。張高麗強調,要扎實做好戶籍制度改革工作,

確保按期完成到2020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左右、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任務。

張高麗說,要進一步推動配套改革,健全“人地錢”掛鉤機制,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城之路更順暢。中國農民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朱啟臻認為,對於很多農民來說,村裡的宅基地、承包地是難以放棄的權利,

作為集體成員,有些地方還有一些集體的福利,健全“人地錢”掛鉤機制,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就是為了強化農民的權利,讓大家無後顧之憂,掃清制約城鎮化速度的障礙。

朱啟臻:中央採取的措施,就是要通過強化老百姓在農村的權利,並不會因為人走了這些福利就沒有了。比如通過三權分置,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開,作為承包人,無論走到哪裡,依然有權力享受這樣的福利。

總書記也講過,無論怎麼改革,農民的土地權益是不會被改掉的,宅基地也是這樣,並不是人走了一定要收回來,可以作為一種股份,或者某種形式的財產。過去也提到過讓農民帶著財產來進城,所以人地錢關係的不斷明確,就是為了讓農民放心的進城,萬一農民因為某種原因在城裡生活不下去了,或者相回農村生活,給他們留下一條返鄉的路,這樣都有利於城鎮化的推進。

張高麗強調,要把農業轉移人口關心的子女教育、就業、醫療、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辦好,加快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朱啟臻認為,城鎮化不僅僅是人進了城,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無差別、無歧視,才是真正的完成了城鎮化。

朱啟臻:只要在一個地方有了穩定的工作,就應該和當地的居民有同樣的資格購房或者租房,

另外他的子女入學不應該受到任何歧視,包括醫療等社會保障也應該納入到居住地,和當地的市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把歧視性的,過去嚴格排除的政策統統廢除,這樣才能說完成了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