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堅:被人民日報點贊的治堵“城市大腦”又下一城

當偶像般的人物尤瓦爾·赫拉利教授講完,下一個登場演講的是很多IT人的“男神”、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為什麼要把王堅請到這個會場?主持人開門見山——大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基石。

見到全場唯一不帶PPT跳上講壇的王堅,剛剛摘下同聲傳譯耳機的聽眾以為可以輕鬆點了。一看演講標題《關於機器智慧與城市大腦下一個十年登月計畫》。這人工智慧和登月計畫有什麼關係?

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王堅從2015年起擔任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同時他也是阿裡雲和雲os作業系統的創始人。在阿裡內部,王堅被稱為博士。博士演講很好聽,可也不太好懂,因為有時候他天馬行空的程度不亞于馬雲。

比較難得的是,在這次公開場合,王堅罕見地再次宣講了杭州試行的“城市大腦”。

“每當夜幕初降,刹車燈亮起一片“紅海”——這道城市風景令眾多開車人、行路人煩惱不已。不久前,

由高德地圖及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多家機構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度杭州擁堵趨勢下降4.94%,下半年比上半年擁堵下降了13%,治理擁堵成效在主要城市中排名前列。”《人民日報》曾專門撰文為杭州的“城市大腦”點贊。

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聯合阿裡雲公佈了一項計畫:為這座城市安裝一個人工智慧中樞——杭州城市資料大腦。城市大腦的內核將採用阿裡雲ET人工智慧技術,

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域即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問題,並最終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慧。

“緩解交通堵塞”是城市大腦的首個嘗試,並已在蕭山區市心路投入使用,部分路段車輛通行速度提升了11%。王堅認為,雖然這還只是極小範圍的試點應用,但使用人工智慧進行社會管理的前瞻性實踐,具有標誌性意義。

雖然杭州城市大腦迄今為止公開宣講的案例只有蕭山市心路這一例,

但事實上杭州人早已經感受到大資料帶來的福利。

去年8月,杭州城西百姓期盼已久的紫之隧道開通。“通過隧道到濱江只需不到20分鐘,百公里油耗最低的時候才4.5升,這種感覺真是暢快!”家住城西的邵先生不知道,這背後就是大資料的功勞。如果不是大資料的關鍵性支援,杭州快速路網的提法可能是“三縱五橫”,

而不是現在的“四縱五橫”。新加的“一縱”,就是之浦路—紫之隧道—紫金港路—紫金港隧道。

王堅說,城市大腦會是未來城市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供水系統,就像今天的供電系統,一個城市沒有它就運行不了。非常欣慰的是,在杭州這個做人工智慧創業最好的地方,接受了城市大腦,嘗試“城市大腦”的探索。第一次在城市角度,把資料不再當做大資料來賣,第一次把資料當成是城市非常重要的資源來看。同時,杭州市也成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和中國或者世界其它地方部門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叫大資料部門。它是一個資料資源部門,這也是中國首例。

王堅透露,在杭州開始做這件事情之後,蘇州在今年2月也開始了“城市大腦”的探索。

[浙江新聞+]王堅演講部分內容

約翰前面講關於人工智慧發展時,其實大家都知道第一天說人工智慧時,大家都在談怎麼讓一台機器模仿人。我自己在杭州這個地方經歷過三次,有人跟我講人工智慧是未來。我自己悟出來一點,把它叫做機器智慧會更好一點,這也是我今天想講的三個很重要的觀點。機器智慧和城市大腦,下一個十年的登月計畫。80年代初期時我在讀大學,潘院士講到第一次在五幾年提出人工智慧時,有四個圖靈獎獲得者。其中有一個是司馬賀,他在80年代初到過杭州。我作為學生聽他講人工智慧,熱血沸騰的不得了。因為是學生,比較容易受騙,相信了人工智慧就是未來!

他自己是心理學家,拿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經濟學界非常有名。因為他那次在這兒講課,使得後來對我個人來講,在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做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研究人,還是可以從資訊學的角度去研究人,對我來講選擇了從資訊學的角度研究,所以後來才去修了關於電腦科學的課程。那是第一次讓我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是值得探討的,那時候所有人講人工智慧的都是在講機器,怎麼讓機器做一些人能幹的事情。直到今天,你去查牛津字典的話,它去解釋AI是什麼,還是在講,包括前面幾位講到時,還是在講怎麼讓機器,怎麼讓一台電腦去做人可以做的事情。

著名的圖靈測試,本質也是怎麼模擬人。因為這樣,我花了很多時間學心理學。慢慢明白過來了,其實這裡是有一個非常大的悖論。這個悖論,剛才歷史學家講到,人腦能不能研究人腦,這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就是大腦有沒有能力去研究自己,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

今天我可以感受到的是什麼呢,在這兒坐的人,什麼樣的腦子才可以去研究腦子,那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腦子才可以研究大腦本身。大家如果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話,在這個屋子裡基本上都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腦子,還是老老實實做,不要去研究腦子會好一點,這是我自己的感觸。

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博士畢業之後,在大概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時候,人工智慧也熱了一陣子,有兩件事情。人工智慧提出時,日本提了第五代電腦。那是我們國家的項目,不是人工智慧2.0,是智慧電腦。那時候是第一次把一個硬體的發展和軟體的發展連在一起了,那次是轟轟烈烈的,當時出過幾本很厚的書。我認認真真看完關於人工智慧的書,如果你去看的話,大部分東西和今天談得是一樣的。那次也是轟轟烈烈之後,日本從此嘎然停在了所謂的第五代電腦。那個時候,我自己大概花了三到五年時間,在這裡面相信了人工智慧可能是未來,但是沒有發生。

今天又跑到這個時候,大家又開始在說人工智慧。我想今天說人工智慧,其實是這個世界發生了非常多的變化,並不是人工智慧發生了很多變化。一年多以前,在北京的一個活動上,我講人工智慧今天能夠又被撿起來,不是因為本身發展的結果。我想約翰也講到一個東西,計算在這裡的重要性。人工智慧到今天為什麼能談,和三個東西是非常有關係的。

剛才潘雲鶴院士演講裡用了《金融時報》的一句話,這是互聯網的結束,人工智慧的開始。談到了兩百萬到三百萬美金,這個肯定是錯的。最錯的,他講的是互聯網的結束。今天我們可以重新開始講人工智慧,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互聯網變成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對我來講,可能人生最大的夢想是看到大腦被連到互聯網上。如果沒有這個物質基礎,我們不但沒有資料,所有講的事情都不存在。

剛才約翰講到資料哪裡來,今天語音辨識能做到這個程度,當然和DeepMind的演算法有關係。但是如果我們還是像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去得到語音的樣本資料,那今天所有事情也不會發生。我想《金融時報》的記者肯定沒有搞清楚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一定不要把互聯網這個基礎設施和傳統意義上的網路化混在一起。《金融時報》的那篇文章,兩百萬-三百萬美元不是最錯的,最錯的是互聯網的結束!

我自己覺得人工智慧成為話題又和大家討論,實際上標誌著互聯網對這個社會發展的又一次推動,這是我自己的理解。這是一個,為什麼可以談這件事情。

第二個,我們今天又談這件事情時,確實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回避的,就是我們重新看待了資料,其實是我們重新看待了周圍的世界。

資料,我還是要重新講一講,儘管前面談到了很多資料。人類歷史上發展過程當中,變化是非常非常大的。其中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約翰講的,在資料之前,我們所用掉的計算能力是一次顛覆性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前幾天我看到一個資料,我估計全世界沒有人統計出來,我看到是這樣寫的。今天每一年,無論是講深度學習,講人工智慧,都逃不掉電腦這件事情。電腦最基本的單元就是用多少個電晶體來表達。

我前天看到一個資料,我聽了還是蠻刺激的。大概一兩年的資料,我們每年每個人平均要消耗掉,或者全世界要生產出大概20億個電晶體,為每個人。20億個電晶體什麼概念,在70年代初IBM出來的一個晶片才有2千多個電晶體。大家認真想一下,那時候整個美國加起來的電晶體數可能都沒有一個人所擁有的電晶體數。計算能力的爆發是超出大家的想像,這些東西帶來的變化其實是今天我們又可以重新看待人工智慧的基礎,大家一定要記住,矽實在是了不起,不管摩爾定律在不在,這個東西實在了不起。從70年一個晶片上只有幾千個電晶體,到今天世界要地球上每個人生產幾十億個電晶體,這是世界的巨大進步。

大家可以想想看什麼概念,幾十億個電晶體。前幾天我在矽谷見到一家創業公司,大家知道今天做深度學習,或者做人工智慧的人,必說什麼GPU。那個創業者和我說要做一個處理器出來,這個處理器是今天最好GPU處理能力的1千倍。大家認真想一下,已經從2千個電晶體晶片到每個人有2億個電晶體。如果再把計算能力提高1千倍,你想想看我們能幹什麼事情,任何人在有生之年不能幹完的事情,一眨眼幹完了。剛才約講到計算能力的巨大發展,有幾個數字,大家可以看守一下發展到什麼程度。

第三,回到資料上。除了剛才談到的醫療之外,有一個事情非常了不起,也是我們決定應該做一個像城市大腦這樣的東西。camera,有時候就翻譯成攝象頭,我認為最好翻譯成成像器械的發展。成像器械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東西,你今天坐在這兒,還找不找得到一部沒有攝象頭的手機,買不到。你甚至都買不到一部只有一個攝象頭的手機,因為成像技術的發展,人類突然出來一個喜好,自拍,它的結果就讓人類自己自身的資料被留下來了。

同樣大家在說無人車,無人駕駛時,可能忽視了一個事情。今天一輛車上有多少個成像設備,無論這個是用camera做出來,還是用雷達的電磁波做出來,它還是一個成像技術,今天一輛無人車實際上是一輛成像技術的車。

關於釋放城市大腦的事情,大家可以設想一下,今天城市裡有多少成像設備來感知城市的一切。從小的手機放在身上,到你開的車,一個城市的所有東西,其實讓資料的分佈程度超出大家想像的。

前幾天我看到一家公司,大家可能不知道此時此刻在天上有多少衛星在飛,拍下了多少張照片,它可以幫助我們回答多少回答不了的事情。我看到的這家公司就是拿衛星的圖像估算全世界石油的儲量,我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我們應該為城市做一件事情。為什麼呢,今天城市修了那麼多道路,我們永遠不知道在這一時刻所有的車占了城市道路的多少面積,其實衛星圖像可以告訴你。大家也知道衛星圖像多到了我們沒有辦法處理,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所有成像出來的東西人都是不能看的。今天你拍過的照片一定比你看過的照片多,這時候只有機器可以把它看完。

這三個東西發展到今天,可能人工智慧最好的叫法是叫機器智慧,可以讓機器去幹以前人不能幹的事情。剛才教授也談到了這一點,這是真正變化的開始。即使大家熟悉的一些東西也開始做這樣的事情,比如說前幾天我在加拿大看一家創業公司。他做AI,做關於情感計算。也是用手機照相機來看你的臉,但不是做大家想像的人臉識別。他是看了你的臉,就知道你的心跳是多少,血壓是多少。他說人每天低頭看手機,為什麼這個時候不能把體檢做掉。而這件事情是人永遠做不了的,你今天去看很多公司做的人工智慧,其實是人做不了的事情。

發展到今天,把它叫機器智慧更能夠聚焦,做人工智慧的人就會把做心理學的事情撿回來了。

同時,杭州市也成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和中國或者世界其它地方部門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叫大資料部門。它是一個資料資源部門,這也是中國首例。

王堅透露,在杭州開始做這件事情之後,蘇州在今年2月也開始了“城市大腦”的探索。

[浙江新聞+]王堅演講部分內容

約翰前面講關於人工智慧發展時,其實大家都知道第一天說人工智慧時,大家都在談怎麼讓一台機器模仿人。我自己在杭州這個地方經歷過三次,有人跟我講人工智慧是未來。我自己悟出來一點,把它叫做機器智慧會更好一點,這也是我今天想講的三個很重要的觀點。機器智慧和城市大腦,下一個十年的登月計畫。80年代初期時我在讀大學,潘院士講到第一次在五幾年提出人工智慧時,有四個圖靈獎獲得者。其中有一個是司馬賀,他在80年代初到過杭州。我作為學生聽他講人工智慧,熱血沸騰的不得了。因為是學生,比較容易受騙,相信了人工智慧就是未來!

他自己是心理學家,拿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經濟學界非常有名。因為他那次在這兒講課,使得後來對我個人來講,在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做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研究人,還是可以從資訊學的角度去研究人,對我來講選擇了從資訊學的角度研究,所以後來才去修了關於電腦科學的課程。那是第一次讓我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是值得探討的,那時候所有人講人工智慧的都是在講機器,怎麼讓機器做一些人能幹的事情。直到今天,你去查牛津字典的話,它去解釋AI是什麼,還是在講,包括前面幾位講到時,還是在講怎麼讓機器,怎麼讓一台電腦去做人可以做的事情。

著名的圖靈測試,本質也是怎麼模擬人。因為這樣,我花了很多時間學心理學。慢慢明白過來了,其實這裡是有一個非常大的悖論。這個悖論,剛才歷史學家講到,人腦能不能研究人腦,這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就是大腦有沒有能力去研究自己,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

今天我可以感受到的是什麼呢,在這兒坐的人,什麼樣的腦子才可以去研究腦子,那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腦子才可以研究大腦本身。大家如果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話,在這個屋子裡基本上都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腦子,還是老老實實做,不要去研究腦子會好一點,這是我自己的感觸。

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博士畢業之後,在大概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時候,人工智慧也熱了一陣子,有兩件事情。人工智慧提出時,日本提了第五代電腦。那是我們國家的項目,不是人工智慧2.0,是智慧電腦。那時候是第一次把一個硬體的發展和軟體的發展連在一起了,那次是轟轟烈烈的,當時出過幾本很厚的書。我認認真真看完關於人工智慧的書,如果你去看的話,大部分東西和今天談得是一樣的。那次也是轟轟烈烈之後,日本從此嘎然停在了所謂的第五代電腦。那個時候,我自己大概花了三到五年時間,在這裡面相信了人工智慧可能是未來,但是沒有發生。

今天又跑到這個時候,大家又開始在說人工智慧。我想今天說人工智慧,其實是這個世界發生了非常多的變化,並不是人工智慧發生了很多變化。一年多以前,在北京的一個活動上,我講人工智慧今天能夠又被撿起來,不是因為本身發展的結果。我想約翰也講到一個東西,計算在這裡的重要性。人工智慧到今天為什麼能談,和三個東西是非常有關係的。

剛才潘雲鶴院士演講裡用了《金融時報》的一句話,這是互聯網的結束,人工智慧的開始。談到了兩百萬到三百萬美金,這個肯定是錯的。最錯的,他講的是互聯網的結束。今天我們可以重新開始講人工智慧,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互聯網變成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對我來講,可能人生最大的夢想是看到大腦被連到互聯網上。如果沒有這個物質基礎,我們不但沒有資料,所有講的事情都不存在。

剛才約翰講到資料哪裡來,今天語音辨識能做到這個程度,當然和DeepMind的演算法有關係。但是如果我們還是像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去得到語音的樣本資料,那今天所有事情也不會發生。我想《金融時報》的記者肯定沒有搞清楚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一定不要把互聯網這個基礎設施和傳統意義上的網路化混在一起。《金融時報》的那篇文章,兩百萬-三百萬美元不是最錯的,最錯的是互聯網的結束!

我自己覺得人工智慧成為話題又和大家討論,實際上標誌著互聯網對這個社會發展的又一次推動,這是我自己的理解。這是一個,為什麼可以談這件事情。

第二個,我們今天又談這件事情時,確實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回避的,就是我們重新看待了資料,其實是我們重新看待了周圍的世界。

資料,我還是要重新講一講,儘管前面談到了很多資料。人類歷史上發展過程當中,變化是非常非常大的。其中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約翰講的,在資料之前,我們所用掉的計算能力是一次顛覆性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前幾天我看到一個資料,我估計全世界沒有人統計出來,我看到是這樣寫的。今天每一年,無論是講深度學習,講人工智慧,都逃不掉電腦這件事情。電腦最基本的單元就是用多少個電晶體來表達。

我前天看到一個資料,我聽了還是蠻刺激的。大概一兩年的資料,我們每年每個人平均要消耗掉,或者全世界要生產出大概20億個電晶體,為每個人。20億個電晶體什麼概念,在70年代初IBM出來的一個晶片才有2千多個電晶體。大家認真想一下,那時候整個美國加起來的電晶體數可能都沒有一個人所擁有的電晶體數。計算能力的爆發是超出大家的想像,這些東西帶來的變化其實是今天我們又可以重新看待人工智慧的基礎,大家一定要記住,矽實在是了不起,不管摩爾定律在不在,這個東西實在了不起。從70年一個晶片上只有幾千個電晶體,到今天世界要地球上每個人生產幾十億個電晶體,這是世界的巨大進步。

大家可以想想看什麼概念,幾十億個電晶體。前幾天我在矽谷見到一家創業公司,大家知道今天做深度學習,或者做人工智慧的人,必說什麼GPU。那個創業者和我說要做一個處理器出來,這個處理器是今天最好GPU處理能力的1千倍。大家認真想一下,已經從2千個電晶體晶片到每個人有2億個電晶體。如果再把計算能力提高1千倍,你想想看我們能幹什麼事情,任何人在有生之年不能幹完的事情,一眨眼幹完了。剛才約講到計算能力的巨大發展,有幾個數字,大家可以看守一下發展到什麼程度。

第三,回到資料上。除了剛才談到的醫療之外,有一個事情非常了不起,也是我們決定應該做一個像城市大腦這樣的東西。camera,有時候就翻譯成攝象頭,我認為最好翻譯成成像器械的發展。成像器械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東西,你今天坐在這兒,還找不找得到一部沒有攝象頭的手機,買不到。你甚至都買不到一部只有一個攝象頭的手機,因為成像技術的發展,人類突然出來一個喜好,自拍,它的結果就讓人類自己自身的資料被留下來了。

同樣大家在說無人車,無人駕駛時,可能忽視了一個事情。今天一輛車上有多少個成像設備,無論這個是用camera做出來,還是用雷達的電磁波做出來,它還是一個成像技術,今天一輛無人車實際上是一輛成像技術的車。

關於釋放城市大腦的事情,大家可以設想一下,今天城市裡有多少成像設備來感知城市的一切。從小的手機放在身上,到你開的車,一個城市的所有東西,其實讓資料的分佈程度超出大家想像的。

前幾天我看到一家公司,大家可能不知道此時此刻在天上有多少衛星在飛,拍下了多少張照片,它可以幫助我們回答多少回答不了的事情。我看到的這家公司就是拿衛星的圖像估算全世界石油的儲量,我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我們應該為城市做一件事情。為什麼呢,今天城市修了那麼多道路,我們永遠不知道在這一時刻所有的車占了城市道路的多少面積,其實衛星圖像可以告訴你。大家也知道衛星圖像多到了我們沒有辦法處理,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所有成像出來的東西人都是不能看的。今天你拍過的照片一定比你看過的照片多,這時候只有機器可以把它看完。

這三個東西發展到今天,可能人工智慧最好的叫法是叫機器智慧,可以讓機器去幹以前人不能幹的事情。剛才教授也談到了這一點,這是真正變化的開始。即使大家熟悉的一些東西也開始做這樣的事情,比如說前幾天我在加拿大看一家創業公司。他做AI,做關於情感計算。也是用手機照相機來看你的臉,但不是做大家想像的人臉識別。他是看了你的臉,就知道你的心跳是多少,血壓是多少。他說人每天低頭看手機,為什麼這個時候不能把體檢做掉。而這件事情是人永遠做不了的,你今天去看很多公司做的人工智慧,其實是人做不了的事情。

發展到今天,把它叫機器智慧更能夠聚焦,做人工智慧的人就會把做心理學的事情撿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