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流星花園》又要重拍了,16 年後的柴智屏都在想些什麼?【好奇心日報】

柴智屏覺得,2017 年開始重拍《流星花園》,其實“有點晚了”。

從 1990 年代至今,日本漫畫家神尾葉子講述一個活潑少女和四個富家男孩之間浪漫故事的《花樣男子》,在中、日、韓、泰已經被改編為至少 10 個版本的電視劇。但真正讓最多國內觀眾們記住的,是 2001 年那部捧紅了“杉菜”徐熙媛,以及男生團體“F4”的臺灣版偶像劇《流星花園》(台版《花樣男子》譯名)。

《流星花園》播出之後,以平均收視 6.99 刷新臺灣電視劇收視紀錄,帶動了 2000 年代針對年輕觀眾市場的“偶像劇”類型在臺灣電視業成為主流支柱。

這部劇是柴智屏第一部擔任製作人的偶像劇。當時 38 歲的她將自己喜愛的漫畫拍成劇,希望借此謀求事業的轉型:她從 80 年代進入福隆製作公司(《康熙來了》製作人王偉忠所屬“金星娛樂”的前身)從事綜藝製作,90 年代坐到總經理職位。2001 年,她想要面對當時被臺灣電視“八點檔鄉土劇”忽略的年輕觀眾,決定嘗試戲劇。

2001 年,柴智屏創立了自己的偶像劇公司“可米瑞智”,從 2001 年至 2010 年製作了接近 30 部偶像劇,其中不乏同樣得到了觀眾的:《蜜桃女孩》《戰神》《惡魔在身邊》《轉角遇到愛》——但當然,第一部《流星花園》還是她影響力最大、口碑也最好的一部劇。

實際上,柴智屏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五年前她就有這個念頭,

要在內地重新拍攝一版《流星花園》,“拖延”是因為漫畫原著的版權直到今年年初才敲定合約。

柴智屏列了她認為值得重拍的理由,前兩條都和“IP”有關:2001 年的時候原著漫畫其實沒有畫完,“我一直覺得我並沒有拍一個完整的版本”;“這是一個好故事,我現在再去外面找別的好故事,有沒有比它更好?”

而第三條更重要的,是針對廣大的新觀眾:“我覺得內地的觀眾是渴望有自己的偶像產業,

內地所產生出來的明星也好,我有看到年輕人間這樣的一個跡象”。

2012 年之後,柴智屏是臺灣影視製作者中“北上”的一員。她當時宣佈放棄臺灣的偶像劇製作,自己的未來主力將放在電影和藝人經紀。

《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探討過臺灣偶像劇在十年間從進步到鼎盛又到迅速衰弱、模式化的原因。其中內地迅速崛起的影視市場,是使得偶像劇從臺灣輸出內地,到內地開始“反攻”的最主要原因。

柴智屏認為當年產業的迅速衰落,和製作者不懂珍惜、不再創新有關,“臺灣幾乎週末都在做偶像劇,不然就是八點檔全部都是給老人家看的鄉土劇。這兩種類型都沒有辦法創新。我覺得影視其實創新是很重要的事情,內地現在已經從電視變成電視和互聯網觀眾的集合。”

柴智屏在青春片領域又取得了一些成績。她出品、監製,九把刀執導的“青春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2011 年成為年度最高票房的臺灣電影,2012 年在內地上映獲得 7650 萬元票房。

2013 年開始,柴智屏成為郭敬明的青春片系列《小時代》的監製和投資人之一。《小時代》系列儘管遭到了“拜金主義”的爛片爭議,但四部電影伴著內地青春片熱潮,共取得超過 18 億的高票房成績。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新版《流星花園》的投資方包括柴智屏自己的公司“北京萌樣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娛樂有限公司、安樂(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相較於舊版共 20 集,每集成本約 300 萬人民幣的製作規格,新版將拍攝 48 集,總計製作費高達台幣 7.2 億(約合人民幣 1.6 億)。

柴智屏說一個多億的投資在如今的大陸只能算“小貴”,“演員的片酬漲得特別厲害,工資也變貴了”。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她覺得五年前拍更合適的理由還包括——“演員可能會好選一些”。

F4 之後,柴智屏旗下的新偶像專注於內地市場。《那些年》和《小時代》的主演柯震東,當年曾先後為 19 家品牌進行廣告代言。2015 年青春片《我的少女時代》成為在大陸電影市場票房最高的臺灣片,飾演女主角的臺灣演員宋芸樺,現在是柴智屏最力推的偶像之一。

柴智屏形容 16 年前她的製作方法,只是因為看不慣如同瓊瑤劇那類表現愛情“太正經”和煽情的方式,憑著“一股傻勁”,或者說“熱情”做出自己想看的。而現在她作為選秀節目嘉賓,已經更新“偶像標準”。

她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描述她想要的特質——“直接的感覺要跟角色形象符合,演戲的部分不能造成劇組太大負擔……以我們以前的經驗,年輕男孩子要會演戲,其實沒有像女生那麼穩定。”

柴智屏認為當年臺灣版的成功,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所以我很慶倖,我在那個時間點上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現在再過十幾年來,再來重新創造一個 IP,我也跟你一樣有同樣的憂慮。”

她對於怎麼拍已經有一些具體的想法,例如當初她專門向朋友借來 F4 的豪車,現在不能再用這種“炫耀的形式”,“現在大家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特別炫耀的,他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不過總體來說,她說:“我當然覺得它會呈現出一個新的流行化的樣貌,但(到底)是什麼樣貌,目前為止我們也看不到。”

柴智屏還聊了更多關於新版《流星花園》和今天的偶像劇

Q=《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C=柴智屏

Q:對你來說,一部好的偶像劇應該包括什麼樣的主題?

C:在創造影視作品的背後的人,應該有這樣的自覺——還是要跟觀眾一起成長。它(作品)到底要告訴他們什麼事情,我一直覺得應該要有這樣子的互動。因為我們不是透過面對面的講話在接觸,我們是通過一個作品在互動。如果你看了這個作品,你會感受到背後的人的思維,然後你(看得)開心或不開心,是否明白,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我覺得最主要的目的,每個人還是可以透過角色自己去練習成長。我每次在設定我拍的偶像劇的時候,我心目中都默默埋了一個主題。也許觀眾沒感受到,但我自己會默默埋一個主題。

我都覺得自己還沒長大,所以我需要這個成長。

Q:做一個影視製作人的工作,你覺得給你帶來了什麼?

C:戲劇對我來講跟人生是很像的。我覺得還有一個很快樂的事情,是因為我們都在做 25 歲以下年輕人的故事。所以我不停要去跟 25 歲以下人互動,我可以從他們身上體會很多事情,覺得很開心。

我現在跟我的同學見面,他們可能就討論的無非就是什麼,到哪裡去看病啊保養啊,我覺得這個話題非常無聊。但是我今天接觸的年輕人,他們會講茫然的地方是什麼,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在看這件事情,會覺得我們(那代)人生可能也經歷過。我會覺得自己還蠻喜歡,一直都陪伴著(年輕人)。

Q:16 年都拍愛情劇,不會膩嗎?

C:可以想想看,要不要去做一個就是人性比較尖銳的題材,也有可能是藝術嚴肅一點的,可以非常寫實。

Q:你如何看待今天偶像劇數量越來越多,但其實好劇還是很稀缺的情況?

C:市場太大,有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水準參差不齊的可能性。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選擇的問題。選擇是說藝人為什麼選擇這個腳本,用這個團隊。有時候發展太快了,整體沒有一致的水準,這也是以前臺灣偶像劇剛起步的時候的階段,大家都在做偶像劇,很多海外廠商來買。但它們的票房或者收視率不好,反應也是不好,都有這種情形。

Q:你怎麼看《流星花園》故事中的“階級分明”的校園社會?不會擔心這種設定太過膚淺?

C:我也想問,在你們來看現在的階級跟所謂的物質差距不存在嗎?還是存在吧。只是以前內地大家收入沒有那麼像現在這麼好。我覺得現在多數的人其實經濟應該都還不錯,可是有錢的人可能又更有錢了,差距是永遠存在的。

差距的表像可能看不太到了,我覺得心裡的差距還是存在的。但我覺得不是有錢沒有錢上面,而是那個環境導致這個人的傲慢跟霸道,那是個性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做到比較偏向個性的反差,這種個性反差應該是比以前更嚴重才對。至少我現在看到的是這樣。

我覺得把戲劇性的東西往心理層面去走,而不是從表面上去走。比如兩個不同的人會進入到同一個世界觀裡面,心裡面產生了極大的反差。所以我覺得為什麼現在很多一般的網路民眾,他們常常會有一些憤怒搞出來,那個憤怒還是存在的。那我覺得杉菜就是屬於有一點憤怒的人。

圖片來自電視劇劇照、柴智屏豆瓣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2011 年成為年度最高票房的臺灣電影,2012 年在內地上映獲得 7650 萬元票房。

2013 年開始,柴智屏成為郭敬明的青春片系列《小時代》的監製和投資人之一。《小時代》系列儘管遭到了“拜金主義”的爛片爭議,但四部電影伴著內地青春片熱潮,共取得超過 18 億的高票房成績。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新版《流星花園》的投資方包括柴智屏自己的公司“北京萌樣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娛樂有限公司、安樂(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相較於舊版共 20 集,每集成本約 300 萬人民幣的製作規格,新版將拍攝 48 集,總計製作費高達台幣 7.2 億(約合人民幣 1.6 億)。

柴智屏說一個多億的投資在如今的大陸只能算“小貴”,“演員的片酬漲得特別厲害,工資也變貴了”。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她覺得五年前拍更合適的理由還包括——“演員可能會好選一些”。

F4 之後,柴智屏旗下的新偶像專注於內地市場。《那些年》和《小時代》的主演柯震東,當年曾先後為 19 家品牌進行廣告代言。2015 年青春片《我的少女時代》成為在大陸電影市場票房最高的臺灣片,飾演女主角的臺灣演員宋芸樺,現在是柴智屏最力推的偶像之一。

柴智屏形容 16 年前她的製作方法,只是因為看不慣如同瓊瑤劇那類表現愛情“太正經”和煽情的方式,憑著“一股傻勁”,或者說“熱情”做出自己想看的。而現在她作為選秀節目嘉賓,已經更新“偶像標準”。

她向《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描述她想要的特質——“直接的感覺要跟角色形象符合,演戲的部分不能造成劇組太大負擔……以我們以前的經驗,年輕男孩子要會演戲,其實沒有像女生那麼穩定。”

柴智屏認為當年臺灣版的成功,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所以我很慶倖,我在那個時間點上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現在再過十幾年來,再來重新創造一個 IP,我也跟你一樣有同樣的憂慮。”

她對於怎麼拍已經有一些具體的想法,例如當初她專門向朋友借來 F4 的豪車,現在不能再用這種“炫耀的形式”,“現在大家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特別炫耀的,他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不過總體來說,她說:“我當然覺得它會呈現出一個新的流行化的樣貌,但(到底)是什麼樣貌,目前為止我們也看不到。”

柴智屏還聊了更多關於新版《流星花園》和今天的偶像劇

Q=《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C=柴智屏

Q:對你來說,一部好的偶像劇應該包括什麼樣的主題?

C:在創造影視作品的背後的人,應該有這樣的自覺——還是要跟觀眾一起成長。它(作品)到底要告訴他們什麼事情,我一直覺得應該要有這樣子的互動。因為我們不是透過面對面的講話在接觸,我們是通過一個作品在互動。如果你看了這個作品,你會感受到背後的人的思維,然後你(看得)開心或不開心,是否明白,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我覺得最主要的目的,每個人還是可以透過角色自己去練習成長。我每次在設定我拍的偶像劇的時候,我心目中都默默埋了一個主題。也許觀眾沒感受到,但我自己會默默埋一個主題。

我都覺得自己還沒長大,所以我需要這個成長。

Q:做一個影視製作人的工作,你覺得給你帶來了什麼?

C:戲劇對我來講跟人生是很像的。我覺得還有一個很快樂的事情,是因為我們都在做 25 歲以下年輕人的故事。所以我不停要去跟 25 歲以下人互動,我可以從他們身上體會很多事情,覺得很開心。

我現在跟我的同學見面,他們可能就討論的無非就是什麼,到哪裡去看病啊保養啊,我覺得這個話題非常無聊。但是我今天接觸的年輕人,他們會講茫然的地方是什麼,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在看這件事情,會覺得我們(那代)人生可能也經歷過。我會覺得自己還蠻喜歡,一直都陪伴著(年輕人)。

Q:16 年都拍愛情劇,不會膩嗎?

C:可以想想看,要不要去做一個就是人性比較尖銳的題材,也有可能是藝術嚴肅一點的,可以非常寫實。

Q:你如何看待今天偶像劇數量越來越多,但其實好劇還是很稀缺的情況?

C:市場太大,有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水準參差不齊的可能性。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選擇的問題。選擇是說藝人為什麼選擇這個腳本,用這個團隊。有時候發展太快了,整體沒有一致的水準,這也是以前臺灣偶像劇剛起步的時候的階段,大家都在做偶像劇,很多海外廠商來買。但它們的票房或者收視率不好,反應也是不好,都有這種情形。

Q:你怎麼看《流星花園》故事中的“階級分明”的校園社會?不會擔心這種設定太過膚淺?

C:我也想問,在你們來看現在的階級跟所謂的物質差距不存在嗎?還是存在吧。只是以前內地大家收入沒有那麼像現在這麼好。我覺得現在多數的人其實經濟應該都還不錯,可是有錢的人可能又更有錢了,差距是永遠存在的。

差距的表像可能看不太到了,我覺得心裡的差距還是存在的。但我覺得不是有錢沒有錢上面,而是那個環境導致這個人的傲慢跟霸道,那是個性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做到比較偏向個性的反差,這種個性反差應該是比以前更嚴重才對。至少我現在看到的是這樣。

我覺得把戲劇性的東西往心理層面去走,而不是從表面上去走。比如兩個不同的人會進入到同一個世界觀裡面,心裡面產生了極大的反差。所以我覺得為什麼現在很多一般的網路民眾,他們常常會有一些憤怒搞出來,那個憤怒還是存在的。那我覺得杉菜就是屬於有一點憤怒的人。

圖片來自電視劇劇照、柴智屏豆瓣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