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痛風三大中醫古方,每一個都救人無數

中醫學中亦有“痛風”病名,且歷代醫家有所論述。元·朱丹溪《格致餘論》就曾列痛風專篇,雲:“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

夜則痛甚,行于陽也。”此病相當於中醫的“痛痹”、“曆節”、“腳氣”等症。而老祖宗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總結出許多適用於痛風治療的方劑。以下甄選的三個,算是廣為使用的痛風名方,能夠給予各位一些參考。

一、痛風定痛湯

方劑:金錢草40g 車前子15g 制又與30g 防己15g 黃柏15g 制十亦10g 制盛土10g 地龍15g 水牛角30g 制川烏6-10g 制草鳥5g 蜈蚣2條 山慈菇10g 海藻15-30g 蒼術15g 六曲25g 羌活15g 靈仙15g 紅花10g:

用法:一天一劑,分二次服,粗粉煎服;2週一療程。

療效:用上方治療痛風患者673例,經用藥2-5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597例,顯效者74例,無效者2例.愈後者經隨訪3年,均未復發.

二、痛風湯特效處方

為朱良春老中醫擬定,經中醫專家臨床多方驗證 應用,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方劑:土茯苓30g、萆薢30g、威靈仙15g、桃仁10g、 紅花10g、 澤蘭10g、 澤瀉20g、 苡米30g、車前子30g、蒼術15g、山慈姑15g、膽星15g。

分析:以土茯苓、威靈仙、萆薢三味為主藥,有顯著排尿作用。威靈仙辛散宣導,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對改善關節腫痛確有殊功。 湯劑用量一般為30克。

三、白虎湯合四妙散加減

辨證分型:濕熱痹阻型。

治則:清利濕熱,通絡止痛。

方藥:選用白虎東加四妙散加減。

方劑:石膏30g,知母10g,蒼術10g,黃柏10g,薏苡仁15g,川牛膝12g,羌活12g,防己12g,銀花藤15g,甘草6g,等等。5 劑,1 劑/d,水煎分服。

以上是老中醫推薦的幾種治療痛風偏方,副作用比較小,希望對你有幫助。但是,是藥三分毒,患了痛風病應該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長期的服藥對健康是不利的。

日常生活中,管住嘴、邁開腿等生活習慣也應注意養成。願廣大治療順利,早日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