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70多年前,兩個浙江人在廣州貼出了“討英檄文”,結果一個被流放新疆,一個被遣回原籍

170多年前,有兩個富有愛國思想的浙江人,在廣州貼出了《全粵義士義民公檄》,怒斥英國帝國主義販賣鴉☆禁☆片的罪行,揭露清朝政府畏敵失地,呼籲人民一致對敵。結果一個被流放新疆,

一個被遣回浙江原籍。這兩個浙江人就是錢江與何大庚。

何大庚。網路圖片。

錢江(約1800--1853),字沛然,又字秋屏、東平,號曉峰,浙江長興人,監生。出身仕宦之家,為山東巡撫錢鈺的第六世裔孫。鴉☆禁☆片戰爭前,錢江流寓廣州。

何大庚,生卒年月不詳,浙江山陰(今紹興)人,

秀才出身,後屢試不第。他“嘗習申韓”,“工筆紮”,鴉☆禁☆片戰爭前即“遊幕來粵”,流寓於廣州。林則徐來廣州查禁鴉☆禁☆片時,何大庚曾先後為廣州知府余保純和駐澳門道員易中孚的隨員與幕僚。

錢江與何大庚、卞江殷等人富有愛國思想,他們意氣相投,經常聚在一起談論禁煙、抗英之事,認為販賣鴉☆禁☆片“傷民命奚止數百萬眾,耗及財豈僅數千萬金”,危害性極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

雷厲風行開展禁煙鬥爭,錢江、何大庚等積極支持林則徐禁煙。何大庚還在他就任駐澳門道員易中孚幕僚時,對於易中孚替英國侵略者說話的行為極為不滿,曾將這些情況告知林則徐,得到林則徐的信任。他還曾提出一套抵禦英國侵略的對策,但當局不予理采。

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派軟差大臣伊理布赴廣州。《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侵略者更加肆無忌憚地侵擾人民群眾。

“粵中人有思倡義民挫折之”。於是,何大庚與錢江商議,準備利用組織團練的方式,號召城鄉民眾,採取“按戶抽丁”的辦法武裝起來,以抗擊英國侵略者。

網路圖片。

兩人商議後,由錢江起草、何大庚加工潤色的《全粵義士義民公檄》,

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二十三日(陽曆11月25日)在廣州府學明倫堂張貼出來。檄文怒斥英國帝國主義販賣鴉☆禁☆片,“據我土地,戕我文武,淫我婦女,掠我資財”的罪行,無情揭露清政府“疆臣大帥惜命如山,文吏武臣,畏犬如虎,不顧國愁民怨,遽行割地輸金”的賣國行為,呼籲人民一致對敵。地方大吏聞之大感恐慌。以後他們又在明倫堂召集會議,要求舉行團練,共同抗擊英國侵略者。
12月,又發生英兵打傷中國小販的暴行,激起廣州人民焚燒洋館的鬥爭,更使兩廣總督祁貢、廣東巡撫梁寶常緊張。欽差大臣、廣州將軍伊裡布和兩廣總督祁貢等害怕得罪英國政府,便以“倡亂”罪名逮捕錢江、何大庚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十八日(陽曆4月17日),錢江自動投案,何大庚也被關進監獄。1843年10月12日,清道光皇帝批示,刑部宣佈:錢江革去監生,“從重發遣新疆”,何大庚作為“從犯”,以“聽從附和圖利”,與卞江殷一起遭到“斥革”的處分,並“照為從減一等律,杖一百,徒三年”,被遞解回浙江山陰原籍。

錢江被流放新疆後,見到了先前被流放到新疆的林則徐。於是,錢江輔佐林則徐治理水利。林錢二人因治屯有功,被清政府特赦。道光二十五年林則徐被起用,署陝甘總督,次年轉任陝西巡撫,錢江為其新幕客。道光二十七年林則徐升雲貴總督,錢江與之分手,出遊京都。何大庚被遣回原籍後情況不明。

“賣國有功,愛國有罪”,這是在鴉☆禁☆片戰爭時期發生的怪現象。林則徐、鄧廷楨蒙受了冤獄,錢江、何大庚等也一樣。

文/強哥說何

伊理布簽訂條約。網路圖片。

何大庚作為“從犯”,以“聽從附和圖利”,與卞江殷一起遭到“斥革”的處分,並“照為從減一等律,杖一百,徒三年”,被遞解回浙江山陰原籍。

錢江被流放新疆後,見到了先前被流放到新疆的林則徐。於是,錢江輔佐林則徐治理水利。林錢二人因治屯有功,被清政府特赦。道光二十五年林則徐被起用,署陝甘總督,次年轉任陝西巡撫,錢江為其新幕客。道光二十七年林則徐升雲貴總督,錢江與之分手,出遊京都。何大庚被遣回原籍後情況不明。

“賣國有功,愛國有罪”,這是在鴉☆禁☆片戰爭時期發生的怪現象。林則徐、鄧廷楨蒙受了冤獄,錢江、何大庚等也一樣。

文/強哥說何

伊理布簽訂條約。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