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法院判決企業支付賠償金,但無法取得發票,此項支出 可否稅前扣除?

法院判決企業支付賠償金,但無法取得發票,此項支出 可否稅前扣除?

答:《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

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因此,如果該 賠償金的支出是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且屬於企業因合同行為而發生的,可以稅前扣除。法院 判決企業支付賠償金,企業可憑法院的判決文書與收款方開具的收據作為扣除憑據。

【考點一】審計抽樣的定義

審計抽樣是指註冊會計師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於百分之百的專案實施審計程式,使所有抽樣

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為註冊會計師針對整個總體得出結論提供合理基礎。 審計抽樣基本特徵: 1.對某類交易或帳戶餘額中低於百分之百的專案實施審計程式;

2.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不一定均等);

3.可以根據樣本專案的測試結果推斷有關抽樣總體的結論。

【考點二】審計抽樣的適用範圍(★)


是否適用審計抽樣
風險評估×
控制測試有運行軌跡√無運行軌跡×
實質性程式細節測試√實質性分析×

【例題 1-多選題】下列各項審計程式中,通常不採用審計抽樣的有()。(2014 年) A.風險評估程式

B.控制測試 C.實質性分析程式 D.細節測試

【答案】AC

【解析】風險評估程式通常不涉及審計抽樣;在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式時,註冊會計師不宜使用審計抽 樣。

【考點三】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

用途抽樣風險類型對審計的影響控制測試信賴過度風險影響審計效果信賴不足風險影響審計效率
細節測試誤受風險影響審計效果誤拒風險影響審計效率
【注意 1】註冊會計師更應關注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注意 2】控制抽樣風險的唯一途徑就是控制樣本規模。樣本規模與抽樣風險成反向變動關係。【注意 3】非抽樣風險既可能影響審計的效果,

也可能影響審計的效率。【注意 4】非抽樣風險的產生原因:(1)註冊會計師選擇的總體不適合於測試目標。(2)註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定義誤差。(3)註冊會計師選擇了不適於實現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式。(4)註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況。(5)其他原因。【注意 5】降低非抽樣風險的途徑:採取適當的品質控制政策和程式,對審計工作進行適當的指導、監督 和覆核,以及對註冊會計師實務的適當改進,
仔細設計其審計程式儘量降低非抽樣風險。

【例題 2-單選題】下列有關抽樣風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2015 年) A.除非註冊會計師對總體中所有的專案都實施檢查,否則存在抽樣風險 B.在使用統計抽樣時,註冊會計師可以準確地計量和控制抽樣風險 C.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包括誤受風險和誤拒風險 D.註冊會計師可以通過擴大樣本規模降低抽樣風險

【答案】C

【解析】選項 C 中,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包括信賴過度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

【例題 3-多選題】下列有關抽樣風險的說法中,正確的有()。(2014 年) A.誤受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影響審計效果 B.誤受風險和信賴過度風險影響審計效果 C.誤拒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影響審計效率 D.誤拒風險和信賴過度風險影響審計效率【答案】BC

【解析】誤受風險是註冊會計師推斷重大錯報不存在而實際存在的風險,影響審計效果;誤拒風險是 註冊會計師推斷重大錯報存在而實際不存在的風險,影響審計效率。信賴過度風險是推斷的控制有效性高 於實際有效性的風險,影響審計效果;信賴不足風險是推斷的控制有效性低於實際有效性的風險,影響審 計效率。選項 A、D 不正確。

【例題 4-單選題】下列各項中,不會導致非抽樣風險的是()。 (2014 年) A.註冊會計師選擇的總體不適合於測試目標

B.註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定義誤差 C.註冊會計師未對總體中的所有項目進行測試 D.註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況

【答案】C

【解析】可能導致非抽樣風險的原因包括:(1)選擇的總體不適合於測試目標(選項 A);(2)未能適 當地定義誤差(選項 B);(3)選擇了不適於實現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式;(4)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 況(選項 D)。在審計抽樣中,如果未對總體中的所有項目進行測試,則屬於導致抽樣風險的情形(選項 C)。

管它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我有我的生活。

【答案】C

【解析】選項 C 中,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包括信賴過度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

【例題 3-多選題】下列有關抽樣風險的說法中,正確的有()。(2014 年) A.誤受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影響審計效果 B.誤受風險和信賴過度風險影響審計效果 C.誤拒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影響審計效率 D.誤拒風險和信賴過度風險影響審計效率【答案】BC

【解析】誤受風險是註冊會計師推斷重大錯報不存在而實際存在的風險,影響審計效果;誤拒風險是 註冊會計師推斷重大錯報存在而實際不存在的風險,影響審計效率。信賴過度風險是推斷的控制有效性高 於實際有效性的風險,影響審計效果;信賴不足風險是推斷的控制有效性低於實際有效性的風險,影響審 計效率。選項 A、D 不正確。

【例題 4-單選題】下列各項中,不會導致非抽樣風險的是()。 (2014 年) A.註冊會計師選擇的總體不適合於測試目標

B.註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定義誤差 C.註冊會計師未對總體中的所有項目進行測試 D.註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況

【答案】C

【解析】可能導致非抽樣風險的原因包括:(1)選擇的總體不適合於測試目標(選項 A);(2)未能適 當地定義誤差(選項 B);(3)選擇了不適於實現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式;(4)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 況(選項 D)。在審計抽樣中,如果未對總體中的所有項目進行測試,則屬於導致抽樣風險的情形(選項 C)。

管它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我有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