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孟少傑作品《青春,不止一種顏色》/《花開》雜誌·牡丹之光專訪

1、沐秀一:首先很高興你能夠抽空來做我們《花開》這期欄目專訪。

我也經常能夠在空間裡見到你的作品的宣傳,對於文學這個大眾普遍不太看好的行業裡,你對寫作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嗎?

孟少傑:文學創作在大多數人看來,它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很普通的興趣。從事文學創作的人不在少數,但是能夠靠寫字養家糊口、發家致富的人確實很少。最初的夢想不是執筆寫書,在全身心投入寫作之前希望成為音樂人。創作音樂算得上是一種“天賦”吧,

一開始寫過很多有詞無曲的作品,後被音樂老師發現我的潛質,培養我作曲,一直都沒動搖過要贏得屬於自己的舞臺,唱響自己的音樂。或許是寫得多了,就慢慢喜歡寫一些小故事。班主任是我的親戚,也是我的語文老師,他開始讓我寫很多課文的續寫,每天一個日記,一篇續寫幾萬字,一個日記幾千字,甚至更多。初一開始嘗試著寫小說(現在看來一定是我寫過最狗血的作品),
不知不覺就這樣愛上了寫作。後來因為樂團主唱不幸車禍離世,我們放棄音樂,而後集中心思在文學創作上,從嘗試寫作到習慣性寫作,最後不可自拔地愛上寫故事的過程。我打算一直這樣寫下去,它是我的職業,更是我在乎的事業。雖然很多人把寫作當做職業或事業是不務正業的行為,但是我覺得以寫字活著並不丟人。儘管興趣和夢想不在一個層面上,
唯有將興趣或夢想當做事業對待的人,才有可能將願望得以實現。

2、沐秀一:很多人都說寫文字的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是融入世俗生活細節的敏感,對於作家的敏感你的理解是?

孟少傑:從事文藝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點神經,

想法和行為難免古怪,我認為這是作家必有的特質。寫字的人比較敏感是創作過程中必備的技能,不善於發現和綜合思考的作者是可怕的。靈感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根本無法用文字去形容,一個字,一句話,一個動作,生活中的每分每秒任何物件場景都有可能激發靈感。作家必須做到創作的敏感,但不能把這種敏感用到日常生活中,心思太細並不利於人際相處。

3、沐秀一:你認為生活與文學應該是什麼樣的一種關係?

孟少傑: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的一種觀念:愛情和夢想會發生衝突,不能共存,以至於我不斷捨棄愛情而一門心思地走在追夢的路上。其實文學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孕育著文學,唯獨只有熱衷文學的人才能發現它藏匿的位置,但是文學不能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必然有文學。事實上生活、夢想和愛情並不存在衝突,找到彼此的平衡支點,處理得當就可以和睦共存。準確地說文學是生活中的一種必要裝束,就像一個看似普通的青年帶上一幅優雅的眼鏡,突然有種文藝青年的感覺,我們可以不要那副眼鏡,但是無人佩戴的眼鏡,即使再好都還無價值。

4、沐秀一:在生活當中除了寫作,是否另有其他投入興趣想要去做的事,你覺得,有意義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的。

孟少傑:如果大家知道我只是一個初中學歷的農民,家境一貧如洗的話,你會覺得窮人最想要什麼?錢?物質?發財?香車美女?我覺得都不是,重要的是掏心窩地問問自己想怎麼活,我無非是想將一個夢想變成現實,不會挨餓,也不會挨駡。其實我一直都在思考,既然我拼了十二年都沒能得到成功的一絲犒勞,為什麼還會頑固不化地繼續走在這條路上,我除了苦力沒有能夠勝任的工作,所以自由撰稿是我自認為適合我去發展的前程。倘若某天我成功了,會不會洩氣,失去繼續向前的動力?至少在夢想還沒實現之前我會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如果我能做一個職業作家肯定會欣慰,賺點錢給年邁的父母提供一個安度晚年的好環境,是我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人,必須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就像沒有白晝的四季,那是希望更是生命的動力源。

5、沐秀一:之前你也有說起自己要出版的新作品《青春,不止一種顏色》的完稿修改,你覺得這部作品的完稿修改,是否達到你心中的期望,《青春,不止一種顏色》為什麼會用這幾句來作為你新書的名字?

孟少傑:很多人都喜歡這個書名,略顯傷感,道出了追夢人埋在心底的辛酸。每個追夢人向前的路上絕不是一帆風順,總會經歷很多磨難和挫折,能夠戰勝困難繼續遠行的才是真正的追夢人,哭過,痛過,傷過,必須將逆境中的辛酸咽下去才能夢想成真。2013年的《半季人生》出版限量試讀本以後,我就一直在寫新書,在最近定稿的這本“追夢人”系列第一季的《青春,不止一種顏色》之前,為新書前後改過十幾次書名,更換十幾次創作版本。我依賴於手寫稿,所以每一次毀稿都是一次犧牲,前功盡棄的感覺並不好,最終我打算以一個不曾嘗試過的方式去寫一部作品,45天完成這部作品的36個故事,全書約十五萬字,是我十二年裡寫過最短的一部作品,也是創作速度最快的一部。我在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玩命追夢的人,所有的眼淚都流在了心底,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追夢人,要麼無奈地放棄,要麼堅持到底,無論是放棄還是堅持,都經歷過風霜雪月的洗禮。以“致心中有夢,並堅持行走在追夢路上的你”為主題,去感染一群蓄意放棄夢想的人,雖然不是每個故事都足以讓你喜歡,但是你一定會找到幾個你所喜歡的故事。

手稿

6、沐秀一:對未來寫作方面的發展有沒有什麼樣的計畫,你喜歡有計劃條理的去安排自己的寫作與生活,或者很隨意的照想法去做就可以。

孟少傑:我是那種嚮往自由而隨性活著的人,接受不了被人呼之來喚之去的生活。日常中我是一個習慣有計劃和安排去生活的人,更是一個有原則潔癖的人。在寫作中會比較散漫,沒有特別的規劃,就像創作新書從來只有框架圖沒有正規大綱一樣。我喜歡挑戰自己嘗試創作沒寫過的類別,《半季人生》是一部都市的青春勵志小說,“追夢人”系列作品是故事集,下一部《沉默背後的塑影》三部的上部【孤獨篇】是一股關於老人愛恨孤苦的文集,以前寫過言情,校園、靈異、武俠、玄幻。有人說一個作者只適合創作一種類別的作品,我不敢保證能在每個類別中泛光,但是我會堅持寫大家喜歡的好作品。

2016年5月《花開》雜誌專訪稿,內容已刊發!

作者介紹

但是文學不能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必然有文學。事實上生活、夢想和愛情並不存在衝突,找到彼此的平衡支點,處理得當就可以和睦共存。準確地說文學是生活中的一種必要裝束,就像一個看似普通的青年帶上一幅優雅的眼鏡,突然有種文藝青年的感覺,我們可以不要那副眼鏡,但是無人佩戴的眼鏡,即使再好都還無價值。

4、沐秀一:在生活當中除了寫作,是否另有其他投入興趣想要去做的事,你覺得,有意義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的。

孟少傑:如果大家知道我只是一個初中學歷的農民,家境一貧如洗的話,你會覺得窮人最想要什麼?錢?物質?發財?香車美女?我覺得都不是,重要的是掏心窩地問問自己想怎麼活,我無非是想將一個夢想變成現實,不會挨餓,也不會挨駡。其實我一直都在思考,既然我拼了十二年都沒能得到成功的一絲犒勞,為什麼還會頑固不化地繼續走在這條路上,我除了苦力沒有能夠勝任的工作,所以自由撰稿是我自認為適合我去發展的前程。倘若某天我成功了,會不會洩氣,失去繼續向前的動力?至少在夢想還沒實現之前我會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如果我能做一個職業作家肯定會欣慰,賺點錢給年邁的父母提供一個安度晚年的好環境,是我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人,必須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就像沒有白晝的四季,那是希望更是生命的動力源。

5、沐秀一:之前你也有說起自己要出版的新作品《青春,不止一種顏色》的完稿修改,你覺得這部作品的完稿修改,是否達到你心中的期望,《青春,不止一種顏色》為什麼會用這幾句來作為你新書的名字?

孟少傑:很多人都喜歡這個書名,略顯傷感,道出了追夢人埋在心底的辛酸。每個追夢人向前的路上絕不是一帆風順,總會經歷很多磨難和挫折,能夠戰勝困難繼續遠行的才是真正的追夢人,哭過,痛過,傷過,必須將逆境中的辛酸咽下去才能夢想成真。2013年的《半季人生》出版限量試讀本以後,我就一直在寫新書,在最近定稿的這本“追夢人”系列第一季的《青春,不止一種顏色》之前,為新書前後改過十幾次書名,更換十幾次創作版本。我依賴於手寫稿,所以每一次毀稿都是一次犧牲,前功盡棄的感覺並不好,最終我打算以一個不曾嘗試過的方式去寫一部作品,45天完成這部作品的36個故事,全書約十五萬字,是我十二年裡寫過最短的一部作品,也是創作速度最快的一部。我在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玩命追夢的人,所有的眼淚都流在了心底,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追夢人,要麼無奈地放棄,要麼堅持到底,無論是放棄還是堅持,都經歷過風霜雪月的洗禮。以“致心中有夢,並堅持行走在追夢路上的你”為主題,去感染一群蓄意放棄夢想的人,雖然不是每個故事都足以讓你喜歡,但是你一定會找到幾個你所喜歡的故事。

手稿

6、沐秀一:對未來寫作方面的發展有沒有什麼樣的計畫,你喜歡有計劃條理的去安排自己的寫作與生活,或者很隨意的照想法去做就可以。

孟少傑:我是那種嚮往自由而隨性活著的人,接受不了被人呼之來喚之去的生活。日常中我是一個習慣有計劃和安排去生活的人,更是一個有原則潔癖的人。在寫作中會比較散漫,沒有特別的規劃,就像創作新書從來只有框架圖沒有正規大綱一樣。我喜歡挑戰自己嘗試創作沒寫過的類別,《半季人生》是一部都市的青春勵志小說,“追夢人”系列作品是故事集,下一部《沉默背後的塑影》三部的上部【孤獨篇】是一股關於老人愛恨孤苦的文集,以前寫過言情,校園、靈異、武俠、玄幻。有人說一個作者只適合創作一種類別的作品,我不敢保證能在每個類別中泛光,但是我會堅持寫大家喜歡的好作品。

2016年5月《花開》雜誌專訪稿,內容已刊發!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