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媒:中印武裝衝突,中國為什麼只敢怒斥不敢亮劍

編譯:王德華

中印軍事對峙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6日,《印度經濟時報》刊發了一篇評論——《中印武裝衝突,中國為什麼只敢怒斥不敢亮劍》:

位於洞朗的軍事對峙引發中印關係新局勢,印度國防部長阿倫·賈伊特最近回擊了中國的恐嚇 。他說印度不再是1962年印度(在中印戰爭中被中國擊敗),中國回應稱中國也不是1962年的中國。

儘管雙方存在分岐,但事實是,這兩個有敵意的鄰國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路。雙邊和全球環境與1962年完全不同。

中國可能比印度擁有更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但它幾乎無法承受今天的軍事衝突。

中國的全球野心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發起了一場宏大的宣傳活動塑造國家形象。中國不希望被視為一個更面積更大、更富有和有威脅性的半島某國。今年1月,中國為經濟全球化辯護,並反對新興的保護主義趨勢,令世界感到震驚。

由於有跡象表明,美國正從其全球領導人的位置上退下來,

中國正在盯著這一角色。但就這一點來說,中國需要擺脫好戰和不可靠的貿易商的形象。正因為如此,中國越來越多地將自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展現給世界。

中國的全球夢最好的例證是“一帶一路”倡議(OBOR),它試圖把自己描繪成負責任的全球經濟力量,願意為所有人的經濟利益而努力。

恃強欺弱和好戰的行為,與中國企圖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的雄心背道而馳,或者至少與中國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和可靠、開放的經濟體背道而馳。在洞朗軍事對峙中,中國已經墮落到威脅要鼓勵錫金的分裂主義的角色,而這是在武裝衝突的威脅下開始的。在亞洲和非洲的無數小國家中,中國正尋求經濟夥伴關係。

這種姿態很難讓人產生信心。

區域的挑戰

中國在亞洲的霸權地位經常受到印度的挑戰。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區域綜合經濟夥伴關係(RCEP)。它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紐西蘭之間的10個成員國之間擬議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區)。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很多,它將占到全球貿易的40%左右。RCEP將為中國商品提供急需的市場。

中國設定遊戲規則的雄心,至少在亞洲是這樣的,這常常讓印度感到沮喪。印度對亞投行(OBOR)的抵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與印度的武裝衝突肯定會終結中國在亞洲扮演重要角色的夢想。只有印度積極參與,中國才能實現這一夢想。

貿易的依賴

多年來,中印貿易合作不斷深化,15年來雙邊貿易增長了24倍,從2000年的29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708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增長最快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來源之一。2016年排名第17位,高於2014年的第28位和2011年的第35位。許多中國公司正在印度設立製造部門。這是印度的情況,中印貿易合作的未來取決於中國。

另英國《衛報》7月6日刊文,評中印新爭端,“印度怕被北京掐斷咽喉”。文章引用專家們說,這兩個亞洲大國不太可能發生武裝衝突,但是兩國言辭激烈,且在偏遠且戰略上重要的地區如此大規模地調動軍隊,在近些年來事史無前例的。

一名前印度外交部秘書說,這次對峙是印度和中國近30年來首次在領土上擺開架勢,這是中印不斷升級的地區對抗的直接流露。

文章還引用新德里政治分析師馬利克(Ashok Malik)稱,在過去6年裡,中國一直都在試圖圍堵印度,將印度在南亞的戰略空間拿走。他說,印度對中國蠶食其在不丹邊界的領土尤為敏感,因為那會讓中國的軍隊進入到一塊印度稱為“咽喉地帶”的地區,那是一個狹長的走廊,如果被阻隔,將會切斷新德里與東北省份的聯繫。

從2000年的29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708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增長最快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來源之一。2016年排名第17位,高於2014年的第28位和2011年的第35位。許多中國公司正在印度設立製造部門。這是印度的情況,中印貿易合作的未來取決於中國。

另英國《衛報》7月6日刊文,評中印新爭端,“印度怕被北京掐斷咽喉”。文章引用專家們說,這兩個亞洲大國不太可能發生武裝衝突,但是兩國言辭激烈,且在偏遠且戰略上重要的地區如此大規模地調動軍隊,在近些年來事史無前例的。

一名前印度外交部秘書說,這次對峙是印度和中國近30年來首次在領土上擺開架勢,這是中印不斷升級的地區對抗的直接流露。

文章還引用新德里政治分析師馬利克(Ashok Malik)稱,在過去6年裡,中國一直都在試圖圍堵印度,將印度在南亞的戰略空間拿走。他說,印度對中國蠶食其在不丹邊界的領土尤為敏感,因為那會讓中國的軍隊進入到一塊印度稱為“咽喉地帶”的地區,那是一個狹長的走廊,如果被阻隔,將會切斷新德里與東北省份的聯繫。